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薄膜發電8月30日發布的2018年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收入約204.15億港元,盈利73.29億港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約6倍及30倍。
2018年前6個月,公司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得到極大改善。結合中報披露的收入情況以及公司2017年年報財務報表分析,初步匡算,公司前6個月現金收入至少超過110億港元,加上從6月底到8月底繼續回流的超過60億港元,今年前8個月,公司現金收入約170億港元。
這是漢能薄膜發電自2016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以來,連續5期業績實現盈利。而本期業績同時意味著,漢能薄膜發電直接跳躍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那么,本次業績的跳躍,其含金量如何?未來能否繼續保持?
產業園奇兵
從半年報看,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上游業務實現收入約190.84億元,是去年同期17.26億的11倍,占總收入的93%。可見該業務是本期業績爆發性增長的最主要源頭。
其“上游業務”具體指的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交付,并提供相應技術服務,即薄膜太陽能整線生產線“交鑰匙”解決方案。
漢能薄膜發電稱,報告期內,公司上游分部簽訂了多個產業園項目及新增客戶。
半年報顯示,在2018年1月至6月期間,漢能薄膜發電的產業園項目客戶主要為綿陽產業園、大同產業園及淄博產業園等。
半年報中提到,2017年5月18日,綿陽市涪城區政府與漢能聯屬公司訂立一項有關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的合作協議(綿陽產業園項目),根據該合作協議,綿陽產業園項目計劃于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投資進行CIGS及GaAs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建設及安裝。綿陽產業園項目分為四期,其中第I期為600MW CIGS薄膜光伏組件及20MW柔性GaAs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總投資額為人民幣66億元。2017年6月,漢能薄膜發電與綿陽產業園項目公司訂立一份銷售合同。根據該等協議的條款及條件,漢能薄膜發電向綿陽產業園提供600MW GSE CIGS薄膜生產線,總價為約人民幣 27.3億元,當中包括前端合同約人民幣24.665億元及后端合同約人民幣2.635億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本合同產生的收入約為9.17億港元。
而大同產業園和淄博產業園相關合同在報告期內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46億港元和16.77億港元。
除了產業園項目之外,漢能薄膜發電還積極開發多個第三方大客戶,如荊州順佰項目、成都華豐源項目、南京易能項目、黑龍江易能項目及德州易能項目,上述項目報告期內貢獻的收入分別是11.35億港元、18.5億港元、17.68億港元、12.85億港元及12.61億港元。
實際上,這些第三方大客戶也類似于產業園,所做業務也是移動能源產業園,只不過其股權結構不像前述產業園那樣,由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第三方公司、漢能聯屬公司三方組成。
這些合同的執行期一般都在三年以上,而本期基本都是第一期,同時還長期執行后期維修及升級服務合同,可以預見,即便不再開拓新的產業園項目,漢能薄膜發電未來三年的收入也能保持穩步增長。
漢能薄膜發電在半年報中解釋,公司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政策對薄膜發電、移動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公司在市場上的積極開拓,共同促成了上游業務的大幅增長。
同時,這里的“產業園”主要是各地新興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這些產業園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對薄膜太陽能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積極布局。
下游業務方面,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13.30億元,同比增長17.9%。表面看上去與上游收入的高增長懸殊大并不匹配。但我們分析認為,這與漢能的生態鏈價值流程時間釋放滯后有關,也就是說漢能的上游必須釋放出芯片及組件產能,下游業務才能有組件應用到各新開發的產品。顯然這些產能釋放需要有一個逐步爬坡的過程。各市場終端奇缺產品組件、漢能內部各業務單位為搶組件經常爭起來等事實也證明了此分析判斷。權威機構調研機構及旺盛的市場需求也證明漢能薄膜太陽能的爆發式增長即將來臨。
下游業務的爆發依賴于中游芯片及組件生產供應,目前限制漢能公司下游業務爆發的最大瓶頸是中游芯片的供應量。今年上半年裝備產線大量交付,按照SOP及EOR流程測算,這批產線將在未來6-18個月集中釋放產能,也就是說,芯片及組件供應的問題,將在未來6-18個月得到解決。
2018年,公司陸續推出第二代漢瓦、漢包、漢紙、漢傘等終端產品,有消息稱,新一代漢墻也即將發布。從已獲知的市場情況看,這些產品當前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狀態,一旦中游芯片及組件供應能夠跟上,下游市場將進入另一個爆發周期。
關聯交易降至零
漢能薄膜發電自2015年7月停牌至今已逾三年,當年監管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公司的關聯交易占比過高。不過,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本報告期內,漢能薄膜發電已經將第三方收入的占比提高到了100%,即關聯交易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7年末的13%降到了本期的零。這與以地方政府為代表的第三方空前認同薄膜太陽能發電產業方向,以及漢能薄膜發電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有很大的關系。
從全球范圍講,美國和日本最大的光伏企業,其主業都是薄膜太陽能發電;從中國角度講,國家發布了多個政策以支持薄膜太陽能發電及與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移動能源等產業。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委2018年4月19日印發的《智慧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8〕68號)明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提升太陽能產業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太陽能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能太陽能應用,促進我國太陽能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漢能薄膜發電在薄膜發電領域屬于全球領先企業,漢能薄膜發電的薄膜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在2018年上半年再創新高。
據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漢能Solibro 量產冠軍的玻璃基CIGS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8.72%,為全球目前采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MiaSol 柔性組件的轉換效率達到19.4%;GSE電池的研發轉換效率達到18.7%,量產冠軍組件的轉換效率則達到16.3%;Alta Devices的砷化鎵單結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5.1%,于2017年11月14日通過Fraunhofer ISE CalLab光伏組件認證,Alta Devices曾保持GaAs單結電池(截至2018年4月)及組件(截至2017年12月)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高效硅異質結(SHJ)電池研發效率也高達23.1%,并已獲得SGS-TUV認證。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在8月23日發布了年度中國太陽能電池認證記錄。在8項發布記錄中,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硒、異質結太陽能電池4項年度認證記錄冠軍。
因此,地方政府公司、第三方公司愿意與漢能移動能源控股聯屬公司一起成為產業園項目公司的初步發起人和股東,并對合營企業做出初步注資。在這一模式中,漢能移動能源控股一般只占小股,因而項目公司相對于漢能薄膜發電來說屬于第三方。
半年報稱,產業園項目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從事大規模薄膜組件生產。除以先進的薄膜光伏技術開發可再生能源所帶來的裨益外,政府及政府投資平臺公司相信,從商業角度觀之,產業園項目亦將取得成功。所以,在綿陽產業園項目及大同產業園項目中,地方政府鼓勵其管轄省市內的新建筑項目使用產業園項目供應的薄膜太陽能產品。
資金狀況到底如何?
監管層三年前比較關注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發電的債務。從漢能薄膜發電本次的中報看,這個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因為,漢能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發電的所有受擔保債務,已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還清,較原定的2019年9月提前了一年半的時間。
半年報還顯示,2018年6月30日,漢能薄膜發電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1.83億港元。而漢能薄膜發電還宣布,從2018年6月30日至8月30日(本財務報表批準發布的日子)期間,公司又進一步從客戶收到約60.84億港元的款項,目前現金流狀況良好。
雖然流動負債總額由2017年上半年的104億港元上升到了本期的128.20億港元、增幅23%,非流動負債總額由2017年同期的10.2億港元升至30.79億港元、增長約200%,但這比起6倍的收入增長和近30倍的利潤增長,不但不值得擔憂,還可以說是用很小的代價獲得了很高的增長。
展望未來,漢能薄膜發電順應的是清潔環保的全球趨勢,它在2018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全球移動能源創新者的優勢,在薄膜太陽能應用產品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應該能為其未來業績的穩步增長奠定很好的基礎。
例如,繼去年推出新型建材雙玻漢瓦,漢能薄膜發電今年又推出新一代的單玻漢瓦,另外曲面雙玻漢瓦已順利通過TUV、CE、CQC、CCC、UL的認證測試且取得了相應的證書,并完成兩項企業標準發布、一項團體標準立項及147件專利申請工作。2018上半年度完成了歐洲首批漢瓦示范項目,以助力漢瓦產品在國外市場順利推廣。
又如,2018年4月底,漢能薄膜發電推出漢傘,這是全球首款基于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多功能傘,并在“點亮非洲”公益項目中首批捐贈予坦桑尼亞。除此之外,漢能薄膜發電亦于今年六月推出新款漢包、漢紙。這些新一代的產品,覆蓋居民的智慧穿戴、家居生活電子設備及戶外運動裝備等方面,為使用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移動用電體驗,滿足移動通訊、戶外運動、野外作業、應急救援等市場對移動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
同時,漢能薄膜發電已開發出多樣化的移動能源應用產品,至今發展態勢優異。除了如薄膜太陽能折疊式發電紙、發電包、發電背包等便攜式的移動能源產品,集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相繼應用于如太陽能動力船、共享單車、物流運輸車、無人飛機、太陽能無人汽車等多個移動交通領域。
因而,漢能薄膜發電的管理層在中報中承諾,將持續緊跟太陽能市場的發展趨勢,著眼國內及國際環境變化,繼續保持漢能薄膜發電作為最先進及高技術薄膜太陽能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地位,憑借現有的規模優勢,提高運營效率,并積極開拓海內外新市場,從而保持平穩的業績增長。
半年報之外的硬實力
流行歌曲《真心英雄》里有一句歌詞許多人都感同身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漢能薄膜發電業績迎來爆發性增長,也不是一夜之功,而是多年積累的釋放。從2009年到2018年,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已經10個年頭了,在這10年里,據了解漢能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并購、研發、投建、運營,累計投入約800億人民幣,基本上漢能是以一己之力把這個薄膜行業做起來的,開創了移動能源產業。但即便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漢能仍硬生生把這個行業做到了世界的最前面,現在包括中建材、神華、大同這些傳統的國企也都進來做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薄膜太陽能技術。
其實,漢能的成功也可以歸結為這三點。第一點,沒有國家“大勢”的支持,漢能不可能有驚人的業績,這一點從2018年的半年報中已經得到證明。第二點,漢能20年來,只堅守“清潔能源”這個領域,近10年來又只專注于薄膜太陽能領域,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其三,在漢能,可能只有兩個東西是不變的,一是技術的研發和投入不變,二是企業的精神和文化不變,除此之外,“漢能不變的東西就是變”,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曾這樣說。漢能是個主動持續變革的企業,它有著獨特的戰略判斷的能力、隨時反省的機制,靈活應勢而動、應勢而為的行動力。
所以,綜合來講,漢能的業績爆發,是長期努力之后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
2018年前6個月,公司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得到極大改善。結合中報披露的收入情況以及公司2017年年報財務報表分析,初步匡算,公司前6個月現金收入至少超過110億港元,加上從6月底到8月底繼續回流的超過60億港元,今年前8個月,公司現金收入約170億港元。
這是漢能薄膜發電自2016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以來,連續5期業績實現盈利。而本期業績同時意味著,漢能薄膜發電直接跳躍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那么,本次業績的跳躍,其含金量如何?未來能否繼續保持?
產業園奇兵
從半年報看,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上游業務實現收入約190.84億元,是去年同期17.26億的11倍,占總收入的93%。可見該業務是本期業績爆發性增長的最主要源頭。
其“上游業務”具體指的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交付,并提供相應技術服務,即薄膜太陽能整線生產線“交鑰匙”解決方案。
漢能薄膜發電稱,報告期內,公司上游分部簽訂了多個產業園項目及新增客戶。
半年報顯示,在2018年1月至6月期間,漢能薄膜發電的產業園項目客戶主要為綿陽產業園、大同產業園及淄博產業園等。
半年報中提到,2017年5月18日,綿陽市涪城區政府與漢能聯屬公司訂立一項有關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的合作協議(綿陽產業園項目),根據該合作協議,綿陽產業園項目計劃于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投資進行CIGS及GaAs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建設及安裝。綿陽產業園項目分為四期,其中第I期為600MW CIGS薄膜光伏組件及20MW柔性GaAs薄膜光伏組件生產線,總投資額為人民幣66億元。2017年6月,漢能薄膜發電與綿陽產業園項目公司訂立一份銷售合同。根據該等協議的條款及條件,漢能薄膜發電向綿陽產業園提供600MW GSE CIGS薄膜生產線,總價為約人民幣 27.3億元,當中包括前端合同約人民幣24.665億元及后端合同約人民幣2.635億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本合同產生的收入約為9.17億港元。
而大同產業園和淄博產業園相關合同在報告期內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46億港元和16.77億港元。
除了產業園項目之外,漢能薄膜發電還積極開發多個第三方大客戶,如荊州順佰項目、成都華豐源項目、南京易能項目、黑龍江易能項目及德州易能項目,上述項目報告期內貢獻的收入分別是11.35億港元、18.5億港元、17.68億港元、12.85億港元及12.61億港元。
實際上,這些第三方大客戶也類似于產業園,所做業務也是移動能源產業園,只不過其股權結構不像前述產業園那樣,由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第三方公司、漢能聯屬公司三方組成。
這些合同的執行期一般都在三年以上,而本期基本都是第一期,同時還長期執行后期維修及升級服務合同,可以預見,即便不再開拓新的產業園項目,漢能薄膜發電未來三年的收入也能保持穩步增長。
漢能薄膜發電在半年報中解釋,公司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政策對薄膜發電、移動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公司在市場上的積極開拓,共同促成了上游業務的大幅增長。
同時,這里的“產業園”主要是各地新興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這些產業園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對薄膜太陽能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積極布局。
下游業務方面,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13.30億元,同比增長17.9%。表面看上去與上游收入的高增長懸殊大并不匹配。但我們分析認為,這與漢能的生態鏈價值流程時間釋放滯后有關,也就是說漢能的上游必須釋放出芯片及組件產能,下游業務才能有組件應用到各新開發的產品。顯然這些產能釋放需要有一個逐步爬坡的過程。各市場終端奇缺產品組件、漢能內部各業務單位為搶組件經常爭起來等事實也證明了此分析判斷。權威機構調研機構及旺盛的市場需求也證明漢能薄膜太陽能的爆發式增長即將來臨。
下游業務的爆發依賴于中游芯片及組件生產供應,目前限制漢能公司下游業務爆發的最大瓶頸是中游芯片的供應量。今年上半年裝備產線大量交付,按照SOP及EOR流程測算,這批產線將在未來6-18個月集中釋放產能,也就是說,芯片及組件供應的問題,將在未來6-18個月得到解決。
2018年,公司陸續推出第二代漢瓦、漢包、漢紙、漢傘等終端產品,有消息稱,新一代漢墻也即將發布。從已獲知的市場情況看,這些產品當前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狀態,一旦中游芯片及組件供應能夠跟上,下游市場將進入另一個爆發周期。
關聯交易降至零
漢能薄膜發電自2015年7月停牌至今已逾三年,當年監管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公司的關聯交易占比過高。不過,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本報告期內,漢能薄膜發電已經將第三方收入的占比提高到了100%,即關聯交易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從2017年末的13%降到了本期的零。這與以地方政府為代表的第三方空前認同薄膜太陽能發電產業方向,以及漢能薄膜發電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有很大的關系。
從全球范圍講,美國和日本最大的光伏企業,其主業都是薄膜太陽能發電;從中國角度講,國家發布了多個政策以支持薄膜太陽能發電及與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移動能源等產業。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委2018年4月19日印發的《智慧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8〕68號)明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提升太陽能產業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太陽能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能太陽能應用,促進我國太陽能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漢能薄膜發電在薄膜發電領域屬于全球領先企業,漢能薄膜發電的薄膜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在2018年上半年再創新高。
據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漢能Solibro 量產冠軍的玻璃基CIGS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8.72%,為全球目前采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MiaSol 柔性組件的轉換效率達到19.4%;GSE電池的研發轉換效率達到18.7%,量產冠軍組件的轉換效率則達到16.3%;Alta Devices的砷化鎵單結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5.1%,于2017年11月14日通過Fraunhofer ISE CalLab光伏組件認證,Alta Devices曾保持GaAs單結電池(截至2018年4月)及組件(截至2017年12月)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高效硅異質結(SHJ)電池研發效率也高達23.1%,并已獲得SGS-TUV認證。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在8月23日發布了年度中國太陽能電池認證記錄。在8項發布記錄中,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硒、異質結太陽能電池4項年度認證記錄冠軍。
因此,地方政府公司、第三方公司愿意與漢能移動能源控股聯屬公司一起成為產業園項目公司的初步發起人和股東,并對合營企業做出初步注資。在這一模式中,漢能移動能源控股一般只占小股,因而項目公司相對于漢能薄膜發電來說屬于第三方。
半年報稱,產業園項目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從事大規模薄膜組件生產。除以先進的薄膜光伏技術開發可再生能源所帶來的裨益外,政府及政府投資平臺公司相信,從商業角度觀之,產業園項目亦將取得成功。所以,在綿陽產業園項目及大同產業園項目中,地方政府鼓勵其管轄省市內的新建筑項目使用產業園項目供應的薄膜太陽能產品。
資金狀況到底如何?
監管層三年前比較關注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發電的債務。從漢能薄膜發電本次的中報看,這個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因為,漢能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發電的所有受擔保債務,已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還清,較原定的2019年9月提前了一年半的時間。
半年報還顯示,2018年6月30日,漢能薄膜發電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1.83億港元。而漢能薄膜發電還宣布,從2018年6月30日至8月30日(本財務報表批準發布的日子)期間,公司又進一步從客戶收到約60.84億港元的款項,目前現金流狀況良好。
雖然流動負債總額由2017年上半年的104億港元上升到了本期的128.20億港元、增幅23%,非流動負債總額由2017年同期的10.2億港元升至30.79億港元、增長約200%,但這比起6倍的收入增長和近30倍的利潤增長,不但不值得擔憂,還可以說是用很小的代價獲得了很高的增長。
展望未來,漢能薄膜發電順應的是清潔環保的全球趨勢,它在2018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全球移動能源創新者的優勢,在薄膜太陽能應用產品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應該能為其未來業績的穩步增長奠定很好的基礎。
例如,繼去年推出新型建材雙玻漢瓦,漢能薄膜發電今年又推出新一代的單玻漢瓦,另外曲面雙玻漢瓦已順利通過TUV、CE、CQC、CCC、UL的認證測試且取得了相應的證書,并完成兩項企業標準發布、一項團體標準立項及147件專利申請工作。2018上半年度完成了歐洲首批漢瓦示范項目,以助力漢瓦產品在國外市場順利推廣。
又如,2018年4月底,漢能薄膜發電推出漢傘,這是全球首款基于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多功能傘,并在“點亮非洲”公益項目中首批捐贈予坦桑尼亞。除此之外,漢能薄膜發電亦于今年六月推出新款漢包、漢紙。這些新一代的產品,覆蓋居民的智慧穿戴、家居生活電子設備及戶外運動裝備等方面,為使用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移動用電體驗,滿足移動通訊、戶外運動、野外作業、應急救援等市場對移動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
同時,漢能薄膜發電已開發出多樣化的移動能源應用產品,至今發展態勢優異。除了如薄膜太陽能折疊式發電紙、發電包、發電背包等便攜式的移動能源產品,集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也相繼應用于如太陽能動力船、共享單車、物流運輸車、無人飛機、太陽能無人汽車等多個移動交通領域。
因而,漢能薄膜發電的管理層在中報中承諾,將持續緊跟太陽能市場的發展趨勢,著眼國內及國際環境變化,繼續保持漢能薄膜發電作為最先進及高技術薄膜太陽能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地位,憑借現有的規模優勢,提高運營效率,并積極開拓海內外新市場,從而保持平穩的業績增長。
半年報之外的硬實力
流行歌曲《真心英雄》里有一句歌詞許多人都感同身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漢能薄膜發電業績迎來爆發性增長,也不是一夜之功,而是多年積累的釋放。從2009年到2018年,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已經10個年頭了,在這10年里,據了解漢能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并購、研發、投建、運營,累計投入約800億人民幣,基本上漢能是以一己之力把這個薄膜行業做起來的,開創了移動能源產業。但即便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漢能仍硬生生把這個行業做到了世界的最前面,現在包括中建材、神華、大同這些傳統的國企也都進來做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薄膜太陽能技術。
其實,漢能的成功也可以歸結為這三點。第一點,沒有國家“大勢”的支持,漢能不可能有驚人的業績,這一點從2018年的半年報中已經得到證明。第二點,漢能20年來,只堅守“清潔能源”這個領域,近10年來又只專注于薄膜太陽能領域,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其三,在漢能,可能只有兩個東西是不變的,一是技術的研發和投入不變,二是企業的精神和文化不變,除此之外,“漢能不變的東西就是變”,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曾這樣說。漢能是個主動持續變革的企業,它有著獨特的戰略判斷的能力、隨時反省的機制,靈活應勢而動、應勢而為的行動力。
所以,綜合來講,漢能的業績爆發,是長期努力之后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