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號下午,星期二,我正在上海一家理發店理發,突然接到一個來自澳洲的電話。“Hi, Zhengrong! This is Alison, Stuart’s daughter. Stuart is terminally ill. He is dying now. If you would like to see him,this is the last chance。” 聽到電話,我急忙答到: “我乘今晚的飛機來悉尼,一下飛機就去醫院看他。” Alison說:“Stuart 可能等不了那么久了,醫生講他可能只有幾分鐘或幾個小時。”聽到這些,我如雷轟頂,仿佛世界末日來臨。我怱忙打電話,請我已在悉尼的夫人先代我去探望Wenham教授。
Alison的電話讓我很吃驚!很難過!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今年十月初,我在悉尼,我們還一起吃過飯。當時他說身體有些不適,但看上去很健康。他還是跟以往一樣的親和、談笑風生、幽默,還是那么喜歡喝橙汁。沒有想到那竟然是我們最后一次的晚餐、最后一次的談心、最后一次交流光伏技術的發展。每次來澳洲,我總要花至少一天的時間去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光伏研究中心,拜訪Martin、Stuart 教授和中心的其他老師和學生。每次跟Stuart 的見面都無法定時、定點,因為他總是怱怱忙忙從一個剛結束的會議趕過來或者在去另一會議的間隙。盡管如此,我們的見面總是那么親切、放松,無所不談。但是,談得最多的還是光伏技術。最近兩年,Stuart 談得最多的是關于晶體硅材料和電池的氫鈍化研究以及其產業化應用,尤其是用該技術解決高效電池(如PERC)的初始衰減。
圖1. 我和Stuart在舊金山合影
認識Stuart 是在1989年5月UNSW光伏研究中心的月度研究例會上。我1989年3月參入UNSW光伏研究中心,在Martin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初定的論文題目是“高效多晶硅埋柵電池的研究”。當時在Martin的領導下,光伏研究中心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埋柵電池”、“超高效電池”、“薄膜材料和電池”、“理論與測試”。每個研究小組每月召開一次例會,由每位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博士后和科研工作人員對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出匯報,討論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Martin 和Stuart 會參加所有研究小組的會議,幫助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建議和工作思路。后來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科研管理方法,在后來的Pacific Solar 和 Suntech,我們一直延續了這種科研例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我對Stuart學術造詣的了解,從閱讀他的博士論文開始。由于我初選的研究課題是“多晶硅埋柵電池”的研究,我首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閱讀了Stuart 厚達400頁的博士論文。在后續的月度例會和工作交流中,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論基礎扎實,實驗方法嚴謹,思維創新、敏捷,交流通俗易懂,為人親和、友善,是一位難得的良師益友。
Stuart 是Martin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 埋柵電池是Martin和Stuart 的共同創新和發明,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首先提出,并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開發的高效電池產業化技術,Stuart從理論上和實驗上對晶體硅埋柵電池做了系統的研究,采用激光開槽和機械沙輪開槽等技術開發了埋柵電池的制造工藝,包括:槽內的選擇性擴散、表面二氧化硅的鈍化、表面減反射膜、鋁的吸雜、背電場鈍化和鍍銅金屬化等技術。尤其是激光開槽埋柵電池技術第一次創造了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0%的世界紀錄!在九十年代初期,在Martin和Stuart 的指導下,更多的博士生對“埋柵電池”的技術和工藝進行了拓展和完善,如多晶硅埋柵電池,PERC埋柵電池等,將電池的轉換效率進一步提高至22%以上,并在UNSW光伏研究中心建立了中試生產線。1992年,日本本田汽車公司采用“埋柵電池”生產的高效電池造了一輛太陽能汽車,該車在1992年橫跨澳大利亞南北3000多公里,從達爾文市至阿德雷得市的全球太陽能汽車大賽中獲得冠軍!該技術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分別授權給包括BP Solar在內的多家公司進行產業化生產。1994年,我曾陪Martin和Stuart去云南半導體器件廠和北京太陽能研究所洽談“埋柵電池”技術轉讓事宜。
1989年9月,我改變了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開始從事“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釆用液相生長法(Solution Growth)將多晶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從而降低硅材料的用量,以期降低光伏電池的制造成本。這是當年UNSW光伏研究中心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我有幸能夠近距離地跟Stuart 和Martin交流和工作,很快我發現Stuart 不僅是一位太陽能電池器件專家,也是一位精通晶體生長的材料專家。他對硅的液相、氣相、物理、化學生長方法以及硅晶體從成核到生長和缺陷雜質的形成機理很有見解。有一次,我私下問他,你如何能如此知識淵博,技能熟練?他回答說,他在業余時間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文獻,系統學習,否則無法有效參與課題組的討論并做出貢獻。1993年年底,Martin和Stuart 提出了多層p-n結多晶硅薄膜電池的設計發明,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1994年年底,該項發明成功獲得四千五百萬澳元的投資并成立了Pacific Solar公司。我很幸運參與了這一項目的研究開發并擔當骨干工作。在此期間,Stuart 提出了采用激光技術實現選擇性擴散和金屬隔離工藝,我們當年成功地將這兩項技術用于多晶硅薄膜電池的研制。后來,這些技術又被成功地應用到高效晶體硅電池的大規模生產中。
2001年1月,我攜全家來到無錫,創建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盡管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心里還是充滿忐忑,畢竟我從未從事過大規模的商業生產活動。2001年年底,我回到澳洲,跟Stuart 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也將我的擔心告訴了他。Stuart 拍著我的肩膀說:“正榮,我為你的創業勇氣感到驕傲!你在光伏研究中心十幾年的學習工作和積累足夠能幫你實現產業化成功,我也很愿意幫助你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轉換效率、培養技術人才。”聽到他的這些話,讓我倍感溫暖和自信。Stuart 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曾在BP Solar工作過兩年,他在電池工廠的工作經驗一定能給我幫助。2003年3月,我第一次邀請Stuart來無錫,他看到了“現代版”的電池生產線和15%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感到異常的興奮。PECVD 氮化硅取代了從前的APCVD 二氧化鈦;連續自動化三道絲網印刷機取代了以往的手工印刷設備;自動化電池轉換效率分檔測試設備代替了當年的手工測試儀等。看到這些,Stuart講:“正榮,你干得很好!我衷心地為你和你的團隊高興!如果你同意,我想每年派學生到你公司實習。”第一次到訪,Stuart在無錫待了一個星期,為尚德的技術人員作了三次培訓,其中包括PC1D電池的特性模擬和虛擬制造模式(virtual manufacture)等。目前,活躍在光伏產業界的很多骨干當年都在尚德參與了Stuart 的現場培訓。在培訓期間,正巧江蘇省科技廳的領導來公司參觀,他靜悄悄地走進了Stuart的培訓教室體驗培訓的場景,十分鐘后,他走出教室,對我和在場的其他領導講,多年來我們一直鼓勵和盼望的接地氣的中外技術合作,我在尚德看到了!從那以后,尚德跟UNSW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Stuart 每2~3個月來一次尚德,幫助改善工藝、提高效率,為技術人員上課、答疑。
圖2. 我和Stuart共同為尚德光伏研發中心大樓奠基
2005年6月份,尚德籌備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我邀請Stuart 擔任公司的CTO。Stuart二話沒說,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2005年12月初,尚德赴美上市申請在多次答辯以后獲得了美國證監會(SEC)的批準,Stuart(CTO)、 Amy(CFO)和我本人(CEO)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路演,行程安排的非常緊張,橫跨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歐洲的法蘭克福和倫敦,美國的波士頓、丹佛、舊金山,最后回到紐約。每天要跟投資人開8~9個會議,每個會議持續45分鐘,加上會議之間的旅行,毎天需要花13~14個小時。盡管如此,我們并沒有覺得絲毫的勞累。每次會議都跟投資者津津有味地介紹著光伏產業、光伏技術、尚德的競爭力、產業發展的未來等等。在路演的最后一天里,我著涼感冒很嚴重,最后的六場路演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Stuart 仍是精神十足,不厭其煩地給投資者講著尚德的故事。兩周的路演讓Stuart筋疲力盡,在離開紐約回悉尼的途中,他在紐約機場的登機口睡著了。盡管廣播通知無數次,他都沒能聽到,誤了回家的航班。
在這兩周的路演時間里,簡直成了我們頭腦風暴的極好機會,我們討論了很多高效電池技術產業化的方法和路徑:如半導體柵線電池(semiconductor fingers),激光選擇性擴散技術(laser doping),非晶硅背面鈍化電池,鍍銅技術的產業化等等。這些技術后來成為尚德技術開發的課題,也為后續高效電池的產業化和裝備制造的開發做出了貢獻。尚德在2007~2011期間共投入5億美元進行了Pluto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研究,并實現了單晶硅電池20.5%的轉換效率和1GW Pluto電池產能,實現了累計250兆瓦Pluto光伏組件的銷售。到2013年,由于尚德經營遇到挫折,Pluto技術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是Pluto電池的激光工藝在后續的PERC電池的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下一代的高效PERC電池(轉換效率超過22%)仍然需要選擇性擴散,而激光摻雜是實現這一工藝最簡單的方法。
圖3. 尚德上市時我與Stuart在紐交所合影
2005年12月尚德成功在美國上市,尚德一下成為國內的明星企業,我本人也成了政府和媒體宣傳的對象:創新創業先鋒、光伏產業領軍人物、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典范……光伏產業頓時成為國內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舉國上下建設光伏產業園,打造千億元產值。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光伏人才的缺乏,UNSW光伏研究中心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大量的中國學生來到UNSW光伏研究中心留學深造,國內很多大學、研究所和公司邀請Martin和Stuart 來國內講學。教學、科研、會議使Stuart 的工作異常煩忙。Stuart 是一個親力親為、平易近人的人,每年研究中心的幾十個科研申請項目,他都要一一過目,并親自修改。跟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認真輔導,耐心解釋。有一次公司會議,工作人員幫他安排了住宿房間,沒有想到還有5~6個學生也來參加會議,附近的所有賓館爆滿,晚上學生沒地方住。后來Stuart 邀學生們來自己房間,他自己打地鋪睡地板,很難想象他那一晚能休息好。Stuart 就是這樣,是一個善解人意,樂于幫助別人的良師益友。
12月20號中午,我乘座的東航飛機降落在悉尼機場。我急忙打開手機,給Alison打電話詢問她父親的狀況。Alison講Stuart的情況跟昨天一樣,仍然處在深昏迷狀態。一小時后,我來到Stuart 的病房,其實他看上去跟平時差別不大,看不出來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Alison給我概述了她父親的病情,Stuart 處于昏迷狀態已有一周時間。我凝視著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Stuart,怎么都不能相信這是一個充滿活力、激情、責任、友愛的兄長、老師和同事,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Alison講,醫生說病人最后失去的能力是聽覺,如果我有什么想跟他說的,我可以講,他應該能聽到。我說:“Stuart,我剛從上海趕過來看你。你知道嗎?現在光伏產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高潮,電池和組件又供不應求啦!僅中國,今年的裝機容量就要新增55GW以上!電池的轉換效率越來越高了!當年你們研究的PERC電池正在實現大規模生產,產能已超過20GW,轉換效率已超過22%!光伏產業正在快速地發展成為一個不需要補貼的自由市場.....Stuart,你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你為光伏產業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將你的一生奉獻給了光伏事業!”他微微地動彈一下并咳出聲音,也許他真的聽到了我的聲音,但愿他聽到我的介紹。
臨走之前,我問Alison, Stuart 在清醒時是否跟他們有什么交代?Alison講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研究中心的工作!我久久不愿離開,圣誕將臨,我從未如此虔誠地希望圣誕老人能帶來奇跡,讓Stuart能再次生龍活虎地回到我們身邊,回到他熱愛的光伏事業中來。
Stuart 在2017年12月23日,在平安夜的前夕,在享年60之際,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光伏已從空間應用走到地面,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生產,并正引領能源產業從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可再生能源轉型變革。Stuart 作為一個杰出的領軍人物與新南威爾士光伏團隊創造了光伏電池領域的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Stuart是眾多主流商業化光伏技術的發明者與專家,其中包括下一代量產高效太陽能電池PERC ,曾經創造商業化電池效率紀錄的LDBC電池,LDSE電池,以及目前業界的熱點——氫鈍化技術。Stuart 的一生發表無數學術文章、重大專利。榮獲過無數學術與工業界獎項,包括Australia Prize, IEEE Cherry Award, IEEE J J Ebers Award, Clunies Ross Award for "Contributions to solar cel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等產業界諾貝爾獎級別的獎項。
快速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變革,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是當代和未來幾代人的責任!我們前赴后繼,承前啟后,發揚光大前輩們的創新和開拓精神!為全人類的美好未來提供可持續的、清潔的、安全的和徹底的能源解決方案!
僅以此文悼念我的師兄、朋友和同事Stuart Wenham 教授。
施正榮
2017.12.25
Alison的電話讓我很吃驚!很難過!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今年十月初,我在悉尼,我們還一起吃過飯。當時他說身體有些不適,但看上去很健康。他還是跟以往一樣的親和、談笑風生、幽默,還是那么喜歡喝橙汁。沒有想到那竟然是我們最后一次的晚餐、最后一次的談心、最后一次交流光伏技術的發展。每次來澳洲,我總要花至少一天的時間去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光伏研究中心,拜訪Martin、Stuart 教授和中心的其他老師和學生。每次跟Stuart 的見面都無法定時、定點,因為他總是怱怱忙忙從一個剛結束的會議趕過來或者在去另一會議的間隙。盡管如此,我們的見面總是那么親切、放松,無所不談。但是,談得最多的還是光伏技術。最近兩年,Stuart 談得最多的是關于晶體硅材料和電池的氫鈍化研究以及其產業化應用,尤其是用該技術解決高效電池(如PERC)的初始衰減。
圖1. 我和Stuart在舊金山合影
認識Stuart 是在1989年5月UNSW光伏研究中心的月度研究例會上。我1989年3月參入UNSW光伏研究中心,在Martin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初定的論文題目是“高效多晶硅埋柵電池的研究”。當時在Martin的領導下,光伏研究中心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埋柵電池”、“超高效電池”、“薄膜材料和電池”、“理論與測試”。每個研究小組每月召開一次例會,由每位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博士后和科研工作人員對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出匯報,討論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Martin 和Stuart 會參加所有研究小組的會議,幫助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建議和工作思路。后來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科研管理方法,在后來的Pacific Solar 和 Suntech,我們一直延續了這種科研例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我對Stuart學術造詣的了解,從閱讀他的博士論文開始。由于我初選的研究課題是“多晶硅埋柵電池”的研究,我首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閱讀了Stuart 厚達400頁的博士論文。在后續的月度例會和工作交流中,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論基礎扎實,實驗方法嚴謹,思維創新、敏捷,交流通俗易懂,為人親和、友善,是一位難得的良師益友。
Stuart 是Martin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 埋柵電池是Martin和Stuart 的共同創新和發明,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首先提出,并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開發的高效電池產業化技術,Stuart從理論上和實驗上對晶體硅埋柵電池做了系統的研究,采用激光開槽和機械沙輪開槽等技術開發了埋柵電池的制造工藝,包括:槽內的選擇性擴散、表面二氧化硅的鈍化、表面減反射膜、鋁的吸雜、背電場鈍化和鍍銅金屬化等技術。尤其是激光開槽埋柵電池技術第一次創造了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0%的世界紀錄!在九十年代初期,在Martin和Stuart 的指導下,更多的博士生對“埋柵電池”的技術和工藝進行了拓展和完善,如多晶硅埋柵電池,PERC埋柵電池等,將電池的轉換效率進一步提高至22%以上,并在UNSW光伏研究中心建立了中試生產線。1992年,日本本田汽車公司采用“埋柵電池”生產的高效電池造了一輛太陽能汽車,該車在1992年橫跨澳大利亞南北3000多公里,從達爾文市至阿德雷得市的全球太陽能汽車大賽中獲得冠軍!該技術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分別授權給包括BP Solar在內的多家公司進行產業化生產。1994年,我曾陪Martin和Stuart去云南半導體器件廠和北京太陽能研究所洽談“埋柵電池”技術轉讓事宜。
1989年9月,我改變了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開始從事“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釆用液相生長法(Solution Growth)將多晶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從而降低硅材料的用量,以期降低光伏電池的制造成本。這是當年UNSW光伏研究中心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我有幸能夠近距離地跟Stuart 和Martin交流和工作,很快我發現Stuart 不僅是一位太陽能電池器件專家,也是一位精通晶體生長的材料專家。他對硅的液相、氣相、物理、化學生長方法以及硅晶體從成核到生長和缺陷雜質的形成機理很有見解。有一次,我私下問他,你如何能如此知識淵博,技能熟練?他回答說,他在業余時間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文獻,系統學習,否則無法有效參與課題組的討論并做出貢獻。1993年年底,Martin和Stuart 提出了多層p-n結多晶硅薄膜電池的設計發明,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1994年年底,該項發明成功獲得四千五百萬澳元的投資并成立了Pacific Solar公司。我很幸運參與了這一項目的研究開發并擔當骨干工作。在此期間,Stuart 提出了采用激光技術實現選擇性擴散和金屬隔離工藝,我們當年成功地將這兩項技術用于多晶硅薄膜電池的研制。后來,這些技術又被成功地應用到高效晶體硅電池的大規模生產中。
2001年1月,我攜全家來到無錫,創建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盡管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心里還是充滿忐忑,畢竟我從未從事過大規模的商業生產活動。2001年年底,我回到澳洲,跟Stuart 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也將我的擔心告訴了他。Stuart 拍著我的肩膀說:“正榮,我為你的創業勇氣感到驕傲!你在光伏研究中心十幾年的學習工作和積累足夠能幫你實現產業化成功,我也很愿意幫助你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轉換效率、培養技術人才。”聽到他的這些話,讓我倍感溫暖和自信。Stuart 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曾在BP Solar工作過兩年,他在電池工廠的工作經驗一定能給我幫助。2003年3月,我第一次邀請Stuart來無錫,他看到了“現代版”的電池生產線和15%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感到異常的興奮。PECVD 氮化硅取代了從前的APCVD 二氧化鈦;連續自動化三道絲網印刷機取代了以往的手工印刷設備;自動化電池轉換效率分檔測試設備代替了當年的手工測試儀等。看到這些,Stuart講:“正榮,你干得很好!我衷心地為你和你的團隊高興!如果你同意,我想每年派學生到你公司實習。”第一次到訪,Stuart在無錫待了一個星期,為尚德的技術人員作了三次培訓,其中包括PC1D電池的特性模擬和虛擬制造模式(virtual manufacture)等。目前,活躍在光伏產業界的很多骨干當年都在尚德參與了Stuart 的現場培訓。在培訓期間,正巧江蘇省科技廳的領導來公司參觀,他靜悄悄地走進了Stuart的培訓教室體驗培訓的場景,十分鐘后,他走出教室,對我和在場的其他領導講,多年來我們一直鼓勵和盼望的接地氣的中外技術合作,我在尚德看到了!從那以后,尚德跟UNSW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Stuart 每2~3個月來一次尚德,幫助改善工藝、提高效率,為技術人員上課、答疑。
圖2. 我和Stuart共同為尚德光伏研發中心大樓奠基
2005年6月份,尚德籌備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我邀請Stuart 擔任公司的CTO。Stuart二話沒說,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2005年12月初,尚德赴美上市申請在多次答辯以后獲得了美國證監會(SEC)的批準,Stuart(CTO)、 Amy(CFO)和我本人(CEO)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路演,行程安排的非常緊張,橫跨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歐洲的法蘭克福和倫敦,美國的波士頓、丹佛、舊金山,最后回到紐約。每天要跟投資人開8~9個會議,每個會議持續45分鐘,加上會議之間的旅行,毎天需要花13~14個小時。盡管如此,我們并沒有覺得絲毫的勞累。每次會議都跟投資者津津有味地介紹著光伏產業、光伏技術、尚德的競爭力、產業發展的未來等等。在路演的最后一天里,我著涼感冒很嚴重,最后的六場路演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Stuart 仍是精神十足,不厭其煩地給投資者講著尚德的故事。兩周的路演讓Stuart筋疲力盡,在離開紐約回悉尼的途中,他在紐約機場的登機口睡著了。盡管廣播通知無數次,他都沒能聽到,誤了回家的航班。
在這兩周的路演時間里,簡直成了我們頭腦風暴的極好機會,我們討論了很多高效電池技術產業化的方法和路徑:如半導體柵線電池(semiconductor fingers),激光選擇性擴散技術(laser doping),非晶硅背面鈍化電池,鍍銅技術的產業化等等。這些技術后來成為尚德技術開發的課題,也為后續高效電池的產業化和裝備制造的開發做出了貢獻。尚德在2007~2011期間共投入5億美元進行了Pluto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研究,并實現了單晶硅電池20.5%的轉換效率和1GW Pluto電池產能,實現了累計250兆瓦Pluto光伏組件的銷售。到2013年,由于尚德經營遇到挫折,Pluto技術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但是Pluto電池的激光工藝在后續的PERC電池的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下一代的高效PERC電池(轉換效率超過22%)仍然需要選擇性擴散,而激光摻雜是實現這一工藝最簡單的方法。
圖3. 尚德上市時我與Stuart在紐交所合影
2005年12月尚德成功在美國上市,尚德一下成為國內的明星企業,我本人也成了政府和媒體宣傳的對象:創新創業先鋒、光伏產業領軍人物、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典范……光伏產業頓時成為國內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舉國上下建設光伏產業園,打造千億元產值。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光伏人才的缺乏,UNSW光伏研究中心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大量的中國學生來到UNSW光伏研究中心留學深造,國內很多大學、研究所和公司邀請Martin和Stuart 來國內講學。教學、科研、會議使Stuart 的工作異常煩忙。Stuart 是一個親力親為、平易近人的人,每年研究中心的幾十個科研申請項目,他都要一一過目,并親自修改。跟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認真輔導,耐心解釋。有一次公司會議,工作人員幫他安排了住宿房間,沒有想到還有5~6個學生也來參加會議,附近的所有賓館爆滿,晚上學生沒地方住。后來Stuart 邀學生們來自己房間,他自己打地鋪睡地板,很難想象他那一晚能休息好。Stuart 就是這樣,是一個善解人意,樂于幫助別人的良師益友。
12月20號中午,我乘座的東航飛機降落在悉尼機場。我急忙打開手機,給Alison打電話詢問她父親的狀況。Alison講Stuart的情況跟昨天一樣,仍然處在深昏迷狀態。一小時后,我來到Stuart 的病房,其實他看上去跟平時差別不大,看不出來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Alison給我概述了她父親的病情,Stuart 處于昏迷狀態已有一周時間。我凝視著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Stuart,怎么都不能相信這是一個充滿活力、激情、責任、友愛的兄長、老師和同事,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Alison講,醫生說病人最后失去的能力是聽覺,如果我有什么想跟他說的,我可以講,他應該能聽到。我說:“Stuart,我剛從上海趕過來看你。你知道嗎?現在光伏產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高潮,電池和組件又供不應求啦!僅中國,今年的裝機容量就要新增55GW以上!電池的轉換效率越來越高了!當年你們研究的PERC電池正在實現大規模生產,產能已超過20GW,轉換效率已超過22%!光伏產業正在快速地發展成為一個不需要補貼的自由市場.....Stuart,你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你為光伏產業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將你的一生奉獻給了光伏事業!”他微微地動彈一下并咳出聲音,也許他真的聽到了我的聲音,但愿他聽到我的介紹。
臨走之前,我問Alison, Stuart 在清醒時是否跟他們有什么交代?Alison講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研究中心的工作!我久久不愿離開,圣誕將臨,我從未如此虔誠地希望圣誕老人能帶來奇跡,讓Stuart能再次生龍活虎地回到我們身邊,回到他熱愛的光伏事業中來。
Stuart 在2017年12月23日,在平安夜的前夕,在享年60之際,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光伏已從空間應用走到地面,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生產,并正引領能源產業從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可再生能源轉型變革。Stuart 作為一個杰出的領軍人物與新南威爾士光伏團隊創造了光伏電池領域的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Stuart是眾多主流商業化光伏技術的發明者與專家,其中包括下一代量產高效太陽能電池PERC ,曾經創造商業化電池效率紀錄的LDBC電池,LDSE電池,以及目前業界的熱點——氫鈍化技術。Stuart 的一生發表無數學術文章、重大專利。榮獲過無數學術與工業界獎項,包括Australia Prize, IEEE Cherry Award, IEEE J J Ebers Award, Clunies Ross Award for "Contributions to solar cel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等產業界諾貝爾獎級別的獎項。
快速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變革,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是當代和未來幾代人的責任!我們前赴后繼,承前啟后,發揚光大前輩們的創新和開拓精神!為全人類的美好未來提供可持續的、清潔的、安全的和徹底的能源解決方案!
僅以此文悼念我的師兄、朋友和同事Stuart Wenham 教授。
施正榮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