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省科技論壇·分布式能源與儲能創新論壇”將于10月下旬在海口舉辦,聚焦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新能源領域發展。這是海南日報記者從8月16日召開的海南省可再生能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發布會還通報了2017年我省可再生能源應用發展情況,我省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
截至2017年底,我省累計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43.5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5.3%,“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裝機50兆瓦;隆基光伏投資的白沙20兆瓦生態農業光伏扶貧電站,成為我省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
由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建成的澄邁車用沼氣示范項目, 是我國第一個專為城市公共交通而建設的生物燃氣項目。
截至去年年底,共有五指山市毛陽河梯級電站等五座小水電站被水利部評定為全國首批“綠色小水電站”,在評定數量上,海南省位列全國第三位。
去年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德威教授團隊在瓊北開鉆海南第一口干熱巖開發試驗井,今年3月在深度4387米處鉆獲超過185℃干熱巖(非穩態測溫)地熱,實現了我省干熱巖勘查領域的突破。
截至2017年底,我省累計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43.5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85.3%,“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裝機50兆瓦;隆基光伏投資的白沙20兆瓦生態農業光伏扶貧電站,成為我省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
由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建成的澄邁車用沼氣示范項目, 是我國第一個專為城市公共交通而建設的生物燃氣項目。
截至去年年底,共有五指山市毛陽河梯級電站等五座小水電站被水利部評定為全國首批“綠色小水電站”,在評定數量上,海南省位列全國第三位。
去年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德威教授團隊在瓊北開鉆海南第一口干熱巖開發試驗井,今年3月在深度4387米處鉆獲超過185℃干熱巖(非穩態測溫)地熱,實現了我省干熱巖勘查領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