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對此,全球最大光伏發電投資商--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水電與新能源部板塊負責人王海民表示,公司將加速重返歐盟市場,并加大在該市場的合作與開發。
他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作為中國光伏產業最重要的市場,歐盟此舉將在全球范圍產生示范效應,國家電投在歐盟市場發展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大大增強。
“歐盟主動放棄了價格承諾等貿易壁壘措施,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并會重新審視中歐光伏市場的發展機會。”王海民說。
歐委會上周五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周六表示,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這將使中歐光伏貿易恢復到正常市場狀態,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
王海民指出,貿易壁壘和政策變化增加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了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中歐光伏產業和市場互補性較強,應該建立起雙方都能接受的雙贏格局。
他認為,隨著成本降低和清潔能源體系的形成,光伏發電仍是未來最大新增電源的主力,其全球化步伐不會減緩,歐洲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一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不過光伏產業高度依賴政策支持,國際政策風險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隨著貿易壁壘的解除,中歐光伏市場發展或將重回快車道,國家電投將加大對歐洲市場的投入。
“除歐洲市場外,現在發展較快的是新興市場,我們也在加大對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的關注。”王海民分析稱。
他表示,中國光伏業務國際化布局正在形成,新興市場成為重要的布局板塊。新興市場提供機遇的同時,其成熟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目前環境下海外經營的風險和未知性開始加大。
多家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光伏發電成本正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未來有望成為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能源,價格下降不僅擴大了市場,也要求發電企業在全壽命周期內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
“將來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提質增效,增強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王海民說。
保持技術優勢
光伏產業作為高科技產業,技術進步所導致的行業更新迭代十分迅速,因此為了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必須保證在技術上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王海民介紹,國家電投已經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硅料制造、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電站建設、運營到科技研發為一體的完整光伏產業鏈,加強融合創新,提高光伏集成技術創新能力,率先在業界使用了多項世界領先技術。
他舉例稱,國家電投在青海投資建設的光伏發電技術實證基地,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全、最先進的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另外旗下吉電股份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項目也屬于全球首創。
王海民分析指出,以智能光伏電站為代表的“互聯網+光伏”模式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另外通過多能源互補和大數據應用解決光伏發電質量和安全并網問題對于今后光伏行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他并預計,全球光伏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國際光熱市場持續走低的中標電價將倒逼行業加快技術進步和制造升級,光伏與儲能結合等新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注重社會責任
國家電投多年海外市場經驗表明,開拓國際市場必須更好地利用當地資源來生存和發展,同時注重當地環境保護、居民就業等社會責任的建設。
業界普遍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是以光伏發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近年來得以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環保將持續影響未來能源產業的發展。
王海民介紹稱,國家電投一直在探索光伏電站與自然資源的整合利用,其“漁光”、“風光”、“農光”互補及“屋頂光伏”的模式正在被充分利用在人口稠密、土地資源緊缺的海外地區。
國家電投旗下上海電力在日本投資運行的三個光伏電站就借鑒了這些環保的經驗,到2020年國家電投還將在福島建成迄今為止日本最大規模的光伏電站。
截至2017年底,國家電投海外業務涵蓋41個國家,海外在運裝機容量301萬千瓦,全部為清潔能源,在建裝機容量1,290萬千瓦,正在執行的電站工程承包項目12個,裝機容量為1,288萬千瓦。
他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作為中國光伏產業最重要的市場,歐盟此舉將在全球范圍產生示范效應,國家電投在歐盟市場發展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大大增強。
“歐盟主動放棄了價格承諾等貿易壁壘措施,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并會重新審視中歐光伏市場的發展機會。”王海民說。
歐委會上周五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周六表示,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這將使中歐光伏貿易恢復到正常市場狀態,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真正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
王海民指出,貿易壁壘和政策變化增加了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了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中歐光伏產業和市場互補性較強,應該建立起雙方都能接受的雙贏格局。
他認為,隨著成本降低和清潔能源體系的形成,光伏發電仍是未來最大新增電源的主力,其全球化步伐不會減緩,歐洲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一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不過光伏產業高度依賴政策支持,國際政策風險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隨著貿易壁壘的解除,中歐光伏市場發展或將重回快車道,國家電投將加大對歐洲市場的投入。
“除歐洲市場外,現在發展較快的是新興市場,我們也在加大對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的關注。”王海民分析稱。
他表示,中國光伏業務國際化布局正在形成,新興市場成為重要的布局板塊。新興市場提供機遇的同時,其成熟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目前環境下海外經營的風險和未知性開始加大。
多家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光伏發電成本正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未來有望成為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能源,價格下降不僅擴大了市場,也要求發電企業在全壽命周期內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
“將來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提質增效,增強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王海民說。
保持技術優勢
光伏產業作為高科技產業,技術進步所導致的行業更新迭代十分迅速,因此為了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必須保證在技術上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王海民介紹,國家電投已經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硅料制造、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電站建設、運營到科技研發為一體的完整光伏產業鏈,加強融合創新,提高光伏集成技術創新能力,率先在業界使用了多項世界領先技術。
他舉例稱,國家電投在青海投資建設的光伏發電技術實證基地,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全、最先進的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另外旗下吉電股份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項目也屬于全球首創。
王海民分析指出,以智能光伏電站為代表的“互聯網+光伏”模式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另外通過多能源互補和大數據應用解決光伏發電質量和安全并網問題對于今后光伏行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他并預計,全球光伏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國際光熱市場持續走低的中標電價將倒逼行業加快技術進步和制造升級,光伏與儲能結合等新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注重社會責任
國家電投多年海外市場經驗表明,開拓國際市場必須更好地利用當地資源來生存和發展,同時注重當地環境保護、居民就業等社會責任的建設。
業界普遍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是以光伏發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近年來得以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環保將持續影響未來能源產業的發展。
王海民介紹稱,國家電投一直在探索光伏電站與自然資源的整合利用,其“漁光”、“風光”、“農光”互補及“屋頂光伏”的模式正在被充分利用在人口稠密、土地資源緊缺的海外地區。
國家電投旗下上海電力在日本投資運行的三個光伏電站就借鑒了這些環保的經驗,到2020年國家電投還將在福島建成迄今為止日本最大規模的光伏電站。
截至2017年底,國家電投海外業務涵蓋41個國家,海外在運裝機容量301萬千瓦,全部為清潔能源,在建裝機容量1,290萬千瓦,正在執行的電站工程承包項目12個,裝機容量為1,288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