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不足,最近一直在加強學習,看各種光伏類的觀點和知識。偶然間看到一個貌似挺火的投顧在分析光伏隆基,發現他更多是講的技術和財務數據,基本弄不明白需求、行業格局和利潤來源三個大問題。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些現狀。光伏行業有很多特殊性,如果不熟悉行業,很可能抓不住主要脈絡,一直在門外轉悠。所以這篇講一些行業格局。
第一個話題,組件企業差在哪里?
都說組件企業槽點多,該給予一定的估值歧視,那就先看看有哪些槽點,這也是行業痛點,有助于后期思考。
1、毛利差,凈利率差,拿今年來說,上半年硅料硅片降價,非硅降價,對組件企業來說是利空,因為擔心需求。后半年硅料漲價,硅片漲價,非硅漲價,對組件是利空,因為擔心沒有利潤。WHAT?怎么漲價跌價對組件都是利空?
2、產業鏈實際話語權低。面對上游硅料硅片,對于價格沒有太多話語權。面對下游央企集采,同樣沒有話語權。面對輔材,玻璃、鋁框、EVA,似乎只能通過簽長單,相對降低成本,同樣沒有太多話語權。
3、負債高,營收賬款多,現金流差等等財務面的。
4、產能過剩,還在擴產,例如今年總出貨預測數也就120GW,但今年擴產后會超過200GW,嚴重過剩。
5、外銷比太高,基本在六成以上,部分會到8成。現在形勢這么差,組件股肯定受影響
6、疫情原因,造成需求下降。
7、組件制造門檻低,擴產容易,隨便哪個企業都能擴產組件。造成組件企業特別多,中小企業組件多的時候超過2000家。
等等吧,一些老梗如依靠補貼、行業變化大、龍頭必死就不說了。
但是2020年中報出來了,目前的組件上市公司如隆基、晶澳、天合、日升,包含正泰的組件部分,再包含美股上市的晶科和阿特斯,中報后發現大家業績都不差。好的如隆基和晶澳還能凈利潤增長50%以上。
從業績看,行業整體向好。所以肯定從行業格局上有一定變化,有很多所謂槽點在改變。至于分析,先賣個關子,一會細說。
第二個話題,組件企業的新變化。
先來看看,組件行業的一些新變化:
一從生產端來看,1,產業鏈技術飛速發展,功率從200多瓦,到今年量產400多瓦,明年量產500多甚至600瓦。2,產品成本下降,從2塊多,到目前1.5-1-8之間。在很多地區是可以實現平價上網的,在國內也接近平價上網。3,多主柵,半片,疊瓦等多項技術落地,包含焊接封裝等多個環節的制造變化,導致很多小組件企業技術落伍。4,龍頭企業快速擴產,很快將規模向30GW擴充,產能特別是優勢產能急劇向龍頭集中。5,組件企業延伸產業鏈,例如隆基連城,日升斯威克等等
二從銷售端看1,國內主要銷售模式變更為央企招標,二三線無力競爭,份額向龍頭份額聚攏。2,戶用和工商業異軍突起。3,國外銷售更趨向分散,裝機1GW以上國家數目大幅度增加。4,國內平價項目大幅增加。5,組件應用場景更多元化,例如光伏充點站,BIPV等等。
這些都是行業一些變化,有很多是具有變革性改變。而這些改變促成了目前的局面:平價上網。平價上網前和平價上網后的組件企業會是天壤之別。
第三個話題,路線之爭。
個人認為目前組件企業大致分為兩大陣型,第一陣型是隆基晶澳晶科,垂直一體化,橫貫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環節。重資產,向上游硅片延伸。第二是天合阿特斯和日升,產業鏈一般只到電池和組件或者很少部分延伸到硅片。但是投入很大精力到下游電站開發。
從目前階段看,第一陣型在大規模擴產前就是一體化布局,具有延伸到硅片的能力。而第二陣型延伸到硅片能力較弱。
個人認為,在最近5年里,垂直一體化企業具有巨大優勢,一體化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毛利在20上下,隨著需求爆發,第一陣型具有成本優勢,會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但是,有個不同的觀點是第二陣型企業不會消亡,會以相對較緩的速度發展,偶爾還能獲得超額利潤。原因如下:
1,行業需求爆發(年化15%以上增長),疊加頭部聚攏,銷售額仍會度大幅增加,毛利雖然低,在8-17之間浮動。但仍然會獲得可觀的利潤。
2,渠道壁壘的存在,作為終端品牌,渠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渠道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同時戶用光伏需要下沉到鄉鎮,工商業需要下沉到企業,海外EPC面臨復雜環境,需要對應的團隊。這些會形成一定壁壘。據了解,阿特斯在全球累計開發、建設、并網的太陽能電站已達5.6GW,電站項目儲備已有 15.1GW,是海外第一大晶硅太陽能電站開發商。下游也具有廣闊的空間,足夠誕生幾家優秀企業。
其實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按理說組件企業生產門檻這么低,頭部企業份額也不太高的情況下,頭部企業的變動應該是比較大的。但現狀是最近5年里,組件頭部企業基本是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隆基和日升。可能小名次有點變化,但企業基本沒變。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組件企業的壁壘存在。
第四個話題,產能問題
組件產能問題一直是詬病比較多的,但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
首先個人認為光伏行業需要充分競爭,只有自己充分競爭才能不斷降低度電成本。
然后再看有限產能,組件基本是淘汰一代、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組件一直是量產和儲備小于實際需求,形成部分短缺。18年前的一些組件產能面臨淘汰。現有的頭部企業負擔不重,淘汰大部分是一些小組件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頭部聚攏。
第三看看看下擴產邏輯。今年的大規模擴產大部分的邏輯是基于需求預期,2019年預測裝機在130-140GW左右,因為疫情的因素,有一部分如印度和澳大利亞,可能出現需求消失的情況,但很大一部分是延后的。2021年預測裝機在140-170之間,相對今年大幅度增長。目前擴產后的產能也就是200-210之間,如果行業快速增長,目前的產能擴張就是正確的。
第五個話題,組件的機遇。
個人認為現在是組件企業最好的窗口期。
一、行業需求大幅度爆發,且有一定持續性。
二、技術創新不斷,組件實際壁壘在增加,頭部份額聚攏,龍頭企業快速發展。
三、組件價格震蕩向下,基本保持穩定。組件企業毛利特別是垂直一體化企業毛利有保證。另外目前組件凈利率只有3-8%,隨著管理和財務面改善,凈利率會提升。
四、國內政策支持,應用端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利潤增長點,例如BIPV。
五、戶用和工商業電站會穩步上升,帶來更多的利潤。
但窗口期是給龍頭的窗口期,一旦掉隊,可能也就永遠掉隊了。所以大家可以對擴產抱有更多的期待和寬容。
第六個話題,估值問題。
組件企業目前估值都不高,20上下,普遍是低估的。
組件企業財務面的改善和業績爆發才剛剛開始,之前的槽點中的很多會改善或者證實只是行業特殊性。
目前的邏輯是組件企業不算科技企業,算周期企業。組件企業行業即將進入高景氣度周期,行業快速發展。個人認為,隨著需求端不斷延伸,組件企業后期的科技屬性會增強,也理應享受更高估值。
關于估值部分可能有很多爭議,但我想,爭議是需要用業績來證明的。隨著業績的確定,爭議會自然減少。
所以估值這塊,不想多說,且等且看。
平價已來,期待組件企業的自我證明。
筆者有話說:其實越往后寫,越感覺吃力,畢竟我做光伏時間不長,加上自身學習和儲備也不算太多。與傳統科普文的不同在于,我更多是站在小散的角度去思考和吸收。所以文章可能有很大的主觀性和時效性。我的要求是不求詳盡,但求真實和有所得。格局這篇很難寫,希望大家更多抱著娛樂角度來看。
第一個話題,組件企業差在哪里?
都說組件企業槽點多,該給予一定的估值歧視,那就先看看有哪些槽點,這也是行業痛點,有助于后期思考。
1、毛利差,凈利率差,拿今年來說,上半年硅料硅片降價,非硅降價,對組件企業來說是利空,因為擔心需求。后半年硅料漲價,硅片漲價,非硅漲價,對組件是利空,因為擔心沒有利潤。WHAT?怎么漲價跌價對組件都是利空?
2、產業鏈實際話語權低。面對上游硅料硅片,對于價格沒有太多話語權。面對下游央企集采,同樣沒有話語權。面對輔材,玻璃、鋁框、EVA,似乎只能通過簽長單,相對降低成本,同樣沒有太多話語權。
3、負債高,營收賬款多,現金流差等等財務面的。
4、產能過剩,還在擴產,例如今年總出貨預測數也就120GW,但今年擴產后會超過200GW,嚴重過剩。
5、外銷比太高,基本在六成以上,部分會到8成。現在形勢這么差,組件股肯定受影響
6、疫情原因,造成需求下降。
7、組件制造門檻低,擴產容易,隨便哪個企業都能擴產組件。造成組件企業特別多,中小企業組件多的時候超過2000家。
等等吧,一些老梗如依靠補貼、行業變化大、龍頭必死就不說了。
但是2020年中報出來了,目前的組件上市公司如隆基、晶澳、天合、日升,包含正泰的組件部分,再包含美股上市的晶科和阿特斯,中報后發現大家業績都不差。好的如隆基和晶澳還能凈利潤增長50%以上。
從業績看,行業整體向好。所以肯定從行業格局上有一定變化,有很多所謂槽點在改變。至于分析,先賣個關子,一會細說。
第二個話題,組件企業的新變化。
先來看看,組件行業的一些新變化:
一從生產端來看,1,產業鏈技術飛速發展,功率從200多瓦,到今年量產400多瓦,明年量產500多甚至600瓦。2,產品成本下降,從2塊多,到目前1.5-1-8之間。在很多地區是可以實現平價上網的,在國內也接近平價上網。3,多主柵,半片,疊瓦等多項技術落地,包含焊接封裝等多個環節的制造變化,導致很多小組件企業技術落伍。4,龍頭企業快速擴產,很快將規模向30GW擴充,產能特別是優勢產能急劇向龍頭集中。5,組件企業延伸產業鏈,例如隆基連城,日升斯威克等等
二從銷售端看1,國內主要銷售模式變更為央企招標,二三線無力競爭,份額向龍頭份額聚攏。2,戶用和工商業異軍突起。3,國外銷售更趨向分散,裝機1GW以上國家數目大幅度增加。4,國內平價項目大幅增加。5,組件應用場景更多元化,例如光伏充點站,BIPV等等。
這些都是行業一些變化,有很多是具有變革性改變。而這些改變促成了目前的局面:平價上網。平價上網前和平價上網后的組件企業會是天壤之別。
第三個話題,路線之爭。
個人認為目前組件企業大致分為兩大陣型,第一陣型是隆基晶澳晶科,垂直一體化,橫貫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環節。重資產,向上游硅片延伸。第二是天合阿特斯和日升,產業鏈一般只到電池和組件或者很少部分延伸到硅片。但是投入很大精力到下游電站開發。
從目前階段看,第一陣型在大規模擴產前就是一體化布局,具有延伸到硅片的能力。而第二陣型延伸到硅片能力較弱。
個人認為,在最近5年里,垂直一體化企業具有巨大優勢,一體化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毛利在20上下,隨著需求爆發,第一陣型具有成本優勢,會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但是,有個不同的觀點是第二陣型企業不會消亡,會以相對較緩的速度發展,偶爾還能獲得超額利潤。原因如下:
1,行業需求爆發(年化15%以上增長),疊加頭部聚攏,銷售額仍會度大幅增加,毛利雖然低,在8-17之間浮動。但仍然會獲得可觀的利潤。
2,渠道壁壘的存在,作為終端品牌,渠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渠道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同時戶用光伏需要下沉到鄉鎮,工商業需要下沉到企業,海外EPC面臨復雜環境,需要對應的團隊。這些會形成一定壁壘。據了解,阿特斯在全球累計開發、建設、并網的太陽能電站已達5.6GW,電站項目儲備已有 15.1GW,是海外第一大晶硅太陽能電站開發商。下游也具有廣闊的空間,足夠誕生幾家優秀企業。
其實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按理說組件企業生產門檻這么低,頭部企業份額也不太高的情況下,頭部企業的變動應該是比較大的。但現狀是最近5年里,組件頭部企業基本是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隆基和日升。可能小名次有點變化,但企業基本沒變。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組件企業的壁壘存在。
第四個話題,產能問題
組件產能問題一直是詬病比較多的,但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
首先個人認為光伏行業需要充分競爭,只有自己充分競爭才能不斷降低度電成本。
然后再看有限產能,組件基本是淘汰一代、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組件一直是量產和儲備小于實際需求,形成部分短缺。18年前的一些組件產能面臨淘汰。現有的頭部企業負擔不重,淘汰大部分是一些小組件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頭部聚攏。
第三看看看下擴產邏輯。今年的大規模擴產大部分的邏輯是基于需求預期,2019年預測裝機在130-140GW左右,因為疫情的因素,有一部分如印度和澳大利亞,可能出現需求消失的情況,但很大一部分是延后的。2021年預測裝機在140-170之間,相對今年大幅度增長。目前擴產后的產能也就是200-210之間,如果行業快速增長,目前的產能擴張就是正確的。
第五個話題,組件的機遇。
個人認為現在是組件企業最好的窗口期。
一、行業需求大幅度爆發,且有一定持續性。
二、技術創新不斷,組件實際壁壘在增加,頭部份額聚攏,龍頭企業快速發展。
三、組件價格震蕩向下,基本保持穩定。組件企業毛利特別是垂直一體化企業毛利有保證。另外目前組件凈利率只有3-8%,隨著管理和財務面改善,凈利率會提升。
四、國內政策支持,應用端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利潤增長點,例如BIPV。
五、戶用和工商業電站會穩步上升,帶來更多的利潤。
但窗口期是給龍頭的窗口期,一旦掉隊,可能也就永遠掉隊了。所以大家可以對擴產抱有更多的期待和寬容。
第六個話題,估值問題。
組件企業目前估值都不高,20上下,普遍是低估的。
組件企業財務面的改善和業績爆發才剛剛開始,之前的槽點中的很多會改善或者證實只是行業特殊性。
目前的邏輯是組件企業不算科技企業,算周期企業。組件企業行業即將進入高景氣度周期,行業快速發展。個人認為,隨著需求端不斷延伸,組件企業后期的科技屬性會增強,也理應享受更高估值。
關于估值部分可能有很多爭議,但我想,爭議是需要用業績來證明的。隨著業績的確定,爭議會自然減少。
所以估值這塊,不想多說,且等且看。
平價已來,期待組件企業的自我證明。
筆者有話說:其實越往后寫,越感覺吃力,畢竟我做光伏時間不長,加上自身學習和儲備也不算太多。與傳統科普文的不同在于,我更多是站在小散的角度去思考和吸收。所以文章可能有很大的主觀性和時效性。我的要求是不求詳盡,但求真實和有所得。格局這篇很難寫,希望大家更多抱著娛樂角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