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度SNEC展即將盛裝來襲,各大光伏企業正在積極“備戰”,準備用琳瑯滿目的新技術、新模式,在這次“組團擺攤”中“各顯神通”,硬核展示走向平價上網時代的實力。
今年以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全球光伏最低發電成本紀錄繼續突破,出現1.35美分/千瓦時的歷史性報價,低于人民幣0.1元/度。在全世界諸多地區,由于受“非技術成本”制約較小,光伏發電“1毛錢一度電”已成為現實。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發展與政策”作者:吳昊)
然而,隨著國內平價時代的來臨,光伏產業想要“乘風破浪”,除了技術本身的進步,更需要消納條件的保障。進入平價階段,消納條件將成為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的最大制約因素。
光伏發電利用率“逆勢上升”
消納壓力仍然存在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力需求造成一定沖擊,但在此情況下,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同比增長0.88%。與此同時,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利用率也在逆市上升。兩大電網公司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內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率為96.9%,南方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9.87%,較去年同期都有提升。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程晨璐介紹,盡管受疫情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但各方齊心協力加強新能源消納。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278億千瓦,同比增長20%,光伏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3.8%,較2019年增長約0.8個百分點。
程晨璐預計,下半年光伏新增裝機將有所回升,一方面下半年依然有約3700萬千瓦光伏消納空間,另一方面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已發布,約2597萬千瓦光伏競價項目計劃在2020年并網。他表示,由于已復工及新開工一批電網輸變電工程,相關新能源送出受阻情況將逐步好轉,下半年全國整體光伏消納形勢穩步向好。
2020年,國家積極支持、優先推進無補貼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進光伏向平價上網階段平穩過渡。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太陽能處處長秦瀟介紹,2020年度,全國共申報競價項目3350.911萬千瓦,其中434個項目納入2020年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總裝機容量2596.7208萬千瓦,預計2020年全國新增消納能力將達到4845萬千瓦。
不過,由于新能源發電成本逐步下降,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并網規模將繼續增長,意味著消納能力也將面對更大的挑戰。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2020》,2020年,我國光伏度電成本預計為0.245-0.512元/(kWh),到2025年,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將在0.220-0.462元/(kWh)之間。
國網能源研究院預計,2020年全國新能源利用率整體可以保持95%以上,但個別省區面臨較大壓力。預計甘肅、新疆新能源利用率仍低于95%,但均較2019年有所提升,冀北、山西、青海受新增裝機規模較大等因素影響,新能源利用率可能低于95%,華東、華中地區在春節等負荷低谷時段首次出現限電情況,但新能源整體利用率仍保持較高水平。
國網能源研究院指出,隨著新能源裝機比重的不斷提升,受新能源資源、裝機容量增長、電力需求增長等邊界條件共同影響,新能源消納情況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可能有限、新增裝機存在不確定性、跨省跨區交易組織難度可能增加,都將對光伏等新能源消納造成影響。
平價光伏欲“乘風破浪”
保障消納是關鍵
據了解,隨著后補貼時代的來臨,國家層面或將不再對可再生能源裝機做定量規劃,而落實消納將成為光伏“乘風破浪”的核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光伏發電正邁向全面平價,進入后補貼時代,需要發揮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長效和重要作用。她強調,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方向不會變,而消納條件是決定新增規模的因素之一。
時璟麗認為,需要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保障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同時發揮綠證及交易機制的作用、延續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通過開發項目開發市場、實施競爭配置項目等手段探索和逐步實施項目建設管理,讓可再生能源項目盡可能多地參與電力市場,最終推動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對于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程晨璐建議,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向新型靈活性資源提供市場準入,納入響應速度、調節精度等質量因素,發揮靈活調節資源對系統的真實價值;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通過反映電能真實市場價值,激發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調節能力,加強現貨市場運行與中長期市場有效銜接;同時探索建立容量補償機制或容量市場。
結合我國電力市場建設進程,以及不同交易機制對促進新能源消納成效的評估,國網能源研究院認為,下一步應重點完善我國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與新能源跨省區交易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作用。
國網能源研究院建議,首先要完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并做好與現貨市場設計銜接,激勵各類資源為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其次,需要完善新能源跨省區交易機制,逐步建立相互開放的、跨省區的統一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
今年以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全球光伏最低發電成本紀錄繼續突破,出現1.35美分/千瓦時的歷史性報價,低于人民幣0.1元/度。在全世界諸多地區,由于受“非技術成本”制約較小,光伏發電“1毛錢一度電”已成為現實。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發展與政策”作者:吳昊)
然而,隨著國內平價時代的來臨,光伏產業想要“乘風破浪”,除了技術本身的進步,更需要消納條件的保障。進入平價階段,消納條件將成為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的最大制約因素。
光伏發電利用率“逆勢上升”
消納壓力仍然存在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力需求造成一定沖擊,但在此情況下,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同比增長0.88%。與此同時,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利用率也在逆市上升。兩大電網公司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內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率為96.9%,南方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9.87%,較去年同期都有提升。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程晨璐介紹,盡管受疫情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但各方齊心協力加強新能源消納。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278億千瓦,同比增長20%,光伏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3.8%,較2019年增長約0.8個百分點。
程晨璐預計,下半年光伏新增裝機將有所回升,一方面下半年依然有約3700萬千瓦光伏消納空間,另一方面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已發布,約2597萬千瓦光伏競價項目計劃在2020年并網。他表示,由于已復工及新開工一批電網輸變電工程,相關新能源送出受阻情況將逐步好轉,下半年全國整體光伏消納形勢穩步向好。
2020年,國家積極支持、優先推進無補貼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推進光伏向平價上網階段平穩過渡。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太陽能處處長秦瀟介紹,2020年度,全國共申報競價項目3350.911萬千瓦,其中434個項目納入2020年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總裝機容量2596.7208萬千瓦,預計2020年全國新增消納能力將達到4845萬千瓦。
不過,由于新能源發電成本逐步下降,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并網規模將繼續增長,意味著消納能力也將面對更大的挑戰。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2020》,2020年,我國光伏度電成本預計為0.245-0.512元/(kWh),到2025年,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將在0.220-0.462元/(kWh)之間。
國網能源研究院預計,2020年全國新能源利用率整體可以保持95%以上,但個別省區面臨較大壓力。預計甘肅、新疆新能源利用率仍低于95%,但均較2019年有所提升,冀北、山西、青海受新增裝機規模較大等因素影響,新能源利用率可能低于95%,華東、華中地區在春節等負荷低谷時段首次出現限電情況,但新能源整體利用率仍保持較高水平。
國網能源研究院指出,隨著新能源裝機比重的不斷提升,受新能源資源、裝機容量增長、電力需求增長等邊界條件共同影響,新能源消納情況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可能有限、新增裝機存在不確定性、跨省跨區交易組織難度可能增加,都將對光伏等新能源消納造成影響。
平價光伏欲“乘風破浪”
保障消納是關鍵
據了解,隨著后補貼時代的來臨,國家層面或將不再對可再生能源裝機做定量規劃,而落實消納將成為光伏“乘風破浪”的核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光伏發電正邁向全面平價,進入后補貼時代,需要發揮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長效和重要作用。她強調,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方向不會變,而消納條件是決定新增規模的因素之一。
時璟麗認為,需要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保障持續穩定的增長空間,同時發揮綠證及交易機制的作用、延續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通過開發項目開發市場、實施競爭配置項目等手段探索和逐步實施項目建設管理,讓可再生能源項目盡可能多地參與電力市場,最終推動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對于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程晨璐建議,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向新型靈活性資源提供市場準入,納入響應速度、調節精度等質量因素,發揮靈活調節資源對系統的真實價值;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通過反映電能真實市場價值,激發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調節能力,加強現貨市場運行與中長期市場有效銜接;同時探索建立容量補償機制或容量市場。
結合我國電力市場建設進程,以及不同交易機制對促進新能源消納成效的評估,國網能源研究院認為,下一步應重點完善我國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與新能源跨省區交易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作用。
國網能源研究院建議,首先要完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并做好與現貨市場設計銜接,激勵各類資源為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其次,需要完善新能源跨省區交易機制,逐步建立相互開放的、跨省區的統一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