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批中央“千人計劃”引進的創新人才,從美國硅谷歸來剛一年的馬曉光博士,在談到太陽能產業時,謙虛地把自己比喻成一顆“小石頭”。
“尚德要做百年企業,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如果你當不好一顆鋪路的‘小石頭’,將來的路就走得不扎實。”馬曉光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2至2005年間在美國勞倫斯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多種薄膜的制備和基礎材料科學研究。后在美國硅谷的應用物理和材料等公司參與和主持多項太陽能核心設備的研制和開發,曾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回國短短一年間,他已申請了近20個專利。
在多項專利發明中,馬博士對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情有獨鐘”。他把這種太陽能材料稱作“能發電的功能玻璃”,不僅節能,還可產能。最令馬曉光自豪的是,他帶領的工藝研發團隊克服了“工期緊、技術難度高”的困難,承擔了上海世博園區能源中心40%的光伏系統容量的設計安裝任務。
世博園區能源中心原址是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南市發電廠,改建后的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將成為一座“智慧建筑”――城市未來探索館,目前已達到“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這是國內綠色建筑的最高級別。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技術就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該項目太陽能光伏系統實際安裝太陽能組件523.5千瓦,其中尚德提供的安裝在屋頂的高效單晶硅組件160千瓦,安裝在雨篷的透光非晶硅薄膜40千瓦及單軸追蹤系統多晶硅組件8.16千瓦,占到整個光伏系統容量的40%,為最大一家供應商。
現在,馬博士帶領著一支擁有近80名員工的工程技術團隊,他將硅谷的創新理念融入團隊,并不遺余力地推動建立博士后流動站、院士流動站,申請國家“973”、“863”、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等工作。
馬博士說,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重視,以及由此為個人發展帶來的機遇,都是美國硅谷不能提供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太陽能產業的光明前景,這是促成他放棄美國硅谷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回到祖國來開創一片新天地的最大動力。(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