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獨角獸”企業或將回歸A股。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控股”)公告表示,鑒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薄膜”,0566.HK)停牌已經超過3年,出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第二屆第7次董事會批準,該公司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后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據Wind數據,若以上述5港元/股的要約價格計算,按照股本421億股,漢能薄膜市值將達到2105億港元。從規模體量上看,市值逾2000億港元的漢能薄膜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在漢能移動能源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看來,盡管此時股市存在波動,但好公司依然存在很大潛力,漢能此時選擇私有化回歸A股,也是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可謂是“正當其時”。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A股的光伏等新能源企業的估值明顯高于美股、港股同類企業,這也是很多企業選擇私有化回A的主要原因。在該人士看來,漢能薄膜已經停牌3年多時間,選擇私有化回歸A股,這也是明智之舉。
私有化“正當其時”
根據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方面的公告,該公司已于10月12日向上市公司發出了私有化建議,并已獲得上市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上市公司要求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要求,完善落實該提議方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正處于波瀾起伏之際,漢能此時選擇發出私有化回歸A股的信號,外界似乎并不理解。
近期,由于受到美元加息、流動性緊張等諸多利空因素的影響,全球股市表現低迷。但與此同時,國內相關監管部門也頻頻發聲,并出臺相關政策,開啟救市。
10月19日,在中國證監會例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審核效率,積極支持優質境外上市企業到A股上市,對于境外企業一視同仁,不設門檻。據悉,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7家中概股公司通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回歸渠道進一步暢通。
李河君在接受騰訊《財約你》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發展的起伏是正常的,從宏觀角度講,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升級,新舊轉換的過程中必然對資本市場帶來影響。
“好多人說A股跌下去了,跌到2500點了,我反過來看。”李河君認為,漢能方面在這個時間節點提出私有化,計劃回歸A股市場,一是響應國家的回A號召,另外就是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中國市場那么大,好的公司潛力大得很。”
另外,國家也一直在鼓勵、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這無疑為漢能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表示,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而從產業層面看,漢能涉足的薄膜太陽能等領域,也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大勢。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先后發布35個文件,把薄膜太陽能技術及相關應用列入了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技術和產業目錄。
2017年9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42號)》,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布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這是由漢能最早提出的“移動能源”概念首次出現在國家政策中,并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
并且在國家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漢能占了六個。
李河君認為,漢能兼具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屬性,這些都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在國家支持壯大民營經濟,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優質企業回歸A股上市的背景下,漢能的私有化回歸A股之舉,“正當其時,機會特別好”。
“回A”價值更易凸顯
記者了解到,除了漢能薄膜之外,目前已有多家新能源企業有意回歸A股。其中,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等美股光伏企業都已先后提出了私有化的意向。目前,晶澳正籌劃通過“借殼”在A股上市。
上述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在國家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漢能薄膜又是薄膜太陽能領域的頭部玩家,如果回歸A股,其業務模式可能更容易被投資者認可,未來的價值也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事實上,在漢能薄膜之前,已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先后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其中不乏萬達商業等明星企業。
有企業家曾向媒體公開表示,私有化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最核心的原因是價值被嚴重低估。公開信息顯示,萬達商業于201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其股價最高曾達到78港元/股,最低則跌至31.1港元/股。到了2016年9月20日,登陸港交所僅637天的萬達商業正式退市。
對于漢能薄膜而言,其境遇與萬達商業存在相似之處,資本市場的估值未能完全體現公司的價值。在3年前,漢能薄膜就因被“做空”而停牌。
多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上市公司大股東而言,他們往往最清楚公司的價值和發展前景,在公司股價或市值被低估的情況下,有實力的大股東就可能會選擇將上市公司私有化,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普遍存在。
另外,一位熟悉漢能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漢能的私有化,更重要的一點是出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
李河君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他看來,上市公司停牌3年了,中小股東可能會很著急,因此控股股東的私有化要約,是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體現。
一位港股投資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之舉,不會輕易傷到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反而對他們權益是一種利好。一方面是因為香港市場在上市公司私有化方面對中小股東的保護比較嚴格,并且通常情況下,私有化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利好預期。
因停牌,漢能薄膜的股價一直維持在3.91港元/股,而漢能方面的公告顯示,此次私有化要約的收購價格為不低于5港元/股,較停牌前溢價約27.9%。
盡管如此,依然有投資者猜測,私有化是否因復牌生變,從而使自身利益受損?
對此,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漢能薄膜都在積極努力推進復牌事宜。并且私有化主要是基于要約方對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持續看好,這同時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體現。該人士表示,無論私有化最終成功與否,都不會對復牌造成影響,換言之,復牌結果也不會左右私有化的進程,因為兩者是兩條線上的事情,互不關聯。
被誤讀的“獨角獸”
此前,無論是在光伏行業還是資本市場,漢能薄膜都飽受質疑。
在晶硅路線大行其道的時代,投資大、門檻高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一度被光伏人士鄙夷。李河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當初決定做薄膜太陽能時,很多人在等著看笑話,“開始的時候我們去買機器設備,給錢人家都不要,他們覺得我們很可笑。”
另外,在資本市場上,2015年的那場被“做空”風波,一度讓漢能跌至谷底。當年,漢能薄膜出現了122.34億港元的虧損,而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年高達79.15億港元的商譽減值、7.70億港元的物業減值以及9.70億港元的無形資產減值。這3項減值累計數額高達96.55億港元,占全年虧損額度近八成。
而這次“黑天鵝”事件也成了一個轉折點。蟄伏3年后,歷經自我變革之后的漢能薄膜已然脫胎換骨,其業務規模和營收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外界看來,從經營規模層面考量的話,漢能薄膜儼然已成為一個隱形“獨角獸”。而如果以此次私有化要約的5港元/股價格計算,漢能薄膜的市值就逾2100億港元。
從其近期的業績表現看,2018年8月30日,根據漢能薄膜披露的2018年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收入達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實現凈利73.29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上升30倍。
此前,漢能薄膜因為聯屬公司債務以及關聯交易過高等問題,備受資本市場質疑。但上述財報顯示,監管部門關注的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的債務,以及關聯交易收入過高的問題,均已經完全解決。并且,漢能薄膜方面還交出了一份營收逾200億港元的“成績單”。
上述財報佐證了漢能薄膜經營狀況健康向好的一面:關聯交易收入為零,賬面現金充足,現金與現金等價物顯示為11.83億港元。并且,在今年9月,漢能薄膜還與日本合作伙伴簽訂9億元漢瓦及1萬把漢傘預售合約。
另一方面,盡管漢能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始終堅持實業報國,其將薄膜太陽能產業做大之后,又通過多種途徑反哺社會。
特別是在光伏扶貧方面,李河君曾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光伏扶貧方式好,政府盤活公共資源,村集體、老百姓不出一分錢就直接有收益,是件惠及百萬貧困戶的大好事,扶貧本就是件公益事業,更要做成良心工程。
如今,漢能薄膜探索出了一條光伏扶貧之路。據悉,漢能薄膜發電為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615KW光伏扶貧項目的EPC總承辦商,當地政府負責該項目20%自有資金,另外80%的資金為農業發展銀行貸款。通過在當地貧困村投資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預計電站并網后,每年可為每戶貧困戶帶來約3000 元的收益,實現了“造血式”扶貧。根據漢能薄膜公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該公司已簽訂并完成4個扶貧項目。
漢能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漢能已不單純是一家新能源企業,更增添了高科技的屬性。
2016年9月29日,在漢能司慶活動上,李河君發表了《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漢能前進的步伐》的內部講話,將漢能定義為“高科技+能源”公司。此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中,漢能是國內能源領域唯一的上榜企業。
記者獲悉,自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以來,已經先后投入數百億元,對國外先進技術進行并購整合。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掌握了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的漢能,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大關注,在美國的“301”調查報告中,甚至有一整頁篇幅詳細介紹了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方面的技術地位。
美國方面的關注佐證了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方面的地位。事實上,得益于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持續發力,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創造了多項紀錄。其中,該公司Solibro量產冠軍的玻璃基CIGS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8.72%,為全球目前采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MiaSolé 柔性組件的轉換效率達到19.4%;GSE電池的研發轉換效率達到18.7%,量產冠軍組件的轉換效率則達到16.3%;Alta Devices的砷化鎵單結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5.1%。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漢能在全球范圍內累計專利申請超過80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1800件。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控股”)公告表示,鑒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薄膜”,0566.HK)停牌已經超過3年,出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第二屆第7次董事會批準,該公司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后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據Wind數據,若以上述5港元/股的要約價格計算,按照股本421億股,漢能薄膜市值將達到2105億港元。從規模體量上看,市值逾2000億港元的漢能薄膜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在漢能移動能源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看來,盡管此時股市存在波動,但好公司依然存在很大潛力,漢能此時選擇私有化回歸A股,也是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可謂是“正當其時”。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A股的光伏等新能源企業的估值明顯高于美股、港股同類企業,這也是很多企業選擇私有化回A的主要原因。在該人士看來,漢能薄膜已經停牌3年多時間,選擇私有化回歸A股,這也是明智之舉。
私有化“正當其時”
根據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方面的公告,該公司已于10月12日向上市公司發出了私有化建議,并已獲得上市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上市公司要求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要求,完善落實該提議方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正處于波瀾起伏之際,漢能此時選擇發出私有化回歸A股的信號,外界似乎并不理解。
近期,由于受到美元加息、流動性緊張等諸多利空因素的影響,全球股市表現低迷。但與此同時,國內相關監管部門也頻頻發聲,并出臺相關政策,開啟救市。
10月19日,在中國證監會例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審核效率,積極支持優質境外上市企業到A股上市,對于境外企業一視同仁,不設門檻。據悉,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7家中概股公司通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回歸渠道進一步暢通。
李河君在接受騰訊《財約你》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發展的起伏是正常的,從宏觀角度講,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升級,新舊轉換的過程中必然對資本市場帶來影響。
“好多人說A股跌下去了,跌到2500點了,我反過來看。”李河君認為,漢能方面在這個時間節點提出私有化,計劃回歸A股市場,一是響應國家的回A號召,另外就是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中國市場那么大,好的公司潛力大得很。”
另外,國家也一直在鼓勵、扶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這無疑為漢能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表示,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而從產業層面看,漢能涉足的薄膜太陽能等領域,也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大勢。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先后發布35個文件,把薄膜太陽能技術及相關應用列入了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技術和產業目錄。
2017年9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42號)》,明確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便是布局太陽能薄膜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這是由漢能最早提出的“移動能源”概念首次出現在國家政策中,并成為國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標。
并且在國家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漢能占了六個。
李河君認為,漢能兼具高科技、新能源等行業屬性,這些都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在國家支持壯大民營經濟,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優質企業回歸A股上市的背景下,漢能的私有化回歸A股之舉,“正當其時,機會特別好”。
“回A”價值更易凸顯
記者了解到,除了漢能薄膜之外,目前已有多家新能源企業有意回歸A股。其中,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等美股光伏企業都已先后提出了私有化的意向。目前,晶澳正籌劃通過“借殼”在A股上市。
上述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在國家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漢能薄膜又是薄膜太陽能領域的頭部玩家,如果回歸A股,其業務模式可能更容易被投資者認可,未來的價值也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事實上,在漢能薄膜之前,已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先后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其中不乏萬達商業等明星企業。
有企業家曾向媒體公開表示,私有化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最核心的原因是價值被嚴重低估。公開信息顯示,萬達商業于201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其股價最高曾達到78港元/股,最低則跌至31.1港元/股。到了2016年9月20日,登陸港交所僅637天的萬達商業正式退市。
對于漢能薄膜而言,其境遇與萬達商業存在相似之處,資本市場的估值未能完全體現公司的價值。在3年前,漢能薄膜就因被“做空”而停牌。
多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上市公司大股東而言,他們往往最清楚公司的價值和發展前景,在公司股價或市值被低估的情況下,有實力的大股東就可能會選擇將上市公司私有化,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普遍存在。
另外,一位熟悉漢能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漢能的私有化,更重要的一點是出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
李河君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他看來,上市公司停牌3年了,中小股東可能會很著急,因此控股股東的私有化要約,是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種體現。
一位港股投資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之舉,不會輕易傷到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反而對他們權益是一種利好。一方面是因為香港市場在上市公司私有化方面對中小股東的保護比較嚴格,并且通常情況下,私有化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利好預期。
因停牌,漢能薄膜的股價一直維持在3.91港元/股,而漢能方面的公告顯示,此次私有化要約的收購價格為不低于5港元/股,較停牌前溢價約27.9%。
盡管如此,依然有投資者猜測,私有化是否因復牌生變,從而使自身利益受損?
對此,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漢能薄膜都在積極努力推進復牌事宜。并且私有化主要是基于要約方對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持續看好,這同時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體現。該人士表示,無論私有化最終成功與否,都不會對復牌造成影響,換言之,復牌結果也不會左右私有化的進程,因為兩者是兩條線上的事情,互不關聯。
被誤讀的“獨角獸”
此前,無論是在光伏行業還是資本市場,漢能薄膜都飽受質疑。
在晶硅路線大行其道的時代,投資大、門檻高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一度被光伏人士鄙夷。李河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當初決定做薄膜太陽能時,很多人在等著看笑話,“開始的時候我們去買機器設備,給錢人家都不要,他們覺得我們很可笑。”
另外,在資本市場上,2015年的那場被“做空”風波,一度讓漢能跌至谷底。當年,漢能薄膜出現了122.34億港元的虧損,而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年高達79.15億港元的商譽減值、7.70億港元的物業減值以及9.70億港元的無形資產減值。這3項減值累計數額高達96.55億港元,占全年虧損額度近八成。
而這次“黑天鵝”事件也成了一個轉折點。蟄伏3年后,歷經自我變革之后的漢能薄膜已然脫胎換骨,其業務規模和營收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外界看來,從經營規模層面考量的話,漢能薄膜儼然已成為一個隱形“獨角獸”。而如果以此次私有化要約的5港元/股價格計算,漢能薄膜的市值就逾2100億港元。
從其近期的業績表現看,2018年8月30日,根據漢能薄膜披露的2018年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收入達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實現凈利73.29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上升30倍。
此前,漢能薄膜因為聯屬公司債務以及關聯交易過高等問題,備受資本市場質疑。但上述財報顯示,監管部門關注的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的債務,以及關聯交易收入過高的問題,均已經完全解決。并且,漢能薄膜方面還交出了一份營收逾200億港元的“成績單”。
上述財報佐證了漢能薄膜經營狀況健康向好的一面:關聯交易收入為零,賬面現金充足,現金與現金等價物顯示為11.83億港元。并且,在今年9月,漢能薄膜還與日本合作伙伴簽訂9億元漢瓦及1萬把漢傘預售合約。
另一方面,盡管漢能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始終堅持實業報國,其將薄膜太陽能產業做大之后,又通過多種途徑反哺社會。
特別是在光伏扶貧方面,李河君曾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光伏扶貧方式好,政府盤活公共資源,村集體、老百姓不出一分錢就直接有收益,是件惠及百萬貧困戶的大好事,扶貧本就是件公益事業,更要做成良心工程。
如今,漢能薄膜探索出了一條光伏扶貧之路。據悉,漢能薄膜發電為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615KW光伏扶貧項目的EPC總承辦商,當地政府負責該項目20%自有資金,另外80%的資金為農業發展銀行貸款。通過在當地貧困村投資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預計電站并網后,每年可為每戶貧困戶帶來約3000 元的收益,實現了“造血式”扶貧。根據漢能薄膜公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該公司已簽訂并完成4個扶貧項目。
漢能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漢能已不單純是一家新能源企業,更增添了高科技的屬性。
2016年9月29日,在漢能司慶活動上,李河君發表了《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漢能前進的步伐》的內部講話,將漢能定義為“高科技+能源”公司。此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中,漢能是國內能源領域唯一的上榜企業。
記者獲悉,自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以來,已經先后投入數百億元,對國外先進技術進行并購整合。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掌握了薄膜太陽能核心技術的漢能,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大關注,在美國的“301”調查報告中,甚至有一整頁篇幅詳細介紹了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方面的技術地位。
美國方面的關注佐證了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方面的地位。事實上,得益于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持續發力,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創造了多項紀錄。其中,該公司Solibro量產冠軍的玻璃基CIGS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8.72%,為全球目前采用共蒸法工藝的CIGS組件之冠;MiaSolé 柔性組件的轉換效率達到19.4%;GSE電池的研發轉換效率達到18.7%,量產冠軍組件的轉換效率則達到16.3%;Alta Devices的砷化鎵單結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5.1%。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漢能在全球范圍內累計專利申請超過80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18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