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Q1組件、電池及中游硅片等領域仍在加速擴張中。其中組件的總擴產量在15個月內達到208GW,電池擴產量為125.55GW,硅片的擴產量達到167.615GW,多晶硅9萬噸以上。2019年的投資總計為1295億,今年前三月的計劃投資額已經高達1266.26億,光伏設備需求持續旺盛。
2019年,中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占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為67%、98%、83%和77%,各環節產量繼續穩步提升,多晶硅實現產量34.2萬噸,同比增長32.0%;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8%;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0%。全球光伏產業鏈在中國,產量出口雙增。
光伏產業是指將硅料通過各類技術和工藝路線生產出太陽能電池片,并將太陽能電池經過串并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形成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光伏發電裝置的產業鏈。
光伏行業細分子行業分為光伏電池及組件行業、光伏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和光伏配件行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子行業就是光伏電池及組件行業,是光伏行業中的主體部分,該子行業所形成的產業鏈也叫做光伏原料產業鏈,也是狹義意義上統稱的光伏產業鏈。
產業鏈的上游是晶體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錠、硅片的加工制造。硅棒與硅錠要經過切片、研磨、拋光等過程最后形成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成品,這里每一步驟都需要光伏設備(單晶生長爐、多晶鑄錠爐、切割機、金剛石切割線、清洗機、拋光機等)進行加工,這些設備廠商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受益者。產業鏈的中游是光伏電池和光伏電池組件的制造,目前晶硅電池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兩種。產業鏈的下游是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
根據Photon Consulting統計結果,在光伏行業各環節中,若以營業利潤率進行排序,則有如下順序:硅片>電池片>電池系統安裝及服務>電池組件。同時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率分布也是動態變化的,一方面由于技術迭代帶來的一個環節持續擴產達產將帶動上游環節投資供需趨緊重啟投資。
在產業鏈中,將硅片加工為光伏電池,是實現光電轉換最為核心的步驟。
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單晶硅片份額已達到65%,較2018年的45%提升20pct,遠超年初預期。
當前光伏單晶硅片環節呈雙寡頭壟斷格局,2018年隆基股份和中環股單晶硅片分別出貨34.8億片和29.2億片,合計約占全國單晶硅片總產量的70%,行業市場高度集中。從產能角度來看,2019年隆基(45GW)和中環(32GW)約占我國單晶硅63%產能。伴隨下游硅片需求向好,國內主流單晶硅片廠商紛紛啟動新一輪擴產計劃。
目前晶科、晶澳以及保利協鑫均在積極布局大尺寸單晶硅片產能擴張。考慮到頭部公司擴產帶來的規模效應更加明顯,未來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多晶硅產能方面,當前行業前5家企業格局基本穩定。相較2019年產能釋放不斷,2020年多晶硅新增產能較少,全球新增產能僅為6萬噸(協鑫2萬噸、東方希望4萬噸),加上國內外高成本產能不斷退出,預期2020年全球產能約52.5萬噸,與2019年基本持平。
硅片設備方面,國產化程度已達到較高水平,單晶爐、截斷機、切片機等環節設備,國產廠商已具備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具體而言,國產設備在加工效率、加工效果等方面與進口設備不相上下,且相比進口設備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此外,與海外廠商相比,國產廠商還有貼近國內市場、售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的優勢。
隨著光伏平價空間打開,需求逐步釋放,光伏硅片環節有望迎來新一輪優質產能擴建潮。
電池片技術的迭代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PERC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的工藝改進,可以稱之為“2.5代”技術,這類技術升級的優勢是能夠實現與原有產線的良好兼容,更容易實現產業化。二是對PERC工藝進行了顛覆的HIT電池,可以稱之為“3代”技術,這類技術的優勢是光電轉換效率高,代表行業下一代技術的發展方向。
相較于其他高效電池技術,PERC技術已經大規模普及,成為當下的主流技術。PERC引領電池端降本增效,市場占比快速提升。PERC電池在效率方面的優良表現,對傳統鋁背場電池形成了快速替代。2019年新建電池片產線均采用PERC技術,疊加老線技改,使得PERC電池市場占比迅速提升至65%。
根據Pvinfolink的預測數據,未來3年Perc電池新增產能投資依然有65GW的規模。同時,1-2年內隨著N型電池降本路線更加成熟,將成為新一代高效電池技術投資主力方向之一,帶動電池片設備環節持續前行。
當下全球市場的需求仍舊超過所有PERC產能的供給能力,因此非PERC產品依舊保有一定比例,但相比之下競爭力比較弱。再加之單晶PERC性價比最高,更具擴產搶占市場的可能性。
HIT技術是PERC之后的全新工藝。HIT電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成功開發,因HIT已被三洋注冊為商標,因此又被稱為HJT或SHJ。HIT電池同樣是基于光生伏特效應,只是P-N結是由非晶硅(a-Si)和晶體硅(c-Si)材料形成的(背面的高低結亦然)。
HIT投資成本因設備配置變化而改變。其取決的因素包括采用完全進口設備還是部分國產設備;同種工藝選擇何種設備,比如非晶硅沉積選擇HWCVD還是PECVD,TCO鍍膜選擇RPD還是PVD。目前,全進口設備方案,配套PECVD及RPD的單位投資成本約為10億/GW。
自531新政發布以來,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已降低了30%-40%,光伏平價上網加速推進中。同時受下游光伏企業對光伏電池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高效太陽能電池片技術驅動的影響,電池設備迎來需求浪潮。
目前光伏系統大量使用的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可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在能量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等綜合性能方面,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優于非晶硅電池。
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靶材主要應用于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環節以及HIT(異質結)電池的導體層。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按照生產工藝不同可分為硅片涂覆型太陽能電池以及PVD工藝高轉化率硅片太陽能電池,其中硅片涂覆型太陽能電池的生產不使用濺射靶材,目前靶材主要用于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而HIT作為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電池)未來的替代技術,有望實現大規模量產,從而帶動靶材需求。
全球組件產能和產量保持高增長,行業持續成長。18年組件產能達190.4GW,同增28.7%,產量115.8GW,同比增長9.8%。產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受中國市場下滑的影響。行業保持高增長,持續成長。
從行業格局來看,目前行業格局較為分散,CR5僅47%,龍頭之間沒有拉開差距,沒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屬于完全競爭市場。2018年行業龍頭市占率分別為:晶科(13%)、晶澳(10%)、天合光能(9%)、隆基樂葉(8%)、阿特斯(7%)、韓華(6%)、東方日升(5%)、協鑫集成(4%)。
整體上,光伏產業仍屬于政策主導型的產業,國家政策方向對該行業來說至關重要。我國光伏產業近些年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2019年以來,財政部、發改委、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先后頒布了多項政策,政策的利好將繼續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的穩步發展。
2019年,中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占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為67%、98%、83%和77%,各環節產量繼續穩步提升,多晶硅實現產量34.2萬噸,同比增長32.0%;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8%;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0%。全球光伏產業鏈在中國,產量出口雙增。
光伏產業是指將硅料通過各類技術和工藝路線生產出太陽能電池片,并將太陽能電池經過串并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形成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光伏發電裝置的產業鏈。
光伏行業細分子行業分為光伏電池及組件行業、光伏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和光伏配件行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子行業就是光伏電池及組件行業,是光伏行業中的主體部分,該子行業所形成的產業鏈也叫做光伏原料產業鏈,也是狹義意義上統稱的光伏產業鏈。
產業鏈的上游是晶體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錠、硅片的加工制造。硅棒與硅錠要經過切片、研磨、拋光等過程最后形成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成品,這里每一步驟都需要光伏設備(單晶生長爐、多晶鑄錠爐、切割機、金剛石切割線、清洗機、拋光機等)進行加工,這些設備廠商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受益者。產業鏈的中游是光伏電池和光伏電池組件的制造,目前晶硅電池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兩種。產業鏈的下游是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
根據Photon Consulting統計結果,在光伏行業各環節中,若以營業利潤率進行排序,則有如下順序:硅片>電池片>電池系統安裝及服務>電池組件。同時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率分布也是動態變化的,一方面由于技術迭代帶來的一個環節持續擴產達產將帶動上游環節投資供需趨緊重啟投資。
在產業鏈中,將硅片加工為光伏電池,是實現光電轉換最為核心的步驟。
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單晶硅片份額已達到65%,較2018年的45%提升20pct,遠超年初預期。
當前光伏單晶硅片環節呈雙寡頭壟斷格局,2018年隆基股份和中環股單晶硅片分別出貨34.8億片和29.2億片,合計約占全國單晶硅片總產量的70%,行業市場高度集中。從產能角度來看,2019年隆基(45GW)和中環(32GW)約占我國單晶硅63%產能。伴隨下游硅片需求向好,國內主流單晶硅片廠商紛紛啟動新一輪擴產計劃。
目前晶科、晶澳以及保利協鑫均在積極布局大尺寸單晶硅片產能擴張。考慮到頭部公司擴產帶來的規模效應更加明顯,未來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多晶硅產能方面,當前行業前5家企業格局基本穩定。相較2019年產能釋放不斷,2020年多晶硅新增產能較少,全球新增產能僅為6萬噸(協鑫2萬噸、東方希望4萬噸),加上國內外高成本產能不斷退出,預期2020年全球產能約52.5萬噸,與2019年基本持平。
硅片設備方面,國產化程度已達到較高水平,單晶爐、截斷機、切片機等環節設備,國產廠商已具備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具體而言,國產設備在加工效率、加工效果等方面與進口設備不相上下,且相比進口設備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此外,與海外廠商相比,國產廠商還有貼近國內市場、售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的優勢。
隨著光伏平價空間打開,需求逐步釋放,光伏硅片環節有望迎來新一輪優質產能擴建潮。
電池片技術的迭代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PERC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的工藝改進,可以稱之為“2.5代”技術,這類技術升級的優勢是能夠實現與原有產線的良好兼容,更容易實現產業化。二是對PERC工藝進行了顛覆的HIT電池,可以稱之為“3代”技術,這類技術的優勢是光電轉換效率高,代表行業下一代技術的發展方向。
相較于其他高效電池技術,PERC技術已經大規模普及,成為當下的主流技術。PERC引領電池端降本增效,市場占比快速提升。PERC電池在效率方面的優良表現,對傳統鋁背場電池形成了快速替代。2019年新建電池片產線均采用PERC技術,疊加老線技改,使得PERC電池市場占比迅速提升至65%。
根據Pvinfolink的預測數據,未來3年Perc電池新增產能投資依然有65GW的規模。同時,1-2年內隨著N型電池降本路線更加成熟,將成為新一代高效電池技術投資主力方向之一,帶動電池片設備環節持續前行。
當下全球市場的需求仍舊超過所有PERC產能的供給能力,因此非PERC產品依舊保有一定比例,但相比之下競爭力比較弱。再加之單晶PERC性價比最高,更具擴產搶占市場的可能性。
HIT技術是PERC之后的全新工藝。HIT電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成功開發,因HIT已被三洋注冊為商標,因此又被稱為HJT或SHJ。HIT電池同樣是基于光生伏特效應,只是P-N結是由非晶硅(a-Si)和晶體硅(c-Si)材料形成的(背面的高低結亦然)。
HIT投資成本因設備配置變化而改變。其取決的因素包括采用完全進口設備還是部分國產設備;同種工藝選擇何種設備,比如非晶硅沉積選擇HWCVD還是PECVD,TCO鍍膜選擇RPD還是PVD。目前,全進口設備方案,配套PECVD及RPD的單位投資成本約為10億/GW。
自531新政發布以來,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已降低了30%-40%,光伏平價上網加速推進中。同時受下游光伏企業對光伏電池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高效太陽能電池片技術驅動的影響,電池設備迎來需求浪潮。
目前光伏系統大量使用的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可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在能量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等綜合性能方面,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優于非晶硅電池。
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靶材主要應用于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環節以及HIT(異質結)電池的導體層。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按照生產工藝不同可分為硅片涂覆型太陽能電池以及PVD工藝高轉化率硅片太陽能電池,其中硅片涂覆型太陽能電池的生產不使用濺射靶材,目前靶材主要用于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而HIT作為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電池)未來的替代技術,有望實現大規模量產,從而帶動靶材需求。
全球組件產能和產量保持高增長,行業持續成長。18年組件產能達190.4GW,同增28.7%,產量115.8GW,同比增長9.8%。產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受中國市場下滑的影響。行業保持高增長,持續成長。
從行業格局來看,目前行業格局較為分散,CR5僅47%,龍頭之間沒有拉開差距,沒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屬于完全競爭市場。2018年行業龍頭市占率分別為:晶科(13%)、晶澳(10%)、天合光能(9%)、隆基樂葉(8%)、阿特斯(7%)、韓華(6%)、東方日升(5%)、協鑫集成(4%)。
整體上,光伏產業仍屬于政策主導型的產業,國家政策方向對該行業來說至關重要。我國光伏產業近些年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2019年以來,財政部、發改委、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先后頒布了多項政策,政策的利好將繼續推動我國光伏產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