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太陽能電池怕曬太陽,一曬太陽就要見光死?這聽起來有點啼笑皆非,但又是確鑿無誤的事實。背板紫外光光解、EVA變色、有機電池(有機電池、燃料敏化電池、鈣鈦礦電池)紫外光光解、晶硅電池的光致衰減和光熱衰減,都是光照造成的問題,嚴重影響發電效率和組件可靠性。經過學界工業界不懈的努力,其中的很多問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但往往伴隨著對效率的不懈追求,新光伏技術的誕生又引發新的問題又會出來!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新近發現的“引狼入室”的問題——為了使得電池能更多的利用紫外光發電,反而引入了更快的衰減。
高紫外透光組件
傳統組件基本上是不指望紫外光發電的,原因大致在于:
-組件玻璃含鐵量比較高,紫外光透不了多少到電池上去;
-晶硅發射極表面摻雜濃度比較高,形成“死層”,短波長光復合嚴重,沒法有效利用紫外光。
但是紫外光畢竟能量很大,所以一直有人都在打它的主意。高透玻璃、減反玻璃、改進正銀、輕摻雜發射極,使得利用紫外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作為最后一道障礙,人們開發了高紫外透過率的EVA。高透EVA可以使得短路電流和最后的發電效率提升1.7%,剛當可觀。
高紫外透光組件的衰減問題
可是問題來了,研究人員發現,紫外光對電池有嚴重傷害。基本上,隨著紫外線的注入量的增加,電池指標基本上是線性下降。其中開路電壓的下降尤其厲害。
(Witteck,PIP,2017)
尋找衰減根源的過程,跟兇殺案偵破也沒什么區別了:
-光浸潤基本排除了LID的影響;
-EVA和玻璃的透光率也沒有變化,排除了變色的因素,矛頭進而指向了材料鈍化;
-建立標準二極管模型,發現開路電壓下降的主要因素是SRH復合增加;
-結合長期以來的報道,基本事實得到了澄清:氮化硅/硅界面受到了破壞,導致了氫鈍化效果下降,硅懸掛鍵增多,表面復合增加。
-經過計算,想要解開氫-硅的鍵合,需要的光能剛好在300多納米的位置,正好在紫外區。證據鏈的最后一環終于找到了:紫外線導致的氮化硅鈍化效果下降正是罪魁禍首!
經過計算,高紫外透光組件的“紅利”,大概在戶外使用10年以后完全被衰減耗盡,如果十年以后繼續衰減,高紫外透光組件的全生命周期發電增益還有沒有,還真不好說呢!
嚴格說這還不算是后記,畢竟這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紫外光,要還是不要?要的話,衰減問題如何解決?光伏是一個高度創新同時又高度保守的行業,每一次技術創新,往往伴隨著新的問題,等著去解決。
曲折中前進,正是光伏事業的魅力所在!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新近發現的“引狼入室”的問題——為了使得電池能更多的利用紫外光發電,反而引入了更快的衰減。
高紫外透光組件
傳統組件基本上是不指望紫外光發電的,原因大致在于:
-組件玻璃含鐵量比較高,紫外光透不了多少到電池上去;
-晶硅發射極表面摻雜濃度比較高,形成“死層”,短波長光復合嚴重,沒法有效利用紫外光。
但是紫外光畢竟能量很大,所以一直有人都在打它的主意。高透玻璃、減反玻璃、改進正銀、輕摻雜發射極,使得利用紫外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作為最后一道障礙,人們開發了高紫外透過率的EVA。高透EVA可以使得短路電流和最后的發電效率提升1.7%,剛當可觀。
高紫外透光組件的衰減問題
可是問題來了,研究人員發現,紫外光對電池有嚴重傷害。基本上,隨著紫外線的注入量的增加,電池指標基本上是線性下降。其中開路電壓的下降尤其厲害。
(Witteck,PIP,2017)
尋找衰減根源的過程,跟兇殺案偵破也沒什么區別了:
-光浸潤基本排除了LID的影響;
-EVA和玻璃的透光率也沒有變化,排除了變色的因素,矛頭進而指向了材料鈍化;
-建立標準二極管模型,發現開路電壓下降的主要因素是SRH復合增加;
-結合長期以來的報道,基本事實得到了澄清:氮化硅/硅界面受到了破壞,導致了氫鈍化效果下降,硅懸掛鍵增多,表面復合增加。
-經過計算,想要解開氫-硅的鍵合,需要的光能剛好在300多納米的位置,正好在紫外區。證據鏈的最后一環終于找到了:紫外線導致的氮化硅鈍化效果下降正是罪魁禍首!
經過計算,高紫外透光組件的“紅利”,大概在戶外使用10年以后完全被衰減耗盡,如果十年以后繼續衰減,高紫外透光組件的全生命周期發電增益還有沒有,還真不好說呢!
嚴格說這還不算是后記,畢竟這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紫外光,要還是不要?要的話,衰減問題如何解決?光伏是一個高度創新同時又高度保守的行業,每一次技術創新,往往伴隨著新的問題,等著去解決。
曲折中前進,正是光伏事業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