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在這豐收的日子里,一無普通光伏電站項目配額,二沒分布式光伏指標的國內光伏產業全面市場化進程不斷提速,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8月30日,國家能源局在印發的《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中指出,對于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各地可按照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政策,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接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實施。
有望推動非技術成本大幅下降
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光伏產品成本快速下降、效率不斷提升,而與之相對的是光伏非技術成本不升反降,很大程度抵消了技術帶來的紅利。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非技術成本已經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算到電價上面至少0.1元。主要包括了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并網成本等等。其中,土地成本比較突出。
據了解,目前在內蒙古部分地區,一個10萬千瓦的地面光伏電站占用耕地,一般需要一次性繳納4000萬元耕地占用稅,每年繳納800萬元土地使用稅,算下來20年有累計2億元的土地稅費。
另外,三峽清潔能源基金副總裁余操表示,一般而言,接入工程的費用包括了接入審查及批復相關費用、送出線路建設成本、送出線路征地費用、匯集站升壓站建設成本、對端改造擴容費用等,初始投資大約為0.5元/瓦,少量項目還需要繳納過網費。
很顯然,居高不下的非技術成本,既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也延緩了平價時代的到來,不利于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
其實,第三批領跑基地非技術成本的大幅降低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提供了一個參照。記者了解到,第三批領跑者基地項目非技術成本之所以能得到大幅下降,與地方政府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例如,吉林白城市政府承諾“基地土地將按照流轉的方式供投資企業使用,使用標準為:租用未利用地200元/畝·年,交付方式為25年一次性繳納”。最終,白城領跑者基地競標價0.39元/千瓦時,接近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
可以預見,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一旦得到地方相關部門大力支持,有望推動我國光伏非技術成本大幅下降。
有利于光伏消納難題的解決
近兩年來雖然全國棄光率在逐步下降,光伏消納形勢有所好轉,但部分地區光伏消納形勢依然嚴峻。國家能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13.5億千瓦時,棄光率20%;甘肅棄光電量5.9億千瓦時,棄光率11%。
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李瓊慧表示,6月份以來,相關部門一直在研究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光伏項目的開發該如何進行管理。要么就還是以領跑者的形式通過競價獲得項目開發權,要么就是完全不設指標,直接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如果光伏發電直接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那便沒有了保障小時數,其結果可能會被火電完全碾壓。因此,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需要地方保障電力消納。
同樣,第三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也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電力消納提供了一個參照范本。例如,為保障大同第三批領跑者基地項目所發電量實現全額消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明確“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50萬千瓦所發電量可在山西省范圍內消納”,并承諾“基地項目發電水平達到國家要求的本地區最低保障小時數(或不低于基地發電量95%的小時數)以上,棄光率低于5%”。
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大同一期光伏發電領跑基地運行監測月報》,今年1~4月,大同100萬千瓦領跑基地項目運行良好,無棄光現象發生。這主要得益于大同地方相關部門多舉措保障領跑基地電力消納。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正式實施后,一旦地方相關部門像領跑基地那樣承諾保障項目電力消納,這將有助于光伏消納難題的解決,助力光伏高質量發展。
有助于光伏早日擺脫補貼依賴
眾所周知,開展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破解補貼拖欠難題。
最近幾年,光伏產業之所以會大發展,與政府的補貼息息相關。隨著光伏裝機規模的逐步擴大,其補貼資金需求增速也在逐年加大。數據顯示,2015年光伏在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中占比為31%。
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超過11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占比約40%。
業界預計,今年底,光伏將會超過風電和生物質發電,成為補貼資金需求最大的可再生資源的種類。
俗話說:“不斷奶的孩子長不大。”鑒于補貼缺口越來越大和推進光伏產業市場化發展的需要,光伏補貼其實從2016年開始就已退坡,今年補貼退坡則在進一步加速。
“隨著無補貼光伏項目的啟動,光伏發電全面去補貼序幕將正式拉開。”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補貼示范項目先從降低非技術成本環節出發,再圍繞促進電能消納,提高發電收益這塊“做文章”,這兩大降本增效的市場化手段都將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光伏早日擺脫補貼依賴,推動光伏全面市場化。
8月30日,國家能源局在印發的《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中指出,對于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項目,各地可按照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政策,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接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實施。
有望推動非技術成本大幅下降
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光伏產品成本快速下降、效率不斷提升,而與之相對的是光伏非技術成本不升反降,很大程度抵消了技術帶來的紅利。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非技術成本已經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算到電價上面至少0.1元。主要包括了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并網成本等等。其中,土地成本比較突出。
據了解,目前在內蒙古部分地區,一個10萬千瓦的地面光伏電站占用耕地,一般需要一次性繳納4000萬元耕地占用稅,每年繳納800萬元土地使用稅,算下來20年有累計2億元的土地稅費。
另外,三峽清潔能源基金副總裁余操表示,一般而言,接入工程的費用包括了接入審查及批復相關費用、送出線路建設成本、送出線路征地費用、匯集站升壓站建設成本、對端改造擴容費用等,初始投資大約為0.5元/瓦,少量項目還需要繳納過網費。
很顯然,居高不下的非技術成本,既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也延緩了平價時代的到來,不利于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
其實,第三批領跑基地非技術成本的大幅降低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提供了一個參照。記者了解到,第三批領跑者基地項目非技術成本之所以能得到大幅下降,與地方政府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例如,吉林白城市政府承諾“基地土地將按照流轉的方式供投資企業使用,使用標準為:租用未利用地200元/畝·年,交付方式為25年一次性繳納”。最終,白城領跑者基地競標價0.39元/千瓦時,接近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
可以預見,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一旦得到地方相關部門大力支持,有望推動我國光伏非技術成本大幅下降。
有利于光伏消納難題的解決
近兩年來雖然全國棄光率在逐步下降,光伏消納形勢有所好轉,但部分地區光伏消納形勢依然嚴峻。國家能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13.5億千瓦時,棄光率20%;甘肅棄光電量5.9億千瓦時,棄光率11%。
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李瓊慧表示,6月份以來,相關部門一直在研究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光伏項目的開發該如何進行管理。要么就還是以領跑者的形式通過競價獲得項目開發權,要么就是完全不設指標,直接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如果光伏發電直接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那便沒有了保障小時數,其結果可能會被火電完全碾壓。因此,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需要地方保障電力消納。
同樣,第三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也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電力消納提供了一個參照范本。例如,為保障大同第三批領跑者基地項目所發電量實現全額消納,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明確“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50萬千瓦所發電量可在山西省范圍內消納”,并承諾“基地項目發電水平達到國家要求的本地區最低保障小時數(或不低于基地發電量95%的小時數)以上,棄光率低于5%”。
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大同一期光伏發電領跑基地運行監測月報》,今年1~4月,大同100萬千瓦領跑基地項目運行良好,無棄光現象發生。這主要得益于大同地方相關部門多舉措保障領跑基地電力消納。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正式實施后,一旦地方相關部門像領跑基地那樣承諾保障項目電力消納,這將有助于光伏消納難題的解決,助力光伏高質量發展。
有助于光伏早日擺脫補貼依賴
眾所周知,開展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破解補貼拖欠難題。
最近幾年,光伏產業之所以會大發展,與政府的補貼息息相關。隨著光伏裝機規模的逐步擴大,其補貼資金需求增速也在逐年加大。數據顯示,2015年光伏在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中占比為31%。
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已超過11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占比約40%。
業界預計,今年底,光伏將會超過風電和生物質發電,成為補貼資金需求最大的可再生資源的種類。
俗話說:“不斷奶的孩子長不大。”鑒于補貼缺口越來越大和推進光伏產業市場化發展的需要,光伏補貼其實從2016年開始就已退坡,今年補貼退坡則在進一步加速。
“隨著無補貼光伏項目的啟動,光伏發電全面去補貼序幕將正式拉開。”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補貼示范項目先從降低非技術成本環節出發,再圍繞促進電能消納,提高發電收益這塊“做文章”,這兩大降本增效的市場化手段都將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光伏早日擺脫補貼依賴,推動光伏全面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