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異質結電池概念的追捧點燃了2020年A股光伏板塊的第一把火,而近期多家龍頭公司合計數百億元的擴產計劃令市場再度亢奮。
過去一年,雖然國內市場低于預期,但受益于海外的高景氣,多家光伏公司已預告業績翻倍,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的情況,今年國內光伏市場有望重回增長通道,多名業內人士判斷,新增裝機規模將在40GW以上,同比增幅超過三成。
2020年是國內光伏行業走向真正平價的關鍵一年,擺脫補貼束縛后,光伏行業的發展空間也有望打開。在這樣的背景下,擴產密集上演,誰都不愿意在這場競爭中失掉一點份額;光伏行業技術迭代迅速,新技術的登場構成了新的變數,異質結、大硅片,沒人能真正看清未來究竟會怎樣,但身處其中的企業已在自己選定的賽道上加速奔跑。
融資擴產力度加大
隨著2月18日午間的一紙公告,晶澳科技成為2月中旬以來第三家宣布擴產計劃的A股光伏企業,公司預計此次總投資約102億元。此前,通威股份、隆基股份已披露了相應的投資計劃。
去年12月底,晶澳科技與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就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從最新公告來看,這項投資中有關高效電池部分的產能規模將由5GW擴充至10GW。
按照晶澳科技的計劃,上述項目周期預計為4年,將分2期執行,一期5GW電池+5GW組件將于2021年12月達產,二期5GW電池+5GW組件將于2023年12月達產。
通威股份200億元的擴產計劃一度引發市場轟動,公司將在成都市金堂縣投資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其中,前兩期各投資40億元,分別建設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后兩期各投資60億元,分別建設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
通威股份表示,根據公司已有及在建項目的進度情況,公司將在2020年內至少形成30GW的太陽能電池規模。上述項目全部實施后,公司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產能將達60GW,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
根據最近的公告,隆基股份計劃在在西安航天基地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預估投資45億元,項目將分兩期實施。
今年1月初,隆基股份就在楚雄新增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片項目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去年11月,公司也就新設立項目公司投資25億元在騰沖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進行了公告。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光伏行業的擴產已蔓延到全產業鏈,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電池、組件一個都沒落下。龍頭企業的擴產節奏也已明確,以通威股份為例,公司2020年末的目標是,高純晶硅產能8萬噸,太陽能電池產能30~40GW,公司產能規劃已做到了2023年。
光伏龍頭擴產背后有何邏輯?一位硅材料公司的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感嘆,光伏行業發展速度太快!“在差異化的競爭環境里,企業只有不斷地投資建設、擴大優質產能規模、提升市場份額,才能始終保證自身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光伏行業中既有專注于某個單一環節的企業,如中環股份等,也有同時涉足多個環節的企業,如隆基股份等;前者參與橫向競爭,后者參與縱向競爭,這一情況加劇了行業的差異化競爭。
“民企嘛,競爭激烈。”另外一家光伏上游企業人士在談到擴產時向記者說。
發展光伏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平價上網,更具競度電成本要比傳統能源爭力。因此,除了應對行業競爭的挑戰,擴產帶來的規模優勢效應也十分重要。
“一個工廠的成本是1,但兩個工廠的成本卻不是1+1,有可能只是1.8甚至更低。隨著資源的集約、產能的擴大,產業化優勢就會越明顯,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低,也越具競爭力。”上述硅材料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擴產無疑要面對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記者注意到,在已披露的光伏擴產計劃中,上市公司均談到擴產可能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需確定資金來源的問題,因此,光伏擴產同時出現的資金饑渴現象也極為明顯。
僅僅在2019年,A股光伏公司的再融資就頻頻上演,隆基股份去年4月完成了39億元的配股發行,去年10月,又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募資50億元;中環股份的50億元定增方案也已獲批,目前尚待執行。
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光伏公司登陸A股。晶科電力計劃通過IPO募資25億元,并已于1月過會;從美股退市的天合光能正沖擊科創板,計劃募資30億元,不過,該項目的審核在1月初意外按下“暫停鍵”。晶澳科技的情況也十分典型,公司通過借殼實現了回A上市,而在回A前,公司在美股市場受到冷落,融資能力大大降低。
“新能源行業非常燒錢,一方面技術在不斷迭代,另一方面又要不斷擴產,沒有錢就無法實現滾動發展。龍頭企業近幾年都在瘋狂燒錢,從我們公司的情況來看,擴產就沒有停過。”上述硅材料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新增裝機規模受期待
光伏全產業鏈擴張背后,警惕新一輪產能過剩的呼聲也逐漸興起。不過,與2011年左右的產能過剩不同,當前,企業在產能規劃與下游需求方面的銜接更加超前;今年1月,隆基股份分別與江蘇潤陽和成都通威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硅片長單銷售合同,金額超過200億元。
另一方面,全球光伏市場的景氣度也在提高,受益于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以及美國、日本等歐美國家的傳統光伏市場需求,全球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未來全球光伏發電市場規模仍將保持每年20%的增速。
事實上,正是有賴于海外市場的高景氣度,不少A股光伏公司在2019年實現了近乎翻倍的業績增長。相比之下,國內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下滑,特別是2019年的新增裝機僅30.1GW,降幅達32%。
2020年是國內光伏競價上網的最后一年,也是啟動平價時代的關鍵過渡年份,市場各界對于今年的市場空間頗為期待,國內光伏市場何時重回上升通道?
政策環境依然是光伏行業當前最重要的主導力量。在與多位光伏從業人士的交流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聽到最頻繁的一個詞仍是“5·31政策”—實際上,這份指引光伏補貼退坡的政策距離發布已過去近兩年,分水嶺效應顯著。
最近的一份政策是今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其中談到,無補貼平價項目信息應于今年3月中旬報送,今年擬新建的補貼競價項目等信息于4月30日前報送,同時明確,2020年度新建光伏項目補貼預算總額為15億元。
記者注意到,去年光伏競價政策文件發布較晚,競價工作在7月中旬才完成,一定程度上導致去年新增裝機不及預期。今年的光伏項目建設方案印發時間大幅提前,這被認為是向行業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有利于保障2020年的新增裝機規模。
一位近期宣布擴產計劃的龍頭光伏公司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綜合考慮去年的遞延項目以及今年的新增項目,預計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達到40GW~50GW。廣發證券也給出了全年預測,即2020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有望超過40GW,同比增幅超過30%。
廣發證券分析,今年的光伏項目競爭配置方案參照去年執行,鑒于運作經驗的增加,2020年光伏競價工作的開展要明顯快于2019年,競價項目的及早落地將有力保障2020年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
為了盡快實現光伏平價,減少對補貼的依賴,根據相關政策,已核準的競價項目需按時并網,如未按時并網將面臨補貼減少甚至取消的壓力。因此,搶裝是否會成為今年國內光伏市場的一大看點也值得關注,國信證券對此看好,并指出,2020年是國內最后一批新增光伏帶補貼的年份,國內市場或將迎來“終極搶裝”。
對于2020年是否會出現搶裝潮,一位國有光伏電站運營商人士的觀點相對謹慎,“過去,很多民營企業搶裝實際上是為了鎖定電價,并通過未來出售電站實現收益,但是,現在的電價補貼水平對于電站投資方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在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僅僅是專業的電站運營商有投資需求,以賣電站為主要目的的搶裝意愿就沒有那么明確了。”
“低水平的電價將壓縮企業搶裝后的獲利空間,同時,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民營投資方近年來的融資壓力也比較大。“綜合該電站運營商人士的觀點,電站的投資將更趨理性,搶裝或許很難再上演。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近日表示,2020年市場規模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2019年部分未完成的競價/平價項目,二是2020年新增競價/平價項目,三是自發自用的分布式、戶用項目,四是領跑者獎勵項目、國家示范項目等。
王勃華透露,由于疫情的出現,目前正在考慮將全年新增規模的預測調整至35GW~45GW。他也分享了今年市場的幾個挑戰,包括不同清潔能源之間存在消納空間的競爭,個別省份的消納空間已經被提前透支,還包括要完成棄光率5%的目標。
上述電站投資商人士坦言,今年國內市場可能略有好轉,但要預測全年新增規模為時尚早。“受農民工返城遇阻等影響,有部分工地未必能按時復工,一些競價項目按要求須在6月底前并網,其實際進度有待觀察,未來政府部門可能會針對光伏行業出臺專門的激勵政策,因此,3、4月份時再對全年情況進行預測會更加清晰。“
新技術變革加速蔓延
異質結光伏電池(HIT或HJT)并不是最近才誕生的技術,但這一概念卻意外引爆了A股光伏板塊2020年的首輪上漲行情。山煤國際是這輪行情中的代表之一,由于股價異動,公司還專門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
山煤國際主營煤炭生產與銷售,與光伏結緣是在去年7月23日,公司與鈞石能源簽署協議,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公司表示,異質結是結合目前硅基電池及薄膜電池的優點發展的先進量產電池技術,將致力于使用及不斷尋求新的發電技術。
正如前述,光伏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度電成本的持續下降,任何一個環節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都有助于此。目前的主流光伏電池路線是采用PERC技術,數據顯示,產線量產的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在23.5%左右,領先PERC效率1%,且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光大證券指出,異質結作為未來高效光伏產品,有望引領技術變革,是面向國際光伏中高端市場企業,也是國內涉及能源轉型、欲彎道超車企業比較好的選擇。山煤國際作為后來者選擇了異質結電池,而現有光伏龍頭公司中也有不少已經開始布局。
通威股份剛剛披露的擴產計劃中就為發展異質結預留了空間,公司表示,一直在前瞻性布局新型技術,新建項目將適時考慮新型技術產業化,此次新建項目以大尺寸規格、Perc+、Topcon及HJT等高效產品為主的技術選擇將促進太陽能電池非硅成本持續下降。
目前,通威股份已有三條HJT中試線,規模達400MW,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通威股份表示,在上述項目規劃中,公司將根據HJT技術的發展進程,適時推動產業化投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晶澳科技披露的102億元投資計劃中,根據投資強度測算,資本市場有聲音認為,晶澳科技規劃的技術路線大概率是HJT技術。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晶澳科技,公司人士稱,這樣的測算并沒有依據,因為公司公告的總投資涉及流動資金、土地、廠房建設等,而市場通常講的投資只含設備款,口徑不一樣。不過,該人士也表示,公司當前以市場主流產品為主,對異質結等新技術會保持密切關注。
除了電池環節,大硅片也是有關光伏技術變革的一大熱點,尤其以中環股份的210硅片為代表。根據中環股份披露的信息,自210硅片產品發布以來,多家下游客戶提出合作意向,目前2020年大部分產能已鎖定,并且該產品已實現產業化并獨家供應;隨著公司五期項目的逐步投產對行業的推動,光伏新能源相對其他能源形式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記者了解到,光伏硅片過去的主流尺寸是156mm,已經有廠商在研究將產線改造為166mm等尺寸;雖然大硅片是趨勢,但中環股份直接跨越到210mm尺寸的決策顯得獨樹一幟。大硅片的切割效率更高,但210硅片碎片率較高等問題暫時未能解決,不少廠商仍在觀望。
“無論是210硅片還是異質結電池,我們都在密切關注,也積極儲備技術力量,雖然這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就目前來看,我們沒有看到明確的經濟性和市場訂單。一旦未來經濟性確立,我們也會推動響應技術的發展。“一家老牌光伏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不過該人士也坦承,技術變革給市場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光伏產品的迭代非常快,一旦進入市場期,給每個廠商的時間窗口可能只有半年或者幾個月。“由于已經歷多輪技術迭代,該人士表示,公司一般不會在技術上搶跑,因為一旦前期投資效益不好,就可能會面臨現金流以及市場掉頭難等問題,”我們一般會在充分論證后再行動。“
事實上,很多光伏企業均對技術變革發表了看法,例如,隆基股份表示,關于電池的技術路線,HIT目前的性價比低于PERC,尚不具備規模生產的經濟性。針對大硅片趨勢,通威股份談到,在產品尺寸方面,公司適應產品大尺寸的趨勢,規格將全面兼容210及以下尺寸。
技術變革對中上游產業鏈的影響頗為強烈,但下游電站運營商的容忍度明顯更高。“技術變革會提高發電效率,我們并不排斥新技術,允許用一部分新技術產品,只要建設方案滿足裝機規模和預算范圍即可,另外,就是必須提供產品質保。“上述電站人士向記者說道。
光伏屋頂也是行業內近期備受關注的一項變革,不過與其說這是一種技術變革,不如說是商業模式上的變革。馬斯克近期表示,在美國加緊安裝光伏屋頂業務的同時,特斯拉還將把該業務拓展到歐洲和中國市場,隨后,馬斯克明確進入這些市場的時間為今年晚些時候。
國內企業也對光伏屋頂躍躍欲試,根據隆基股份的表態,公司目前持有約400MW的屋頂發電項目,且已經啟動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的開發與生產,會持續向各類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提供解決方案以及產品和技術支持。
市場趨勢繼續被看好 行業龍頭集中度提高
雖然去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顯著下滑,但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多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業績遇喜,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不乏業績翻倍者。
隆基股份預計2019年凈利潤為50億元~53億元,同比增長95.47%~107.19%;東方日升2019年盈利9.7億元~10.38億元,同比增長317.44%~346.7%。此外,福萊特預計2019年凈利潤為6.8億~7.3億元,同比增長67.08%~79.36%。
此外,光伏板塊也已經走出了“531政策“的陰霾,市值翻倍的公司不在少數。從市場空間及頻頻擴產來看,一定程度上鎖定了龍頭企業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從技術變革來看,新技術的變革也讓市場愿意給光伏更高的估值溢價;一個容易忽視的視角是設備及配套供應商,隨著光伏的大發展,這些供應商面對的需求也將擴大。
廣發證券認為,2020年新增光伏裝機保持增長且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從而帶動產業鏈繼續繁榮。不過,產業鏈部分環節因產能擴張有一定降價壓力,補貼發放不及時給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等潛在風險也需要關注。
技術變革方面,以異質結為例,光大證券認為,異質結電池產品已具有較好的投資性,而在2021年之后優勢將進一步擴大。據其測算,2020-2025年,異質結電池設備的市場空間有望從16億元/年增加到78億元/年;異質結電池產品的市場空間有望從45億元/年發展到347億元/年。根據這一預測,設備與產品的5年復合增速分別為37%和50%。
因此,光大證券的投資建議也是沿著設備端和產品端兩個方向,其中設備端推薦優先布局 異質結設備國產化的公司捷佳偉創、關注邁為股份;產品端推薦優先布局異質結產線投資的公司山煤國際、東方日升,關注愛康科技。
資料顯示,捷佳偉創在PERC時代產品覆蓋了濕法工藝、鍍膜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當前公司積極布局PERC+、Topcon和HJT新工藝設備;邁為股份在PERC時代的絲網印刷設備中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公司正積極布局HJT電池的鍍膜環節。
正如前述,光伏產品、技術迭代非常快,且產品、技術的多元化演變趨勢會更加明顯,哪一種技術會真正成為主流,從成長到成熟又需要多長時間的市場認知,這些風險都不容忽視。
山煤國際的風險提示就很有代表性,雖然公司簽署了異質結電池項目的意向合作,但公司明確表示,目前仍以煤炭開采和銷售業務為主,并未開展電池領域相關業務,公司內部無相關專業經營管理團隊和技術研發人員儲備,也無相關業務運營經驗。
此外,其他光伏設備公司也不乏關注點,根據廣發證券的邏輯,光伏設備有別于其他專用設備邏輯,設備迭代周期更短。硅片設備供應商晶盛機電充分受益于本輪大硅片產業趨勢帶來的硅片擴產潮,公司是國內單晶制造設備龍頭,并積極布局半導體拉晶設備;此外,組件設備企業金辰股份也值得積極關注。
過去一年,雖然國內市場低于預期,但受益于海外的高景氣,多家光伏公司已預告業績翻倍,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的情況,今年國內光伏市場有望重回增長通道,多名業內人士判斷,新增裝機規模將在40GW以上,同比增幅超過三成。
2020年是國內光伏行業走向真正平價的關鍵一年,擺脫補貼束縛后,光伏行業的發展空間也有望打開。在這樣的背景下,擴產密集上演,誰都不愿意在這場競爭中失掉一點份額;光伏行業技術迭代迅速,新技術的登場構成了新的變數,異質結、大硅片,沒人能真正看清未來究竟會怎樣,但身處其中的企業已在自己選定的賽道上加速奔跑。
融資擴產力度加大
隨著2月18日午間的一紙公告,晶澳科技成為2月中旬以來第三家宣布擴產計劃的A股光伏企業,公司預計此次總投資約102億元。此前,通威股份、隆基股份已披露了相應的投資計劃。
去年12月底,晶澳科技與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就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從最新公告來看,這項投資中有關高效電池部分的產能規模將由5GW擴充至10GW。
按照晶澳科技的計劃,上述項目周期預計為4年,將分2期執行,一期5GW電池+5GW組件將于2021年12月達產,二期5GW電池+5GW組件將于2023年12月達產。
通威股份200億元的擴產計劃一度引發市場轟動,公司將在成都市金堂縣投資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其中,前兩期各投資40億元,分別建設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后兩期各投資60億元,分別建設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
通威股份表示,根據公司已有及在建項目的進度情況,公司將在2020年內至少形成30GW的太陽能電池規模。上述項目全部實施后,公司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產能將達60GW,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
根據最近的公告,隆基股份計劃在在西安航天基地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預估投資45億元,項目將分兩期實施。
今年1月初,隆基股份就在楚雄新增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片項目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去年11月,公司也就新設立項目公司投資25億元在騰沖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進行了公告。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光伏行業的擴產已蔓延到全產業鏈,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電池、組件一個都沒落下。龍頭企業的擴產節奏也已明確,以通威股份為例,公司2020年末的目標是,高純晶硅產能8萬噸,太陽能電池產能30~40GW,公司產能規劃已做到了2023年。
光伏龍頭擴產背后有何邏輯?一位硅材料公司的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感嘆,光伏行業發展速度太快!“在差異化的競爭環境里,企業只有不斷地投資建設、擴大優質產能規模、提升市場份額,才能始終保證自身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光伏行業中既有專注于某個單一環節的企業,如中環股份等,也有同時涉足多個環節的企業,如隆基股份等;前者參與橫向競爭,后者參與縱向競爭,這一情況加劇了行業的差異化競爭。
“民企嘛,競爭激烈。”另外一家光伏上游企業人士在談到擴產時向記者說。
發展光伏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平價上網,更具競度電成本要比傳統能源爭力。因此,除了應對行業競爭的挑戰,擴產帶來的規模優勢效應也十分重要。
“一個工廠的成本是1,但兩個工廠的成本卻不是1+1,有可能只是1.8甚至更低。隨著資源的集約、產能的擴大,產業化優勢就會越明顯,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低,也越具競爭力。”上述硅材料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擴產無疑要面對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記者注意到,在已披露的光伏擴產計劃中,上市公司均談到擴產可能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需確定資金來源的問題,因此,光伏擴產同時出現的資金饑渴現象也極為明顯。
僅僅在2019年,A股光伏公司的再融資就頻頻上演,隆基股份去年4月完成了39億元的配股發行,去年10月,又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募資50億元;中環股份的50億元定增方案也已獲批,目前尚待執行。
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光伏公司登陸A股。晶科電力計劃通過IPO募資25億元,并已于1月過會;從美股退市的天合光能正沖擊科創板,計劃募資30億元,不過,該項目的審核在1月初意外按下“暫停鍵”。晶澳科技的情況也十分典型,公司通過借殼實現了回A上市,而在回A前,公司在美股市場受到冷落,融資能力大大降低。
“新能源行業非常燒錢,一方面技術在不斷迭代,另一方面又要不斷擴產,沒有錢就無法實現滾動發展。龍頭企業近幾年都在瘋狂燒錢,從我們公司的情況來看,擴產就沒有停過。”上述硅材料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新增裝機規模受期待
光伏全產業鏈擴張背后,警惕新一輪產能過剩的呼聲也逐漸興起。不過,與2011年左右的產能過剩不同,當前,企業在產能規劃與下游需求方面的銜接更加超前;今年1月,隆基股份分別與江蘇潤陽和成都通威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硅片長單銷售合同,金額超過200億元。
另一方面,全球光伏市場的景氣度也在提高,受益于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以及美國、日本等歐美國家的傳統光伏市場需求,全球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未來全球光伏發電市場規模仍將保持每年20%的增速。
事實上,正是有賴于海外市場的高景氣度,不少A股光伏公司在2019年實現了近乎翻倍的業績增長。相比之下,國內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下滑,特別是2019年的新增裝機僅30.1GW,降幅達32%。
2020年是國內光伏競價上網的最后一年,也是啟動平價時代的關鍵過渡年份,市場各界對于今年的市場空間頗為期待,國內光伏市場何時重回上升通道?
政策環境依然是光伏行業當前最重要的主導力量。在與多位光伏從業人士的交流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聽到最頻繁的一個詞仍是“5·31政策”—實際上,這份指引光伏補貼退坡的政策距離發布已過去近兩年,分水嶺效應顯著。
最近的一份政策是今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其中談到,無補貼平價項目信息應于今年3月中旬報送,今年擬新建的補貼競價項目等信息于4月30日前報送,同時明確,2020年度新建光伏項目補貼預算總額為15億元。
記者注意到,去年光伏競價政策文件發布較晚,競價工作在7月中旬才完成,一定程度上導致去年新增裝機不及預期。今年的光伏項目建設方案印發時間大幅提前,這被認為是向行業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有利于保障2020年的新增裝機規模。
一位近期宣布擴產計劃的龍頭光伏公司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綜合考慮去年的遞延項目以及今年的新增項目,預計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達到40GW~50GW。廣發證券也給出了全年預測,即2020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有望超過40GW,同比增幅超過30%。
廣發證券分析,今年的光伏項目競爭配置方案參照去年執行,鑒于運作經驗的增加,2020年光伏競價工作的開展要明顯快于2019年,競價項目的及早落地將有力保障2020年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
為了盡快實現光伏平價,減少對補貼的依賴,根據相關政策,已核準的競價項目需按時并網,如未按時并網將面臨補貼減少甚至取消的壓力。因此,搶裝是否會成為今年國內光伏市場的一大看點也值得關注,國信證券對此看好,并指出,2020年是國內最后一批新增光伏帶補貼的年份,國內市場或將迎來“終極搶裝”。
對于2020年是否會出現搶裝潮,一位國有光伏電站運營商人士的觀點相對謹慎,“過去,很多民營企業搶裝實際上是為了鎖定電價,并通過未來出售電站實現收益,但是,現在的電價補貼水平對于電站投資方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在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僅僅是專業的電站運營商有投資需求,以賣電站為主要目的的搶裝意愿就沒有那么明確了。”
“低水平的電價將壓縮企業搶裝后的獲利空間,同時,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民營投資方近年來的融資壓力也比較大。“綜合該電站運營商人士的觀點,電站的投資將更趨理性,搶裝或許很難再上演。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近日表示,2020年市場規模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2019年部分未完成的競價/平價項目,二是2020年新增競價/平價項目,三是自發自用的分布式、戶用項目,四是領跑者獎勵項目、國家示范項目等。
王勃華透露,由于疫情的出現,目前正在考慮將全年新增規模的預測調整至35GW~45GW。他也分享了今年市場的幾個挑戰,包括不同清潔能源之間存在消納空間的競爭,個別省份的消納空間已經被提前透支,還包括要完成棄光率5%的目標。
上述電站投資商人士坦言,今年國內市場可能略有好轉,但要預測全年新增規模為時尚早。“受農民工返城遇阻等影響,有部分工地未必能按時復工,一些競價項目按要求須在6月底前并網,其實際進度有待觀察,未來政府部門可能會針對光伏行業出臺專門的激勵政策,因此,3、4月份時再對全年情況進行預測會更加清晰。“
新技術變革加速蔓延
異質結光伏電池(HIT或HJT)并不是最近才誕生的技術,但這一概念卻意外引爆了A股光伏板塊2020年的首輪上漲行情。山煤國際是這輪行情中的代表之一,由于股價異動,公司還專門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
山煤國際主營煤炭生產與銷售,與光伏結緣是在去年7月23日,公司與鈞石能源簽署協議,擬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公司表示,異質結是結合目前硅基電池及薄膜電池的優點發展的先進量產電池技術,將致力于使用及不斷尋求新的發電技術。
正如前述,光伏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度電成本的持續下降,任何一個環節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都有助于此。目前的主流光伏電池路線是采用PERC技術,數據顯示,產線量產的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在23.5%左右,領先PERC效率1%,且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光大證券指出,異質結作為未來高效光伏產品,有望引領技術變革,是面向國際光伏中高端市場企業,也是國內涉及能源轉型、欲彎道超車企業比較好的選擇。山煤國際作為后來者選擇了異質結電池,而現有光伏龍頭公司中也有不少已經開始布局。
通威股份剛剛披露的擴產計劃中就為發展異質結預留了空間,公司表示,一直在前瞻性布局新型技術,新建項目將適時考慮新型技術產業化,此次新建項目以大尺寸規格、Perc+、Topcon及HJT等高效產品為主的技術選擇將促進太陽能電池非硅成本持續下降。
目前,通威股份已有三條HJT中試線,規模達400MW,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通威股份表示,在上述項目規劃中,公司將根據HJT技術的發展進程,適時推動產業化投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晶澳科技披露的102億元投資計劃中,根據投資強度測算,資本市場有聲音認為,晶澳科技規劃的技術路線大概率是HJT技術。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晶澳科技,公司人士稱,這樣的測算并沒有依據,因為公司公告的總投資涉及流動資金、土地、廠房建設等,而市場通常講的投資只含設備款,口徑不一樣。不過,該人士也表示,公司當前以市場主流產品為主,對異質結等新技術會保持密切關注。
除了電池環節,大硅片也是有關光伏技術變革的一大熱點,尤其以中環股份的210硅片為代表。根據中環股份披露的信息,自210硅片產品發布以來,多家下游客戶提出合作意向,目前2020年大部分產能已鎖定,并且該產品已實現產業化并獨家供應;隨著公司五期項目的逐步投產對行業的推動,光伏新能源相對其他能源形式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記者了解到,光伏硅片過去的主流尺寸是156mm,已經有廠商在研究將產線改造為166mm等尺寸;雖然大硅片是趨勢,但中環股份直接跨越到210mm尺寸的決策顯得獨樹一幟。大硅片的切割效率更高,但210硅片碎片率較高等問題暫時未能解決,不少廠商仍在觀望。
“無論是210硅片還是異質結電池,我們都在密切關注,也積極儲備技術力量,雖然這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就目前來看,我們沒有看到明確的經濟性和市場訂單。一旦未來經濟性確立,我們也會推動響應技術的發展。“一家老牌光伏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不過該人士也坦承,技術變革給市場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光伏產品的迭代非常快,一旦進入市場期,給每個廠商的時間窗口可能只有半年或者幾個月。“由于已經歷多輪技術迭代,該人士表示,公司一般不會在技術上搶跑,因為一旦前期投資效益不好,就可能會面臨現金流以及市場掉頭難等問題,”我們一般會在充分論證后再行動。“
事實上,很多光伏企業均對技術變革發表了看法,例如,隆基股份表示,關于電池的技術路線,HIT目前的性價比低于PERC,尚不具備規模生產的經濟性。針對大硅片趨勢,通威股份談到,在產品尺寸方面,公司適應產品大尺寸的趨勢,規格將全面兼容210及以下尺寸。
技術變革對中上游產業鏈的影響頗為強烈,但下游電站運營商的容忍度明顯更高。“技術變革會提高發電效率,我們并不排斥新技術,允許用一部分新技術產品,只要建設方案滿足裝機規模和預算范圍即可,另外,就是必須提供產品質保。“上述電站人士向記者說道。
光伏屋頂也是行業內近期備受關注的一項變革,不過與其說這是一種技術變革,不如說是商業模式上的變革。馬斯克近期表示,在美國加緊安裝光伏屋頂業務的同時,特斯拉還將把該業務拓展到歐洲和中國市場,隨后,馬斯克明確進入這些市場的時間為今年晚些時候。
國內企業也對光伏屋頂躍躍欲試,根據隆基股份的表態,公司目前持有約400MW的屋頂發電項目,且已經啟動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的開發與生產,會持續向各類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提供解決方案以及產品和技術支持。
市場趨勢繼續被看好 行業龍頭集中度提高
雖然去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顯著下滑,但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多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業績遇喜,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不乏業績翻倍者。
隆基股份預計2019年凈利潤為50億元~53億元,同比增長95.47%~107.19%;東方日升2019年盈利9.7億元~10.38億元,同比增長317.44%~346.7%。此外,福萊特預計2019年凈利潤為6.8億~7.3億元,同比增長67.08%~79.36%。
此外,光伏板塊也已經走出了“531政策“的陰霾,市值翻倍的公司不在少數。從市場空間及頻頻擴產來看,一定程度上鎖定了龍頭企業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從技術變革來看,新技術的變革也讓市場愿意給光伏更高的估值溢價;一個容易忽視的視角是設備及配套供應商,隨著光伏的大發展,這些供應商面對的需求也將擴大。
廣發證券認為,2020年新增光伏裝機保持增長且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從而帶動產業鏈繼續繁榮。不過,產業鏈部分環節因產能擴張有一定降價壓力,補貼發放不及時給現金流造成一定壓力等潛在風險也需要關注。
技術變革方面,以異質結為例,光大證券認為,異質結電池產品已具有較好的投資性,而在2021年之后優勢將進一步擴大。據其測算,2020-2025年,異質結電池設備的市場空間有望從16億元/年增加到78億元/年;異質結電池產品的市場空間有望從45億元/年發展到347億元/年。根據這一預測,設備與產品的5年復合增速分別為37%和50%。
因此,光大證券的投資建議也是沿著設備端和產品端兩個方向,其中設備端推薦優先布局 異質結設備國產化的公司捷佳偉創、關注邁為股份;產品端推薦優先布局異質結產線投資的公司山煤國際、東方日升,關注愛康科技。
資料顯示,捷佳偉創在PERC時代產品覆蓋了濕法工藝、鍍膜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當前公司積極布局PERC+、Topcon和HJT新工藝設備;邁為股份在PERC時代的絲網印刷設備中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公司正積極布局HJT電池的鍍膜環節。
正如前述,光伏產品、技術迭代非常快,且產品、技術的多元化演變趨勢會更加明顯,哪一種技術會真正成為主流,從成長到成熟又需要多長時間的市場認知,這些風險都不容忽視。
山煤國際的風險提示就很有代表性,雖然公司簽署了異質結電池項目的意向合作,但公司明確表示,目前仍以煤炭開采和銷售業務為主,并未開展電池領域相關業務,公司內部無相關專業經營管理團隊和技術研發人員儲備,也無相關業務運營經驗。
此外,其他光伏設備公司也不乏關注點,根據廣發證券的邏輯,光伏設備有別于其他專用設備邏輯,設備迭代周期更短。硅片設備供應商晶盛機電充分受益于本輪大硅片產業趨勢帶來的硅片擴產潮,公司是國內單晶制造設備龍頭,并積極布局半導體拉晶設備;此外,組件設備企業金辰股份也值得積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