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1這樣的大背景下,漢能薄膜發電集團能有這份優秀的成績單,確實不容小覷。
漢能是什么?漢能靠什么賺錢?
當業界還在為漢能模式爭論不休時,當外界還在揣摩李河君“葫蘆里埋的是什么藥”時,漢能再一次以自己的方式驚艷了全世界!
8月30日,漢能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566.HK,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長了615%,利潤大幅增長了30倍。
翻看漢能薄膜發電中報你會發現,很難在業內找到一家可以類比的公司,漢能身在光伏行業,但業務模式已經跟傳統的光伏企業完全不一樣。從起初的“看不懂”,到不斷譜寫傳奇和神話,漢能這家“非典型”光伏企業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財富密碼?
其實,神話只是序曲。漢能薄膜發電業績猛增背后,是一個萬億級移動能源大時代的悄然開啟,這是一場不亞于互聯網的、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革命。移動能源時代,漢能站在了風口上!
“非典型”光伏企業
中國的光伏產業,從今年年中起開始經歷著一場突如其來的“陣痛”。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明確提出合理控制光伏建設規模、下調上網補貼電價等多項措施,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
作為新興產業的光伏,在一次次跌宕起伏中能夠走到今天,政府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531之后,整個光伏行業被澆得“透心涼”,全行業哀鴻遍野,工人討薪追債、工廠停工減產、企業整合減重等一系列“后遺癥”接踵而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這份優秀的成績單,確實亮眼。
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內,本集團收入達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實現了業務大幅增長。本集團期內盈利73.29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0倍 ‚ 主要因上游分部簽訂了多個產業園項目及新增客戶。
于2018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1.83億港元。而從2018 年6月30日至2018年8月30日期間(本財務報表批準發布的日子),本集團進一步從客戶收到約60.84億港元的款項。目前集團現金流狀況良好。
與常規光伏企業財報完全不一樣,這份財報里并沒有出貨量、吉瓦等關鍵指標和常用詞,這揭示了漢能與組件、逆變器企業的巨大差別:漢能并不是一家光伏產品制造型企業,而是一家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高科技+能源”公司,這正是漢能能夠實現逆勢增長的關鍵所在。
中報顯示,漢能薄膜發電上游業務營收190.84億港元,占比93%,是業績猛增的大本營。所謂上游業務,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及交付,及相應的技術服務,主要是與各個地方移動產業園合作的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裝備產線“交鑰匙工程”。
自去年5月份起,漢能相繼與綿陽市政府、涪城區政府合資建設了綿陽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與大同市、同煤集團合資建設了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此外,漢能與荊州順佰、成都華豐源的簽約項目預計也會在今年有持續裝備交付,這些項目為漢能業績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報顯示,下游業務總營收13.30億港元,占比7%,是業績增長的有力支撐。下游主要是戶用基于薄膜發電技術開發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太陽能應用方案及產品等,如漢瓦、漢傘、發電紙、發電包、發電背包等。
憑借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2015年至2017年間,下游業務收入從8.37億港元增至19.06億港元。2018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游業務收入約為13.30億港元,已達2017年全年下游業務收入的69.78%。
布局一個時代
一家公司的快速成長,與之選擇的賽道息息相關。漢能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當初選定的技術路線關系密切,如今的爆發性增長,正是深耕細作之后的自然結果。
2009年,漢能進入太陽能產業。當時,晶硅企業正在火熱的市場行情中快樂的數著人民幣,李河君卻不走尋常路選中了薄膜太陽能技術。“所有人都看得清的機會,就不叫機會”,李河君自信的近乎“偏執”:具有輕、薄、柔、 弱光發電特點的薄膜發電,一定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1年,漢能先后重金出手,成功并購了Solibro、Miasolé、GSE、Alta Devices等四家全球銅銦鎵硒和砷化鎵技術的領先者,打造出完整的薄膜產業生態,擁有了全產業鏈的研發和制造能力。漢能的進入,讓中國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從落后國際10到15年,變成了領先全球5年到10年。
目前,漢能薄膜電池技術全面領先于行業,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8月23號權威發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最高紀錄顯示,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錫,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四項年度認證紀錄冠軍,在8項發布紀錄中占了一半。截至7月31日,漢能薄膜發電累計專利申請超過37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900件。
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漢能開啟了一個移動能源時代,薄膜太陽能與“住”“行”兩大領域的結合,顛覆性的孕育出巨大的市場蛋糕。在李河君構想中,這個時代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這將是能源利用的“終極利用方式、直接利用方式”。
目前,這一時代已經開啟,薄膜太陽能成為全球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趨勢,“移動能源”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薄膜太陽能行業和移動能源市場面臨著爆發式增長機遇:
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先后發布35個文件,把薄膜太陽能技術及相關應用列入了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技術和產業目錄。
2017年9月11日,國務院發文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布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這是由漢能最早提出的“移動能源”概念首次出現在國家政策中,并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太陽能充電包、背包、衣物、太陽能無人機、快裝電站等豐富多樣的移動產品”……
聚焦薄膜太陽能主航道,以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基礎,漢能已發展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的領軍企業。在移動能源時代來臨之時,漢能開始享受爆發性增長機遇期帶來的紅利。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CMRC中研世紀預估,到2022年,全球范圍內發電屋頂、發電幕墻、整車發電車頂的可開發市場容量中薄膜部分高達398.12GW和4.05萬億元。中國市場方面,這三個市場的薄膜太陽能市場容量分別為112.2GW和1.19萬億元。
這是一個海量的市場,這是一個萬億級的機會。
布局一個產業,收獲的是機遇;布局一個時代,收獲的則是未來。正如李河君所言:“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創造市場;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能改變世界。”漢能開啟的移動能源時代,才剛剛開始。
漢能是什么?漢能靠什么賺錢?
當業界還在為漢能模式爭論不休時,當外界還在揣摩李河君“葫蘆里埋的是什么藥”時,漢能再一次以自己的方式驚艷了全世界!
8月30日,漢能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566.HK,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長了615%,利潤大幅增長了30倍。
翻看漢能薄膜發電中報你會發現,很難在業內找到一家可以類比的公司,漢能身在光伏行業,但業務模式已經跟傳統的光伏企業完全不一樣。從起初的“看不懂”,到不斷譜寫傳奇和神話,漢能這家“非典型”光伏企業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財富密碼?
其實,神話只是序曲。漢能薄膜發電業績猛增背后,是一個萬億級移動能源大時代的悄然開啟,這是一場不亞于互聯網的、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革命。移動能源時代,漢能站在了風口上!
“非典型”光伏企業
中國的光伏產業,從今年年中起開始經歷著一場突如其來的“陣痛”。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明確提出合理控制光伏建設規模、下調上網補貼電價等多項措施,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
作為新興產業的光伏,在一次次跌宕起伏中能夠走到今天,政府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531之后,整個光伏行業被澆得“透心涼”,全行業哀鴻遍野,工人討薪追債、工廠停工減產、企業整合減重等一系列“后遺癥”接踵而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這份優秀的成績單,確實亮眼。
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內,本集團收入達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實現了業務大幅增長。本集團期內盈利73.29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0倍 ‚ 主要因上游分部簽訂了多個產業園項目及新增客戶。
于2018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1.83億港元。而從2018 年6月30日至2018年8月30日期間(本財務報表批準發布的日子),本集團進一步從客戶收到約60.84億港元的款項。目前集團現金流狀況良好。
與常規光伏企業財報完全不一樣,這份財報里并沒有出貨量、吉瓦等關鍵指標和常用詞,這揭示了漢能與組件、逆變器企業的巨大差別:漢能并不是一家光伏產品制造型企業,而是一家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高科技+能源”公司,這正是漢能能夠實現逆勢增長的關鍵所在。
中報顯示,漢能薄膜發電上游業務營收190.84億港元,占比93%,是業績猛增的大本營。所謂上游業務,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及交付,及相應的技術服務,主要是與各個地方移動產業園合作的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裝備產線“交鑰匙工程”。
自去年5月份起,漢能相繼與綿陽市政府、涪城區政府合資建設了綿陽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與大同市、同煤集團合資建設了大同移動能源產業園。此外,漢能與荊州順佰、成都華豐源的簽約項目預計也會在今年有持續裝備交付,這些項目為漢能業績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報顯示,下游業務總營收13.30億港元,占比7%,是業績增長的有力支撐。下游主要是戶用基于薄膜發電技術開發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太陽能應用方案及產品等,如漢瓦、漢傘、發電紙、發電包、發電背包等。
憑借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2015年至2017年間,下游業務收入從8.37億港元增至19.06億港元。2018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游業務收入約為13.30億港元,已達2017年全年下游業務收入的69.78%。
布局一個時代
一家公司的快速成長,與之選擇的賽道息息相關。漢能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當初選定的技術路線關系密切,如今的爆發性增長,正是深耕細作之后的自然結果。
2009年,漢能進入太陽能產業。當時,晶硅企業正在火熱的市場行情中快樂的數著人民幣,李河君卻不走尋常路選中了薄膜太陽能技術。“所有人都看得清的機會,就不叫機會”,李河君自信的近乎“偏執”:具有輕、薄、柔、 弱光發電特點的薄膜發電,一定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1年,漢能先后重金出手,成功并購了Solibro、Miasolé、GSE、Alta Devices等四家全球銅銦鎵硒和砷化鎵技術的領先者,打造出完整的薄膜產業生態,擁有了全產業鏈的研發和制造能力。漢能的進入,讓中國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從落后國際10到15年,變成了領先全球5年到10年。
目前,漢能薄膜電池技術全面領先于行業,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8月23號權威發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最高紀錄顯示,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錫,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四項年度認證紀錄冠軍,在8項發布紀錄中占了一半。截至7月31日,漢能薄膜發電累計專利申請超過37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900件。
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漢能開啟了一個移動能源時代,薄膜太陽能與“住”“行”兩大領域的結合,顛覆性的孕育出巨大的市場蛋糕。在李河君構想中,這個時代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這將是能源利用的“終極利用方式、直接利用方式”。
目前,這一時代已經開啟,薄膜太陽能成為全球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趨勢,“移動能源”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薄膜太陽能行業和移動能源市場面臨著爆發式增長機遇:
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先后發布35個文件,把薄膜太陽能技術及相關應用列入了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技術和產業目錄。
2017年9月11日,國務院發文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布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這是由漢能最早提出的“移動能源”概念首次出現在國家政策中,并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太陽能充電包、背包、衣物、太陽能無人機、快裝電站等豐富多樣的移動產品”……
聚焦薄膜太陽能主航道,以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基礎,漢能已發展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的領軍企業。在移動能源時代來臨之時,漢能開始享受爆發性增長機遇期帶來的紅利。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CMRC中研世紀預估,到2022年,全球范圍內發電屋頂、發電幕墻、整車發電車頂的可開發市場容量中薄膜部分高達398.12GW和4.05萬億元。中國市場方面,這三個市場的薄膜太陽能市場容量分別為112.2GW和1.19萬億元。
這是一個海量的市場,這是一個萬億級的機會。
布局一個產業,收獲的是機遇;布局一個時代,收獲的則是未來。正如李河君所言:“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創造市場;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能改變世界。”漢能開啟的移動能源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