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非世界杯唯一中國贊助商:
“軍人”苗連生與“軍營”英利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河北保定報道
相聲明星郭德綱曾調侃道:“說我一夜成名,是哪一夜啊?你告訴我,讓我也激動激動!在那一夜之前我已經摸爬滾打了十多年了。”這句話此刻用來形容英利集團,再合適不過。自從贊助了南非世界杯后,這家位于河北保定的企業一下子吸引了國人的眼球,用其員工自豪的話來說:“我們網站的點擊率增加了425%。”
而在保定市,這家企業早就家喻戶曉:到達保定火車站不用報地名,只要說“英利”,的士司機自然心領神會把客人帶到目的地,用的哥的話來說:“那是我們保定效益最好的企業,是‘城市名片’。”
一家不為人熟知的能源企業一夜間大紅大紫,各式傳聞接踵而來:巨虧4.6億、“成本殺手”、軍事化管理企業……英利給人神秘之感。6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兩次走訪英利集團,探秘南非世界杯唯一的中國贊助商。
必須用漢字“中國英利”
“我們苗總每天7點準時在工廠大門口迎接我們。”英利集團普通員工李丹說。
“他一般午飯的時候就會坐在這個位置,望著窗外排列整齊的隊伍去食堂用餐,就好像軍官在看他的兵一樣。我們都知道他有軍人情結。”英利集團光伏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士元說。
來到英利集團,外人馬上會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這是一家個人風格極其濃郁的企業,其掌舵人苗連生的影響無處不在。盡管在記者采訪始末,苗連生始終不愿見面。
和一般企業家不同的是,苗連生有著長達15年的軍旅生涯,他曾兩次赴越南,一次是“援越抗美”,一次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長期軍人的經歷也使他的企業就像一座嚴格有序的兵營。記者在英利集團發現,每個高管的辦公室都有一張簡易的床鋪,管理企業就像行軍;每個車間都貼有“打響三大戰役”、“將勝利進行到底”等斗志昂揚的標語;每個員工必須經過1個月的軍訓才能入職,每天早上都要打軍體拳鍛煉身體;每年進行的大生產都會以“會戰”命名……
苗連生曾經說:“世界上執行力最強的組織是什么?是軍隊。軍事化的風格是為了讓員工懂規矩。”贊助世界杯也緣于軍人般的家國情懷。“雖然退伍20多年了,但我總覺得自己還是一名軍人,身上有一種責任感。因此,我提出現場廣告必須用漢字‘中國英利’,為此不惜和國際足聯進行長達3個月的溝通。我覺得雖然中國隊沒進去,對于廣大中國球迷來說,看到‘中國’二字,心情肯定跟我一樣,非常激動。世界杯最起碼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苗連生說。
作為一名嚴厲的管理者,苗連生也有不拘小節的一面,比如偶爾開會時也嚼著口香糖,經常和員工開開玩笑。2007年他到紐交所出席旗下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YGE)上市儀式的時候,成為紐交所170年來唯一一個穿西裝不打領帶的敲鐘者,只因為“不習慣”。他還是鐵桿的籃球迷和足球迷,英利集團擁有自己的籃球隊和足球隊,每年都會舉行兩屆運動會。
像部隊 像學校 像家庭
“你看我們的工作服像什么?像不像航天服?”在與記者交談時,英利員工的自豪感常常有流露。
“在英利,有一種只有軍隊中才常見的溝通方式:促膝談心。”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據說,苗連生與英利集團11000名員工每個人都談過話。
英利集團把他們的企業文化概括為9個字:像部隊、像學校、像家庭。具體解釋就是,像家長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員工,讓企業成為成果共享的大家庭;把員工當成學生認真培養,給每一位員工提供學習的機會、成長的空間;要求員工像士兵一樣,在工作中令行禁止、雷厲風行。
新工人入廠后,首先是1個月的基本培訓,然后不分工位進行實習,熟悉工廠所有流程之后,再分配到各個車間。“中國第一批光伏能源專業的本科生還沒有畢業,我們等不及呀。我們實行最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制度,師徒之間要簽訂一份《師徒關系協議》,期間師傅每月會領到100元~150元津貼,如果徒弟上手快,表現好,津貼還會再上調。”馬學祿說。
成為正式工人后,英利員工除了要進行“早請示、晚匯報”外,每天還至少要學習4個英語單詞。世界杯期間,在車間入口處的黑板上就寫著“紅牌 red card”、“黃牌 yellow card”、“越位 officeside”等熱門足球詞匯。
據介紹,英利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6歲,“企業鼓勵技術創新,只要干得好工資就高,這次去南非看世界杯的,全部都是榮譽職工,我們的副總也是從一線工人升上去的。”一名普通工人對記者說。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盈利集團還有著完備的黨建和工會組織。車間的鑄錠爐上有的就貼有“黨員先鋒崗”,各級黨組織結構表和發展黨員程序圖遍布每個車間。“每次開展生產會戰的時候,都會有黨員‘火線入黨’。昨天晚上我們還開會表決了兩個積極分子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