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猛獅科技”)董事長陳樂伍轉折之年。
那一年,他將父親營商一輩子總結出的經營理念——不求最大、但求最優,遠遠的拋在了腦后,開始激進擴張。
如果不是那一年的許多舉措,也許不會有今天猛獅科技難解的困境。
在激進擴張三年之后,陳樂伍嘗到了苦頭——猛獅科技業績變臉,資金被凍結,信托逾期。
8月28日,猛獅科技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55億元,同比下降51.3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巨虧3.08億元,同比下降752.61%。其中鋰電池業務收入僅為0.63億元,下降55.52%,清潔電力業務2.08億元,下降77.30%,車輛相關業務2.87億元,增長31.27%,鉛電池業務1.91億元,下降25.79%。
猛獅科技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的?
一、“不求最大,但求最優”成就了曾經的猛獅
到底是誰改變了陳樂伍的想法,至今無從知曉。
猛獅科技原先的經營風格并非如此,哪怕是陳樂伍接替父親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經營風格依然較為穩健。
猛獅科技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汕頭澄海滬美電池廠,創始人是他的父親陳再喜。早先,猛獅科技主要從事蓄電池制造。
因為曾經為上海的電池廠配套生產電池的塑料外殼,陳再喜對電池行業有所了解,當時看到摩托車很受市場歡迎,他非常看好摩托車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1986年,陳再喜高薪從上海請來了技術人員,創辦了滬美電池廠,率先向市場推出了摩托車起動電池,開始了蓄電池的創業之路。
1998年,富二代陳樂伍從美國喬治亞大學MBA畢業回國,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陳樂伍堅信,只有保證蓄電池產品的獨創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優”經營理念的指導下,猛獅科技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新產品。
2001年,陳樂伍發起成立廣東猛獅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底更名為現在的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那漫長的15年時間里,陳樂伍展現出了明顯的潮汕商人國際視野的特點。2002年,猛獅科技的摩托車電池產品第一次走進美國市場,此后,他將猛獅科技打造成為了摩托車起動電池出口額最大的企業。
2012年,陳樂伍將猛獅科技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二、從穩扎穩打到極速擴張
2015年發生的許多事情,改變了陳樂伍對猛獅科技的戰略布局。
那一年,陳樂伍的老鄉、潮汕人、被稱為“野蠻人”的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通過資本市場瘋狂舉牌萬科,發起了著名的“寶萬之爭”,差點兒搶走了萬科。
那年,伴隨資本市場大牛市,陳樂伍的猛獅科技市值超過百億,創造公司上市以來最高市值。
身價不一樣的陳樂伍開始琢磨做點兒更大的事情。
他意識到,“鉛酸電池在中國沒有前途,就算還有一定需求,但政府將來可能也會把它槍斃,不可能再繼續做大。”
此前一年,特斯拉正式賣到了中國。2014年6月13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宣布,將開放特斯拉的所有專利,幫助其他企業研發先進的電動汽車。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48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24.79%。
這樣的誘惑,讓陳樂伍蠢蠢欲動。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3.5倍,當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中國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市場。
這些耀眼的數字,堅定了他殺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信心。
那一年,陳樂伍正式啟動猛獅科技“2351”的轉型戰略:2是指抓住兩大戰略機遇,即“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清潔轉換”和“一帶一路”;3是指深耕三大事業版塊——高端電池制造、新能源車輛、清潔電力;5是指建好五個事業部——先進鉛電池、高端鋰電池、新能源車輛、清潔電力、電子商務;1是指公司未來發展的目標——致力于為最廣大用戶提供最清潔、最價廉的電力服務,讓公司成為一個典型的清潔能源生產、儲存和應用的新能源企業。
陳樂伍設計的猛獅科技發展策略是,確定新能源的大方向后,就毫不猶豫的往前走,要在其它企業還沒想清楚的時候快速切入,通過資本的整合布局建立其自身的競爭力護城河。
于是陳樂伍發起了疾風驟雨般的并購。2012年,猛獅科技子公司僅有3家,截至2017年底時,其通過收購、新設成立的子公司已經達到73家。2015年至今,猛獅科技發起的收購多達20起。
2015年,猛獅科技投資30億元在福建詔安建起了產能為6GWh的鋰電池全自動化生產線。2016年,猛獅科技與襄陽宜城市人民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協議,計劃在襄陽宜城投資不少于30億元,建設年產5GWH鋰電池及電池研究中心項目。
不僅是動力電池,野心勃勃的陳樂伍還要與王傳福、李書福一樣造新能源汽車。
2015年4月,陳樂伍就帶著自己得意的首款作品,一款名叫“戴樂·起步者”純電動汽車去上海車展參展了。
雖然猛獅科技在體量上無法與海航集團媲美,但是擴張速度上有的一拼。在實際控制海航之后,王健帶領下的海航集團通過迅速擴張,總資產從2015年年末的4687億元,暴增至2017年年末的1.5萬億元。
然后,你知道了,海航出事了。
三、急速擴張的惡果
研究過中國商業史會發現,絕大部分急速擴張的公司都沒有好的結果。
與海航一樣,猛獅科技陳樂伍也開始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代價。
2012~2016年,猛獅科技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合計為1.31億元。但是從2017年開始迅速走下坡路,去年猛獅科技出現1.34億元巨額虧損,一年虧掉了過去數年的利潤。
猛獅科技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開始被凍結、募集資金及募資賬戶等都出現異常。
猛獅科技在公告中說,稱受金融去杠桿影響,上半年到期融資大多未能順利續貸,到期歸還融資款擠占了公司大量流動資金,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同時,其出售資產進展緩慢,導致無法及時回收現金流。因此使得公司無法在期限內籌集到資金并按期向募集資金專戶歸還資金。
陳樂伍對公司戰略不得不作出調整:調整之后,猛獅科技砍掉了最具想象力的新能源整車生產業務,繼續依托清潔能源產業,按照“一體兩翼”戰略布局,著重發展鋰電池、儲能及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業務。
但是這些領域要么產能嚴重過剩,要么突然被政策卡住脖子。
他最為看重的動力鋰電池領域,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產能2016年達到101GWh,2020年將達到近250GWh,而對應需求方面,2016、2017年分別僅有27GWh、37GWh,而2020年也僅有101GWh。整體供應量是需求量的數倍,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極其嚴重。
儲能雖然處于爆發的前夜,但是市場上依然缺乏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
光伏發電因為國家政策突然收緊,市場從今年6月開始突然陷入冰凍期。
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業務,市場上還沒有出現真正盈利的公司。
不知道陳樂伍對猛獅科技到底還有沒有信心,我看到的是,他已經開始“另起爐灶”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猛獅科技實控人、董事長陳樂伍一邊轉讓猛獅科技控制權,一邊在上市公司體外“另起爐灶”。陳樂伍在上市公司體外培育新的項目也浮出了水面。根據一份右下角標記為2018年5月的融資計劃書顯示,由陳樂伍作為大股東的浙江永正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募資,計劃在2021年上市。
那一年,他將父親營商一輩子總結出的經營理念——不求最大、但求最優,遠遠的拋在了腦后,開始激進擴張。
如果不是那一年的許多舉措,也許不會有今天猛獅科技難解的困境。
在激進擴張三年之后,陳樂伍嘗到了苦頭——猛獅科技業績變臉,資金被凍結,信托逾期。
8月28日,猛獅科技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55億元,同比下降51.3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巨虧3.08億元,同比下降752.61%。其中鋰電池業務收入僅為0.63億元,下降55.52%,清潔電力業務2.08億元,下降77.30%,車輛相關業務2.87億元,增長31.27%,鉛電池業務1.91億元,下降25.79%。
猛獅科技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的?
一、“不求最大,但求最優”成就了曾經的猛獅
到底是誰改變了陳樂伍的想法,至今無從知曉。
猛獅科技原先的經營風格并非如此,哪怕是陳樂伍接替父親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經營風格依然較為穩健。
猛獅科技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汕頭澄海滬美電池廠,創始人是他的父親陳再喜。早先,猛獅科技主要從事蓄電池制造。
因為曾經為上海的電池廠配套生產電池的塑料外殼,陳再喜對電池行業有所了解,當時看到摩托車很受市場歡迎,他非常看好摩托車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1986年,陳再喜高薪從上海請來了技術人員,創辦了滬美電池廠,率先向市場推出了摩托車起動電池,開始了蓄電池的創業之路。
1998年,富二代陳樂伍從美國喬治亞大學MBA畢業回國,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陳樂伍堅信,只有保證蓄電池產品的獨創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優”經營理念的指導下,猛獅科技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新產品。
2001年,陳樂伍發起成立廣東猛獅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底更名為現在的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那漫長的15年時間里,陳樂伍展現出了明顯的潮汕商人國際視野的特點。2002年,猛獅科技的摩托車電池產品第一次走進美國市場,此后,他將猛獅科技打造成為了摩托車起動電池出口額最大的企業。
2012年,陳樂伍將猛獅科技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二、從穩扎穩打到極速擴張
2015年發生的許多事情,改變了陳樂伍對猛獅科技的戰略布局。
那一年,陳樂伍的老鄉、潮汕人、被稱為“野蠻人”的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通過資本市場瘋狂舉牌萬科,發起了著名的“寶萬之爭”,差點兒搶走了萬科。
那年,伴隨資本市場大牛市,陳樂伍的猛獅科技市值超過百億,創造公司上市以來最高市值。
身價不一樣的陳樂伍開始琢磨做點兒更大的事情。
他意識到,“鉛酸電池在中國沒有前途,就算還有一定需求,但政府將來可能也會把它槍斃,不可能再繼續做大。”
此前一年,特斯拉正式賣到了中國。2014年6月13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宣布,將開放特斯拉的所有專利,幫助其他企業研發先進的電動汽車。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48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24.79%。
這樣的誘惑,讓陳樂伍蠢蠢欲動。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3.5倍,當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中國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市場。
這些耀眼的數字,堅定了他殺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信心。
那一年,陳樂伍正式啟動猛獅科技“2351”的轉型戰略:2是指抓住兩大戰略機遇,即“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清潔轉換”和“一帶一路”;3是指深耕三大事業版塊——高端電池制造、新能源車輛、清潔電力;5是指建好五個事業部——先進鉛電池、高端鋰電池、新能源車輛、清潔電力、電子商務;1是指公司未來發展的目標——致力于為最廣大用戶提供最清潔、最價廉的電力服務,讓公司成為一個典型的清潔能源生產、儲存和應用的新能源企業。
陳樂伍設計的猛獅科技發展策略是,確定新能源的大方向后,就毫不猶豫的往前走,要在其它企業還沒想清楚的時候快速切入,通過資本的整合布局建立其自身的競爭力護城河。
于是陳樂伍發起了疾風驟雨般的并購。2012年,猛獅科技子公司僅有3家,截至2017年底時,其通過收購、新設成立的子公司已經達到73家。2015年至今,猛獅科技發起的收購多達20起。
2015年,猛獅科技投資30億元在福建詔安建起了產能為6GWh的鋰電池全自動化生產線。2016年,猛獅科技與襄陽宜城市人民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協議,計劃在襄陽宜城投資不少于30億元,建設年產5GWH鋰電池及電池研究中心項目。
不僅是動力電池,野心勃勃的陳樂伍還要與王傳福、李書福一樣造新能源汽車。
2015年4月,陳樂伍就帶著自己得意的首款作品,一款名叫“戴樂·起步者”純電動汽車去上海車展參展了。
雖然猛獅科技在體量上無法與海航集團媲美,但是擴張速度上有的一拼。在實際控制海航之后,王健帶領下的海航集團通過迅速擴張,總資產從2015年年末的4687億元,暴增至2017年年末的1.5萬億元。
然后,你知道了,海航出事了。
三、急速擴張的惡果
研究過中國商業史會發現,絕大部分急速擴張的公司都沒有好的結果。
與海航一樣,猛獅科技陳樂伍也開始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代價。
2012~2016年,猛獅科技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合計為1.31億元。但是從2017年開始迅速走下坡路,去年猛獅科技出現1.34億元巨額虧損,一年虧掉了過去數年的利潤。
猛獅科技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開始被凍結、募集資金及募資賬戶等都出現異常。
猛獅科技在公告中說,稱受金融去杠桿影響,上半年到期融資大多未能順利續貸,到期歸還融資款擠占了公司大量流動資金,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同時,其出售資產進展緩慢,導致無法及時回收現金流。因此使得公司無法在期限內籌集到資金并按期向募集資金專戶歸還資金。
陳樂伍對公司戰略不得不作出調整:調整之后,猛獅科技砍掉了最具想象力的新能源整車生產業務,繼續依托清潔能源產業,按照“一體兩翼”戰略布局,著重發展鋰電池、儲能及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業務。
但是這些領域要么產能嚴重過剩,要么突然被政策卡住脖子。
他最為看重的動力鋰電池領域,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產能2016年達到101GWh,2020年將達到近250GWh,而對應需求方面,2016、2017年分別僅有27GWh、37GWh,而2020年也僅有101GWh。整體供應量是需求量的數倍,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極其嚴重。
儲能雖然處于爆發的前夜,但是市場上依然缺乏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
光伏發電因為國家政策突然收緊,市場從今年6月開始突然陷入冰凍期。
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業務,市場上還沒有出現真正盈利的公司。
不知道陳樂伍對猛獅科技到底還有沒有信心,我看到的是,他已經開始“另起爐灶”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猛獅科技實控人、董事長陳樂伍一邊轉讓猛獅科技控制權,一邊在上市公司體外“另起爐灶”。陳樂伍在上市公司體外培育新的項目也浮出了水面。根據一份右下角標記為2018年5月的融資計劃書顯示,由陳樂伍作為大股東的浙江永正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募資,計劃在2021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