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不少民營資本嗅到了血腥味,一邊快速成立公司進入市場,一邊緊鑼密鼓地尋找合適項目,準備在產業大潮下“大撈一把”。
然而,進入2018年,特別是在531新政之后,中國光伏產業進入急速變革的新時期,在產能過剩、補貼退坡、融資困難、規模調控等系列現實的重壓下,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問題集中爆發。
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勇扛“降本增效”重任的綠色先鋒,也有掙扎在沒落邊緣的衰敗者。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統計,截止目前,我國已注銷光伏企業達2744家,平均壽命2.6年。雖然大批企業消亡,但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占全球超70%,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名片”,其中,光伏企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面臨國際、國內光伏市場發展的新形勢,光伏企業走進新的發展階段,須調整發展思路,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層面帶來的信心尤為珍貴,政府應該更加關注光伏企業的發展問題,推出更深層次的產業政策來扶持國內光伏產業渡過難關,維護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據統計,13省消亡企業超百家,包括湖南省、河北省、新疆、陜西省、湖北省、江西省、內蒙古、安徽省、江蘇省、河南省、浙江省、廣東省、山東省,13省共計消亡1866家,占比高達68%。
消亡重災區: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光伏企業消亡數量位居前三,成為消亡重災區。
光伏新政之后消亡重災區:截至目前,2018年6月以后注銷光伏企業已達638家,其中,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注銷企業位居前三,成為新政發布之后的消亡重災區。531新政后,光伏企業資金壓力更為嚴峻,一般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企業都必須是上市公司,貸款利率需在基準上浮15-30%,可能要達到8-10%,甚至10%以上的水平。在資本寒冬的重重困難中,明星光伏企業能夠通過抵押、售股、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得融資,進行大規模產能擴張。但是,極高的負債率和高昂的資金成本給中小型光伏企業蒙上了陰霾。
2015年和2016年是“初創潮”,2017年和2018年是“破產潮”:我國注銷光伏企業多成立于2015年和2016年。然而,2017年之后,卻進入密集消亡期,注銷光伏企業數量驟增,由2016年的405家增至2017年的906家、2018年11月的1154家。2016年之后,僅僅不到兩年時間,消亡2060家企業,占比高達75%。
消亡企業多處于光伏產業鏈下游:查閱已消亡的光伏企業經營范圍發現,2017年、2018年集中注銷的光伏企業多以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及運營管理,光伏系統應用及系統開發,光伏系統工程施工及集成,光伏設備、光伏產品銷售等業務為主,即多處于光伏產業鏈下游,相較于上游硅片、硅料以及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技術研發環節而言,下游進入門檻較低,造成了大量小型光伏企業涌入,其中不乏存在一些想賺“快錢”、空手套白狼的“掮客”公司、空殼公司,這些企業陷入“破產危機”也是必然。
存活時間超過全國平均壽命(3年)的注銷企業數量有582家:我國民營企業不僅數量眾多,其生命周期大多比較短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曾表示,比起美國、日本而言,我國民營企業生命周期差距很大、比較短,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僅有三年。經過統計發現,注銷企業中,熬過艱難的3年存活“門檻兒”的企業有582家,占比21%。
然而,進入2018年,特別是在531新政之后,中國光伏產業進入急速變革的新時期,在產能過剩、補貼退坡、融資困難、規模調控等系列現實的重壓下,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問題集中爆發。
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勇扛“降本增效”重任的綠色先鋒,也有掙扎在沒落邊緣的衰敗者。
![](http://m.bailiqin.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據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統計,截止目前,我國已注銷光伏企業達2744家,平均壽命2.6年。雖然大批企業消亡,但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占全球超70%,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名片”,其中,光伏企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面臨國際、國內光伏市場發展的新形勢,光伏企業走進新的發展階段,須調整發展思路,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層面帶來的信心尤為珍貴,政府應該更加關注光伏企業的發展問題,推出更深層次的產業政策來扶持國內光伏產業渡過難關,維護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據統計,13省消亡企業超百家,包括湖南省、河北省、新疆、陜西省、湖北省、江西省、內蒙古、安徽省、江蘇省、河南省、浙江省、廣東省、山東省,13省共計消亡1866家,占比高達68%。
消亡重災區: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光伏企業消亡數量位居前三,成為消亡重災區。
![](http://m.bailiqin.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光伏新政之后消亡重災區:截至目前,2018年6月以后注銷光伏企業已達638家,其中,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注銷企業位居前三,成為新政發布之后的消亡重災區。531新政后,光伏企業資金壓力更為嚴峻,一般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企業都必須是上市公司,貸款利率需在基準上浮15-30%,可能要達到8-10%,甚至10%以上的水平。在資本寒冬的重重困難中,明星光伏企業能夠通過抵押、售股、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得融資,進行大規模產能擴張。但是,極高的負債率和高昂的資金成本給中小型光伏企業蒙上了陰霾。
2015年和2016年是“初創潮”,2017年和2018年是“破產潮”:我國注銷光伏企業多成立于2015年和2016年。然而,2017年之后,卻進入密集消亡期,注銷光伏企業數量驟增,由2016年的405家增至2017年的906家、2018年11月的1154家。2016年之后,僅僅不到兩年時間,消亡2060家企業,占比高達75%。
![](http://m.bailiqin.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消亡企業多處于光伏產業鏈下游:查閱已消亡的光伏企業經營范圍發現,2017年、2018年集中注銷的光伏企業多以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及運營管理,光伏系統應用及系統開發,光伏系統工程施工及集成,光伏設備、光伏產品銷售等業務為主,即多處于光伏產業鏈下游,相較于上游硅片、硅料以及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技術研發環節而言,下游進入門檻較低,造成了大量小型光伏企業涌入,其中不乏存在一些想賺“快錢”、空手套白狼的“掮客”公司、空殼公司,這些企業陷入“破產危機”也是必然。
存活時間超過全國平均壽命(3年)的注銷企業數量有582家:我國民營企業不僅數量眾多,其生命周期大多比較短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曾表示,比起美國、日本而言,我國民營企業生命周期差距很大、比較短,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僅有三年。經過統計發現,注銷企業中,熬過艱難的3年存活“門檻兒”的企業有582家,占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