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眨眼間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近日發布的數據,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大概在13GW-14GW之間,同比增長超20%。盡管看起來上半年的行情依然保持了高景氣度,但由于“531”新政的影響,行業對于全年的裝機量仍然不看好。根據預測,今年的總裝機量為30GW及以上,行業的盈利水平快速下降,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相對于去年53GW的新增裝機,30GW左右的裝機量可謂是“斷崖式”下跌。2018年將是自2013年光伏行業回暖以來裝機量首次下滑的一年。由于“531”新政的突然性,光伏企業毫無準備。市場需求的極劇下降與企業的產能擴張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國內市場需求減弱,那多出來的產能怎么辦?這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新時代哪些企業將稱霸江湖?
目前“531”新政發布已經一月有余,經過一小波搶裝之后,下半年的慘烈競爭已正式拉開序幕。從長遠的目光來看,此次新政雖然在短時間內對整個行業形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是對于行業的轉型和未來的發展都有極大的積極作用,所以經過這次轉型之后,光伏市場將正式步入平價上網的時代,迎來更加健康和更加良性的發展。但是未來的行業蛋糕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分得一杯羹。
近來,關于光伏企業“欠薪”、“裁員”、“破產”的新聞已經開始屢見報道。新一輪的洗牌已經開始,跟不上市場節奏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那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在這場行業洗牌中存留并勝出?
首先當然是有技術實力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夠通過技術改進來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的性價比。這樣,即使市場需求減弱,這類型的企業也能憑借好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而另一個決定企業生死的因素便是企業的產業布局了,這在光伏新政發布之后的這段時間里企業作出的應對可以體現。
盡管行業仍然對“531”新政頗有微詞,但是依然要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反應遲鈍的企業仍在怨天尤人,而反應迅速的企業已經作出了積極的應對。以晶科為例,在新政發布之后的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該公司連續簽下了多個海外市場訂單,包含了剛果、墨西哥、泰國、秘魯、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等地,可謂是多點開花。據了解,相對于其他光伏企業,晶科能源很早傾注了很大的精力投注在海外市場。在2016年,國內市場還占晶科能源產業版圖的40%左右,到2017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30%。全球化的布局使得晶科能源在“531”之后優勢盡顯,這也是為什么在行業一片哀嚎之時,晶科能源仍然能夠從容應對。
而除了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在單晶價格連續下跌之后也作出了積極的應對,目前已計劃在印度投資建設1GW電池組件產能,以加強海外市場的開拓。另外,隆基股份還將出售17個光伏項目,總額7億元,保證了公司應對困難局面的資金問題。
此外,協鑫系在近段時間也不甘寂寞。前有保利協鑫向上海電氣出售江蘇中能51%股權,引發行業遐想;后有協鑫集成積極開拓海外市場,7、8月份訂單趨于滿產。
綜合以上企業應對可以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行業的巨頭企業,他們不約而同的加強了海外市場的拓展。而像晶科能源那樣很早就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更是占得先機,有望在未來的時間里更進一步。同時,巨頭企業無論是在市場份額、策略還是在資金方面的具備優勢,所以應對困境有更多的選擇,此次產業整合將加速行業寡頭效應。
事實上,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之中,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并不一定就能安穩過關。目前來看,只有那些既有技術實力,又有產業布局優勢的企業才能渡過難關,其中尤其以海外布局為重中之重。甚至今年下半年的市場環境下,得海外市場者便得天下。
得海外市場者得天下
一直以來,光伏產業都受到國家政策的巨大影響。曾經,補貼政策的存在讓行業蓬勃發展,開啟了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時代;現在,“531”新政的發布控制了規模指標,開啟了光伏產業由量變轉為質變的新時代。
從市場需求來看,前幾年國內市場一直處于高速擴張的階段,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每一年的新增裝機量都超出業內預期。在前幾年,國內市場的需求不但能滿足國內企業,而且不斷擴大的市場還吸引了各種海外企業的入場。而正是基于對國內市場發展的信心,光伏行業人士才有底氣對美國、歐盟、印度等市場的一再針對嗤之以鼻。這種情況在“531”新政發布之后戛然而止。
目前,在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市場需求幾乎減半,明顯已經無法滿足國內企業的生產銷售需求。如果無法將產品賣出去,那企業將面臨破產。
因此,在下半年國內市場需求已經降到冰點的情況下,原先并不那么重要的海外市場開始成為了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甚至可以說,在今年下半年,得海外市場者得天下。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那些很早之前就大力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具備極大的優勢。而那些無法將產品出口到國外的企業或將面臨產品無處銷售的尷尬境地。
可以預見的是,如何“走出去”將成為我國光伏企業在今年下半年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在各方面都穩居全球第一,但是仍然在技術、設備等領域稍有落后,而光伏產業要發展,必然要經歷“走出去”的過程。此次“531”新政發布之后,或許我國企業能夠為未來我國光伏“走出去”打下堅實基礎。
相對于去年53GW的新增裝機,30GW左右的裝機量可謂是“斷崖式”下跌。2018年將是自2013年光伏行業回暖以來裝機量首次下滑的一年。由于“531”新政的突然性,光伏企業毫無準備。市場需求的極劇下降與企業的產能擴張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國內市場需求減弱,那多出來的產能怎么辦?這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新時代哪些企業將稱霸江湖?
目前“531”新政發布已經一月有余,經過一小波搶裝之后,下半年的慘烈競爭已正式拉開序幕。從長遠的目光來看,此次新政雖然在短時間內對整個行業形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是對于行業的轉型和未來的發展都有極大的積極作用,所以經過這次轉型之后,光伏市場將正式步入平價上網的時代,迎來更加健康和更加良性的發展。但是未來的行業蛋糕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分得一杯羹。
近來,關于光伏企業“欠薪”、“裁員”、“破產”的新聞已經開始屢見報道。新一輪的洗牌已經開始,跟不上市場節奏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那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在這場行業洗牌中存留并勝出?
首先當然是有技術實力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夠通過技術改進來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的性價比。這樣,即使市場需求減弱,這類型的企業也能憑借好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而另一個決定企業生死的因素便是企業的產業布局了,這在光伏新政發布之后的這段時間里企業作出的應對可以體現。
盡管行業仍然對“531”新政頗有微詞,但是依然要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反應遲鈍的企業仍在怨天尤人,而反應迅速的企業已經作出了積極的應對。以晶科為例,在新政發布之后的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該公司連續簽下了多個海外市場訂單,包含了剛果、墨西哥、泰國、秘魯、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等地,可謂是多點開花。據了解,相對于其他光伏企業,晶科能源很早傾注了很大的精力投注在海外市場。在2016年,國內市場還占晶科能源產業版圖的40%左右,到2017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30%。全球化的布局使得晶科能源在“531”之后優勢盡顯,這也是為什么在行業一片哀嚎之時,晶科能源仍然能夠從容應對。
而除了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在單晶價格連續下跌之后也作出了積極的應對,目前已計劃在印度投資建設1GW電池組件產能,以加強海外市場的開拓。另外,隆基股份還將出售17個光伏項目,總額7億元,保證了公司應對困難局面的資金問題。
此外,協鑫系在近段時間也不甘寂寞。前有保利協鑫向上海電氣出售江蘇中能51%股權,引發行業遐想;后有協鑫集成積極開拓海外市場,7、8月份訂單趨于滿產。
綜合以上企業應對可以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行業的巨頭企業,他們不約而同的加強了海外市場的拓展。而像晶科能源那樣很早就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更是占得先機,有望在未來的時間里更進一步。同時,巨頭企業無論是在市場份額、策略還是在資金方面的具備優勢,所以應對困境有更多的選擇,此次產業整合將加速行業寡頭效應。
事實上,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之中,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并不一定就能安穩過關。目前來看,只有那些既有技術實力,又有產業布局優勢的企業才能渡過難關,其中尤其以海外布局為重中之重。甚至今年下半年的市場環境下,得海外市場者便得天下。
得海外市場者得天下
一直以來,光伏產業都受到國家政策的巨大影響。曾經,補貼政策的存在讓行業蓬勃發展,開啟了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時代;現在,“531”新政的發布控制了規模指標,開啟了光伏產業由量變轉為質變的新時代。
從市場需求來看,前幾年國內市場一直處于高速擴張的階段,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每一年的新增裝機量都超出業內預期。在前幾年,國內市場的需求不但能滿足國內企業,而且不斷擴大的市場還吸引了各種海外企業的入場。而正是基于對國內市場發展的信心,光伏行業人士才有底氣對美國、歐盟、印度等市場的一再針對嗤之以鼻。這種情況在“531”新政發布之后戛然而止。
目前,在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市場需求幾乎減半,明顯已經無法滿足國內企業的生產銷售需求。如果無法將產品賣出去,那企業將面臨破產。
因此,在下半年國內市場需求已經降到冰點的情況下,原先并不那么重要的海外市場開始成為了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甚至可以說,在今年下半年,得海外市場者得天下。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那些很早之前就大力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具備極大的優勢。而那些無法將產品出口到國外的企業或將面臨產品無處銷售的尷尬境地。
可以預見的是,如何“走出去”將成為我國光伏企業在今年下半年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在各方面都穩居全球第一,但是仍然在技術、設備等領域稍有落后,而光伏產業要發展,必然要經歷“走出去”的過程。此次“531”新政發布之后,或許我國企業能夠為未來我國光伏“走出去”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