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78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同意上海海優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而就在此前一天,晶科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董事會已批準一項戰略計劃,通過其主要運營子公司江西晶科太陽能有限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
30家企業志在沖A
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算上這兩家,志在今年沖刺資本市場的光伏企業已經達到了30家。而這股資本市場熱潮,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奔涌。
2020年2月10日晚,四川英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1584萬股人民幣普通股的申請已獲中國證監會核準。英杰電氣成立于1996年1月,主要產品包括鑄錠爐電源、還原爐電源、單晶爐電源等,是光伏上游企業及設備企業的重要供貨商。
4月30日,太陽能背板龍頭企業賽伍技術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5月18日,金博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金博股份的主要產品是光伏和半導體領域晶硅制造熱場系統系列產品。
5月19日,重量級光伏電站運營商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 6月10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交易,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涵蓋光伏產品、光伏系統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業。
6月18日9點30分,帝科股份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資本市場上第一家國產銀漿生產企業。
8月24日上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首批18家企業集中亮相,金剛線企業美暢股份在列,這也是光伏領域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
8月28日,中信博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交易,成為光伏支架第一家,光伏領域第5家成功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9月4日,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交易,成為光伏逆變器及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科創板第一股。
9月11日,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發布信息稱,已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報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全套申請文件,上述文件已獲得受理。 ……
詳細梳理這些已上市和擬上市企業發現,其中既有上游的硅料、設備廠商,又有中下游的組件、逆變器、支架、電站企業,還有導電銀漿、金剛線、光伏背板等輔材企業,基本涵蓋了光伏的全產業鏈。而這,只是一小部分。
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上市的光伏企業還有設備商奧特維、高測股份,逆變器生產商上能電氣,光伏焊帶生產商同享科技。此外,以南網能源、三峽新能源、浙江新能、蘇文電能、新天綠能、運高股份為代表的電站投資、設計、運維企業,以江蘇微導納米、理想晶延為代表的設備企業,以及逆變器廠商禾邁股份、膠膜企業斯威克、背板企業明冠新材、熱場系統生產商科威爾、電池生產商鴻禧能源、鋁邊框生產商安徽鑫鉑鋁業等都在全力沖刺資本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以來,每年登陸A股的光伏公司數量,最多的一年也只有7家。而今年僅是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多達15家,創下歷年新高。
上市能夠融資還債
光伏企業為何熱衷上市?某投資機構人士表示,上市可以融資,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上市的好處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缺錢。
光伏企業為何如此缺錢?這和光伏的產業特點和今年的市場形勢有關。
我國的光伏產業,大體從2002年開始起步。起初的10年,由于政策的扶持,光伏企業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得以快速發展,僅2003—2007年這五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就達到了191.3%。期間也涌現出了無錫尚德、浙江昱輝、蘇州CTS、江蘇林洋、常州天合光能、保定英利、江蘇浚鑫等眾多上市光伏企業。
從2011年開始,風潮變了。受歐美市場雙反政策影響,主要依靠出口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陷入困境。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龍頭企業也轟然倒塌,留下幾百億的債務問題,資本市場也因此對光伏“敬而遠之”。
經歷了幾年的調整之后,2017年開始,光伏行業迎來了又一個迅猛擴張期,隆基、通威、中環等龍頭企業都在大幅擴產。大幅擴產擴大了規模,但也讓企業的資本負債率大幅提高。而2018年“531光伏新政”的突至,則讓行業整體負債額進一步擴大,光伏企業都在忙著找錢續命。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盡管一些光伏企業用了發債、配股、抵押貸款、出售電站、出售資產甚至直接賣身等方式來改善資金狀況,但整體的資產負債率依然很高。
電新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光伏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56%,美股上市和剛A股上市的企業整體偏高,晶科和阿特斯負債率最高,達到74%,港股上市的保利協鑫73%,晶澳科技71%、上能電氣71%、愛旭股份69%,均處于較高水平。
上市能夠擴張產能
還債需要錢。而光伏產業量價不能齊升,只能通過擴產增加銷量的特點,又讓光伏企業更加缺錢。
光伏產業是規模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是以降低成本為目的,企業要更好的發展、要增加利潤,必須增加銷量來抵消價格的下滑。怎樣增加銷量?只有不斷擴產。
數據來源:黑鷹光伏
黑鷹團隊曾經統計過今年年初至8月底光伏企業的擴張狀況:單個項目投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項目,多達50個;在10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9個,其余為1—8億元不等,66個擴產項目需要花費的資金總額高達2395.24億元。
上市能夠搶占先機
還債需要錢,擴產更需要錢。而目前刻不容緩的光伏局面,又讓光伏企業上市的心情更加急迫。
眾所周知,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原則上光伏補貼的最后一年。面對“十四五”的新能源規劃和平價上網的新周期變化,誰能率先搶占市場,誰就搶占了發展的先機。從這一點上來說,光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就不僅僅是一場“圈錢運動”,更有可能決定著企業的戰略成敗。
無論如何,光伏企業的集中上市,對于光伏行業的整體發展來說是好事,但上市不是終點,資本的注入,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終決定光伏企業生死成敗的,還是自身的經營能力和造血能力。
8月24日上午,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首批18家企業集中亮相,金剛線企業美暢股份在列,這也是光伏領域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
光伏產業是規模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是以降低成本為目的,企業要更好的發展、要增加利潤,必須增加銷量來抵消價格的下滑。怎樣增加銷量?只有不斷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