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猛獅科技公布新增逾期債務,坦陳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業務開展會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工信部目錄已經登記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從去年的200多家下降到100家左右。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和孚能科技這四家占了裝機量的70%左右,余下不到30%的市場,被近百家企業瓜分。
鋰電池業務光花不賺
猛獅科技自2012年6月12日于深圳中小板上市后,其主營業務一直為鉛蓄電池的產品和研發,主要產品為摩托車啟動用鉛酸蓄電池。2015年1月份開始,猛獅科技以鋰電池業務為主產業鏈,以清潔電力業務及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為輔助產業鏈的“一體兩翼”新能源產業發展布局即打造成形。
雖然公司早早就瞄準鋰電池業務,并且于2015年就開始在福建詔安金都工業區投資建設總產能預計為6GWh的三元圓柱鋰電池項目??上У氖?,3年時間過去,該項目依然沒影。
2017年3月份,一期1GWh三元18650鋰電池項目已實現量產,但是直至2018年半年報披露,一期另外1GWh三元18650鋰離子電池和二期2GWh三元21700鋰離子電池項目卻仍正在建設中,產能未有效釋放。2017年3月12日,猛獅科技在湖北宜城規劃建設的總產能10GWh的鋰離子電池項目,截至2018年中期報告披露時仍未完工投產。
除鋰電池制造業務外,子公司上海松岳和十堰猛獅主要開發PACK和BMS新能源汽車電池組研發設計生產業務。投資于福建詔安鋰離子電池項目的總投資額為5億元,后續又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形式募集資金近13億元用于投資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2018年中報顯示,猛獅科技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6299.79萬元,同比下降55.52%。
逾期債務不斷加碼
項目投入自然要有產出,但猛獅科技重金砸入鋰電池項目卻如石沉大海一般連個響動都沒有。不僅如此,公司還為此背上了一身債務無法償還。
公告顯示,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資金狀況緊張,致使部分債務逾期未能清償,截至2018年10月17日,公司到期未償還的融資債務約13.2億元。截至2018年11月26日,上述債務已償還5509.60萬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負債累累主要是因為前期投入過大所致。
回顧2015年初,猛獅科技僅有5個子公司,但是現如今,公司清潔電力業務板塊子公司有17家,新能源車輛業務板塊子公司有9家,高端電池業務板塊子公司有31家,所有子公司總數合計57家。
從上述數據可見,公司在三年中子公司的數量翻了十倍有余。而大肆擴張的結果就是巨大的資金壓力。
富凱君發現,在2014年年底,公司的負債合計為4.79億元,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負債總額已經增至79.13億元。可以說,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公司負債增了近16倍。
負債的增加直接導致公司財務費用的增加,從2015年的財務費用就由483.77萬元猛增至2017年的2.63億元。而財務費用的增長,也導致公司凈利潤的下降甚至虧損。
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11.45億元,同比下降54%;凈利虧損5.8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同時,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虧損10億元至14億元。
猛獅科技解釋稱,由于公司到期融資大多未能續貸,償還融資擠占了公司大量流動資金,造成公司運營資金緊缺的局面。公司表示,因公司緊張的資金狀況尚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預計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仍缺乏業務開展所需的資金,未能通過擴大產銷規模提升效益,仍會處于虧損狀態。
另外,由于公司缺少運營資金,各子公司業務受到極大影響,從謹慎性原則考慮,原收購子公司所形成的商譽極大可能會需要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據2018年8月28日猛獅科技發布的關于2018年半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顯示,公司將計提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及商譽減值準備共5704.14萬元,該商譽減值更加劇了公司業績的頹勢。
鋰電池不達標?
可以說,為了投鋰電池項目,猛獅科技下了大本錢,然而,公司的鋰電池項目卻遲遲未能給公司帶來效益。
日前,猛獅科技研究院院長鄧中一博士曾公開指出,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仡^看幾年前在動力電池方面的戰略規劃,當時的目標是在2020年將成本壓縮到1.5元每瓦時,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公斤?,F在來看這個目標,成本方面我們肯定提前達到了,但是能量密度方面延遲了。
按照鄧中一博士的說法,現在業內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有一個硬指標:沒有達到140瓦時/公斤的話,車廠大概率不會要你的電池。因為達到140瓦時/公斤,才可以拿到乘以1.1系數的補貼。所以大家都把能量密度當成一個硬指標在追求。
從上述說法來看,是否可以解釋為猛獅科技的動力電池方面的研究因能量密度方面不達標而缺少采購呢?
對此,鄧中一博士也有解釋,稱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一定要在保證安全、在成本與壽命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單純地追求能量密度,車輛出事故的幾率會非常高——這個夏天燒車的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安全方面是不能妥協的。
也就是說,猛獅科技不會放棄之前的研究理念,這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動力電池依然會無人問津呢?
對于公司的負債逾期和賬戶被凍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樂伍給出了說法:今年以來,公司一直在積極采取措施恢復正常經營。一方面積極尋找重組機會,為企業引入有實力的新股東;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業務調整,剝離部分非核心資產。目前這兩項工作都取得一定的進展。預計年內可出售處置的資產約10處,可以減少有息負債20多億元,回流部分現金,讓公司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恢復公司正常的經營秩序。未來猛獅科技將以清潔能源的生產和儲存為核心業務,突出以高端電池制造為業務基礎的特色,打造平臺式的新能源企業。
據了解,猛獅科技與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了《資產購買框架協議》,擬向中建材蚌埠及其關聯方發行股份購買其擁有的從事綠色能源科技產品的應用研究與生產以及光伏發電站運營維護等相關業務公司的股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
該重大資產重組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如果能夠成功,無疑將緩解公司的資金問題。但是,在公司鋰電池項目不給力的情況下,資金注入并不能換來樂觀的前景。
目前,工信部目錄已經登記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從去年的200多家下降到100家左右。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和孚能科技這四家占了裝機量的70%左右,余下不到30%的市場,被近百家企業瓜分。
鋰電池業務光花不賺
猛獅科技自2012年6月12日于深圳中小板上市后,其主營業務一直為鉛蓄電池的產品和研發,主要產品為摩托車啟動用鉛酸蓄電池。2015年1月份開始,猛獅科技以鋰電池業務為主產業鏈,以清潔電力業務及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為輔助產業鏈的“一體兩翼”新能源產業發展布局即打造成形。
雖然公司早早就瞄準鋰電池業務,并且于2015年就開始在福建詔安金都工業區投資建設總產能預計為6GWh的三元圓柱鋰電池項目??上У氖?,3年時間過去,該項目依然沒影。
2017年3月份,一期1GWh三元18650鋰電池項目已實現量產,但是直至2018年半年報披露,一期另外1GWh三元18650鋰離子電池和二期2GWh三元21700鋰離子電池項目卻仍正在建設中,產能未有效釋放。2017年3月12日,猛獅科技在湖北宜城規劃建設的總產能10GWh的鋰離子電池項目,截至2018年中期報告披露時仍未完工投產。
除鋰電池制造業務外,子公司上海松岳和十堰猛獅主要開發PACK和BMS新能源汽車電池組研發設計生產業務。投資于福建詔安鋰離子電池項目的總投資額為5億元,后續又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形式募集資金近13億元用于投資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2018年中報顯示,猛獅科技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6299.79萬元,同比下降55.52%。
逾期債務不斷加碼
項目投入自然要有產出,但猛獅科技重金砸入鋰電池項目卻如石沉大海一般連個響動都沒有。不僅如此,公司還為此背上了一身債務無法償還。
公告顯示,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資金狀況緊張,致使部分債務逾期未能清償,截至2018年10月17日,公司到期未償還的融資債務約13.2億元。截至2018年11月26日,上述債務已償還5509.60萬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負債累累主要是因為前期投入過大所致。
回顧2015年初,猛獅科技僅有5個子公司,但是現如今,公司清潔電力業務板塊子公司有17家,新能源車輛業務板塊子公司有9家,高端電池業務板塊子公司有31家,所有子公司總數合計57家。
從上述數據可見,公司在三年中子公司的數量翻了十倍有余。而大肆擴張的結果就是巨大的資金壓力。
富凱君發現,在2014年年底,公司的負債合計為4.79億元,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負債總額已經增至79.13億元。可以說,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公司負債增了近16倍。
負債的增加直接導致公司財務費用的增加,從2015年的財務費用就由483.77萬元猛增至2017年的2.63億元。而財務費用的增長,也導致公司凈利潤的下降甚至虧損。
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11.45億元,同比下降54%;凈利虧損5.8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同時,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虧損10億元至14億元。
猛獅科技解釋稱,由于公司到期融資大多未能續貸,償還融資擠占了公司大量流動資金,造成公司運營資金緊缺的局面。公司表示,因公司緊張的資金狀況尚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預計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仍缺乏業務開展所需的資金,未能通過擴大產銷規模提升效益,仍會處于虧損狀態。
另外,由于公司缺少運營資金,各子公司業務受到極大影響,從謹慎性原則考慮,原收購子公司所形成的商譽極大可能會需要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據2018年8月28日猛獅科技發布的關于2018年半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顯示,公司將計提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及商譽減值準備共5704.14萬元,該商譽減值更加劇了公司業績的頹勢。
鋰電池不達標?
可以說,為了投鋰電池項目,猛獅科技下了大本錢,然而,公司的鋰電池項目卻遲遲未能給公司帶來效益。
日前,猛獅科技研究院院長鄧中一博士曾公開指出,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仡^看幾年前在動力電池方面的戰略規劃,當時的目標是在2020年將成本壓縮到1.5元每瓦時,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公斤?,F在來看這個目標,成本方面我們肯定提前達到了,但是能量密度方面延遲了。
按照鄧中一博士的說法,現在業內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有一個硬指標:沒有達到140瓦時/公斤的話,車廠大概率不會要你的電池。因為達到140瓦時/公斤,才可以拿到乘以1.1系數的補貼。所以大家都把能量密度當成一個硬指標在追求。
從上述說法來看,是否可以解釋為猛獅科技的動力電池方面的研究因能量密度方面不達標而缺少采購呢?
對此,鄧中一博士也有解釋,稱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一定要在保證安全、在成本與壽命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單純地追求能量密度,車輛出事故的幾率會非常高——這個夏天燒車的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安全方面是不能妥協的。
也就是說,猛獅科技不會放棄之前的研究理念,這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動力電池依然會無人問津呢?
對于公司的負債逾期和賬戶被凍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樂伍給出了說法:今年以來,公司一直在積極采取措施恢復正常經營。一方面積極尋找重組機會,為企業引入有實力的新股東;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業務調整,剝離部分非核心資產。目前這兩項工作都取得一定的進展。預計年內可出售處置的資產約10處,可以減少有息負債20多億元,回流部分現金,讓公司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恢復公司正常的經營秩序。未來猛獅科技將以清潔能源的生產和儲存為核心業務,突出以高端電池制造為業務基礎的特色,打造平臺式的新能源企業。
據了解,猛獅科技與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了《資產購買框架協議》,擬向中建材蚌埠及其關聯方發行股份購買其擁有的從事綠色能源科技產品的應用研究與生產以及光伏發電站運營維護等相關業務公司的股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
該重大資產重組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如果能夠成功,無疑將緩解公司的資金問題。但是,在公司鋰電池項目不給力的情況下,資金注入并不能換來樂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