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10,市場“尺寸之爭”下,光伏組件功率如火箭般躥升,從400W到545W甚至600W,超高功率組件吊足了行位“胃口”,然而最終說服電站業主的核心關鍵詞仍是——量產。
8月8日,自產品面世不足3個月時間,晶澳率先扣響182組件量產“發令槍”,將業內量產組件最高功率刷新至545W(72版型),組件效率最高至21.4%,2021年底規劃產能超過20GW。
2014年業內率先量產PERC組件、2017年率先量產PERC雙面雙玻組件、2019年率先量產九主柵PERC半片組件……在高效組件的商業化進程上,這家低調的老牌組件巨頭始終領跑。
最優尺寸
無論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火速回A”,亦或高效產品量產速度,以穩健聞名業內的晶澳在關鍵之作上似乎總是動作之快。
此次迅速量產182組件,晶澳科技董事、執行總裁牛新偉博士指出,是基于此款產品是符合當前上下游發展程度的最優尺寸設計。
“大尺寸硅片的應用是提升電池和組件功率的有效途徑,但組件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大,由此硅片尺寸的擴大也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如組件版型匹配、輔材供應、工藝設備升級、組件性能表現等。”牛新偉解釋。
事實上,據牛新偉介紹,無論是182還是210,拉晶爐、切片機、電池線體和組件線體等都要進行改造升級或更換全新設備才能完成。但是從現有的158.75以及166產線升級,182產品工藝跨度更小,設備和工藝現有成熟度更高,因此新配或者升級產線的難度和成本更低,且產品良率現階段看更為正常。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在晶澳看來,當下182產品相對于210產品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這從組件轉換效率、功率及LCOE成本上均是有力的佐證。晶澳DeepBlue 3.0組件輸出功率高達545W,效率21.1%,而210組件,根據企業公開數據顯示功率在485W~515W,轉換效率19.8%~21%。據測算,以158.75(72型)為基,應用210組件(50型)可降低LCOE1%,而182組件(72型)可降低LCOE2.9%。
此外,5*10版型的210組件還面臨集裝箱限制、奇數列設計等詬病,6*10版型的量產則受制于玻璃產能及相關配套產品的升級。
在牛新偉看來,目前企業采取的不同硅片尺寸路線,與其說是“尺寸之爭”,更是業內企業對產品技術的積極探索,所有的光伏產品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客戶降低度電成本、提升用戶收益、促進光伏產業升級的推廣。“未來晶澳也將結合市場端的需求,適時推出更合適尺寸的高效產品。”牛新偉說。
“不過硅片尺寸的不統一,也將給上下游協同、客戶設備選型造成較大困擾。這也是晶澳倡議建立M10硅片標準的原因,希望以此推動整個行業建立統一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良性發展。”牛新偉表示。
6月24日,晶澳聯合晶科、隆基、阿特斯、潞安太陽能、潤陽悅達、中宇光伏6家企業聯合發起《關于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共推182mm即M10為大硅片標準尺寸。短短20余天后,涵蓋硅片、電池、組件、輔材、逆變器、支架、設計院、物流等全產業鏈的40家企業成立“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對此更多業內人士解讀為對182聯盟的有力回擊。
晶澳作為橫跨兩大聯盟的核心成員,牛新偉再次強調,聯盟的成立初衷無關尺寸之爭,《關于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針對統一硅片尺寸標準,通過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降低終端產品的成本,而600W+聯盟的宗旨是為了推動高功率組件,為終端客戶降低成本,從而帶來更多收益。
直擊成本痛點
作為光伏系統成本占比最大的環節,更高功率組件無疑直擊成本痛點,這也是業內對百花齊放的高效組件爭論火爆的根本所在。
“硅片尺寸擴大只是實現組件高功率的方法之一。”牛新偉評價。他指出,電池才是光伏組件的核心部件,其轉化效率直接影響了光伏發電的水平和度電成本,各種電池技術也是行業內關注的重點。
當下占據市場主流的仍是PERC技術,PERC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達24.06%,未來疊加其他高效技術,PERC效率升級仍充滿期待。
據介紹,晶澳DeepBlue 3.0組件采用PERCIUM+電池升級技術,采用新一代背印刷技術,優化正背面接觸,優化電池長波響應,疊加半片、11BB多主柵技術,降低電阻損耗,極大減少銀漿耗量,提升電池有效受光面積,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3%。并在高效電池技術基礎上,優化激光切割工藝,高能量密度封裝,組件效率提升0.4%。
錦上添花的是,晶澳在2019年獲得日本信越集團摻鎵專利許可,2020年率先實現自產高效多主柵電池和組件全面應用摻鎵硅片。摻鎵硅片可摒棄傳統P型摻硼硅片制成的光伏電池長期受困于初始光致衰減(LID)的問題,確保P型光伏組件能夠長期保持更穩定、更良好的發電性能。
PERCIUM+技術仍待挖掘,然而關于PERC之后下一代電池技術的討論已提上日程,其中TOPCON和HJT異質結電池技術備受熱捧,2020年業內企業更是紛紛進入產線擴產階段。作為龍頭企業,牛新偉介紹,關于N型電池技術,晶澳都有技術儲備且都在積極驗證,將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推進產品產業化。“晶澳始終緊跟市場變化,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迭代,有序擴張高效產能,并進一步發揮垂直一體化的優勢,強化質量與成本控制,發揮規模化量產優勢,公司產業結構的優化在增加高效產出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成本。”牛新偉強調。
2019年成功回歸A股市場的晶澳交出了凈利潤增長74%、組件出貨10.26GW的“靚麗”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疫情之下晶澳業績仍然逆襲,預期凈利潤同比增長65%-85%。2020年的晶澳,牛新偉充滿信心:“今年公司將繼續以組件業務為龍頭,組件出貨量目標15GW。”
市場方面,牛新偉介紹,晶澳將進一步深耕全球光伏市場,并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推進義烏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項目、晶澳寧晉基地3.6GW高效電池項目等新建項目的建設進度,穩步擴張垂直一體化產能,預計到2020年底,晶澳組件產能將超過23GW,硅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左右,與此同時結合海外市場需求,有序推進海外產能技改和擴產,為客戶和渠道合作伙伴提供穩定的產品和服務供應;技術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PERCIUM+單晶電池技術工藝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并且不斷完善其他技術儲備,及早形成量產,不斷滿足市場對高功率產品的高端需求。此外,保持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做實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為公司股東持續創造價值回饋。
可以預見的是,從高效組件量產,到資本市場股價翻番,晶澳的未來充滿想象。
8月8日,自產品面世不足3個月時間,晶澳率先扣響182組件量產“發令槍”,將業內量產組件最高功率刷新至545W(72版型),組件效率最高至21.4%,2021年底規劃產能超過20GW。
2014年業內率先量產PERC組件、2017年率先量產PERC雙面雙玻組件、2019年率先量產九主柵PERC半片組件……在高效組件的商業化進程上,這家低調的老牌組件巨頭始終領跑。
最優尺寸
無論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火速回A”,亦或高效產品量產速度,以穩健聞名業內的晶澳在關鍵之作上似乎總是動作之快。
此次迅速量產182組件,晶澳科技董事、執行總裁牛新偉博士指出,是基于此款產品是符合當前上下游發展程度的最優尺寸設計。
“大尺寸硅片的應用是提升電池和組件功率的有效途徑,但組件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大,由此硅片尺寸的擴大也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如組件版型匹配、輔材供應、工藝設備升級、組件性能表現等。”牛新偉解釋。
事實上,據牛新偉介紹,無論是182還是210,拉晶爐、切片機、電池線體和組件線體等都要進行改造升級或更換全新設備才能完成。但是從現有的158.75以及166產線升級,182產品工藝跨度更小,設備和工藝現有成熟度更高,因此新配或者升級產線的難度和成本更低,且產品良率現階段看更為正常。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在晶澳看來,當下182產品相對于210產品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這從組件轉換效率、功率及LCOE成本上均是有力的佐證。晶澳DeepBlue 3.0組件輸出功率高達545W,效率21.1%,而210組件,根據企業公開數據顯示功率在485W~515W,轉換效率19.8%~21%。據測算,以158.75(72型)為基,應用210組件(50型)可降低LCOE1%,而182組件(72型)可降低LCOE2.9%。
此外,5*10版型的210組件還面臨集裝箱限制、奇數列設計等詬病,6*10版型的量產則受制于玻璃產能及相關配套產品的升級。
在牛新偉看來,目前企業采取的不同硅片尺寸路線,與其說是“尺寸之爭”,更是業內企業對產品技術的積極探索,所有的光伏產品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客戶降低度電成本、提升用戶收益、促進光伏產業升級的推廣。“未來晶澳也將結合市場端的需求,適時推出更合適尺寸的高效產品。”牛新偉說。
“不過硅片尺寸的不統一,也將給上下游協同、客戶設備選型造成較大困擾。這也是晶澳倡議建立M10硅片標準的原因,希望以此推動整個行業建立統一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良性發展。”牛新偉表示。
6月24日,晶澳聯合晶科、隆基、阿特斯、潞安太陽能、潤陽悅達、中宇光伏6家企業聯合發起《關于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共推182mm即M10為大硅片標準尺寸。短短20余天后,涵蓋硅片、電池、組件、輔材、逆變器、支架、設計院、物流等全產業鏈的40家企業成立“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對此更多業內人士解讀為對182聯盟的有力回擊。
晶澳作為橫跨兩大聯盟的核心成員,牛新偉再次強調,聯盟的成立初衷無關尺寸之爭,《關于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針對統一硅片尺寸標準,通過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降低終端產品的成本,而600W+聯盟的宗旨是為了推動高功率組件,為終端客戶降低成本,從而帶來更多收益。
直擊成本痛點
作為光伏系統成本占比最大的環節,更高功率組件無疑直擊成本痛點,這也是業內對百花齊放的高效組件爭論火爆的根本所在。
“硅片尺寸擴大只是實現組件高功率的方法之一。”牛新偉評價。他指出,電池才是光伏組件的核心部件,其轉化效率直接影響了光伏發電的水平和度電成本,各種電池技術也是行業內關注的重點。
當下占據市場主流的仍是PERC技術,PERC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達24.06%,未來疊加其他高效技術,PERC效率升級仍充滿期待。
據介紹,晶澳DeepBlue 3.0組件采用PERCIUM+電池升級技術,采用新一代背印刷技術,優化正背面接觸,優化電池長波響應,疊加半片、11BB多主柵技術,降低電阻損耗,極大減少銀漿耗量,提升電池有效受光面積,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3%。并在高效電池技術基礎上,優化激光切割工藝,高能量密度封裝,組件效率提升0.4%。
錦上添花的是,晶澳在2019年獲得日本信越集團摻鎵專利許可,2020年率先實現自產高效多主柵電池和組件全面應用摻鎵硅片。摻鎵硅片可摒棄傳統P型摻硼硅片制成的光伏電池長期受困于初始光致衰減(LID)的問題,確保P型光伏組件能夠長期保持更穩定、更良好的發電性能。
PERCIUM+技術仍待挖掘,然而關于PERC之后下一代電池技術的討論已提上日程,其中TOPCON和HJT異質結電池技術備受熱捧,2020年業內企業更是紛紛進入產線擴產階段。作為龍頭企業,牛新偉介紹,關于N型電池技術,晶澳都有技術儲備且都在積極驗證,將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推進產品產業化。“晶澳始終緊跟市場變化,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迭代,有序擴張高效產能,并進一步發揮垂直一體化的優勢,強化質量與成本控制,發揮規模化量產優勢,公司產業結構的優化在增加高效產出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成本。”牛新偉強調。
2019年成功回歸A股市場的晶澳交出了凈利潤增長74%、組件出貨10.26GW的“靚麗”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疫情之下晶澳業績仍然逆襲,預期凈利潤同比增長65%-85%。2020年的晶澳,牛新偉充滿信心:“今年公司將繼續以組件業務為龍頭,組件出貨量目標15GW。”
市場方面,牛新偉介紹,晶澳將進一步深耕全球光伏市場,并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推進義烏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項目、晶澳寧晉基地3.6GW高效電池項目等新建項目的建設進度,穩步擴張垂直一體化產能,預計到2020年底,晶澳組件產能將超過23GW,硅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左右,與此同時結合海外市場需求,有序推進海外產能技改和擴產,為客戶和渠道合作伙伴提供穩定的產品和服務供應;技術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PERCIUM+單晶電池技術工藝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并且不斷完善其他技術儲備,及早形成量產,不斷滿足市場對高功率產品的高端需求。此外,保持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做實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為公司股東持續創造價值回饋。
可以預見的是,從高效組件量產,到資本市場股價翻番,晶澳的未來充滿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