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太陽露出笑臉,在棠溪人家小區,不少住戶屋頂的光伏電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以應用為抓手引領帶動產業前進,合肥“借光發展”戰略篤定,成績斐然。截至2018年底,全市光伏電站累計并網超1.8萬個,裝機容量2.2GW,規模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高質量發展讓產業充滿活力
去年5月,在淮南市潘集,一座大型浮動式光伏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這座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太陽能電站,使用的單晶雙玻290W組件,全部來自合肥晶澳太陽能。
經常有代表團從國內乃至世界各地前來考察這座太陽能電站的設計細節。與普通產品相比,單晶290W組件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在高濕、鹽堿環境中依然能保持優秀的發電性能。
對產品性能的追求、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對生產工藝持續不斷的改進,一直是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在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二期2.3GW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作為全行業領先的全智能無人生產線,這座智能工廠車間共設置16條全封閉的智能制造高效太陽能電池片自動化生產線,運行著16臺IGV智能小車,一天可生產超過200萬片的電池片。
作為合肥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光伏產業經歷了轉型發展,從低端量的擴張向高端質的追求邁進。“我市鼓勵光伏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目前全市光伏企業研發人員超2500人,部分光伏企業已積極布局PERC技術、N型單晶等領域。”市經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技術強、品質優,產品自然受青睞。去年合肥市光伏產品出口達71.8億元,遍及東南亞、中東、歐洲、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速超40%。
以應用促發展強化產業支撐
從技術到市場的斷層,被稱為“死亡之谷”,說明培育壯大市場的重要性。但合肥光伏產業,從一開始就是以應用促發展的典型。
2013年,合肥市在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村選擇了5戶家庭先行試點“光伏下鄉”扶貧。當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工作,此舉在國內開了先河。
此后,合肥市又不斷鼓勵家庭、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等具備條件的單位自發建設光伏電站,實施分布式屋頂、光伏建筑一體化、漁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工程,光伏應用模式不斷創新,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去年,合肥市公共機構光伏應用試點正式拉開大幕,9所學校和4家黨政機關單位試點建設光伏電站,成為光伏應用的又一有益探索。
注重精準施策引領產業發展
政策是“風向標”。在合肥市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策一直扮演著“及時雨”、“推動者”或“引導者”角色。
早在2013年6月,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讓合肥在全國率先進入光伏“度電補貼”時代;一年之后,《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光伏推廣應用的補充通知》出臺,大力支持家庭光伏電站的發展。
去年,合肥市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推動光伏產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轉變。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光伏企業,產業整體實力和并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建成世界一流光伏制造基地和創新應用橋頭堡,打造中國“光伏第一城”,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與以往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政策不僅在應用端著力,更偏重于對產業的支持。“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更加清晰,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明確,有利于引導產業向更加健康、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
高質量發展讓產業充滿活力
去年5月,在淮南市潘集,一座大型浮動式光伏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這座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太陽能電站,使用的單晶雙玻290W組件,全部來自合肥晶澳太陽能。
經常有代表團從國內乃至世界各地前來考察這座太陽能電站的設計細節。與普通產品相比,單晶290W組件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在高濕、鹽堿環境中依然能保持優秀的發電性能。
對產品性能的追求、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對生產工藝持續不斷的改進,一直是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在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二期2.3GW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作為全行業領先的全智能無人生產線,這座智能工廠車間共設置16條全封閉的智能制造高效太陽能電池片自動化生產線,運行著16臺IGV智能小車,一天可生產超過200萬片的電池片。
作為合肥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光伏產業經歷了轉型發展,從低端量的擴張向高端質的追求邁進。“我市鼓勵光伏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目前全市光伏企業研發人員超2500人,部分光伏企業已積極布局PERC技術、N型單晶等領域。”市經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技術強、品質優,產品自然受青睞。去年合肥市光伏產品出口達71.8億元,遍及東南亞、中東、歐洲、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速超40%。
以應用促發展強化產業支撐
從技術到市場的斷層,被稱為“死亡之谷”,說明培育壯大市場的重要性。但合肥光伏產業,從一開始就是以應用促發展的典型。
2013年,合肥市在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村選擇了5戶家庭先行試點“光伏下鄉”扶貧。當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工作,此舉在國內開了先河。
此后,合肥市又不斷鼓勵家庭、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等具備條件的單位自發建設光伏電站,實施分布式屋頂、光伏建筑一體化、漁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工程,光伏應用模式不斷創新,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去年,合肥市公共機構光伏應用試點正式拉開大幕,9所學校和4家黨政機關單位試點建設光伏電站,成為光伏應用的又一有益探索。
注重精準施策引領產業發展
政策是“風向標”。在合肥市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策一直扮演著“及時雨”、“推動者”或“引導者”角色。
早在2013年6月,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讓合肥在全國率先進入光伏“度電補貼”時代;一年之后,《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光伏推廣應用的補充通知》出臺,大力支持家庭光伏電站的發展。
去年,合肥市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旨在推動光伏產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轉變。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光伏企業,產業整體實力和并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建成世界一流光伏制造基地和創新應用橋頭堡,打造中國“光伏第一城”,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與以往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政策不僅在應用端著力,更偏重于對產業的支持。“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更加清晰,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明確,有利于引導產業向更加健康、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