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0時許,晶澳太陽能(邢臺)有限公司的工人朱紹勇和工友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他們生產的高效光伏組件產品將很快發往海內外市場,為全球客戶提供可有效降低成本、推動平價上網的新選擇。
在保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全力準備為西班牙的3個光伏電站項目供應110兆瓦高效光伏組件,預計每年為西班牙提供近1.3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實現減排量超過17.6萬噸。
今年以來,以晶澳、英利為代表的我省光伏企業,不斷向國內外輸送光伏組件,為全球送去綠色電力,也提升了河北光伏產業在世界的影響力。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清潔環保,使得一塊塊小小的光伏面板,蘊藏著無限能量,吸引著有識之士競相投身其中,追光逐電。
9月8日,秦皇島市,邢寶柱家。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是一塊普通的方形太陽能電池。
現年76歲的邢寶柱是秦皇島華美光伏電子有限公司原總經理,他告訴記者,這是我國第一塊100×100平方毫米方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達12%,給西藏邊遠地區的人們帶去了光明。
上世紀80年代,全國只有4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分別位于昆明、開封、寧波和秦皇島。1985年,華美引進美國年產1兆瓦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為全國供應3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
遺憾的是,華美因種種原因,于2003年破產謝幕。當邢寶柱扼腕嘆息時,他也分明看到,寧晉縣的晶龍、保定市的英利這兩個行業新秀已成氣候。
1993年,英利從日本引進太陽能霓虹燈生產線,初識太陽能的魅力。三年后,時任寧晉縣電力局局長,現任晶龍集團、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靳保芳,爭取到河北工業大學半導體材料研究所的單晶生長專利技術,拉開了寧晉單晶硅生產的序幕,播下了晶龍光伏事業的種子。
彼時,光伏發電在歐美發達國家頗受追捧,國內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光伏為何物,但晶龍的靳保芳、英利的苗連生,兩位掌門人卻看得長遠。
1999年,晶龍成立了硅片加工中心,很快實現國內、亞洲、世界三級跳,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制造基地。英利則承接了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填補了國內不能商業化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空白。
河北光伏產業一時風光無限。
“一條硅片生產線就是一臺印鈔機。”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回憶,當時市場對硅片的需求旺盛,竟出現了客戶帶著現金到工廠排隊“搶貨”的場景。
光伏產業的繁榮,吸引新的光伏企業蜂擁而入。2005年,靳保芳創建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生產太陽能電池。2008年我省光伏企業達到50家,是僅次于江蘇、全國排名第二的光伏產能大省。
榮光過后,挑戰襲來。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歐美對華“雙反”、產能過剩等不利影響,那些曾經日進斗金的小廠,一夜之間死了一片,光伏市場進入寒冬。2013年我國光伏企業領頭羊——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組,市場對光伏企業的未來陷入悲觀之中。
2015年以來,英利出現經營性虧損、償債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企業發展舉步維艱,一度瀕臨崩潰。但他們對光伏行業、企業自身依舊保持著信心。員工甄真對那段歲月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苗連生如往常一樣,迎著朝陽,面帶微笑,準時在大門口迎接員工上班。
“無序發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洗牌是一種必然。”省信息產業與信息化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獻社說,光伏的暴利時代永遠終結了,光伏行業進入“技術為王”的新時代,提檔升級迫在眉睫。
技術為王,首先要在光電轉換率上為王。
在光伏領域,光電轉換效率是皇冠上的明珠,哪怕提升0.1個百分點,都被視為重大的技術突破。
晶澳生產的一代代光伏電池產品“賽秀”“博秀”“潤秀”,將光電轉換率從14%、17%提高到如今的超22%。英利的拳頭產品“熊貓”雙面組件,是全球三大高效電池之一,不斷更新換代,實驗室最高綜合轉換效率達24.6%……這些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的產品,都是我省光伏企業致力于科技創新,堅持不懈地用“過度投入”砸出來的。
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光伏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諸多國家級科研基地引領我省光伏技術邁向前沿。我省光伏企業累計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973”計劃及各種重大科技攻關項目40余項,主持和參與編寫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30余項。
技術為王,還要體現在打造完整產業鏈上。
太陽能電池生產處于產業鏈中游,而終端光伏電站的利潤率要比前端高很多,還能激活整條產業鏈。2011年,晶澳向組件發展,向電站進軍,建立起了垂直一體化的光伏產業鏈。去年,晶澳太陽能電池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
英利也加大了對光伏電站的開發,由光伏組件制造商轉向能源解決供應商。
順應行業發展大勢,更多的光伏新秀強勢崛起。以保定光為、唐山海泰、科林電氣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也有著自主承擔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及集成控制等建設運營能力。
迎著朝陽,河北光伏正為世界帶去更多的光明與溫暖。
在保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全力準備為西班牙的3個光伏電站項目供應110兆瓦高效光伏組件,預計每年為西班牙提供近1.3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實現減排量超過17.6萬噸。
今年以來,以晶澳、英利為代表的我省光伏企業,不斷向國內外輸送光伏組件,為全球送去綠色電力,也提升了河北光伏產業在世界的影響力。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清潔環保,使得一塊塊小小的光伏面板,蘊藏著無限能量,吸引著有識之士競相投身其中,追光逐電。
9月8日,秦皇島市,邢寶柱家。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是一塊普通的方形太陽能電池。
現年76歲的邢寶柱是秦皇島華美光伏電子有限公司原總經理,他告訴記者,這是我國第一塊100×100平方毫米方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達12%,給西藏邊遠地區的人們帶去了光明。
上世紀80年代,全國只有4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分別位于昆明、開封、寧波和秦皇島。1985年,華美引進美國年產1兆瓦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為全國供應3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
遺憾的是,華美因種種原因,于2003年破產謝幕。當邢寶柱扼腕嘆息時,他也分明看到,寧晉縣的晶龍、保定市的英利這兩個行業新秀已成氣候。
1993年,英利從日本引進太陽能霓虹燈生產線,初識太陽能的魅力。三年后,時任寧晉縣電力局局長,現任晶龍集團、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靳保芳,爭取到河北工業大學半導體材料研究所的單晶生長專利技術,拉開了寧晉單晶硅生產的序幕,播下了晶龍光伏事業的種子。
彼時,光伏發電在歐美發達國家頗受追捧,國內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光伏為何物,但晶龍的靳保芳、英利的苗連生,兩位掌門人卻看得長遠。
1999年,晶龍成立了硅片加工中心,很快實現國內、亞洲、世界三級跳,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制造基地。英利則承接了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填補了國內不能商業化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空白。
河北光伏產業一時風光無限。
“一條硅片生產線就是一臺印鈔機。”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回憶,當時市場對硅片的需求旺盛,竟出現了客戶帶著現金到工廠排隊“搶貨”的場景。
光伏產業的繁榮,吸引新的光伏企業蜂擁而入。2005年,靳保芳創建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生產太陽能電池。2008年我省光伏企業達到50家,是僅次于江蘇、全國排名第二的光伏產能大省。
榮光過后,挑戰襲來。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歐美對華“雙反”、產能過剩等不利影響,那些曾經日進斗金的小廠,一夜之間死了一片,光伏市場進入寒冬。2013年我國光伏企業領頭羊——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組,市場對光伏企業的未來陷入悲觀之中。
2015年以來,英利出現經營性虧損、償債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企業發展舉步維艱,一度瀕臨崩潰。但他們對光伏行業、企業自身依舊保持著信心。員工甄真對那段歲月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苗連生如往常一樣,迎著朝陽,面帶微笑,準時在大門口迎接員工上班。
“無序發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洗牌是一種必然。”省信息產業與信息化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獻社說,光伏的暴利時代永遠終結了,光伏行業進入“技術為王”的新時代,提檔升級迫在眉睫。
技術為王,首先要在光電轉換率上為王。
在光伏領域,光電轉換效率是皇冠上的明珠,哪怕提升0.1個百分點,都被視為重大的技術突破。
晶澳生產的一代代光伏電池產品“賽秀”“博秀”“潤秀”,將光電轉換率從14%、17%提高到如今的超22%。英利的拳頭產品“熊貓”雙面組件,是全球三大高效電池之一,不斷更新換代,實驗室最高綜合轉換效率達24.6%……這些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的產品,都是我省光伏企業致力于科技創新,堅持不懈地用“過度投入”砸出來的。
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光伏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諸多國家級科研基地引領我省光伏技術邁向前沿。我省光伏企業累計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973”計劃及各種重大科技攻關項目40余項,主持和參與編寫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30余項。
技術為王,還要體現在打造完整產業鏈上。
太陽能電池生產處于產業鏈中游,而終端光伏電站的利潤率要比前端高很多,還能激活整條產業鏈。2011年,晶澳向組件發展,向電站進軍,建立起了垂直一體化的光伏產業鏈。去年,晶澳太陽能電池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
英利也加大了對光伏電站的開發,由光伏組件制造商轉向能源解決供應商。
順應行業發展大勢,更多的光伏新秀強勢崛起。以保定光為、唐山海泰、科林電氣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也有著自主承擔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及集成控制等建設運營能力。
迎著朝陽,河北光伏正為世界帶去更多的光明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