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能源”)簽署戰略投資并購諒解備忘錄,達成股權合作意向。
公告顯示,興業太陽能第一大股東StrongEagleHoldingSLimited計劃將其持有的興業太陽能36.75%的股權轉讓給水發能源,另外,興業太陽能進一步表示,水發能源集團還可能認購興業太陽能若干新股份。屆時,水發能源將擁有不少于興業太陽能發行股份的50.1%,這也意味著興業太陽能控股權將易主。
至此,有著15年歷史的興業太陽能成為了“531新政”以來第一個因債務暴雷或將賣身國企的光伏上市企業,盡管政策已經全面“回暖”,但昔日的“白馬股”終究沒有熬過2018年的資本寒冬,倒在了黎明前。
復牌受挫或將賣身國企
興業太陽能,創建于1995年,主要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筑節能技術、生態農業及相關功能性新型材料研發制造等業務,是國內老牌光伏企業之一。早在2008年,興業太陽能的營收就已經達到9.04億,而彼時隆基、中環等如今的行業巨頭的營收僅為6.17億元和8.44億元。更難能可貴的是,成立僅6年,興業太陽能就成功登陸港交所,發展速度驚人,因此曾被譽為名副其實的“白馬股”。
然而,曾經的輝煌并沒有讓興業太陽能順利熬過2018年的資本寒冬。
2018年10月,興業太陽能爆發債務危機,其發行的1.6億美元優先票據出現違約,同時觸發2.6億美元優先票據和9.3億元可轉債的交叉違約,致使興業太陽能自2018年10月15日起停牌。
2019年1月10日,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因財務困難終止發行2.3億港元換股債與先舊后新配股,或進行債務重組。據統計,興業太陽能總債務約達63億元,當前凈債務預計約為46億元。
2019年1月23日,停牌三個月的興業太陽能復牌,但復牌股價大跌,盤中一度跌至0.6港元,跌幅逾七成,創歷史新低。對此,興業太陽能回應稱,這主要是因為此前公司公告境外債務違約所導致,而此次引入山東國資正是解決債務危機的關鍵一步。
資料顯示,水發能源集團是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也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截至目前,水發能源擁有權屬企業14家,資產規模近千億元,運營光伏電站4家,裝機容量達119MW。業務遍及全國,并在尼泊爾、孟加拉、緬甸等國外市場也實現了突破。
倒在黎明前的能源企業
實際上,興業太陽能的困境只是中國民營企業過去一年境遇的一個縮影。在宏觀經濟環境惡化、政策飄忽不定、監管層加速“去杠桿”、銀行抽貸、金融機構不再輸血等一系列“組合拳”的打壓下,能源民企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既有行業巨頭的破產清算:2018年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大海集團破產重整申請,大海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這意味著在齊魯大地叱咤風云30年,位列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第21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3位的一艘民營能源巨艦,走向了破產重整的結局。
也有業界翹楚的“賣身國企”:2018年8月22日,永泰能源發布公告稱,永泰集團與京能集團簽署了《戰略重組合作意向協議》,京能集團擬通過股權轉讓等形式實現對永泰集團的絕對控股。一場債務危機,讓永泰集團換了主人。
更有昔日“白馬”的苦苦掙扎:2019年1月22日晚,康得新發布公告稱,公司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2019年1月23日開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康得新”。
經過梳理發現,盲目追風、急速擴張、“自我造血能力”不足、“531新政”促使行業大洗牌成了大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人埋怨,中國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宏觀經濟上漲大勢和各行各業的紅利期都已經不在,但其實中國最好的時代就在眼下!因為湊熱鬧的人都離開了,只剩下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在堅守。未來的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發現市場和機會,而是提質增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公告顯示,興業太陽能第一大股東StrongEagleHoldingSLimited計劃將其持有的興業太陽能36.75%的股權轉讓給水發能源,另外,興業太陽能進一步表示,水發能源集團還可能認購興業太陽能若干新股份。屆時,水發能源將擁有不少于興業太陽能發行股份的50.1%,這也意味著興業太陽能控股權將易主。
至此,有著15年歷史的興業太陽能成為了“531新政”以來第一個因債務暴雷或將賣身國企的光伏上市企業,盡管政策已經全面“回暖”,但昔日的“白馬股”終究沒有熬過2018年的資本寒冬,倒在了黎明前。
復牌受挫或將賣身國企
興業太陽能,創建于1995年,主要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筑節能技術、生態農業及相關功能性新型材料研發制造等業務,是國內老牌光伏企業之一。早在2008年,興業太陽能的營收就已經達到9.04億,而彼時隆基、中環等如今的行業巨頭的營收僅為6.17億元和8.44億元。更難能可貴的是,成立僅6年,興業太陽能就成功登陸港交所,發展速度驚人,因此曾被譽為名副其實的“白馬股”。
然而,曾經的輝煌并沒有讓興業太陽能順利熬過2018年的資本寒冬。
2018年10月,興業太陽能爆發債務危機,其發行的1.6億美元優先票據出現違約,同時觸發2.6億美元優先票據和9.3億元可轉債的交叉違約,致使興業太陽能自2018年10月15日起停牌。
2019年1月10日,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因財務困難終止發行2.3億港元換股債與先舊后新配股,或進行債務重組。據統計,興業太陽能總債務約達63億元,當前凈債務預計約為46億元。
2019年1月23日,停牌三個月的興業太陽能復牌,但復牌股價大跌,盤中一度跌至0.6港元,跌幅逾七成,創歷史新低。對此,興業太陽能回應稱,這主要是因為此前公司公告境外債務違約所導致,而此次引入山東國資正是解決債務危機的關鍵一步。
資料顯示,水發能源集團是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也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截至目前,水發能源擁有權屬企業14家,資產規模近千億元,運營光伏電站4家,裝機容量達119MW。業務遍及全國,并在尼泊爾、孟加拉、緬甸等國外市場也實現了突破。
倒在黎明前的能源企業
實際上,興業太陽能的困境只是中國民營企業過去一年境遇的一個縮影。在宏觀經濟環境惡化、政策飄忽不定、監管層加速“去杠桿”、銀行抽貸、金融機構不再輸血等一系列“組合拳”的打壓下,能源民企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既有行業巨頭的破產清算:2018年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大海集團破產重整申請,大海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這意味著在齊魯大地叱咤風云30年,位列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第217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3位的一艘民營能源巨艦,走向了破產重整的結局。
也有業界翹楚的“賣身國企”:2018年8月22日,永泰能源發布公告稱,永泰集團與京能集團簽署了《戰略重組合作意向協議》,京能集團擬通過股權轉讓等形式實現對永泰集團的絕對控股。一場債務危機,讓永泰集團換了主人。
更有昔日“白馬”的苦苦掙扎:2019年1月22日晚,康得新發布公告稱,公司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2019年1月23日開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康得新”。
經過梳理發現,盲目追風、急速擴張、“自我造血能力”不足、“531新政”促使行業大洗牌成了大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人埋怨,中國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宏觀經濟上漲大勢和各行各業的紅利期都已經不在,但其實中國最好的時代就在眼下!因為湊熱鬧的人都離開了,只剩下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在堅守。未來的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發現市場和機會,而是提質增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