低壓電器行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態勢已持續多年。國際知名電氣企業悉數進入中國,在占據高端市場的同時,也逐漸開始往中低端市場發展。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的高端產品也不斷地往國外滲透。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之間的市場相互滲透將是未來趨勢,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加劇。
如今,中低檔產品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大多數,但并不能持續。憑借一款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再,電氣企業利潤空間變窄。變局之中,企業自身也在謀變,不再單純依靠設計院來設計產品,而是更加關注細分市場的需求,自主創新新產品、新技術。現在迎來的智能電網的建設,開發適合終端市場的低壓電器產品,則是給所有企業提出的挑戰。
結構需調整
低壓電器是一種能根據外界的信號和要求,手動或自動地接通、斷開電路,實現對電路或非電對象的切換、控制、保護、檢測、變換和調節的元件或設備。低壓電器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工業、農業、交通、國防以及人們用電中,大多數采用低壓供電。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通用低壓電器分會提供的數據,2012年低壓電器行業銷售收入610億元,利潤總額44億元。其中,萬能式斷路器銷量90萬臺;塑殼斷路器(含漏電)銷量4630萬臺;小型斷路器(含漏電)銷量8.8億極;交流接觸器1.05億臺;刀開關銷量1350萬臺。
數據亦顯示,國內生產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大部分重復生產中、低檔次產品。按照產值計算,第一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15%,第二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45%,第三代產品市場占有率為40%。
簡單來講,第一代產品和第二代產品體積大、耗材多、節能指標低,利潤微薄,而第三代產品在眾多場合不能滿足需求,也存在過電流短延時保護不完備等問題。國內對高檔低壓電器的需求仍依靠進口,國產高檔低壓電器除個別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平分秋色外,可以說高檔產品市場占有率仍較低。業內人士指出,開發第四代的低壓電器產品已是當務之急。
然而形勢并不樂觀。目前來看,外資企業研發能力、設計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銷售渠道強,產品質量、設計研發能力仍有待加強。低壓電器產品屬于綜合性、技術密集型專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均能誕生新一代產品,但是需要大量投入。國外優秀企業的研發投入可占據總銷售額的7%,國內行業平均投入只有1%~2%,優秀企業最多也僅能達到3%。
因此,國內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受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財務成本上升、人員工資提高等影響,產品利潤的空間被壓縮。曾對行業發展起重大作用的DW45萬能式斷路器,利潤如今也明顯下降。
智能化趨勢
2012年,智能電網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列入多項“十二五”規劃。未來幾年將是智能電網建設的主要時期,智能電網及成套設備、智能配電、控制系統將迎來黃金期,但是在智能電網建設進程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及設計部門傾向于外資品牌,國內壟斷行業也直接參與低壓電器制造。加上電網由眾多電器組成,電網要智能化,得先實現電器智能化,低壓電器智能化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對低壓電器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提出更高要求。這是因為低壓電器行業在向光伏發電逆變器、新能源控制與保護系統、分布式能源、儲能設備、直流開關電器設備等領域擴展。
這些都對國內民營電器企業的市場競爭不利。低壓電器智能化要求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建立包括關鍵部件自動生產線、低壓電器自動檢測線、低壓電器自動裝備線等。現在,價格戰和渠道戰愈演愈烈,已經惡化了市場環境。民營企業若不加大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將失去市場競爭能力,無法在巨大的市場空間立足。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以高性能、智能化、高分斷、可通信、小型化、模塊化、節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化低壓電器將成為市場主流產品,中高端低壓電器市場份額也將進一步擴大。智能電網的建設浪潮,對缺錢自主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來說,既是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市場壓力。
專家建議,企業轉型需根據自身特點找準突破口,成為某一、二類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商,逐步向中高端產品發展,擺脫產品同質化的局面。具體可從細分市場去尋找切入點,如做專業斷路器專業制造商、工控電器專業制造商、終端電器專業制造商、漏電電器專業制造商。
文章來源于《北極星電力網》。
發布日期: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