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著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東風,切實推動我國清潔能源的發展?而最新的消息是,多晶硅生產再度被列為發改委需要抑制的“產能過剩黑名單”。6月2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表示,過剩只是偽命題,國家決策部門對新能源發展的決心才是關鍵。
《中國經營報》:在此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的26項具體成果中,核能、頁巖氣以及相關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占了絕大多數。在你看來,這將給國內哪些行業和企業帶來利好和機會?
曾少軍:從核電方面而言,由于目前國家沒有開放投資開發這一領域,由于核電這塊產業鏈非常長,企業可以往前端尋找機會。比如可以在勘探領域介入。另外,核電設備制造和工程建設方面,如果有資本愿意進來,也應該有很好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在這幾方面都沒有限制。
在未來中美兩國的清潔能源合作領域,我認為,一是要做好國內光熱產品以及技術的輸出,除了要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來”,國內一些經濟實用的減排技術也可以“走出去”,為國際上的減排服務;在光伏方面,我們經常提到國內光伏企業“兩頭在外”,高純度多晶硅提純也應該尋求美國的技術支持;而在風電領域,中美之間完全可以加大風能投資領域的合作。
《中國經營報》:你怎么看待目前國內新能源發展的狀況,未來需要突破的重點是什么?
曾少軍:一個是國家決策部門的新能源發展決心問題,一個是產業技術和電網技術的問題,這是將來新能源發展關鍵的制約因素。
從目前的國家規劃來看,這種決心是不夠的。我們提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的目標,據我所知目前這個比例大概是9%,到2015年計劃達到12%。這里面每一個百分點是差不多對應2000萬千瓦,到2015年增長3%的比例才增長6000萬千瓦,這里面還要除掉核電和水電,剩下的新能源還有多大的市場呢?
為實現我們單位GDP能耗下降40%~45%的目標,我們在節能、降耗方面的作為會越來越少,困難也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很大程度上就要靠替代能源的開發利用來實現,而我們在這條上依然步伐太慢。
依據目前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到2015年,新能源跟傳統能源的價格會接近,而在2030年就將實現對傳統能源的大規模替代,很多國家都提出了“2020計劃”,就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而我們15%這個規劃還是太保守,如果我們沒有關注到2015年這個可能的成本下降和技術進步的趨勢,還人為的把自己的手腳束縛住了,將來的減排目標怎么完成呢?
技術問題方面,一個是新能源產業技術的突破包括成本的下降,這是企業一直努力的方向,但還有一個就是電網的技術,電網的改造也沒有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需要,希望就在未來智能電網技術上能有突破。
具體來說,光熱要突破的是標準的制定,整個行業要制定一個規范;光伏方面,要進一步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同時國內市場要啟動,大規模并網發電系統要啟動,不然我們永遠只是在為別人創造藍色天空;生物質能要解決原料收集和原料成本控制問題,要避免與糧爭地;風能則要解決市場問題,去年有很多風電都沒有上網,浪費是非常可惜的,需要電網進一步落實《可再生能源修正案》,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上網。
《中國經營報》:多晶硅產業再次被列為過剩產能黑名單,你怎么看待?
曾少軍:在我看來過剩是一個“偽命題”。歸根到底是需求的問題沒有解決,政府的決心不夠大。中國如果開發光伏大規模并網發電系統的話,國內所有多晶硅生產的產能也是不夠的。現在政府在被產業推著走,這個市場必須要打開了,我的判斷是,這個前景會很好。
企業現在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美國的氣候、能源方面的法案會不會在坎昆會議前通過不好說,但是我相信最終還是會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