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隨著中環股份的一紙公告,中環集團混改有了定局——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環混改項目的最終受讓方。而坊間傳言,沈浩平或“助力”TCL。
TCL意料之中“拿下”中環
2020年1月19日,中環股份發布“關于控股股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展公告”。中環集團混改正式拉開帷幕。
在此公告披露的前兩天,個別媒體及坊間傳出天津市政府正在就將兩家上市技術公司的股權出售給中國消費電子巨頭TCL公司進行談判,中環股份在內。
隨后,TCL發布公告,態度“曖昧”,讓大家浮想聯翩。
5月19日,中環股份公告稱,津智資本和渤海國資計劃于2020 年 5 月 19 日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系統中進行中環集團混改信息錄入,5 月20 日進行正式披露,擬共同轉讓所持中環集團的股權。根據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披露中環集團100%股權轉讓底價為109.74億元。
6月23日,TCL發布公告稱公司參與公開摘牌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
TCL對于此事也是首次予以官方的正面回復。
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多家企業名字出現在欲參與中環集團混改的名單之中——無錫產業發展集團、華僑城、通威股份、正泰、IDG等等。
而隨著TCL宣布參與摘牌收購中環集團股權開始,坊間傳言最快6月底,中環集團混改將出現結果。而TCL將是最后的贏家。
而隨之IDG的介入讓似乎水到渠成的事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坊間傳言,之所以結果遲遲不出,源于角逐者實力均衡,或將進入到最后的資金層面的對決。而最后的角逐者則是TCL和IDG。
當然過程或許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結果并不意外,至于具體過程如何,按照九項權重指標雙方的得分又是多少,則無從知曉。或者是可以作為茶余飯后大家的談資,再或者天馬行空想象一番。
為什么是TCL“拿下”中環股份
在諸多競爭對手中,為何TCL最后勝出?
歸根結底,或者用“契合度更高”幾個字來形容更為貼切。
首先,中環集團旗下核心公司中環股份、天津普林其相關業務與TCL的產業協同較高。無論是中環股份的半導體業務,還是天津普林的PCB的研發,都較為符合TCL未來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
TCL在其相關公告中表示,“推進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整合,加速在基礎材料、下一代顯示材料,以及新型工藝制程中的關鍵設備等領域的布局;以內生增長能力為基礎、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積極穩健地通過合作、合資、收購兼并等方式進入核心、基礎、高端科技領域以及可能制約其發展的上下游相關產業”,而中環集團屬于TCL戰略推進的可選范圍和標的。既然TCL可以20億投資日本面板企業JOLED,如今守著“身邊”的中環,沒有理由不出手。
此前,李東生在談及并購標的意向時曾表示,一是能與華星光電產生業務協同效應,二是價格合理,三是業績改善不用太費心。中環似乎為TCL“量身定做”。
其次,TCL近年在天津投資巨大。2019年天津市政府與TCL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TCL集團將在津落地包括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新能源環保、核心基礎電子部件、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等重點創新業務。此外,TCL集團還將與津智資本、海河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科技產業基金。而相關報道顯示“天津市政府支持TCL集團積極參與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據不完全通知,截止到2019年底,天津作為TCL戰略發展的重心之一,TCL已累計投資近13億元。
而產業協同、在津產業布局安排兩項在九項權重指標中比重較高。
第三,僅以坊間亦有傳聞,TCL在“確保職工穩定”方面有所承諾,且在年投入資金上有所承諾,同時,TCL與中環曾在七一二有所合作,雙方彼此并不陌生。
沈浩平或迎更好發展
對于TCL能夠成功“拿下”中環,坊間亦有一種傳聞——沈浩平起到積極作用。
坊間說法,李東生與沈浩平關系頗好,而且雙方較為賞識、信任。
沈浩平作為中環股份董事長、總經理,其低調、嚴謹的學者性格也影響了中環股份的企業風格,所以中環股份即使面對更為激烈的評論也大多不給予回復,在業內頗有“好欺負”的評價。當然,低調的做事風格,在一定程度保證了中環股份的專業成績,其在國內半導體方面個別板塊的實力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而坊間說法認為,在TCL“拿下”中環之后,李東生將給予沈浩平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專研技術,同時予以其足夠的企業管理權。而中環股份變為民企之后,沈浩平將走出“體制”,擁有更大自由度和發揮空間,或者創造一個新的局面。李東生將在經營方面予以沈浩平更多輔助。
而沈浩平之所以“出手相助”,除對李東生的信任之外,更為看好TCL的布局和規劃,認為能夠更好幫助中環的發展,進而帶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而中環在此方面擁有者先天的優勢。
同時坊間分析IDG之所以出局,主要因為IDG作為長期戰略投資者,其或者更多考衡的是資本的獲得和積累,或將不能給予中環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造成影響。當然此種觀點僅為一種坊間的猜測。
當然,不管怎樣,在諸多期待中,既然TCL“入駐”中環,期待早日實現雙贏乃至多贏局面,促進相關產業的更大發展。
TCL意料之中“拿下”中環
2020年1月19日,中環股份發布“關于控股股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展公告”。中環集團混改正式拉開帷幕。
在此公告披露的前兩天,個別媒體及坊間傳出天津市政府正在就將兩家上市技術公司的股權出售給中國消費電子巨頭TCL公司進行談判,中環股份在內。
隨后,TCL發布公告,態度“曖昧”,讓大家浮想聯翩。
5月19日,中環股份公告稱,津智資本和渤海國資計劃于2020 年 5 月 19 日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系統中進行中環集團混改信息錄入,5 月20 日進行正式披露,擬共同轉讓所持中環集團的股權。根據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披露中環集團100%股權轉讓底價為109.74億元。
6月23日,TCL發布公告稱公司參與公開摘牌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
TCL對于此事也是首次予以官方的正面回復。
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多家企業名字出現在欲參與中環集團混改的名單之中——無錫產業發展集團、華僑城、通威股份、正泰、IDG等等。
而隨著TCL宣布參與摘牌收購中環集團股權開始,坊間傳言最快6月底,中環集團混改將出現結果。而TCL將是最后的贏家。
而隨之IDG的介入讓似乎水到渠成的事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坊間傳言,之所以結果遲遲不出,源于角逐者實力均衡,或將進入到最后的資金層面的對決。而最后的角逐者則是TCL和IDG。
當然過程或許是曲折的,但是最終結果并不意外,至于具體過程如何,按照九項權重指標雙方的得分又是多少,則無從知曉。或者是可以作為茶余飯后大家的談資,再或者天馬行空想象一番。
為什么是TCL“拿下”中環股份
在諸多競爭對手中,為何TCL最后勝出?
歸根結底,或者用“契合度更高”幾個字來形容更為貼切。
首先,中環集團旗下核心公司中環股份、天津普林其相關業務與TCL的產業協同較高。無論是中環股份的半導體業務,還是天津普林的PCB的研發,都較為符合TCL未來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
TCL在其相關公告中表示,“推進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整合,加速在基礎材料、下一代顯示材料,以及新型工藝制程中的關鍵設備等領域的布局;以內生增長能力為基礎、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積極穩健地通過合作、合資、收購兼并等方式進入核心、基礎、高端科技領域以及可能制約其發展的上下游相關產業”,而中環集團屬于TCL戰略推進的可選范圍和標的。既然TCL可以20億投資日本面板企業JOLED,如今守著“身邊”的中環,沒有理由不出手。
此前,李東生在談及并購標的意向時曾表示,一是能與華星光電產生業務協同效應,二是價格合理,三是業績改善不用太費心。中環似乎為TCL“量身定做”。
其次,TCL近年在天津投資巨大。2019年天津市政府與TCL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TCL集團將在津落地包括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新能源環保、核心基礎電子部件、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等重點創新業務。此外,TCL集團還將與津智資本、海河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科技產業基金。而相關報道顯示“天津市政府支持TCL集團積極參與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據不完全通知,截止到2019年底,天津作為TCL戰略發展的重心之一,TCL已累計投資近13億元。
而產業協同、在津產業布局安排兩項在九項權重指標中比重較高。
第三,僅以坊間亦有傳聞,TCL在“確保職工穩定”方面有所承諾,且在年投入資金上有所承諾,同時,TCL與中環曾在七一二有所合作,雙方彼此并不陌生。
沈浩平或迎更好發展
對于TCL能夠成功“拿下”中環,坊間亦有一種傳聞——沈浩平起到積極作用。
坊間說法,李東生與沈浩平關系頗好,而且雙方較為賞識、信任。
沈浩平作為中環股份董事長、總經理,其低調、嚴謹的學者性格也影響了中環股份的企業風格,所以中環股份即使面對更為激烈的評論也大多不給予回復,在業內頗有“好欺負”的評價。當然,低調的做事風格,在一定程度保證了中環股份的專業成績,其在國內半導體方面個別板塊的實力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而坊間說法認為,在TCL“拿下”中環之后,李東生將給予沈浩平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專研技術,同時予以其足夠的企業管理權。而中環股份變為民企之后,沈浩平將走出“體制”,擁有更大自由度和發揮空間,或者創造一個新的局面。李東生將在經營方面予以沈浩平更多輔助。
而沈浩平之所以“出手相助”,除對李東生的信任之外,更為看好TCL的布局和規劃,認為能夠更好幫助中環的發展,進而帶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而中環在此方面擁有者先天的優勢。
同時坊間分析IDG之所以出局,主要因為IDG作為長期戰略投資者,其或者更多考衡的是資本的獲得和積累,或將不能給予中環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造成影響。當然此種觀點僅為一種坊間的猜測。
當然,不管怎樣,在諸多期待中,既然TCL“入駐”中環,期待早日實現雙贏乃至多贏局面,促進相關產業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