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再現一家試圖從美股退市到A股借殼上市的企業。
7月24日,天業通聯發布公告,其7月19日與晶澳太陽能實際控制人靳保芳簽署《重大資產組意向協議》,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晶澳太陽能100%股權達成合作意向。公司稱,此次重組完成后,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由何志平變更為靳保芳,本次重組將構成借殼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退市。
標的全球市占率為10%
公開資料顯示,天業通聯始創于2000年,集研發設計、制造安裝、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重大裝備制造骨干企業。2017年財報顯示,其實現營收約為3.57億元,實現凈利潤約為0.22億元。
晶澳太陽能成立于2005年,主營生產光伏(PV)產品,產業鏈覆蓋硅片、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在全球擁有11個生產基地、27個分支機構,產品足跡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官網介紹,晶澳太陽能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0%、年銷售額197億元。
天業通聯并未透露借殼之后上市公司的業務變化等細節問題,只是表示將積極推進與交易對方的進一步溝通、洽談,督促獨立財務顧問、律師、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努力開展工作,爭取盡快提交并披露符合要求的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準備借殼上市的晶澳太陽能剛從美股退市。
從2015年開始,晶澳太陽能啟動了私有化。2015年6月,該公司曾收到了靳保芳的私有化要約,企業估值約4.891億美元。晶澳太陽能彼時稱,公司董事會有意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考慮這一提議。
隨后,在去年11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與晶澳控股等達成了一項最終協議。上市公司將以3.62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方式被收購且實現私有化,買方為晶澳董事長兼CEO靳保芳及他所控股的晶龍集團。
直到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
另據披露,晶澳太陽能2017年全年197億元的總收入中,太陽能組件收入為183.5億元,太陽能電池有8億元進賬,發電業務收入4億元;同期,其主營業務總成本為172億元,利潤總額為7.157億元,凈利潤為3.001億元。另外,其2017年光伏組件總計出貨7501兆瓦,全球排名第三。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表示,“美股私有化僅用了不到一周時間,就宣布借殼A股上市,這在國內光伏市場從未發生過,由此可見A股市場對光伏企業的吸引力。”
光伏中概股扎堆退市
中國光伏企業在美股上市,要追溯到2005年,當年,無錫尚德成為首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創始人施正榮的身價隨后飆升至23億美元,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隨后的幾年,先后有10余家中國光伏企業成功在海外上市,包括天合光能等。
國內光伏市場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國內A股企業亦受益。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診股),它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光伏公司。數據顯示,其2017年實現營收164億元,同比增長4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130.38%。
此后,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紛紛開始尋求退市。除了晶澳太陽能,另一家光伏企業天合光能也在2015年啟動私有。隨后,在2017年3月,天合光能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這筆交易耗資超過11億美元。
2017年12月11日,阿特斯曾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計劃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于瞿曉鏵及其配偶張含冰的普通股,啟動私有化。
此外,除了晶澳太陽能、阿特斯、天合光能之外,在美股退市的光伏企業還包括賽維LDK、中電光伏、韓華新能源等。
對此,光伏業內資深人士廉銳指出“受到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雙反的影響,美股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認可度不高,估值相比于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普遍較低,并且再融資也非常困難,所以導致了在美股上市的光伏企業紛紛選擇退市。”
7月24日,天業通聯發布公告,其7月19日與晶澳太陽能實際控制人靳保芳簽署《重大資產組意向協議》,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晶澳太陽能100%股權達成合作意向。公司稱,此次重組完成后,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由何志平變更為靳保芳,本次重組將構成借殼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退市。
標的全球市占率為10%
公開資料顯示,天業通聯始創于2000年,集研發設計、制造安裝、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重大裝備制造骨干企業。2017年財報顯示,其實現營收約為3.57億元,實現凈利潤約為0.22億元。
晶澳太陽能成立于2005年,主營生產光伏(PV)產品,產業鏈覆蓋硅片、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在全球擁有11個生產基地、27個分支機構,產品足跡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官網介紹,晶澳太陽能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0%、年銷售額197億元。
天業通聯并未透露借殼之后上市公司的業務變化等細節問題,只是表示將積極推進與交易對方的進一步溝通、洽談,督促獨立財務顧問、律師、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努力開展工作,爭取盡快提交并披露符合要求的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準備借殼上市的晶澳太陽能剛從美股退市。
從2015年開始,晶澳太陽能啟動了私有化。2015年6月,該公司曾收到了靳保芳的私有化要約,企業估值約4.891億美元。晶澳太陽能彼時稱,公司董事會有意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考慮這一提議。
隨后,在去年11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與晶澳控股等達成了一項最終協議。上市公司將以3.62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方式被收購且實現私有化,買方為晶澳董事長兼CEO靳保芳及他所控股的晶龍集團。
直到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
另據披露,晶澳太陽能2017年全年197億元的總收入中,太陽能組件收入為183.5億元,太陽能電池有8億元進賬,發電業務收入4億元;同期,其主營業務總成本為172億元,利潤總額為7.157億元,凈利潤為3.001億元。另外,其2017年光伏組件總計出貨7501兆瓦,全球排名第三。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表示,“美股私有化僅用了不到一周時間,就宣布借殼A股上市,這在國內光伏市場從未發生過,由此可見A股市場對光伏企業的吸引力。”
光伏中概股扎堆退市
中國光伏企業在美股上市,要追溯到2005年,當年,無錫尚德成為首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創始人施正榮的身價隨后飆升至23億美元,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隨后的幾年,先后有10余家中國光伏企業成功在海外上市,包括天合光能等。
國內光伏市場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國內A股企業亦受益。其中,最為顯著的是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診股),它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光伏公司。數據顯示,其2017年實現營收164億元,同比增長4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130.38%。
此后,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紛紛開始尋求退市。除了晶澳太陽能,另一家光伏企業天合光能也在2015年啟動私有。隨后,在2017年3月,天合光能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這筆交易耗資超過11億美元。
2017年12月11日,阿特斯曾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計劃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于瞿曉鏵及其配偶張含冰的普通股,啟動私有化。
此外,除了晶澳太陽能、阿特斯、天合光能之外,在美股退市的光伏企業還包括賽維LDK、中電光伏、韓華新能源等。
對此,光伏業內資深人士廉銳指出“受到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雙反的影響,美股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認可度不高,估值相比于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普遍較低,并且再融資也非常困難,所以導致了在美股上市的光伏企業紛紛選擇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