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主要光伏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相繼披露,雖然今年有疫情的沖擊,但光伏行業表現出了明顯的韌性,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收、凈利潤等指標大多實現了雙位數增長,而且不少上市公司在三季度單季表現出增速加快的趨勢。中環股份、晶澳科技三季度單季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均高于前三季度累計值。
進入四季度,隨著年底競價項目的搶裝,光伏也迎來了全年的需求旺季,近期光伏玻璃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印證了這一事實。機構預計,光伏行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國慶節前后,A股、港股光伏板塊紛紛大漲,大漲背后是行業正處在變革前夜。一方面,行業大企業加速產能擴張,小企業因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等原因開始出清;另一方面,企業面臨不同的技術路徑選擇,成王敗寇尚未可知。更大的變革來自于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對“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展望,光伏行業或將以新的姿態迎接平價上網的到來。
三季報業績紛紛報喜
“十四五”預期向好
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16.8億元,同比增長13.04%;凈利潤33.32億元,同比增長48.57%。受益于光伏組件及支架業務銷量增加,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99.3億元、凈利潤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66%和118.94%。
晶澳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6.9億元,同比增長23.51%;凈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85.29%。中環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3.8億元,同比增長11.32%;凈利潤8.46億元,同比增長20.57%。
光伏輔材企業方面,福斯特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4.7億元,同比增長19.14%;凈利潤為8.71億元,同比增長47.06%。
主營光伏玻璃的福萊特同樣業績報喜,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18.81%;凈利潤8.12億元,同比增長59.94%。
四季度,光伏行業面臨搶裝,也有機構喊出了“史上最旺旺季”的說法。同時,業內關于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間光伏需求的關注度迅速提升。“‘十四五’規劃目前正在制訂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占比目標提升也在討論中。”開源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劉強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說。
劉強向記者提供了他對“十四五”期間光伏裝機量的測算數據: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6億噸標準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3%,原目標已提前實現,近五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年均增加0.8%。線性外推,到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約為19%。
劉強認為,如果2025年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到19%,意味著光伏裝機量有望提升20%左右。“近日,中國宣布將采取更有力措施,實現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能源清潔化是世界潮流、未來趨勢,光伏行業未來可期。”
從企業層面看,對“十四五”的預期也較為樂觀。晶澳科技副總經理、董秘武廷棟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接下來需要制訂具體的政策和落地措施,從而推動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都支持光伏產業發展,中國光伏制造業在全球占據了絕對領先的優勢,并且在光伏裝備和原輔材方面也保持領先地位,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相信國內光伏制造環節及裝機規模都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新技術、新產品的快速迭代和釋放,推動光伏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武廷棟表示。
擴產潮延續
光伏一體化趨勢顯現
2020年光伏行業的擴產動作備受關注。9月底,隆基股份連續披露了兩份擴產計劃,一是公司在麗江新增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三期項目)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意向;二是與曲靖市簽約,計劃在曲靖新增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二期項目),總投資預計約40億元。
談到擴產的邏輯,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十四五”規劃還在征求意見階段,定稿大概會在明年3月左右,現有的數據大多是市場的推測。
“不過,新能源占比提升的方向是沒問題的,數字上要看決策層的最終定論。我們認為,包括光伏、風電在內的新能源占有率指標都會提升,從這個邏輯上來考慮,公司也在不斷地擴大產能,此外,擴產的背景也是基于全球需求的增長。”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說。
關于2021年的情況,武廷棟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受疫情影響,今年光伏市場需求增長有所延后,預計明年全球需求將達到150GW-170GW的規模。
“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頭部企業紛紛選擇了跨越式擴產。”武廷棟說道。
實際上,晶澳科技的擴產也在持續推進。9月中旬,公告擬投資103.91億元分別對硅片、電池、組件等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其中,硅片投資規模最大,合計65億元。
武廷棟認為,光伏行業的頭部企業保持較高開工率,產銷兩旺,下半年大尺寸硅片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組件產品功率和效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建造成本和度電成本,預計新擴產能市場和客戶的接受度更高。
記者注意到,在光伏企業的擴產中,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光伏產業鏈涉及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眾多環節,這還不包括相關輔材。原本在某一環節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正加速向其他環節滲透。
劉強向記者分析,在光伏各環節中,硅片龍頭企業的利潤和規模都相當不錯。組件環節的毛利相對較少,但是組件端涉及品牌和渠道,對于產品出貨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組件,毛利可能很難提升。組件環節搭配毛利較高的環節,則既可保證出貨又有較大盈利空間。因此,一體化趨勢也有對穩定供應鏈的考慮,比如,此次硅料漲價引發的產業鏈漲價,供給短缺必定造成某些企業供應鏈不穩定。”劉強說。
企業擴產同樣面臨技術路線的選擇,從去年開始,有關大尺寸硅片的爭論逐漸興起,除了210硅片,今年又有企業著手推廣182硅片,與此相關的是,組件產品的功率陸續突破500W、600W等界限。
談到對技術路線的看法,劉強認為,500W、600W是基于182、210硅片的組件,是比較現實、具有經濟價值的選擇。此外,PERC電池已進入成熟期,效率的瓶頸已經初現,異質結電池(HIT、HJT)具有高效率、低衰減和低溫度系數的優勢,很可能是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
而據武廷棟介紹,晶澳科技正積極擴產182mm尺寸產品的產能,2021年182mm尺寸將成為公司主流產品。“同時,公司已具備N型電池的中試線,持續投入N型電池技術的開發,預計新型電池技術會在未來1-2年逐漸成熟,接下來的3-5年發展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
中小企業加速出清
在與武廷棟交流中,他談到一個現象,“光伏行業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實現平價上網,技術和產品迭代也在加速,行業馬太效應顯著,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今年行業又先后經歷了新冠疫情、行業政策調整、安全事故觸發的產業鏈漲價,中小企業的市場環境被迅速擠壓。”
價格是核心因素,供應鏈的動蕩讓不少中小企業倍感壓力。
首先是在年初,由于需求不足,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出現降價潮;然而,下半年畫風突變,多晶硅廠爆炸導致的供應短缺成了整個產業鏈價格普漲的導火索;隨后,以玻璃、膠膜、銀漿為代表的輔材也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在市場看好三四季度光伏需求的情況下,年中硅料端連續出現了幾次意料之外的事故,需求增長和硅料供給突發短缺的雙重沖擊下,硅料價格快速上漲。
從硅料下游企業的角度來看,下游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硅料價格的快速走高,在硅料的供給量上也未必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很多下游企業開始同頭部硅料企業簽訂議價長單。同時,在訂單交付密集的四季度,雪上加霜的是玻璃、膠膜的供應問題也十分突出,二三線組件企業面臨供應鏈管理的巨大壓力。
談及價格動蕩期的供應鏈管理,武廷棟表示,硅料、玻璃等材料是光伏制造行業的最主要原材料,各企業對原材料供應保障都予以高度重視。“無論是原材料供應緊張,還是部分原材料供大于求,晶澳科技都一直高度重視,主要采取長協方式鎖定原材料供應,穩定市場預期,也便于公司和合作伙伴協調排產計劃,提高供需雙方產能效率。”
武廷棟告訴記者,晶澳科技還會根據市場需求和訂單變化在現貨市場采購部分原材料,對原材料供應需求變化予以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從而在“以銷定產”的原則下保持足夠的靈活度,降低整體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劉強認為,對于現金流相對充沛的大企業而言,上半年的庫存包袱在下半年恰恰轉化為一種優勢。但是,小企業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小企業上半年還可能會以低價獲取訂單,從而回流現金,下半年就面臨供給鏈不穩定的局面,今年對小企業來說是十分艱難的。”
進入四季度,隨著年底競價項目的搶裝,光伏也迎來了全年的需求旺季,近期光伏玻璃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印證了這一事實。機構預計,光伏行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國慶節前后,A股、港股光伏板塊紛紛大漲,大漲背后是行業正處在變革前夜。一方面,行業大企業加速產能擴張,小企業因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等原因開始出清;另一方面,企業面臨不同的技術路徑選擇,成王敗寇尚未可知。更大的變革來自于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對“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展望,光伏行業或將以新的姿態迎接平價上網的到來。
三季報業績紛紛報喜
“十四五”預期向好
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16.8億元,同比增長13.04%;凈利潤33.32億元,同比增長48.57%。受益于光伏組件及支架業務銷量增加,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99.3億元、凈利潤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66%和118.94%。
晶澳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6.9億元,同比增長23.51%;凈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85.29%。中環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3.8億元,同比增長11.32%;凈利潤8.46億元,同比增長20.57%。
光伏輔材企業方面,福斯特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4.7億元,同比增長19.14%;凈利潤為8.71億元,同比增長47.06%。
主營光伏玻璃的福萊特同樣業績報喜,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18.81%;凈利潤8.12億元,同比增長59.94%。
四季度,光伏行業面臨搶裝,也有機構喊出了“史上最旺旺季”的說法。同時,業內關于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間光伏需求的關注度迅速提升。“‘十四五’規劃目前正在制訂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占比目標提升也在討論中。”開源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劉強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說。
劉強向記者提供了他對“十四五”期間光伏裝機量的測算數據: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6億噸標準煤,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3%,原目標已提前實現,近五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年均增加0.8%。線性外推,到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約為19%。
劉強認為,如果2025年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到19%,意味著光伏裝機量有望提升20%左右。“近日,中國宣布將采取更有力措施,實現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能源清潔化是世界潮流、未來趨勢,光伏行業未來可期。”
從企業層面看,對“十四五”的預期也較為樂觀。晶澳科技副總經理、董秘武廷棟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接下來需要制訂具體的政策和落地措施,從而推動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都支持光伏產業發展,中國光伏制造業在全球占據了絕對領先的優勢,并且在光伏裝備和原輔材方面也保持領先地位,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相信國內光伏制造環節及裝機規模都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新技術、新產品的快速迭代和釋放,推動光伏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武廷棟表示。
擴產潮延續
光伏一體化趨勢顯現
2020年光伏行業的擴產動作備受關注。9月底,隆基股份連續披露了兩份擴產計劃,一是公司在麗江新增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三期項目)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意向;二是與曲靖市簽約,計劃在曲靖新增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二期項目),總投資預計約40億元。
談到擴產的邏輯,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十四五”規劃還在征求意見階段,定稿大概會在明年3月左右,現有的數據大多是市場的推測。
“不過,新能源占比提升的方向是沒問題的,數字上要看決策層的最終定論。我們認為,包括光伏、風電在內的新能源占有率指標都會提升,從這個邏輯上來考慮,公司也在不斷地擴大產能,此外,擴產的背景也是基于全球需求的增長。”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說。
關于2021年的情況,武廷棟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受疫情影響,今年光伏市場需求增長有所延后,預計明年全球需求將達到150GW-170GW的規模。
“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頭部企業紛紛選擇了跨越式擴產。”武廷棟說道。
實際上,晶澳科技的擴產也在持續推進。9月中旬,公告擬投資103.91億元分別對硅片、電池、組件等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其中,硅片投資規模最大,合計65億元。
武廷棟認為,光伏行業的頭部企業保持較高開工率,產銷兩旺,下半年大尺寸硅片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組件產品功率和效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建造成本和度電成本,預計新擴產能市場和客戶的接受度更高。
記者注意到,在光伏企業的擴產中,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光伏產業鏈涉及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眾多環節,這還不包括相關輔材。原本在某一環節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正加速向其他環節滲透。
劉強向記者分析,在光伏各環節中,硅片龍頭企業的利潤和規模都相當不錯。組件環節的毛利相對較少,但是組件端涉及品牌和渠道,對于產品出貨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組件,毛利可能很難提升。組件環節搭配毛利較高的環節,則既可保證出貨又有較大盈利空間。因此,一體化趨勢也有對穩定供應鏈的考慮,比如,此次硅料漲價引發的產業鏈漲價,供給短缺必定造成某些企業供應鏈不穩定。”劉強說。
企業擴產同樣面臨技術路線的選擇,從去年開始,有關大尺寸硅片的爭論逐漸興起,除了210硅片,今年又有企業著手推廣182硅片,與此相關的是,組件產品的功率陸續突破500W、600W等界限。
談到對技術路線的看法,劉強認為,500W、600W是基于182、210硅片的組件,是比較現實、具有經濟價值的選擇。此外,PERC電池已進入成熟期,效率的瓶頸已經初現,異質結電池(HIT、HJT)具有高效率、低衰減和低溫度系數的優勢,很可能是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
而據武廷棟介紹,晶澳科技正積極擴產182mm尺寸產品的產能,2021年182mm尺寸將成為公司主流產品。“同時,公司已具備N型電池的中試線,持續投入N型電池技術的開發,預計新型電池技術會在未來1-2年逐漸成熟,接下來的3-5年發展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供應鏈管理難度加大
中小企業加速出清
在與武廷棟交流中,他談到一個現象,“光伏行業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實現平價上網,技術和產品迭代也在加速,行業馬太效應顯著,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今年行業又先后經歷了新冠疫情、行業政策調整、安全事故觸發的產業鏈漲價,中小企業的市場環境被迅速擠壓。”
價格是核心因素,供應鏈的動蕩讓不少中小企業倍感壓力。
首先是在年初,由于需求不足,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出現降價潮;然而,下半年畫風突變,多晶硅廠爆炸導致的供應短缺成了整個產業鏈價格普漲的導火索;隨后,以玻璃、膠膜、銀漿為代表的輔材也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在市場看好三四季度光伏需求的情況下,年中硅料端連續出現了幾次意料之外的事故,需求增長和硅料供給突發短缺的雙重沖擊下,硅料價格快速上漲。
從硅料下游企業的角度來看,下游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硅料價格的快速走高,在硅料的供給量上也未必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很多下游企業開始同頭部硅料企業簽訂議價長單。同時,在訂單交付密集的四季度,雪上加霜的是玻璃、膠膜的供應問題也十分突出,二三線組件企業面臨供應鏈管理的巨大壓力。
談及價格動蕩期的供應鏈管理,武廷棟表示,硅料、玻璃等材料是光伏制造行業的最主要原材料,各企業對原材料供應保障都予以高度重視。“無論是原材料供應緊張,還是部分原材料供大于求,晶澳科技都一直高度重視,主要采取長協方式鎖定原材料供應,穩定市場預期,也便于公司和合作伙伴協調排產計劃,提高供需雙方產能效率。”
武廷棟告訴記者,晶澳科技還會根據市場需求和訂單變化在現貨市場采購部分原材料,對原材料供應需求變化予以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從而在“以銷定產”的原則下保持足夠的靈活度,降低整體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劉強認為,對于現金流相對充沛的大企業而言,上半年的庫存包袱在下半年恰恰轉化為一種優勢。但是,小企業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小企業上半年還可能會以低價獲取訂單,從而回流現金,下半年就面臨供給鏈不穩定的局面,今年對小企業來說是十分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