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現代化有了“美麗”的新目標。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環保工作做出承諾——“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環保治理的拳頭越來越硬實、果實越來越豐碩。
讓更優質、更環保產能發揮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過去兩年我國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2億噸,且全部取締地條鋼,使鋼鐵行業結構發生了大變化。“比如煤炭,南方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正在加快退出,這就保證了環保條件比較好的、單位產出比較高的優質大型煤礦產能得到了很好發揮。綠色發展取得很大進展,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7%。”何立峰說,未來化解污染、過剩產能的力度不能放松,要讓優勢產能更好發揮作用,推動工業領域綠色發展。
堅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張業遂說,要堅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張業遂表示,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緊盯環保工作不放松,制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六部重要法律,逐步構建起系統配套的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在監督方面,加強跟蹤監督,全面推動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有效實施。
減少化肥使用引導有機肥企業發展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介紹,未來要抓起兩方面工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一是使規模養殖場的畜禽糞便自然化利用,防治污染,同時將其變成有機肥;二是抓農、牧結合,循環生產。他說,現在有機肥企業規模較小,但隨著生產方向、市場的拉動以及政府的扶持,這些企業會逐步做大。韓長賦表示,如何將國家建設得更美麗,不僅僅在于頂層設計、政策引導,還在于每個人擔起職責。從草場到農田,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
光伏、風能等新興產能助力生態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光伏、風能產業應成為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劉漢元表示,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風能、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在規模化應用、生產技術進步上,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他考慮能否借助更多市場的方式、機制,解決對傳統能源的逐漸彌補和替代問題。
從源頭減排鐵腕治污嚴肅問責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明確表示,通過轉型發展、鐵腕治污、嚴肅問責,還人民群眾藍天、碧水、凈土。他表示,要更加重視生態建設,就要徹底摒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從源頭上減排、防污。
秸稈資源化利用降低焚燒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長張子林建議,加大扶持力度,再循環、再利用,解決農作物秸稈污染環境的難題。張子林告訴經濟之聲記者,所謂取之于農業還于農業,首先還是把秸稈漚成肥料還田;其次做飼料,用于發展畜牧業。他說,用玉米秸稈做成的壓塊燃料,燃燒之后符合環境要求。
讓更優質、更環保產能發揮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過去兩年我國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2億噸,且全部取締地條鋼,使鋼鐵行業結構發生了大變化。“比如煤炭,南方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正在加快退出,這就保證了環保條件比較好的、單位產出比較高的優質大型煤礦產能得到了很好發揮。綠色發展取得很大進展,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7%。”何立峰說,未來化解污染、過剩產能的力度不能放松,要讓優勢產能更好發揮作用,推動工業領域綠色發展。
堅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張業遂說,要堅持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張業遂表示,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緊盯環保工作不放松,制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六部重要法律,逐步構建起系統配套的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在監督方面,加強跟蹤監督,全面推動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有效實施。
減少化肥使用引導有機肥企業發展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介紹,未來要抓起兩方面工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一是使規模養殖場的畜禽糞便自然化利用,防治污染,同時將其變成有機肥;二是抓農、牧結合,循環生產。他說,現在有機肥企業規模較小,但隨著生產方向、市場的拉動以及政府的扶持,這些企業會逐步做大。韓長賦表示,如何將國家建設得更美麗,不僅僅在于頂層設計、政策引導,還在于每個人擔起職責。從草場到農田,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
光伏、風能等新興產能助力生態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光伏、風能產業應成為環境生態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劉漢元表示,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風能、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在規模化應用、生產技術進步上,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他考慮能否借助更多市場的方式、機制,解決對傳統能源的逐漸彌補和替代問題。
從源頭減排鐵腕治污嚴肅問責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明確表示,通過轉型發展、鐵腕治污、嚴肅問責,還人民群眾藍天、碧水、凈土。他表示,要更加重視生態建設,就要徹底摒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從源頭上減排、防污。
秸稈資源化利用降低焚燒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長張子林建議,加大扶持力度,再循環、再利用,解決農作物秸稈污染環境的難題。張子林告訴經濟之聲記者,所謂取之于農業還于農業,首先還是把秸稈漚成肥料還田;其次做飼料,用于發展畜牧業。他說,用玉米秸稈做成的壓塊燃料,燃燒之后符合環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