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末,廣東遭遇強冷空氣,全省進入一年來最冷的一周,氣溫降到8度以下,這對于靠天吃飯的水產養殖農戶來說,是一件煎熬的事情。尤其是蝦類養殖,由于天氣不穩定等因素,市面上出現了許多“養蝦難,掙不到錢”的聲音,養殖積極性不高。
然而在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記者看到了養殖戶倪啟榮臉上爽朗的笑容,在過去一年養殖行業不太景氣的情況下他們家魚塘喜獲豐收。捕撈上來的南美白對蝦個頭均勻飽滿,活力十足,體色晶瑩,非常漂亮。
“市場對魚蝦的需求旺盛,但因為天氣原因,鎮周邊很多養殖戶的蝦受到了影響,長得不好賣不出價錢。我們養的蝦長勢很好,今年一般賣到30-35元一斤,年底了白對蝦價格一路上漲,現在臨近春節,塘頭價達到了41-42元一斤。試養期間,一個養殖季畝產對蝦250斤左右,每畝產值能到10000元。”海豐縣澤康水產養殖公司負責人倪啟榮笑著說到。
同樣是養殖,倪啟榮家的南美白對蝦為什么可以獲得豐收?倪啟榮說,說起養殖對蝦的經過,那還得從2017年赤坑鎮的一件創新事件說起。
創新帶動鄉村養殖經濟
2017年3月,廣東省海豐協鑫100MW(一期30MW)光伏電站動工,該項目投資2.4億元,占地635畝,配套一個110kv升壓站,占地6000㎡。
項目于2016年7月26日取得廣東省發改委備案,但要在赤坑鎮建設,需要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可和同意。
對于赤坑鎮人民來說,光伏電站是一件新興事物,光伏發電是什么?會不會占用土地資源?
應對當地居民的疑慮,協鑫新能源展開了科普工作,協鑫新能源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李亞紅介紹道:“協鑫新能源以“三不爭、三不傷”作為光伏農業、漁業的基本標準,通過在水面上安裝光伏電池板,水面下規劃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具有‘一地兩用,漁光互補’的特點,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以及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我們希望協鑫的項目都可以因地制宜,真正地為當地農民、為農村經濟帶來改變。”
項目獲得了廣東省海豐縣科學技術局的認可,入選海豐縣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海豐縣赤坑鎮黨委書記黃勝國表示:“‘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較好地解決了發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土地的矛盾,保障了當地農民土地增值收益,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將成為地方農漁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發展模式的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變量,具有可操作彈性。根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到2020年,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
專家表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將在土地改革、農業規模化經營、基礎設施建設、三產融合等領域帶來投資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和漁業養殖的結合恰逢其時。目前,該模式的電站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已有成功案例,并已經在江蘇、安徽等地區推廣。
2017年6月底,廣東省海豐協鑫一期30MW光伏電站完成并網發電,項目日均發電量15萬余度,預計年均電量3458萬余度,年均售電收入約3400萬元,年均稅收達600余萬。
“漁光互補”顯成效
光伏電站建起來后,水下養殖工作開始提上日程。作為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由于此前沒有嘗試過水上光伏發電、水下魚蝦養殖模式,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協鑫新能源與海豐縣澤康水產養殖公司決定先試養。
2017年9月,協鑫新能源廣東分公司農業管理部與海豐縣澤康水產養殖公司合作,進行了漁光互補模式下南美白對蝦養殖試驗,試驗養殖面積50畝。
“8月20日我們開始放水,對魚塘進行消毒,殺滅水中野生羅非魚等危害性魚類,培肥水體,增加綠藻類浮游生物數量。9月26日正式投放蝦苗,每畝3萬頭,總投放150萬頭。”李亞紅回顧道。
10月、11月,協鑫與養殖公司進行對蝦成活率調查,發現與正常養殖水面對比,每個觀測網觀測到的對蝦數量25-28頭,成活率正常。說明光伏板下養殖對蝦,對于對蝦生長沒有不利影響。
“得到這個結論我心里基本有數了,在試養過程中我們還獲得了意外驚喜。廣東的天氣,8-10月份都很熱,南美對蝦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通常在20度--30度左右比較合適,那時蝦苗剛投放進去,我很擔心天氣太熱會影響它們的生長。結果發現,光伏發電板在水上吸收陽光,起到了很好的遮陽效果,水下溫度合適。到了冬天,前段時間廣東大幅降溫,光伏發電板又能起到抵擋快速降溫、防止霜凍的作用,保障了對蝦的正常生長。”倪啟榮說。
海豐縣赤坑鎮黨委書記黃勝國表示:“咸淡水養殖是赤坑鎮的特色農業和亮點,而光伏和農業、漁業在土地使用上存在共性和互補性,兩者的結合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接下來我們將貫徹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協鑫‘漁光互補’項目納入鄉村旅游、科學普及、水產養殖計劃中,打造多方共發展的現代化鄉村新模式,增加農民收入。”
據悉,廣東省海豐協鑫二期20MW光伏電站項目已于2017年12月29日取得廣東省發改委立項備案證,投資1.6億占地487畝。
項目將于2018年3月初開始施工,預計6月份完成投產,日均發電量將在10萬余度,二期投產后余年發電量2305萬余度,年均售電收入約2500萬元,預計年均稅收為400余萬元。廣東省海豐協鑫一二期投運之后,預計每年可帶來1000萬元稅收。
李亞紅對2018年的工作有了進一步規劃,他說:“今年,我們將繼續本著農業、農民、農村整體發展的戰略觀念,與當地養殖公司合作加大養殖計劃,繼續采用漁光互補模式,以南美白對蝦養殖為主,混養草魚、鰱魚、鯽魚。廣東省海豐協鑫100MW光伏電站全部建成后,總面積將達到1120畝,南美白對蝦的畝產值有望達到25000元,并帶動周邊養殖2000畝以上,實現規模化生產。這將使當地初步形成汕尾市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規模化養殖基地,增加周邊養殖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