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涉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參與市場的政策種類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等,政策之間的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預測精度相對較低,參與市場交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在市場規則設計中予以考慮,兼顧經濟性和系統安全。
近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廣東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實施方案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及分配、市場管理機制、考核要求等詳細交易方案。繼今年5月冀北電力開啟國內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先河后,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之路再下一城。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風電、光伏參與電力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但市場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試水市場化交易
“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實現規模化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裝機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完整的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光伏產業鏈。
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在政策層面醞釀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以法律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做出強制性規定。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
“全額保障性收購”,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項目只要符合規定,電網企業就要全部消納。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市場不夠成熟,主要是靠政府的資金和政策的扶持。
在高額補貼政策驅動下,我國也碰到了世界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所遭遇的共同挑戰——補貼資金缺口急劇膨脹、產生路徑依賴。在此背景下,推進光伏和風電平價上網項目,以及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參與市場競爭成為市場的發展方向之一。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網企業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量分為優先發電電量和市場交易電量兩部分。
4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表示,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將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
河北率先試水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據國家電網5月發布消息,其旗下冀北電力與張家口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依托電力交易平臺,電力用戶每月發布下個月需求電量和掛牌電價,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愿參加。
大規模參與尚存難度
理想“豐滿”,現實卻有點“骨感”。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愿參加’的積極性恐怕不高。參加電力市場已經不是‘平價上網’了,而是‘低價上網’。平價上網尚且艱難推行,更別說大規模參與電力市場了。”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這條路并不“平坦”,除企業主觀意愿外,客觀條件也存在限制。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告訴記者:“一方面,涉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參與市場的政策種類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等,政策之間的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預測精度相對較低,參與市場交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在市場規則設計中予以考慮,兼顧經濟性和系統安全。”
以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而言,參與市場化交易還存在哪些困難?馬莉表示:“目前各省新能源參與現貨市場的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甘肅采用‘報量報價’方式,山西采用‘報量不報價’方式。浙江、山東、四川、福建采用全額保障性收購方式,不參與現貨市場。對于尚未核定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地區,建議合理確定新能源保障收購利用小時,超出部分進入市場。”
浙江、山東、福建作為電力現貨試點區,為何采用全額保障性收購方式?
北京融和晟源售電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曉東公開表示,在多數電力交易市場中,特別是如廣東、浙江等用電負荷較高的省份和區域,受火電占比較高、電力供需造成的省間跨區通道緊張以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等多因素約束,盡管能源主管部門已出臺相關支持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的政策,但從實施層面看,無論是分布式“隔墻售電”還是集中式直接交易,售電公司或電力大用戶通過市場化交易直接采購可再生能源電力依然存在困難,可再生能源消納仍然以電網公司的“網對網”采購交易來實現。
市場化交易是大勢所趨
那么,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與保障性收購兩者是否矛盾?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在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保障性收購政策通過保量保價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合理收益。隨著發展規模持續高速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的總量和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相應的政策也需要作出適當調整。”
“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主要考慮在保障項目合理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更多的鼓勵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例如通過參與現貨市場保障清潔能源優先出清和消納,本質上也是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項目的合理收益,與保障性收購政策的目的是一致的。”上述專家說。
加拿大安大略省獨立電力系統運營公司高級經濟師何愛民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在國外,‘保障性收購’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早期通用的政策,現在已基本放棄了。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是競爭性投標,由投標價較低的公司中標,引入競爭性投標的優點是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收購價。”
另一位長期研究電改的業內人士表示:“兩者量上不矛盾,價格分化了,靠近負荷且高峰時段出力,可再生能源收入大幅提高,反之下降。今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設計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對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廣東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實施方案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及分配、市場管理機制、考核要求等詳細交易方案。繼今年5月冀北電力開啟國內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先河后,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之路再下一城。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風電、光伏參與電力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但市場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試水市場化交易
“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實現規模化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裝機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完整的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光伏產業鏈。
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在政策層面醞釀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以法律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做出強制性規定。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
“全額保障性收購”,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項目只要符合規定,電網企業就要全部消納。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市場不夠成熟,主要是靠政府的資金和政策的扶持。
在高額補貼政策驅動下,我國也碰到了世界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所遭遇的共同挑戰——補貼資金缺口急劇膨脹、產生路徑依賴。在此背景下,推進光伏和風電平價上網項目,以及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參與市場競爭成為市場的發展方向之一。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網企業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量分為優先發電電量和市場交易電量兩部分。
4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表示,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將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
河北率先試水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據國家電網5月發布消息,其旗下冀北電力與張家口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依托電力交易平臺,電力用戶每月發布下個月需求電量和掛牌電價,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愿參加。
大規模參與尚存難度
理想“豐滿”,現實卻有點“骨感”。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愿參加’的積極性恐怕不高。參加電力市場已經不是‘平價上網’了,而是‘低價上網’。平價上網尚且艱難推行,更別說大規模參與電力市場了。”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這條路并不“平坦”,除企業主觀意愿外,客觀條件也存在限制。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告訴記者:“一方面,涉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參與市場的政策種類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等,政策之間的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預測精度相對較低,參與市場交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在市場規則設計中予以考慮,兼顧經濟性和系統安全。”
以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而言,參與市場化交易還存在哪些困難?馬莉表示:“目前各省新能源參與現貨市場的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甘肅采用‘報量報價’方式,山西采用‘報量不報價’方式。浙江、山東、四川、福建采用全額保障性收購方式,不參與現貨市場。對于尚未核定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地區,建議合理確定新能源保障收購利用小時,超出部分進入市場。”
浙江、山東、福建作為電力現貨試點區,為何采用全額保障性收購方式?
北京融和晟源售電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曉東公開表示,在多數電力交易市場中,特別是如廣東、浙江等用電負荷較高的省份和區域,受火電占比較高、電力供需造成的省間跨區通道緊張以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等多因素約束,盡管能源主管部門已出臺相關支持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的政策,但從實施層面看,無論是分布式“隔墻售電”還是集中式直接交易,售電公司或電力大用戶通過市場化交易直接采購可再生能源電力依然存在困難,可再生能源消納仍然以電網公司的“網對網”采購交易來實現。
市場化交易是大勢所趨
那么,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與保障性收購兩者是否矛盾?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在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保障性收購政策通過保量保價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合理收益。隨著發展規模持續高速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的總量和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相應的政策也需要作出適當調整。”
“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主要考慮在保障項目合理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更多的鼓勵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例如通過參與現貨市場保障清潔能源優先出清和消納,本質上也是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項目的合理收益,與保障性收購政策的目的是一致的。”上述專家說。
加拿大安大略省獨立電力系統運營公司高級經濟師何愛民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在國外,‘保障性收購’是可再生能源發展早期通用的政策,現在已基本放棄了。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是競爭性投標,由投標價較低的公司中標,引入競爭性投標的優點是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收購價。”
另一位長期研究電改的業內人士表示:“兩者量上不矛盾,價格分化了,靠近負荷且高峰時段出力,可再生能源收入大幅提高,反之下降。今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設計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對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