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月一日,國際兒童節!首先,祝大朋友、小朋友們節日快樂!我不知道,光伏行業算不算還處于兒童期,是否還可以收兒童節的節日禮物?但細想一下,2017年光伏行業的新增裝機占到全國總裝機的40%,這么大體量,應該不算兒童了!2018年,光伏行業應該成人了!
現在,擺在光伏行業管理者面前最大的問題是:補貼缺口巨大!所以又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未來光伏行業的規模到底該如何管理?
之前就有消息稱:
1)相關主管部門已經初擬了新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和分布式發電度電補貼的下調方案,各項均下調0.05元/千瓦時,即從0.75、0.65、0.55和0.37元/千瓦時下調至0.7、0.6、0.5和0.32元/千瓦時。
2)5月31號之后,以并網為節點,不再給補貼的指標,需要補貼的項目未并網的全部停止并網。
3)在電網可接入的前提下,可以繼續發展不需要補貼的項目。
1、關于補貼缺口有多大?
自2011年7月,國家給出第一次標桿電價以來,電價已經下調了4次,如下圖所示。
圖1:光伏標桿電價歷年下調情況
目前并網的項目,大多數執行的是2017年底之前的電價。
2017年底,全國累計光伏并網量為130.35GW,包含100.59GW的地面電站和29.66GW的分布式(其中全額上網量占到50%以上)。
因此,歷年光伏項目中,地面電站和全額上網的補貼強度大約在0.4~0.75元/kWh,自發自用分布式的應該是0.42元/kWh。
按照2017年的標桿電價(最低補貼強度)計算,則三類資源區中,地面電站、全額上網分布式平均補貼強度為0.505元/kWh;自發自用分布式度電補貼為0.42元/kWh。
如果地面電站的平均發電小時數按照1300h計算,分布式按照1100h計算,則到2017年底前全國并網的存量光伏項目,需要的補貼大致匡算如下:
地面電站:
100.59GW × 1300h × 0.505 元/kWh =660.37億元;
全額上網分布式:
29.66GW × 0.5×1100h × 0.505 元/kWh =82.38億元;
自發自用分布式:
29.66GW × 0.5× 1100h × 0.42元/kWh =68.51億元;
累計811億元。
2018年1~4月底全國新增并網的光伏項目為11.07GW,包括2.32GW地面電站和8.75GW的分布式,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對2018年新增項目的補貼計算如下:
地面電站:
2.32GW × 1300h × 0.405 元/kWh =12.2億元;
全額上網分布式:
8.75GW × 0.5×1100h × 0.405 元/kWh =19.5億元;
自發自用分布式:
8.75GW × 0.5× 1100h × 0.37元/kWh =17.8億元;
合計49.5億元。
綜上所述,目前并網的光伏項目,如果全部納入補貼目錄,則每年需要的補貼超過850億元!
2、現在調補對解決補貼缺口幫助并不大
據介紹,除了補貼缺口之外,4月份剛剛完成的領跑者招標,投出的超低電價,成為這次電價下調的另一個重要推手。
表1:第三批領跑者中標電價與當地脫硫煤電價對比一覽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格爾木、德令哈、達拉特的中標電價都低于分布式的補貼0.37元/kWh,10個項目分布在全部三類電價區,但最高電價只有0.54元/kWh,低于目前最低的標桿電價0.55元/kWh.
因此,管理者在在年中下調電價似乎也可以理解。
然而,年終下調電價最大的影響是“政府信譽”!
之前國家發改委發的價格文件提到:
一、根據當前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自2019年起,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全部按投運時間執行對應的標桿電價。
說好了2019年調電價,并以紅頭文件正式下發,但執行一半在年中調整,那未來大家政府出臺的文件,還會有信心嗎?所以,年中調電價是能理解但不合理,甚至得不償失。
為何說得不償失?因為即使電價立即下調5分錢,對補貼缺口影響不大。
1)到5月底,分布式并網量預計已經接近10GW,按照之前的傳言,那下半年就沒有需要補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了。
2)普通地面電站基本會在630前并網,搶上2017年的電價;如果暫停下達2018年的指標,那下半年可期待的地面電站項目,也只有領跑者了!而領跑者的補貼強度很低。
可見,如果配合下半年無分布式指標,暫停下發2018年指標,那年中調整電價,基本是白擔了“政府信譽”的損失,沒有任何的實惠。
3、之前下發的指標要作廢?
2017年7月19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提出了2017年~2020年的風電、光伏、生物質的每年發展規模。
如今,看樣子光伏2017年的指標執行了,2018~2020年的指標可能要作廢了。不知道風電、生物質的指標,未來是否能得以執行?
4、存量缺口已經巨大,增量再少也枉然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經并網的存量光伏項目補貼強度已經達到了850億元以上。
實際上,由于補貼強度的降低,增量項目對補貼的需求并不多。如果按照2018.7~2020年新增的光伏項目為20GW,補貼強度按照0.3元/kWh、0.2元/kWh、0.1元/kWh計算的話,新增項目所需要的補貼為140億元。相較于之前的超過850億元低很多。
即使從今年下半年整個光伏行業進入休克狀態,那存量的850多億補貼需求已經在這里,不會減少一分;增量再少也是枉然。反而是抽掉了光伏行業從依賴補貼到平價上網最后一小段梯子。
結語
無論如何,只有不依賴補貼,光伏行業才能從“政策”走向“市場”。愿光伏行業早日甩掉補貼的拐杖,早日成年,成為有擔當的主力能源!愿光伏行業早日過上“青年節”!
現在,擺在光伏行業管理者面前最大的問題是:補貼缺口巨大!所以又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未來光伏行業的規模到底該如何管理?
之前就有消息稱:
1)相關主管部門已經初擬了新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和分布式發電度電補貼的下調方案,各項均下調0.05元/千瓦時,即從0.75、0.65、0.55和0.37元/千瓦時下調至0.7、0.6、0.5和0.32元/千瓦時。
2)5月31號之后,以并網為節點,不再給補貼的指標,需要補貼的項目未并網的全部停止并網。
3)在電網可接入的前提下,可以繼續發展不需要補貼的項目。
1、關于補貼缺口有多大?
自2011年7月,國家給出第一次標桿電價以來,電價已經下調了4次,如下圖所示。
圖1:光伏標桿電價歷年下調情況
目前并網的項目,大多數執行的是2017年底之前的電價。
2017年底,全國累計光伏并網量為130.35GW,包含100.59GW的地面電站和29.66GW的分布式(其中全額上網量占到50%以上)。
因此,歷年光伏項目中,地面電站和全額上網的補貼強度大約在0.4~0.75元/kWh,自發自用分布式的應該是0.42元/kWh。
按照2017年的標桿電價(最低補貼強度)計算,則三類資源區中,地面電站、全額上網分布式平均補貼強度為0.505元/kWh;自發自用分布式度電補貼為0.42元/kWh。
如果地面電站的平均發電小時數按照1300h計算,分布式按照1100h計算,則到2017年底前全國并網的存量光伏項目,需要的補貼大致匡算如下:
地面電站:
100.59GW × 1300h × 0.505 元/kWh =660.37億元;
全額上網分布式:
29.66GW × 0.5×1100h × 0.505 元/kWh =82.38億元;
自發自用分布式:
29.66GW × 0.5× 1100h × 0.42元/kWh =68.51億元;
累計811億元。
2018年1~4月底全國新增并網的光伏項目為11.07GW,包括2.32GW地面電站和8.75GW的分布式,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對2018年新增項目的補貼計算如下:
地面電站:
2.32GW × 1300h × 0.405 元/kWh =12.2億元;
全額上網分布式:
8.75GW × 0.5×1100h × 0.405 元/kWh =19.5億元;
自發自用分布式:
8.75GW × 0.5× 1100h × 0.37元/kWh =17.8億元;
合計49.5億元。
綜上所述,目前并網的光伏項目,如果全部納入補貼目錄,則每年需要的補貼超過850億元!
2、現在調補對解決補貼缺口幫助并不大
據介紹,除了補貼缺口之外,4月份剛剛完成的領跑者招標,投出的超低電價,成為這次電價下調的另一個重要推手。
表1:第三批領跑者中標電價與當地脫硫煤電價對比一覽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格爾木、德令哈、達拉特的中標電價都低于分布式的補貼0.37元/kWh,10個項目分布在全部三類電價區,但最高電價只有0.54元/kWh,低于目前最低的標桿電價0.55元/kWh.
因此,管理者在在年中下調電價似乎也可以理解。
然而,年終下調電價最大的影響是“政府信譽”!
之前國家發改委發的價格文件提到:
一、根據當前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自2019年起,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全部按投運時間執行對應的標桿電價。
說好了2019年調電價,并以紅頭文件正式下發,但執行一半在年中調整,那未來大家政府出臺的文件,還會有信心嗎?所以,年中調電價是能理解但不合理,甚至得不償失。
為何說得不償失?因為即使電價立即下調5分錢,對補貼缺口影響不大。
1)到5月底,分布式并網量預計已經接近10GW,按照之前的傳言,那下半年就沒有需要補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了。
2)普通地面電站基本會在630前并網,搶上2017年的電價;如果暫停下達2018年的指標,那下半年可期待的地面電站項目,也只有領跑者了!而領跑者的補貼強度很低。
可見,如果配合下半年無分布式指標,暫停下發2018年指標,那年中調整電價,基本是白擔了“政府信譽”的損失,沒有任何的實惠。
3、之前下發的指標要作廢?
2017年7月19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提出了2017年~2020年的風電、光伏、生物質的每年發展規模。
如今,看樣子光伏2017年的指標執行了,2018~2020年的指標可能要作廢了。不知道風電、生物質的指標,未來是否能得以執行?
4、存量缺口已經巨大,增量再少也枉然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經并網的存量光伏項目補貼強度已經達到了850億元以上。
實際上,由于補貼強度的降低,增量項目對補貼的需求并不多。如果按照2018.7~2020年新增的光伏項目為20GW,補貼強度按照0.3元/kWh、0.2元/kWh、0.1元/kWh計算的話,新增項目所需要的補貼為140億元。相較于之前的超過850億元低很多。
即使從今年下半年整個光伏行業進入休克狀態,那存量的850多億補貼需求已經在這里,不會減少一分;增量再少也是枉然。反而是抽掉了光伏行業從依賴補貼到平價上網最后一小段梯子。
結語
無論如何,只有不依賴補貼,光伏行業才能從“政策”走向“市場”。愿光伏行業早日甩掉補貼的拐杖,早日成年,成為有擔當的主力能源!愿光伏行業早日過上“青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