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erc電池片跌價和單晶硅片漲價并不沖突
我的以上這些觀點曾在我的公開文章表達過,有讀者朋友立刻疑惑道:對于單晶硅片,他的原材料硅料跌價了,而下游perc電池片也跌價導致利潤變薄了,單晶硅片還有漲價動因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SolarWit”ID:Solarwit)
對于產品價格,短期看庫存、中期看供求、長期看利潤。
先來解釋一下這句話,庫存是影響短期價格的絕對因素,就比如硅料月度定價博弈時,博弈雙方總要打聽彼此的庫存情況;而在中期這個維度看,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的核心因素,就比如過去一個多季度,Perc電池片因為緊缺而出現價格上漲,但同期單晶硅片并未出現緊缺,所以價格也就不會上漲了;長期看利潤的意思是說:若這一產業環節利潤豐厚,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進入者擴充產能,其結果是價格下滑;若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就會不斷的有產能退出進而通過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企穩或者回升。
企業若想獲得長期穩定利潤的法寶是:建立起護城河,使得自己有合理利潤但是競爭對手卻利潤微薄沒有進入動機,缺乏新進入者就會使得該公司長期利潤能保持穩定。福斯特就是光伏行業中有護城河的優秀典范,近日福斯特發布了2018年業績報告,其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到48億元,營業利潤增長28%到7.51億元。熟悉光伏行業的朋友都應當清楚,2018年是行業洗禮的一年,其慘烈程度僅次于2012年歐洲雙反時期,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福斯特都能取得大幅度的增長,充分說明其護城河已經足夠高,行業地位短期難以撼動。寫下這段文字我是想說明:行業格局有時候比拼殺成本更重要,時間點來到當下光伏產業多個環節都逐步呈現越來越好的行業格局,然有些企業守不住邊界的垂直整合模式,讓我還是充滿了對行業的憂慮。
二、中期分析單晶硅片和電池片的供求矛盾品價格
由于我們現在做的是以季度看的中期維度,所以判斷產品價格的核心是供求關系。四季度以來Perc電池環節持續超額利潤刺激下,目前正處于產能釋放的最高峰。自身產能釋放加大perc電池片供給的同時也加劇了對單晶硅片的需求。所以接下來一個季度:單晶電池片要同時面臨兩個方面的負面因素①自身產業環節產能釋放導致的價格下滑;②產能釋放時單晶硅片越來越緊缺迎來漲價。單晶硅片作為原材料漲價和perc電池片降價這兩個事件之間并不矛盾,反而是有內在因果關系的:硅片漲價和電池片降價背后的原因是同一個,那就是電池片產能的擴張。
以下是粗略的隆基、中環2019年度的月度排產計劃
我們可以看到隆基月度產出會從2019年1月的4.5億片逐步增加到5.5億片,產能凈增加1億片,中環方面則是由1月份3.3億片的月度產出提升到6月份的4.2一片,產能凈增加0.9億片。隆基、中環產能合計凈增加1.9億。這是單晶硅片產能端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再看Perc電池片環節對單晶硅片的需求量:
這個表格統計的2019年即將新增的perc電池片產能,今年上半年新增Perc電池片產能對單晶硅片的新增需求是3.4億片。
三、緊缺環境下單晶硅片的定價邏輯
我們先分析一下單晶硅片定價的核心要點
1、在多晶硅片還存在較大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單晶硅片的定價中樞還是要參照多晶硅片的價格。
2、單晶硅片的價格=多晶硅片價格+合理價格差
3、Perc電池片產能成為主流的環境下,合理價格差被拉大到了1.4元的水平。假設二季度多晶硅片均價2元,則單晶硅片均價=2+1.4=3.4元。
4、若真的非常緊缺,還存在變相漲價的可能,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達到3.4元。
逐條分析:
1、在多晶硅片目前還存有40~50%的市場份額的環境下,依舊是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多晶硅片的現金成本價格依舊是單晶硅片定價的價格錨。若未來某日單晶硅片成為絕對主流,多晶硅片已經淪為小眾市場時,定價邏輯就變成了單晶硅片自身的供求分析,單晶硅片自身的供求決定價格。
2、單晶硅片價格=多晶硅片價格+合理價格差
3、合理價格差的測算時關鍵,我這里有一個非常簡潔明了的公式。我們在假設電池產線一致的情況下,僅僅由使用不同硅片所引發的功率差為測算的基石。在常規電池產線時代,單晶組件功率285W,多晶組件275W,由不同硅片在60型標準組件所引發的功率差為10瓦,這10瓦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①組件功率更高,單瓦有溢價;②10瓦自身可賣出更多的價格。這兩部分價值可以用一個公式測算出來:
單晶組件功率×單晶組件價格 - 多晶組件功率×多晶組件價值。
常規組件時代下單多晶硅片合理價差
查閱PVinfolink,當前275多晶組件價格1.8元/w;285單晶組件價格1.9元/w.
則有單晶硅片帶來的價值為:285×1.9-275×1.8 = 46.5元
又由于這部分價值是60片單晶硅片共同帶來的,所以在常規組件時代,單張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價格差為
46.5÷60=0.775元.就是說,在常規組件時代,單晶與多晶組件維持0.8元左右的價格差是合理的,若價格差小于0.8,需求就會明顯轉向單晶硅片,若價格差大于0.8元,需求就有往多晶硅片轉向可能。
Perc時代下單多晶硅片合理價格差
根據我產業鏈朋友多方核驗,當前多晶perc的主流功率介于290~295之間,而單晶perc組件主流功率介于305~310之間。若我們假設電池產線都一致的情況下,完全由單多晶硅片不同在perc電池片產線所引發的功率差是17W(這是依據眾數統計而得)。
按照之前1瓦功率差1分價格溢價的經驗,若290w多晶perc組件售價2元時,307w的單晶perc組件售價是2.17元。
單晶組件功率×單晶組件價格 - 多晶組件功率×多晶組件價值。
307×2.17 - 290×2 = 86.19
由于這部分溢價是由60片單晶硅片共同帶來的,則沒片單晶硅片合理價格差
86.19÷60=1.43。
這就意味著Perc電池成為主流的時代下,單晶硅片就算比多晶硅片賣貴1.4元,電池廠商依舊是能接受并且沒有動力切換到多晶硅片的。
我們會發現,越來越精密的電池產線不斷提升對硅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復雜的電池產線拉大了最初由硅片品質不同所引發的功率差。越拉越大的功率差正在不斷的拉大單多晶硅片的合理價格差。
若未來電池技術進一步精進,引入TOPcon或者HIT等技術,由硅片品質所引發的功率差會更大,終歸會有某一個時刻,價格差拉大到大于單晶硅片的價格。我們假想一下五年后的光伏行業,彼時已經進入HIT時代,品質帶來的功率差會有2.5元的價值,而隨著成本優化,彼時單晶硅片售價可能才僅僅2.4元/片,那么多晶硅片需要賣-0.1元才能吸引客戶。多晶硅片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4、若真的非常緊缺,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會得到推廣,且價格不會很低。結論是:
2019年6月的時候,180um厚度的多晶硅片售價2元,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3.4元。
三、緊缺環境下價格失效問題
若真的到了今年二季度末,硅料價格70元,而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3.4元,那么對于龍頭廠商自然是非常高興卻又非常憂慮的事情,高興在于能賺取豐厚的利潤,憂慮是在于豐厚利潤的刺激下二線廠商瘋狂擴產進而破壞單晶硅片領域良好的雙寡頭格局。
那么此時龍頭廠商能否通過故意定較低的價格從而阻止新進入者嗎?事實證明是不可以,這就是我所謂的緊缺環境下龍頭廠商價格策略的失效問題,我們接下來就去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假設單晶硅片總產能是100個單位,而對單晶硅片的需求是110單位。需求和產能的不匹配必然導致有10個單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此時龍頭廠商由于擔心二線產能獲取過于豐厚的利潤,故意把價格穩定在3.15元的低位,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一策略是失效的
因為價格變化是取決于邊際需求的,此時單晶硅片能帶來的內在價值允許其定價3.4元,而龍頭廠商偏偏要定價3.15元,那么這部分得不到滿足的需求就會在市場上去哄抬價格,3.25~3.35~3.4,直到價格達到其內在合理之時,哄抬價格沒有意義時,這種哄抬才會停下來。若此時龍頭廠商依然偏執的定價3.15元,那么就只能眼真真的看著別人賺錢并且依然無法有效阻止新產能進入。
事實證明,要想長期維護自己的行業地位,龍頭廠商要想獲得絕對的定價權,那么廠商自己的產能一定是要相對過剩的,只有自己擁有充分的富裕產能,才能穩穩地把握產品價格。
這一點福斯特的林建華林總是做的最完美的,前些日子去福斯特調研,當確定2019年宏觀需求不會太差時,李總喃喃自語的說我們要擴產。我的理解是:福斯特不怕自己產能過剩,反而害怕自己產能緊缺給新進入者創造可乘之機。
觀察行業這么久,我最欣賞福斯特的經營理念,而福斯特也用自己的業績證明這是一家能穿有周期、穿越牛熊的穩健成長的公司。還是回到我2017年的文章《2018年將是光伏行業最后一次成人禮》,當時這篇文章就預判此輪周期后再無周期,其重要邏輯就是經歷2018年的洗禮以后,光伏行業將會成長出諸多類似于福斯特這樣的能穿越周期的光伏產業王者。
然,現實也總是讓我有所焦慮,在當前主流的光伏企業中,又有幾家能守得住自己的邊界?單晶硅片企業在擴張電池產能,而電池片龍頭企業作為回應則積極儲備單晶硅片技術;這種互踩地盤的行為什么時候停下來,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迎來穿越周期的王者。
我的以上這些觀點曾在我的公開文章表達過,有讀者朋友立刻疑惑道:對于單晶硅片,他的原材料硅料跌價了,而下游perc電池片也跌價導致利潤變薄了,單晶硅片還有漲價動因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SolarWit”ID:Solarwit)
對于產品價格,短期看庫存、中期看供求、長期看利潤。
先來解釋一下這句話,庫存是影響短期價格的絕對因素,就比如硅料月度定價博弈時,博弈雙方總要打聽彼此的庫存情況;而在中期這個維度看,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的核心因素,就比如過去一個多季度,Perc電池片因為緊缺而出現價格上漲,但同期單晶硅片并未出現緊缺,所以價格也就不會上漲了;長期看利潤的意思是說:若這一產業環節利潤豐厚,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進入者擴充產能,其結果是價格下滑;若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就會不斷的有產能退出進而通過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企穩或者回升。
企業若想獲得長期穩定利潤的法寶是:建立起護城河,使得自己有合理利潤但是競爭對手卻利潤微薄沒有進入動機,缺乏新進入者就會使得該公司長期利潤能保持穩定。福斯特就是光伏行業中有護城河的優秀典范,近日福斯特發布了2018年業績報告,其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到48億元,營業利潤增長28%到7.51億元。熟悉光伏行業的朋友都應當清楚,2018年是行業洗禮的一年,其慘烈程度僅次于2012年歐洲雙反時期,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福斯特都能取得大幅度的增長,充分說明其護城河已經足夠高,行業地位短期難以撼動。寫下這段文字我是想說明:行業格局有時候比拼殺成本更重要,時間點來到當下光伏產業多個環節都逐步呈現越來越好的行業格局,然有些企業守不住邊界的垂直整合模式,讓我還是充滿了對行業的憂慮。
二、中期分析單晶硅片和電池片的供求矛盾品價格
由于我們現在做的是以季度看的中期維度,所以判斷產品價格的核心是供求關系。四季度以來Perc電池環節持續超額利潤刺激下,目前正處于產能釋放的最高峰。自身產能釋放加大perc電池片供給的同時也加劇了對單晶硅片的需求。所以接下來一個季度:單晶電池片要同時面臨兩個方面的負面因素①自身產業環節產能釋放導致的價格下滑;②產能釋放時單晶硅片越來越緊缺迎來漲價。單晶硅片作為原材料漲價和perc電池片降價這兩個事件之間并不矛盾,反而是有內在因果關系的:硅片漲價和電池片降價背后的原因是同一個,那就是電池片產能的擴張。
以下是粗略的隆基、中環2019年度的月度排產計劃
我們可以看到隆基月度產出會從2019年1月的4.5億片逐步增加到5.5億片,產能凈增加1億片,中環方面則是由1月份3.3億片的月度產出提升到6月份的4.2一片,產能凈增加0.9億片。隆基、中環產能合計凈增加1.9億。這是單晶硅片產能端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再看Perc電池片環節對單晶硅片的需求量:
這個表格統計的2019年即將新增的perc電池片產能,今年上半年新增Perc電池片產能對單晶硅片的新增需求是3.4億片。
三、緊缺環境下單晶硅片的定價邏輯
我們先分析一下單晶硅片定價的核心要點
1、在多晶硅片還存在較大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單晶硅片的定價中樞還是要參照多晶硅片的價格。
2、單晶硅片的價格=多晶硅片價格+合理價格差
3、Perc電池片產能成為主流的環境下,合理價格差被拉大到了1.4元的水平。假設二季度多晶硅片均價2元,則單晶硅片均價=2+1.4=3.4元。
4、若真的非常緊缺,還存在變相漲價的可能,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達到3.4元。
逐條分析:
1、在多晶硅片目前還存有40~50%的市場份額的環境下,依舊是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多晶硅片的現金成本價格依舊是單晶硅片定價的價格錨。若未來某日單晶硅片成為絕對主流,多晶硅片已經淪為小眾市場時,定價邏輯就變成了單晶硅片自身的供求分析,單晶硅片自身的供求決定價格。
2、單晶硅片價格=多晶硅片價格+合理價格差
3、合理價格差的測算時關鍵,我這里有一個非常簡潔明了的公式。我們在假設電池產線一致的情況下,僅僅由使用不同硅片所引發的功率差為測算的基石。在常規電池產線時代,單晶組件功率285W,多晶組件275W,由不同硅片在60型標準組件所引發的功率差為10瓦,這10瓦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①組件功率更高,單瓦有溢價;②10瓦自身可賣出更多的價格。這兩部分價值可以用一個公式測算出來:
單晶組件功率×單晶組件價格 - 多晶組件功率×多晶組件價值。
常規組件時代下單多晶硅片合理價差
查閱PVinfolink,當前275多晶組件價格1.8元/w;285單晶組件價格1.9元/w.
則有單晶硅片帶來的價值為:285×1.9-275×1.8 = 46.5元
又由于這部分價值是60片單晶硅片共同帶來的,所以在常規組件時代,單張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價格差為
46.5÷60=0.775元.就是說,在常規組件時代,單晶與多晶組件維持0.8元左右的價格差是合理的,若價格差小于0.8,需求就會明顯轉向單晶硅片,若價格差大于0.8元,需求就有往多晶硅片轉向可能。
Perc時代下單多晶硅片合理價格差
根據我產業鏈朋友多方核驗,當前多晶perc的主流功率介于290~295之間,而單晶perc組件主流功率介于305~310之間。若我們假設電池產線都一致的情況下,完全由單多晶硅片不同在perc電池片產線所引發的功率差是17W(這是依據眾數統計而得)。
按照之前1瓦功率差1分價格溢價的經驗,若290w多晶perc組件售價2元時,307w的單晶perc組件售價是2.17元。
單晶組件功率×單晶組件價格 - 多晶組件功率×多晶組件價值。
307×2.17 - 290×2 = 86.19
由于這部分溢價是由60片單晶硅片共同帶來的,則沒片單晶硅片合理價格差
86.19÷60=1.43。
這就意味著Perc電池成為主流的時代下,單晶硅片就算比多晶硅片賣貴1.4元,電池廠商依舊是能接受并且沒有動力切換到多晶硅片的。
我們會發現,越來越精密的電池產線不斷提升對硅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復雜的電池產線拉大了最初由硅片品質不同所引發的功率差。越拉越大的功率差正在不斷的拉大單多晶硅片的合理價格差。
若未來電池技術進一步精進,引入TOPcon或者HIT等技術,由硅片品質所引發的功率差會更大,終歸會有某一個時刻,價格差拉大到大于單晶硅片的價格。我們假想一下五年后的光伏行業,彼時已經進入HIT時代,品質帶來的功率差會有2.5元的價值,而隨著成本優化,彼時單晶硅片售價可能才僅僅2.4元/片,那么多晶硅片需要賣-0.1元才能吸引客戶。多晶硅片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4、若真的非常緊缺,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會得到推廣,且價格不會很低。結論是:
2019年6月的時候,180um厚度的多晶硅片售價2元,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3.4元。
三、緊缺環境下價格失效問題
若真的到了今年二季度末,硅料價格70元,而160um厚度的單晶硅片售價3.4元,那么對于龍頭廠商自然是非常高興卻又非常憂慮的事情,高興在于能賺取豐厚的利潤,憂慮是在于豐厚利潤的刺激下二線廠商瘋狂擴產進而破壞單晶硅片領域良好的雙寡頭格局。
那么此時龍頭廠商能否通過故意定較低的價格從而阻止新進入者嗎?事實證明是不可以,這就是我所謂的緊缺環境下龍頭廠商價格策略的失效問題,我們接下來就去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假設單晶硅片總產能是100個單位,而對單晶硅片的需求是110單位。需求和產能的不匹配必然導致有10個單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此時龍頭廠商由于擔心二線產能獲取過于豐厚的利潤,故意把價格穩定在3.15元的低位,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一策略是失效的
因為價格變化是取決于邊際需求的,此時單晶硅片能帶來的內在價值允許其定價3.4元,而龍頭廠商偏偏要定價3.15元,那么這部分得不到滿足的需求就會在市場上去哄抬價格,3.25~3.35~3.4,直到價格達到其內在合理之時,哄抬價格沒有意義時,這種哄抬才會停下來。若此時龍頭廠商依然偏執的定價3.15元,那么就只能眼真真的看著別人賺錢并且依然無法有效阻止新產能進入。
事實證明,要想長期維護自己的行業地位,龍頭廠商要想獲得絕對的定價權,那么廠商自己的產能一定是要相對過剩的,只有自己擁有充分的富裕產能,才能穩穩地把握產品價格。
這一點福斯特的林建華林總是做的最完美的,前些日子去福斯特調研,當確定2019年宏觀需求不會太差時,李總喃喃自語的說我們要擴產。我的理解是:福斯特不怕自己產能過剩,反而害怕自己產能緊缺給新進入者創造可乘之機。
觀察行業這么久,我最欣賞福斯特的經營理念,而福斯特也用自己的業績證明這是一家能穿有周期、穿越牛熊的穩健成長的公司。還是回到我2017年的文章《2018年將是光伏行業最后一次成人禮》,當時這篇文章就預判此輪周期后再無周期,其重要邏輯就是經歷2018年的洗禮以后,光伏行業將會成長出諸多類似于福斯特這樣的能穿越周期的光伏產業王者。
然,現實也總是讓我有所焦慮,在當前主流的光伏企業中,又有幾家能守得住自己的邊界?單晶硅片企業在擴張電池產能,而電池片龍頭企業作為回應則積極儲備單晶硅片技術;這種互踩地盤的行為什么時候停下來,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迎來穿越周期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