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以來,圍繞“六穩”、“六保”、“新基建”等關鍵詞的討論不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特別將“保障能源安全”作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并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這說明中央政府明確能源安全就像糧食安全一樣重要。報告把可再生能源放在了保障能源安全這個大框架下面,也同時樹立了一個新的能源安全觀”, 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方向指引下,如何理解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之間的關系?
張雷同時表示,十四五期間,能源革命將進入關鍵階段,全球應對氣候危機更加緊迫。在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認識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而中國的能源安全,取決于我們從目前到2050年的能源體系的設計。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中國能源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能源安全的高度提到了可再生能源,您如何理解能源安全?
張雷:能源安全需要結合中國未來的發展目標。化石能源時代,能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能源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或者能夠通過進口保障供應。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時代,能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有能力用技術實現能源的無限的可再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中國能源報:中國目前面臨著怎樣的能源安全問題?
張雷:國際局勢動蕩,過度依靠油氣資源進口的能源安全不可持續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國對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加,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2019年已超過70%和45%,而且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能源安全的挑戰更大。獲取更多的油氣資源,需要付出更高的經濟代價、風險溢價、生態代價。實現能源安全,在過渡階段保障油氣供應的同時,要更加堅定地推動能源革命,徹底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并且定下清晰的目標和時間表。
中國能源報: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張雷:長久保障能源安全,要立足于中國的自然資源基本國情。中國的能源稟賦就是缺油少氣,風光無限。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正在塑造著新的能源體系。盡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就能逐步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安全保障。中國一次能源增量部分的電能替代效應逐步顯現,新增能源就是新增電力,就是新增可再生能源,這個趨勢也在確立。
中國能源報:可再生能源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樣的能源體系有什么特點?如何有助于能源安全?
張雷:相比于傳統的集中式能源利用方式,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是分布式、網絡化和和智能化。可再生能源靠近負荷側,能源傳輸損耗低、利用效率高、基礎設施投資少,有利于構建成本穩定、可靠性好、恢復力強、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新格局。智能分布的能源系統具備內在的冗余備份,應對自然災害或恐怖襲擊,有較強重建恢復韌性。可再生能源會變得越來越數字化,與其他清潔能源建立互聯互通的關系,共同構成能源基礎設施,不僅起起到靈活調節作用,也有助于起到保障作用。
中國能源報: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能否滿足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張雷:中國能源的增量部分,預計十四五期間電力占比將超過百分之百,開始實現對其他一次能源的逐步替代。目前光伏與風電的成本正在取得對燃煤電力成本的優勢 。堅持下去,就解決了每年進口油氣的問題。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安全的最有力保障。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可以加快轉變為安全性。十四五更重要的是從未來看現在。發達國家正在從低碳向無碳轉型,中國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20%的比例預計可以提前完成,我們應該提出更高的目標。中國應該充分發揮規模和機制的優勢,排放盡可能早達峰,減緩今后減排負擔,會更早形成規模優勢、成本優勢、技術優勢,中國能源體系在未來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優勢會盡早確立。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經濟發展和增長、環境可持續性以及能源安全與獲取三者之間是否能達到平衡?
張雷:實際上把進口油氣的資金用于擴大內需,用于中國綠色智慧能源的“新基建“,能轉變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增加產業國際競爭力。中國每年花費約2000億美元進口石油天然氣,買回來就燃燒掉了。如果把這筆錢用于可再生能源,用于智慧的能源基礎設施,用于綠色智能的新基建,就能實實在在拉動國內的制造業,還培育了新興產業。面對歐盟等經濟體通過對碳定價建立的貿易壁壘,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更強。提高能源安全的另一個方面,是通過確定的能源革命時間表,可以降低中國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
中國的能源安全,取決于我們從目前到2050年的能源體系的設計。順應國際大趨勢,中國建立零碳經濟,這在政策上、經濟上、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長久解決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也為人類應對氣候危機做出重大貢獻。
“這說明中央政府明確能源安全就像糧食安全一樣重要。報告把可再生能源放在了保障能源安全這個大框架下面,也同時樹立了一個新的能源安全觀”, 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方向指引下,如何理解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之間的關系?
張雷同時表示,十四五期間,能源革命將進入關鍵階段,全球應對氣候危機更加緊迫。在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認識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而中國的能源安全,取決于我們從目前到2050年的能源體系的設計。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中國能源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能源安全的高度提到了可再生能源,您如何理解能源安全?
張雷:能源安全需要結合中國未來的發展目標。化石能源時代,能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能源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或者能夠通過進口保障供應。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時代,能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有能力用技術實現能源的無限的可再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中國能源報:中國目前面臨著怎樣的能源安全問題?
張雷:國際局勢動蕩,過度依靠油氣資源進口的能源安全不可持續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國對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加,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2019年已超過70%和45%,而且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能源安全的挑戰更大。獲取更多的油氣資源,需要付出更高的經濟代價、風險溢價、生態代價。實現能源安全,在過渡階段保障油氣供應的同時,要更加堅定地推動能源革命,徹底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并且定下清晰的目標和時間表。
中國能源報: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張雷:長久保障能源安全,要立足于中國的自然資源基本國情。中國的能源稟賦就是缺油少氣,風光無限。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正在塑造著新的能源體系。盡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就能逐步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安全保障。中國一次能源增量部分的電能替代效應逐步顯現,新增能源就是新增電力,就是新增可再生能源,這個趨勢也在確立。
中國能源報:可再生能源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樣的能源體系有什么特點?如何有助于能源安全?
張雷:相比于傳統的集中式能源利用方式,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是分布式、網絡化和和智能化。可再生能源靠近負荷側,能源傳輸損耗低、利用效率高、基礎設施投資少,有利于構建成本穩定、可靠性好、恢復力強、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新格局。智能分布的能源系統具備內在的冗余備份,應對自然災害或恐怖襲擊,有較強重建恢復韌性。可再生能源會變得越來越數字化,與其他清潔能源建立互聯互通的關系,共同構成能源基礎設施,不僅起起到靈活調節作用,也有助于起到保障作用。
中國能源報: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能否滿足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張雷:中國能源的增量部分,預計十四五期間電力占比將超過百分之百,開始實現對其他一次能源的逐步替代。目前光伏與風電的成本正在取得對燃煤電力成本的優勢 。堅持下去,就解決了每年進口油氣的問題。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安全的最有力保障。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可以加快轉變為安全性。十四五更重要的是從未來看現在。發達國家正在從低碳向無碳轉型,中國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20%的比例預計可以提前完成,我們應該提出更高的目標。中國應該充分發揮規模和機制的優勢,排放盡可能早達峰,減緩今后減排負擔,會更早形成規模優勢、成本優勢、技術優勢,中國能源體系在未來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優勢會盡早確立。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經濟發展和增長、環境可持續性以及能源安全與獲取三者之間是否能達到平衡?
張雷:實際上把進口油氣的資金用于擴大內需,用于中國綠色智慧能源的“新基建“,能轉變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增加產業國際競爭力。中國每年花費約2000億美元進口石油天然氣,買回來就燃燒掉了。如果把這筆錢用于可再生能源,用于智慧的能源基礎設施,用于綠色智能的新基建,就能實實在在拉動國內的制造業,還培育了新興產業。面對歐盟等經濟體通過對碳定價建立的貿易壁壘,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更強。提高能源安全的另一個方面,是通過確定的能源革命時間表,可以降低中國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
中國的能源安全,取決于我們從目前到2050年的能源體系的設計。順應國際大趨勢,中國建立零碳經濟,這在政策上、經濟上、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長久解決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也為人類應對氣候危機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