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發電權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后,華北能監局要求轄區內電力交易機構對發電權交易相關規則進行對照梳理,于6月底前提出修訂建議;要求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會同華北電網開展華北區域內跨?。刂茀^)發電權交易機制研究工作,推進跨?。刂茀^)發電權交易,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和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發電權交易有關機制早在十年前就已建立,隨著新一輪電改的推進,發電權交易再次激活,但交易機制上存在的矛盾也一同浮出水面。
優化配置 促進系統節能
據了解,發電權交易原則上由高效環保機組替代低效、高污染火電機組,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機組替代火電機組;交易電量包括各類合約電量,也可以在省人民政府當年發電計劃基礎上進行;交易方式上,可以采取雙邊交易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十一五’期間,為了擬關停的5000萬千瓦小火電平穩退出,當時的電監會提出了發電權概念,也就是發電的合同轉讓。政府逐年給這5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發電合同,允許其轉讓,不允許生產,收益作為職工安置的費用。”一位曾在國家能源局任職的知情人士表示,“實際上,電監會時期已經將相關規則設計得非常完善了,企業之間的發電合同轉讓、發電集團內部的發電合同優化均有相關文件。”
“這之后,發電權逐漸演變為發電企業之間避險和優化的手段。”該知情人士稱,“江蘇做得最好,每年有1000億度發電權的優化。”根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2017年,國網經營區域內共完成發電權交易電量1214億千瓦時,其中江蘇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的發電權交易電量最多,達到206億千瓦時。
4月18日,江蘇5家發電企業與甘肅、新疆的5家發電企業初步達成交易意向,通過北京電力交易平臺申報了合計4.6億千瓦時的跨區跨省發電權交易電量需求,這是江蘇首次跨區跨省的發電權交易。
因發電權交易一般在省級電網范圍內進行,并創造條件跨省跨區進行。經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確認和電力調度機構安全校核后,上述發電權交易最終成交1.29億千瓦時。
參與交易的華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李富民表示,參照當時煤價,出讓發電權可以增加度電收益0.04元,該公司成交的3000萬千瓦時電量可以為江蘇分公司增收約120萬;與甘肅風電機組進行發電權交易后,同等電量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約9000噸。
華電江蘇公司同樣參與了此次發電權交易。另據了解,該公司已初步與華電新疆公司達成年度發電權交易計劃約1億千瓦時,相當于可減少標煤消耗量3萬噸。
電改推進 機制問題顯露
“目前,發電權交易最大的挑戰是發電企業的發電權受到不合理侵占。”前述知情人士指出,“按照9號文之后的規定,除了國家省間指令計劃和省內風、光、水電發電計劃外,剩下發電權都屬于省內機組。也就是說,除了國家指令計劃以外的跨省交易都應以發電權方式進行??墒请娋W企業多年來代理購電,占用了省內發電企業本應分得的政府合同份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5年發布的《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市)政府主管部門在確定年度發電計劃和跨省區送受電計劃后,電力企業應據此協商簽訂購售電合同,并通過替代發電(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實現不同類型電源的利益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具備條件的地區,可跨省區實施。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發電權跨省交易是電力就近平衡機理的體現。“如果省間電網代理交易優先省內(兩級市場),就違反了這一機理,一定會引發起資源錯配。”
“目前省內不同類型的機組,以及跨省區交易中本省與外省機組,交易中存在利益博弈。”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鵬指出,“現行交易機制也存在爭議。”
“針對各省層面而言,電力市場目前不完善。部分省份電力市場規則、電力交易規則都捏在地方政府手里。”中電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像2017年貴州與云南進行的水火發電權交易,相關機構引導兩地企業自行洽談,收到了較好成效,但其他很多省份并沒有放開這個規則,“原則上,原來把政府給予保障利用小時的風電光伏,都可以去跟煤電企業尤其是自備電廠去談發電權交易。但現在很多地方沒有放開,這部分配置優化能力就沒能充分利用。”
此外,中電聯該負責人還指出,對于發電權交易的統計也存在難度。電網公司對發電權交易與其他交易電量的區分、發電權交易的標準等問題都有待解決。“有的發電權交易,到底是市場化交易的,還是原來就規定的要替代的電量,現在從統計上區分不請。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曾經提出希望中電聯盡快建立標準,但是相關標準目前還沒完全核定下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發電權交易有關機制早在十年前就已建立,隨著新一輪電改的推進,發電權交易再次激活,但交易機制上存在的矛盾也一同浮出水面。
優化配置 促進系統節能
據了解,發電權交易原則上由高效環保機組替代低效、高污染火電機組,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機組替代火電機組;交易電量包括各類合約電量,也可以在省人民政府當年發電計劃基礎上進行;交易方式上,可以采取雙邊交易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十一五’期間,為了擬關停的5000萬千瓦小火電平穩退出,當時的電監會提出了發電權概念,也就是發電的合同轉讓。政府逐年給這5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發電合同,允許其轉讓,不允許生產,收益作為職工安置的費用。”一位曾在國家能源局任職的知情人士表示,“實際上,電監會時期已經將相關規則設計得非常完善了,企業之間的發電合同轉讓、發電集團內部的發電合同優化均有相關文件。”
“這之后,發電權逐漸演變為發電企業之間避險和優化的手段。”該知情人士稱,“江蘇做得最好,每年有1000億度發電權的優化。”根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2017年,國網經營區域內共完成發電權交易電量1214億千瓦時,其中江蘇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的發電權交易電量最多,達到206億千瓦時。
4月18日,江蘇5家發電企業與甘肅、新疆的5家發電企業初步達成交易意向,通過北京電力交易平臺申報了合計4.6億千瓦時的跨區跨省發電權交易電量需求,這是江蘇首次跨區跨省的發電權交易。
因發電權交易一般在省級電網范圍內進行,并創造條件跨省跨區進行。經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確認和電力調度機構安全校核后,上述發電權交易最終成交1.29億千瓦時。
參與交易的華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李富民表示,參照當時煤價,出讓發電權可以增加度電收益0.04元,該公司成交的3000萬千瓦時電量可以為江蘇分公司增收約120萬;與甘肅風電機組進行發電權交易后,同等電量相當于減少煤炭消耗約9000噸。
華電江蘇公司同樣參與了此次發電權交易。另據了解,該公司已初步與華電新疆公司達成年度發電權交易計劃約1億千瓦時,相當于可減少標煤消耗量3萬噸。
電改推進 機制問題顯露
“目前,發電權交易最大的挑戰是發電企業的發電權受到不合理侵占。”前述知情人士指出,“按照9號文之后的規定,除了國家省間指令計劃和省內風、光、水電發電計劃外,剩下發電權都屬于省內機組。也就是說,除了國家指令計劃以外的跨省交易都應以發電權方式進行??墒请娋W企業多年來代理購電,占用了省內發電企業本應分得的政府合同份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5年發布的《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市)政府主管部門在確定年度發電計劃和跨省區送受電計劃后,電力企業應據此協商簽訂購售電合同,并通過替代發電(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實現不同類型電源的利益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具備條件的地區,可跨省區實施。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發電權跨省交易是電力就近平衡機理的體現。“如果省間電網代理交易優先省內(兩級市場),就違反了這一機理,一定會引發起資源錯配。”
“目前省內不同類型的機組,以及跨省區交易中本省與外省機組,交易中存在利益博弈。”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鵬指出,“現行交易機制也存在爭議。”
“針對各省層面而言,電力市場目前不完善。部分省份電力市場規則、電力交易規則都捏在地方政府手里。”中電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像2017年貴州與云南進行的水火發電權交易,相關機構引導兩地企業自行洽談,收到了較好成效,但其他很多省份并沒有放開這個規則,“原則上,原來把政府給予保障利用小時的風電光伏,都可以去跟煤電企業尤其是自備電廠去談發電權交易。但現在很多地方沒有放開,這部分配置優化能力就沒能充分利用。”
此外,中電聯該負責人還指出,對于發電權交易的統計也存在難度。電網公司對發電權交易與其他交易電量的區分、發電權交易的標準等問題都有待解決。“有的發電權交易,到底是市場化交易的,還是原來就規定的要替代的電量,現在從統計上區分不請。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曾經提出希望中電聯盡快建立標準,但是相關標準目前還沒完全核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