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 多部委此前聯合發布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也被稱為“531新政”。其中,“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等嚴苛的內容,也已開始逐步改變光伏行業命運。
相對于上半年風風火火的場景,光伏在2018年下半場可謂“一夜入冬”。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政策刺激闊步前行,在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對政策的深度依賴也日益成為頂在行業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如“531新政”給光伏業帶來的震蕩沖擊,則直接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而沒有補貼的全新光伏業,正在痛苦中掙扎走向新生。
對于長期依靠政策補貼的光伏產業而言,這并不是“斷奶”,光伏產業在此前就有預警。據財政部統計,到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總額為10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占到近一半份額,近500億元。而在一些業界資深人士看來,新政也將被視作光伏從規模轉向高質量、由瘋狂回歸理性的行業轉折點。同時,這一政策被認為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光伏企業靠補貼過活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按照新政規定,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換言之,2018年有補貼的光伏新增并網裝機規模將控制在28GW左右,從2017年的近54GW將直接“對半砍”。這也意味著全年指標已用完,明年政策又不清晰,業內都很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如何。
“5·31”光伏新政發布后,其威力顯露無遺。受惠于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國內配額制預期,即使在“5·31新政”的約束下,上半年裝機量依然不遜于去年。但截至目前,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許多企業在新政后因訂單減少而停工或削減產能。按照業界的說法,“一時讓我們發了蒙,讓我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對行業發展來說,接下來光伏行業將會進行產業兼并重組,行業拐點即將到來。
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產業洗牌已至,每一個光伏人都將或被動或主動適應新政開啟的光伏新時代。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大幅下跌,在此前已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中,大多數企業都將“531新政”列入到了可能面對的風險之中。另據不完全統計,在新政出臺僅一周的時間里,資本市場上超過50家光伏上市公司市值蒸發近827億元。雖然多數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但增速已日漸趨緩。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凈利下跌的幅度明顯變大。由于光伏產業鏈下游項目受限需求驟降,傳導至中上游,也引起了光伏組件、電池片價格紛紛下跌。尤其是組件企業,凈利率已降至1%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自此,疊加行業競爭加劇、補貼下降的雙重情況下,光伏已步入微利時代。加之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光伏行業融資成本一直在上升,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也沒有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部分光伏上市企業的業績還有‘大變臉’的可能,此外部分光伏上市企業還可能面臨現金流危機。
如何熬過平價上網前“倒數一公里”,成為異常艱巨的課題。在眾多國內券商看來,2018年下半年在無補貼的模式下,未來國內若能夠維持在年均46GW的裝機量,光伏制造業的現金流有望扭虧為盈。受政策、行業發展環境影響,行業陣痛不可避免,未來光伏行業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將顯露無遺。而更多無補貼項目將涌現出來,只不過大部分企業仍在尋找方向。
相對于上半年風風火火的場景,光伏在2018年下半場可謂“一夜入冬”。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政策刺激闊步前行,在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對政策的深度依賴也日益成為頂在行業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如“531新政”給光伏業帶來的震蕩沖擊,則直接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而沒有補貼的全新光伏業,正在痛苦中掙扎走向新生。
對于長期依靠政策補貼的光伏產業而言,這并不是“斷奶”,光伏產業在此前就有預警。據財政部統計,到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總額為10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占到近一半份額,近500億元。而在一些業界資深人士看來,新政也將被視作光伏從規模轉向高質量、由瘋狂回歸理性的行業轉折點。同時,這一政策被認為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光伏企業靠補貼過活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按照新政規定,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換言之,2018年有補貼的光伏新增并網裝機規模將控制在28GW左右,從2017年的近54GW將直接“對半砍”。這也意味著全年指標已用完,明年政策又不清晰,業內都很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如何。
“5·31”光伏新政發布后,其威力顯露無遺。受惠于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國內配額制預期,即使在“5·31新政”的約束下,上半年裝機量依然不遜于去年。但截至目前,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許多企業在新政后因訂單減少而停工或削減產能。按照業界的說法,“一時讓我們發了蒙,讓我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對行業發展來說,接下來光伏行業將會進行產業兼并重組,行業拐點即將到來。
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產業洗牌已至,每一個光伏人都將或被動或主動適應新政開啟的光伏新時代。無論是平穩增長還是大幅下跌,在此前已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中,大多數企業都將“531新政”列入到了可能面對的風險之中。另據不完全統計,在新政出臺僅一周的時間里,資本市場上超過50家光伏上市公司市值蒸發近827億元。雖然多數企業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但增速已日漸趨緩。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凈利下跌的幅度明顯變大。由于光伏產業鏈下游項目受限需求驟降,傳導至中上游,也引起了光伏組件、電池片價格紛紛下跌。尤其是組件企業,凈利率已降至1%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自此,疊加行業競爭加劇、補貼下降的雙重情況下,光伏已步入微利時代。加之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光伏行業融資成本一直在上升,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也沒有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部分光伏上市企業的業績還有‘大變臉’的可能,此外部分光伏上市企業還可能面臨現金流危機。
如何熬過平價上網前“倒數一公里”,成為異常艱巨的課題。在眾多國內券商看來,2018年下半年在無補貼的模式下,未來國內若能夠維持在年均46GW的裝機量,光伏制造業的現金流有望扭虧為盈。受政策、行業發展環境影響,行業陣痛不可避免,未來光伏行業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將顯露無遺。而更多無補貼項目將涌現出來,只不過大部分企業仍在尋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