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集邦新能源行研分析,2017年三季度末以來已經看到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全產業鏈出現需求急劇下滑,價格下調仍未見市場回暖;而多晶系列全線開足產能,以合理價格和高性價比滿足了旺盛的市場需求,電池端也紛紛轉向多晶產線。
未來高性價比光伏產品將主導市場
1、單多晶產品技術特點分析
一直以來單晶轉換效率優于多晶,但成本控制存在難題,市占率維持在20%以下。近兩年由于金剛線切割的推廣和中國“領跑者”計劃的助攻,單晶市占率有上升趨勢。多晶轉換效率不如單晶,但是效率差距不大,而且多晶效率提升越來越接近單晶,關鍵是成本低性價比高。單晶與多晶的差異在硅片端,硅片端差異在長晶端,就是多晶鑄錠和單晶拉晶棒工藝在單位產能與電耗的巨大差異。根據公開資料,單晶目前每根四米連續拉晶5根的最先進單晶爐月產能約3噸/月,拉晶電耗約24度/公斤;多晶鑄錠G7爐的產能約為9噸/月,鑄錠電耗約7度/公斤。在切片端,單晶企業于2016年率先完成金剛線切割替代砂漿切割大幅降本,彌補了在長晶端的成本劣勢。多晶企業也在三年時間的努力后,于2017年下半年開始導入金剛線切割,降低成本0.5-0.8元/片,單多晶在切片環節回到同一起跑線。但金剛線切多晶硅片面臨表面處理問題,目前已經成熟量產的黑硅技術不但成功解決絨面反射,而且提升0.3%-0.6%的轉換效率,效率提升的增益超過黑硅制絨端的投入。據測算,濕法黑硅技術成本上升約0.02元/瓦左右,有0.05元/瓦的增益,性價比提升明顯。
2、多晶前沿技術產業化迅速 與單晶性價比標準差為硅片0.4元/片,組件0.06元/瓦
觀察光伏制造技術發展可以看出,金剛線切割、PERC、半片等技術均首先在單晶應用,在單晶試驗普及完成之后轉向多晶,占據市場8成份額的多晶是光伏技術產業化的主力軍。以金剛線切割為例,岱勒新材介紹,以往單晶全部使用金剛線切割也沒有多大的需求量,今年體量更大的多晶金剛線推廣速度遠超預期,對金剛線的需求是巨量放大,金剛線供不應求。隨著多晶鑄錠晶體硬質點的減少,金剛線強度的增加,單多晶切割將共同邁向細線化:2017年單晶主流線徑65μm,多晶70μm;2018年單晶60μm,多晶65μm,到2020年,單多晶均可以用50μm的金剛線。一直以來單多晶效率差維持在1.5%,但近一年來多晶進步更快,金剛線+黑硅+PERC將多晶電池量產效率提升至20.5%,與單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差縮小至0.7%-0.8%。據測算,單多晶效率差縮小后,組件端的性價比差距已經從前些年的0.1元/瓦降到0.06元/瓦,就可以覆蓋光伏發電系統BOS成本差異,傳導到硅片端,其性價比標準差由以前的0.6元/片降為0.4元/片,也就是單晶硅片價格只能比多晶硅片高0.4元/片的價格,才能保持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在光伏發電端具備相同的度電投資成本。
3、多晶上下游合作緊密結成命運共同體將率先進入平價上網
光伏各個產業鏈環節堅持專業化,堅持科技引領,技術驅動。我們認為,單晶企業上下游之間、相同環節的單晶同行之間更多處于單純競爭關系,通過競爭搶占市場,產業鏈之間協同不夠,同行之間合作欠缺。而各大多晶企業作為市場主力,全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企業已經結成命運共同體,通過一系列合縱連橫,在技術協作推廣、裝備和產業配套、市場開發等方面共同推動新技術應用,如共同推動金剛線切割,共享黑硅技術,上游降本讓利給下游等,組件價格始終維持在合理價位,產能充足,滿足“領跑者”項目等市場需求。我們預測,多晶產品將率先成為2019年之后光伏發電進入用電側平價上網的主流產品。
未來高性價比光伏產品將主導市場
1、單多晶產品技術特點分析
一直以來單晶轉換效率優于多晶,但成本控制存在難題,市占率維持在20%以下。近兩年由于金剛線切割的推廣和中國“領跑者”計劃的助攻,單晶市占率有上升趨勢。多晶轉換效率不如單晶,但是效率差距不大,而且多晶效率提升越來越接近單晶,關鍵是成本低性價比高。單晶與多晶的差異在硅片端,硅片端差異在長晶端,就是多晶鑄錠和單晶拉晶棒工藝在單位產能與電耗的巨大差異。根據公開資料,單晶目前每根四米連續拉晶5根的最先進單晶爐月產能約3噸/月,拉晶電耗約24度/公斤;多晶鑄錠G7爐的產能約為9噸/月,鑄錠電耗約7度/公斤。在切片端,單晶企業于2016年率先完成金剛線切割替代砂漿切割大幅降本,彌補了在長晶端的成本劣勢。多晶企業也在三年時間的努力后,于2017年下半年開始導入金剛線切割,降低成本0.5-0.8元/片,單多晶在切片環節回到同一起跑線。但金剛線切多晶硅片面臨表面處理問題,目前已經成熟量產的黑硅技術不但成功解決絨面反射,而且提升0.3%-0.6%的轉換效率,效率提升的增益超過黑硅制絨端的投入。據測算,濕法黑硅技術成本上升約0.02元/瓦左右,有0.05元/瓦的增益,性價比提升明顯。
2、多晶前沿技術產業化迅速 與單晶性價比標準差為硅片0.4元/片,組件0.06元/瓦
觀察光伏制造技術發展可以看出,金剛線切割、PERC、半片等技術均首先在單晶應用,在單晶試驗普及完成之后轉向多晶,占據市場8成份額的多晶是光伏技術產業化的主力軍。以金剛線切割為例,岱勒新材介紹,以往單晶全部使用金剛線切割也沒有多大的需求量,今年體量更大的多晶金剛線推廣速度遠超預期,對金剛線的需求是巨量放大,金剛線供不應求。隨著多晶鑄錠晶體硬質點的減少,金剛線強度的增加,單多晶切割將共同邁向細線化:2017年單晶主流線徑65μm,多晶70μm;2018年單晶60μm,多晶65μm,到2020年,單多晶均可以用50μm的金剛線。一直以來單多晶效率差維持在1.5%,但近一年來多晶進步更快,金剛線+黑硅+PERC將多晶電池量產效率提升至20.5%,與單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差縮小至0.7%-0.8%。據測算,單多晶效率差縮小后,組件端的性價比差距已經從前些年的0.1元/瓦降到0.06元/瓦,就可以覆蓋光伏發電系統BOS成本差異,傳導到硅片端,其性價比標準差由以前的0.6元/片降為0.4元/片,也就是單晶硅片價格只能比多晶硅片高0.4元/片的價格,才能保持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在光伏發電端具備相同的度電投資成本。
3、多晶上下游合作緊密結成命運共同體將率先進入平價上網
光伏各個產業鏈環節堅持專業化,堅持科技引領,技術驅動。我們認為,單晶企業上下游之間、相同環節的單晶同行之間更多處于單純競爭關系,通過競爭搶占市場,產業鏈之間協同不夠,同行之間合作欠缺。而各大多晶企業作為市場主力,全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企業已經結成命運共同體,通過一系列合縱連橫,在技術協作推廣、裝備和產業配套、市場開發等方面共同推動新技術應用,如共同推動金剛線切割,共享黑硅技術,上游降本讓利給下游等,組件價格始終維持在合理價位,產能充足,滿足“領跑者”項目等市場需求。我們預測,多晶產品將率先成為2019年之后光伏發電進入用電側平價上網的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