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晶科的李仙德發表了自己的年末致辭,他說“平價上網以后,才是星辰大海的開始。”抑或,光伏“平價”之后,技術、產品與整個產業的競爭維度和評價標準都可能有不小的改變。2018的光伏產業可謂跌宕起伏,其中,多晶與單晶路線之爭再次進入“白熱化”。
競爭,本是好事。單晶和多晶技術,已經共同存在二十多年,二者一直互相促進,在此消彼長的競爭中共同推動了光伏產業的大發展。那么,即將過去的一年,多晶、單晶各自的市場占比誰為主導?
筆者整合研究咨詢機構、行業協會、海關的數據,再綜合市場人士的觀點,2018年,單晶市場占比確實繼續提升,但多晶仍占據了65%左右市場份額。
一、單晶占比有所提升,格局仍以多晶為主
2017年單多晶市場占比約為3:7,多晶技術仍為光伏市場主流。而到了2018年,單、多晶企業均有相應的擴產計劃,從過去三季度的整體市場表現來看,單晶市場份額逐漸提高,不過格局仍以多晶為主,單晶為輔。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1-9月光伏行業生產運營情況》,納入統計的52家電池片工廠、70家組件工廠,其中:
多晶電池片產量占比77.0%;
多晶組件產量占比70.9%。
下圖為2018年1-9月單晶、多晶電池片產量占比。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前9月,單晶電池產量占比基本處于20%出頭,6月占比最高,達到26%;1月和7月占比相對較低。
下圖為2018年1-9月單晶和多晶組件產量各自占比。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前9個月,單晶組件占比基本處于20%—30%之間,其中5月占比最高,達到30%;1月占比最低,僅20%出頭。
下圖則為2018年1-9月單晶、多晶硅片產量占比。從下圖可以看出,2018前9個月,單晶硅片產量占比超過了45%。相比電池和組件產量占比,單晶在硅片環節的產量占比相對要高不少,這也與黑鷹光伏之前統計的的單晶硅片庫存較高的結論是吻合的。
此外,從增長率方面分析,我們從下面兩張增長趨勢圖中可以看到,單晶與多晶環比增幅存在一定差異,但大的趨勢基本吻合。
二、出口增加 單多晶企業均加碼海外市場
光伏“531新政”后,國內市場驟冷。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加碼海外市場。截止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此外,配套產品海外布局也開始增多,海外基地的產業配套能力在逐漸增強。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8年1—10月,光伏進出口情況呈現增長態勢,增長率14.6%;從去年開始出口額第一次走出負增長。硅片和電池片表現出價減量增。組件出口額、出口量均上升。組件出口額回升80%,9月份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出口額。
再到單晶多晶的出口量和占比,筆者擇選了海關1——8月相關出口數據,具體如下表,整體來看,前八個月單多晶出口占比約在23:77。
蓋錫咨詢的出口數據則顯示,2018年1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3.24690GW,其中多晶出口占比為76.42%,單晶為20.12%。
而在2018年9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4094.13MW,出口總額為12.059億美元;出口占比為多晶76.80%,單晶21.11%。本月中國多晶組件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國家為墨西哥、日本、印度。單晶組件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地區是日本、澳大利亞、烏克蘭。
其中,出口墨西哥市場多晶占88.87%,單晶占比11.13%;出口日本市場多晶占比62.85%,單晶占比37.15%。在本月的出口企業中,出口總量排名前三的是阿特斯、晶科、天合,具體數額為381.2 MW、366.7MW、327.6 MW。
三、鐘擺效應 共同推進平價上網
從2015年開始,國內單晶裝機占比逐年提升,這主要是兩個原因:
1、2015年金剛線全面應用于單晶硅片后,單晶硅成本快速降低。
2、2015年開始的領跑者基地,更強調轉化率,使得這個政策市場更傾向于單晶。
而最近三年里,單多晶的技術拉力賽極大拉低了光伏組件的成本。單晶公司較早進入金剛線切單晶硅片,成本率先降低;而金剛線切多晶技術普及后,成本也將迅速拉低。
單多晶市占率僅是兩者目前的一種態勢對比,而單多晶背后的技術進步尤需引發關注:兩者的技術更迭均在加速推進,且對未來市場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隨著上下游產業鏈正全速擴產以及光伏技術的快速提升,特別是隨著平價上網大周期的到來,高性價比的產品將在投資者的選擇中受到更多青睞。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領跑者項目中,單晶PERC技術占比較多,不過未來平價上網之后,光伏產品關鍵看性價比優勢。如果分布式市場放開,那么常規技術也將會繼續占有一定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單晶、多晶歷來在效率、成本上各持砝碼。絕大多數的業界人士津津樂道于“光伏產業始于單晶,而多晶的誕生則是為了降低成本”這一邏輯。他們普遍認為相對多晶,單晶并不是更為先進的光伏技術,面對越來越多的光伏應用場景,多晶的價格優勢,使之具有相對單晶更強的產業化能力。但即便事實的確如此,相比多晶,單晶又天然具有1%-2%的轉換效率優勢。同時業界也公認:單多晶硅片價差以0.6元/片為分水嶺,超過0.6元/片多晶更具優勢,反之則單晶更具優勢。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今年以來,不同類型的光伏組件均價下降了0.8元/W左右,降幅達到28%—31%。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產業發展的速度非常快,2022年,組件成本可降低為1元/W。預計2022年仍會有30%左右的下降。
不過業界認為,過去連續兩年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下滑不太合理,2019年組件價格下降空間已不大。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總裁顧亦磊則表達了對逆變器價格的看法,“近年以來,通過技術創新,逆變器價格不斷下降,目前逆變器價格在1毛多,價格已經很低,后續下降空間不大。” 由此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單晶、多晶的降本增效均面臨不小的壓力。
單晶和多晶,到底誰更具投資價值?兩者各有優勢,各具千秋;而全球不同區域市場和不同投資者,也各有自身的選擇維度。
在過去的一個月,單多晶組件的衰減問題引起業內高度關注。特別是是芮城領跑基地最新10月份監測數據出來后,引起業界大面積的討論和爭議。
事實上,9月在比利時舉行的2018年度PVSEC會議上,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測試中心——德國Fraunhofer光伏晶硅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單多晶PERC組件的LeTID,即‘光照和高溫導致的衰減’測試結果。
在相同加嚴測試條件下,研究團隊對18件樣品(每組2件,共9組)進行了衰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3組多晶PERC的6件樣品,光衰全部小于2%, 其中1組幾乎沒有衰減;而6組單晶PERC的12件樣品中,組件最大衰減超過6%。多晶平均衰減 0.9%左右,單晶平均衰減 2.6%左右。單晶PERC組件光衰平均超出多晶PERC組件1.7%以上。
不過有行業專家表示,德國Fraunhofer的測試結果也值得商榷。整體而言,當高效組件價格合理時,無論上游的生產制造企業還是下游電站投資企業,都有生產、使用高效組件的積極性。
此前有預測,2019年perc產能可能會占到全球總需求的70%以上,而“perc技術應用在單晶上效果會更好,對效率提升會更高。因此,龐大的perc產能也是單晶占比提升的動力。”
因此有專家分析,2019年單晶的市場占有率還會繼續提升。但是,據了解,目前“金剛線切+黑硅+PERC”技術疊加助力多晶組件(60片)超越300W。目前國內黑硅產線達到了200多條,產能25吉瓦,未來黑硅技術將成為高效多晶標配,多晶組件也將全面進入300W時代。
企業層面,目前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同時發力單多晶,除了阿特斯、億晶光電和晶科能源之外,單多晶并行的企業還有協鑫、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等巨頭。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市場人士秉持著這樣一種觀點:不少公司既有單晶也有多晶,未來彼此之間互相滲透、互為促進。進入平價上網后,國內單多晶市場份額最終也將會由市場來決定,政策的層面的影響將降低。
競爭,本是好事。單晶和多晶技術,已經共同存在二十多年,二者一直互相促進,在此消彼長的競爭中共同推動了光伏產業的大發展。那么,即將過去的一年,多晶、單晶各自的市場占比誰為主導?
筆者整合研究咨詢機構、行業協會、海關的數據,再綜合市場人士的觀點,2018年,單晶市場占比確實繼續提升,但多晶仍占據了65%左右市場份額。
一、單晶占比有所提升,格局仍以多晶為主
2017年單多晶市場占比約為3:7,多晶技術仍為光伏市場主流。而到了2018年,單、多晶企業均有相應的擴產計劃,從過去三季度的整體市場表現來看,單晶市場份額逐漸提高,不過格局仍以多晶為主,單晶為輔。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1-9月光伏行業生產運營情況》,納入統計的52家電池片工廠、70家組件工廠,其中:
多晶電池片產量占比77.0%;
多晶組件產量占比70.9%。
下圖為2018年1-9月單晶、多晶電池片產量占比。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前9月,單晶電池產量占比基本處于20%出頭,6月占比最高,達到26%;1月和7月占比相對較低。
下圖為2018年1-9月單晶和多晶組件產量各自占比。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前9個月,單晶組件占比基本處于20%—30%之間,其中5月占比最高,達到30%;1月占比最低,僅20%出頭。
下圖則為2018年1-9月單晶、多晶硅片產量占比。從下圖可以看出,2018前9個月,單晶硅片產量占比超過了45%。相比電池和組件產量占比,單晶在硅片環節的產量占比相對要高不少,這也與黑鷹光伏之前統計的的單晶硅片庫存較高的結論是吻合的。
此外,從增長率方面分析,我們從下面兩張增長趨勢圖中可以看到,單晶與多晶環比增幅存在一定差異,但大的趨勢基本吻合。
二、出口增加 單多晶企業均加碼海外市場
光伏“531新政”后,國內市場驟冷。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加碼海外市場。截止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布局產能,此外,配套產品海外布局也開始增多,海外基地的產業配套能力在逐漸增強。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8年1—10月,光伏進出口情況呈現增長態勢,增長率14.6%;從去年開始出口額第一次走出負增長。硅片和電池片表現出價減量增。組件出口額、出口量均上升。組件出口額回升80%,9月份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出口額。
再到單晶多晶的出口量和占比,筆者擇選了海關1——8月相關出口數據,具體如下表,整體來看,前八個月單多晶出口占比約在23:77。
蓋錫咨詢的出口數據則顯示,2018年1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3.24690GW,其中多晶出口占比為76.42%,單晶為20.12%。
而在2018年9月份,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4094.13MW,出口總額為12.059億美元;出口占比為多晶76.80%,單晶21.11%。本月中國多晶組件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國家為墨西哥、日本、印度。單晶組件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地區是日本、澳大利亞、烏克蘭。
其中,出口墨西哥市場多晶占88.87%,單晶占比11.13%;出口日本市場多晶占比62.85%,單晶占比37.15%。在本月的出口企業中,出口總量排名前三的是阿特斯、晶科、天合,具體數額為381.2 MW、366.7MW、327.6 MW。
三、鐘擺效應 共同推進平價上網
從2015年開始,國內單晶裝機占比逐年提升,這主要是兩個原因:
1、2015年金剛線全面應用于單晶硅片后,單晶硅成本快速降低。
2、2015年開始的領跑者基地,更強調轉化率,使得這個政策市場更傾向于單晶。
而最近三年里,單多晶的技術拉力賽極大拉低了光伏組件的成本。單晶公司較早進入金剛線切單晶硅片,成本率先降低;而金剛線切多晶技術普及后,成本也將迅速拉低。
單多晶市占率僅是兩者目前的一種態勢對比,而單多晶背后的技術進步尤需引發關注:兩者的技術更迭均在加速推進,且對未來市場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隨著上下游產業鏈正全速擴產以及光伏技術的快速提升,特別是隨著平價上網大周期的到來,高性價比的產品將在投資者的選擇中受到更多青睞。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領跑者項目中,單晶PERC技術占比較多,不過未來平價上網之后,光伏產品關鍵看性價比優勢。如果分布式市場放開,那么常規技術也將會繼續占有一定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單晶、多晶歷來在效率、成本上各持砝碼。絕大多數的業界人士津津樂道于“光伏產業始于單晶,而多晶的誕生則是為了降低成本”這一邏輯。他們普遍認為相對多晶,單晶并不是更為先進的光伏技術,面對越來越多的光伏應用場景,多晶的價格優勢,使之具有相對單晶更強的產業化能力。但即便事實的確如此,相比多晶,單晶又天然具有1%-2%的轉換效率優勢。同時業界也公認:單多晶硅片價差以0.6元/片為分水嶺,超過0.6元/片多晶更具優勢,反之則單晶更具優勢。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今年以來,不同類型的光伏組件均價下降了0.8元/W左右,降幅達到28%—31%。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產業發展的速度非常快,2022年,組件成本可降低為1元/W。預計2022年仍會有30%左右的下降。
不過業界認為,過去連續兩年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下滑不太合理,2019年組件價格下降空間已不大。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總裁顧亦磊則表達了對逆變器價格的看法,“近年以來,通過技術創新,逆變器價格不斷下降,目前逆變器價格在1毛多,價格已經很低,后續下降空間不大。” 由此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單晶、多晶的降本增效均面臨不小的壓力。
單晶和多晶,到底誰更具投資價值?兩者各有優勢,各具千秋;而全球不同區域市場和不同投資者,也各有自身的選擇維度。
在過去的一個月,單多晶組件的衰減問題引起業內高度關注。特別是是芮城領跑基地最新10月份監測數據出來后,引起業界大面積的討論和爭議。
事實上,9月在比利時舉行的2018年度PVSEC會議上,歐洲最大的太陽能測試中心——德國Fraunhofer光伏晶硅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單多晶PERC組件的LeTID,即‘光照和高溫導致的衰減’測試結果。
在相同加嚴測試條件下,研究團隊對18件樣品(每組2件,共9組)進行了衰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3組多晶PERC的6件樣品,光衰全部小于2%, 其中1組幾乎沒有衰減;而6組單晶PERC的12件樣品中,組件最大衰減超過6%。多晶平均衰減 0.9%左右,單晶平均衰減 2.6%左右。單晶PERC組件光衰平均超出多晶PERC組件1.7%以上。
不過有行業專家表示,德國Fraunhofer的測試結果也值得商榷。整體而言,當高效組件價格合理時,無論上游的生產制造企業還是下游電站投資企業,都有生產、使用高效組件的積極性。
此前有預測,2019年perc產能可能會占到全球總需求的70%以上,而“perc技術應用在單晶上效果會更好,對效率提升會更高。因此,龐大的perc產能也是單晶占比提升的動力。”
因此有專家分析,2019年單晶的市場占有率還會繼續提升。但是,據了解,目前“金剛線切+黑硅+PERC”技術疊加助力多晶組件(60片)超越300W。目前國內黑硅產線達到了200多條,產能25吉瓦,未來黑硅技術將成為高效多晶標配,多晶組件也將全面進入300W時代。
企業層面,目前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同時發力單多晶,除了阿特斯、億晶光電和晶科能源之外,單多晶并行的企業還有協鑫、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等巨頭。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市場人士秉持著這樣一種觀點:不少公司既有單晶也有多晶,未來彼此之間互相滲透、互為促進。進入平價上網后,國內單多晶市場份額最終也將會由市場來決定,政策的層面的影響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