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承擔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改革試點重任
中央電改9號文件將“建立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作為推進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是由電力輔助服務自身的屬性以及當前電力運行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電力輔助服務是電力系統安全和質量的基本保障,從系統運行上說其作用并不是輔助性的,而是基礎性的。我國的電力輔助服務相關政策自2006年出臺以來效果顯著,為本輪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我國電網、電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比重提高,系統運行的復雜性大大增加,新能源“三棄”問題和熱電矛盾凸顯。這些問題在東北地區尤為突出,特別是冬季電力、熱力運行一度面臨巨大風險,而原有計劃管理模式已難以解決,亟需建立電力輔助服務新機制。對此,國家能源局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中不斷改革機制、打破常規、創新方法,將改革和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作為重要工作,并于2016年10月將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確定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專項試點。
作為我國第一個電力輔助服務專項改革試點,東北肩負著探索我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改革道路的重任。在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電力司、法改司等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東北能源監管局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確定主要圍繞東北電力運行最緊迫、最緊缺、最關鍵的調峰資源,以2014年底啟動的電力低谷調峰競價平臺為基礎,開展多品種、多形式、多主體的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
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初見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于2017年1月1日零點如期啟動,運行一年來效果良好,初步打破了東北電網調峰困局,顯著緩解了熱電矛盾,促進了可再生能源消納:
一是火電廠由“要我調峰”向“我要調峰”轉變,新挖掘低谷調峰潛力300萬千瓦以上。2017年,在市場價格機制引導下,東北全網88座直調大型火電廠中有86座低谷荷率減到過50%以下,73座減到過40%以下,新挖掘火電調峰潛力300萬千瓦以上,全年機組應急啟停次數達到105次,大大緩解了東北電力調峰困難局面,減輕了調度壓力,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是緩解熱電矛盾,提升了東北冬季供熱可靠性。東北地處高寒,保冬季居民供暖是十分重要的民生任務。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鼓勵火電機組在保障供熱質量的前提下深度調峰,有效緩解了熱電矛盾,預計今年春節期間東北可以避免火電廠單機供熱情況。
三是優化發電結構,減少了棄風、“棄核”。火電通過低于最低技術出力深度調峰,全年共為風電騰出90億千瓦時新增上網空間,相當于少燒273萬噸標煤。核電通過分攤有限的費用獲得了更大的運行空間。
四是實現了調峰資源的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在東北區域層面搭建了省間調峰資源交易平臺,利用東北三省一區不同的資源稟賦、電源結構、負荷特性,2017全年開展跨省調峰支援交易電量11.9億千瓦時,跨省調峰費用共計1.67億元,用市場化手段實現了區域調峰資源的統籌優化,提高了全網的風電接納能力,有力保障了吉林省冬季調峰極端困難時期的供熱安全。
五是帶動了火電靈活性改造,逐步實現熱電解耦。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引導下,東北目前已經有6家大型熱電廠完成了大型蓄熱式改造,還有多家電廠開展了機爐改造,提高了火電運行的靈活性和供熱能力,通過“熱電解耦”逐步解決“熱電矛盾”,還撬動了儲能蓄熱材料開采、加工、設備制造等整條產業鏈。
三、不斷完善機制 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東北能源監管局對輔助服務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了密切跟蹤,對市場運行數據、指標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有必要對運營規則部分內容進行補充和調整,使市場成員的權責對等,獲益與付出更加均衡。2017年8月份,東北能源監管局向全體市場成員征求了意見,并組織召開了市場運營規則修訂研討會。經充分征求市場成員意見,10月份出臺了《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補充規定》,主要進行三方面規則調整:
一是將非供熱期實時深度調峰費用減半處理,同時將供熱期風電、核電電量按照兩倍參與費用分攤,以準確體現出東北供熱期調峰資稀缺程度,也使新能源受益與分攤費用更加匹配;二是將出力達不到銘牌容量80%的火電機組所獲調峰補償費用減半;三是對省內與跨省調峰承擔費用之和設置了上限,以切實起到對市場成員的保護作用。
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運行過程中,東北能源監管局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及時總結分析,提煉出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已有近20多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部門、電力企業來東北考察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山東、山西、甘肅、寧夏、新疆、福建等地已經建立或將于近期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推廣將對緩解我國電力系統運行困難,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發揮積極作用。
中央電改9號文件將“建立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作為推進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是由電力輔助服務自身的屬性以及當前電力運行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電力輔助服務是電力系統安全和質量的基本保障,從系統運行上說其作用并不是輔助性的,而是基礎性的。我國的電力輔助服務相關政策自2006年出臺以來效果顯著,為本輪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我國電網、電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比重提高,系統運行的復雜性大大增加,新能源“三棄”問題和熱電矛盾凸顯。這些問題在東北地區尤為突出,特別是冬季電力、熱力運行一度面臨巨大風險,而原有計劃管理模式已難以解決,亟需建立電力輔助服務新機制。對此,國家能源局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中不斷改革機制、打破常規、創新方法,將改革和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作為重要工作,并于2016年10月將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確定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專項試點。
作為我國第一個電力輔助服務專項改革試點,東北肩負著探索我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改革道路的重任。在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電力司、法改司等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東北能源監管局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確定主要圍繞東北電力運行最緊迫、最緊缺、最關鍵的調峰資源,以2014年底啟動的電力低谷調峰競價平臺為基礎,開展多品種、多形式、多主體的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
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初見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于2017年1月1日零點如期啟動,運行一年來效果良好,初步打破了東北電網調峰困局,顯著緩解了熱電矛盾,促進了可再生能源消納:
一是火電廠由“要我調峰”向“我要調峰”轉變,新挖掘低谷調峰潛力300萬千瓦以上。2017年,在市場價格機制引導下,東北全網88座直調大型火電廠中有86座低谷荷率減到過50%以下,73座減到過40%以下,新挖掘火電調峰潛力300萬千瓦以上,全年機組應急啟停次數達到105次,大大緩解了東北電力調峰困難局面,減輕了調度壓力,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是緩解熱電矛盾,提升了東北冬季供熱可靠性。東北地處高寒,保冬季居民供暖是十分重要的民生任務。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鼓勵火電機組在保障供熱質量的前提下深度調峰,有效緩解了熱電矛盾,預計今年春節期間東北可以避免火電廠單機供熱情況。
三是優化發電結構,減少了棄風、“棄核”。火電通過低于最低技術出力深度調峰,全年共為風電騰出90億千瓦時新增上網空間,相當于少燒273萬噸標煤。核電通過分攤有限的費用獲得了更大的運行空間。
四是實現了調峰資源的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在東北區域層面搭建了省間調峰資源交易平臺,利用東北三省一區不同的資源稟賦、電源結構、負荷特性,2017全年開展跨省調峰支援交易電量11.9億千瓦時,跨省調峰費用共計1.67億元,用市場化手段實現了區域調峰資源的統籌優化,提高了全網的風電接納能力,有力保障了吉林省冬季調峰極端困難時期的供熱安全。
五是帶動了火電靈活性改造,逐步實現熱電解耦。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引導下,東北目前已經有6家大型熱電廠完成了大型蓄熱式改造,還有多家電廠開展了機爐改造,提高了火電運行的靈活性和供熱能力,通過“熱電解耦”逐步解決“熱電矛盾”,還撬動了儲能蓄熱材料開采、加工、設備制造等整條產業鏈。
三、不斷完善機制 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東北能源監管局對輔助服務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了密切跟蹤,對市場運行數據、指標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有必要對運營規則部分內容進行補充和調整,使市場成員的權責對等,獲益與付出更加均衡。2017年8月份,東北能源監管局向全體市場成員征求了意見,并組織召開了市場運營規則修訂研討會。經充分征求市場成員意見,10月份出臺了《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補充規定》,主要進行三方面規則調整:
一是將非供熱期實時深度調峰費用減半處理,同時將供熱期風電、核電電量按照兩倍參與費用分攤,以準確體現出東北供熱期調峰資稀缺程度,也使新能源受益與分攤費用更加匹配;二是將出力達不到銘牌容量80%的火電機組所獲調峰補償費用減半;三是對省內與跨省調峰承擔費用之和設置了上限,以切實起到對市場成員的保護作用。
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運行過程中,東北能源監管局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及時總結分析,提煉出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已有近20多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部門、電力企業來東北考察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山東、山西、甘肅、寧夏、新疆、福建等地已經建立或將于近期建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推廣將對緩解我國電力系統運行困難,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