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和綠證的脫鉤,為綠色電力交易創造了條件。脫鉤后,綠證交易完全成為市場化的交易,綠證長期采購合約、二次轉售等應逐步放開。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下稱《補充通知》),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結算規則進行了明確,同時指出可再生項目退補后,綠證及綠證交易成為收入來源之一。
今年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配額制下的綠證交易。同時研究將燃煤發電企業優先發電權、優先保障企業煤炭進口等與綠證掛鉤,持續擴大綠證市場交易規模,并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
綠證交易對可再生能源意味著什么?目前綠證交易市場現狀如何?未來,綠證交易發展方向如何?
認購數量少致綠證市場低迷
綠證,即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一紙憑證”。現階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綠證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以期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2018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經歷了三次公開征求意見,最終以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形式正式下發。2019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至此,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形成了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和“綠證”相結合的體系。
然而,綠證實際交易情況“不盡如人意”。據綠證認購平臺顯示,截至今年2月,已有2170名認購者,共認購36439個綠證。目前風電累計核發量2331.58萬個、光伏累計核發量384.58萬個。
綠證交易數量為何如此之少?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指出,現有綠證政策目的是替代補貼,出售綠證的企業自然不愿降價,一旦降價就不能獲得對應電量的應得補貼,綠證價格因此居高不下。“以風電為例,即使目前已經并網發電并獲得零補貼資格的項目,其綠證價格仍高達0.17元/千瓦時左右,對應其每度電應得的補貼。”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階段推行的綠證自愿認購制度,對于自愿花錢認購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來講,僅僅是一份消費綠色電力的榮譽和責任,并不會帶來更多的收益和實惠,因此認購者寥寥。
新政下交易價格將更靈活
綠證再次引發關注,源于《補充通知》再度強調了綠證的作用。“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發電量超過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核發綠證準許參與綠證交易。”
《通知》及《補充通知》出臺后,對綠證交易帶來哪些變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正加速推進,各省也在陸續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這預示著綠色電力市場將很快被激活,綠色電力交易將會不斷提升,綠證交易將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帶來額外收入。同時,補貼和綠證的脫鉤,為綠色電力交易創造了條件。
如何理解補貼和綠證脫鉤?彭澎指出,可再生能源項目退補之后再參與綠證交易,其實相當于平價項目,綠證為企業增加額外收益,綠證價格完全是企業自發行為,為吸引消費者,綠證價格也會大幅降低。
同時,彭澎預測,出售綠證的企業也會隨之增多。“目前具備出售綠證的項目均具備補貼資格。換言之,項目首先要進入補貼目錄,才有資格成為綠證賣方。未來,部分未能進入補貼目錄的可再生項目也能出售綠證,這個數量不在少數。”易渡(武漢)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燕華對此表示贊同,市場放開后,供過于求,綠證交易價格不會再延續之前的高價。
綠證交易與碳市場殊途同歸
綠證價格下跌后,購買意愿會有所增強嗎?如果一個業主已經用了全部綠電是否還需要購買綠證?按照目前規劃,將來高比例接入可再生能源,大家購買綠證的意愿會減少,綠證需求會不會降低呢?
上述光伏企業工作人員也表示:“如果只是倡導綠色電力消費,沒有配套的獎懲機制,僅靠自愿,綠證認購方的利益點在哪兒?”
彭澎指出,綠證的出現主要給市場帶來了兩個變化:明確了制度設計,讓公眾知曉所使用的綠色電力是有國家認證的,消費這份綠色電力所制造出的產品是區別于同種類其他產品的;未來綠證極有可能與碳市場進行連接,形成一個非常復雜而有趣的體系。
某業內人士認為,綠證與碳市場并無直接的關聯,運行機制也不盡相同。但就發力點而言,二者是殊途同歸,前者是以促進清潔能源利用為主要目的,后者是以降低碳排放為主要目的。降低碳排放就要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兩者不應該割裂對待,而應統一合體。
現階段,如何規范綠證市場的發展?彭澎指出,按照國際慣例,綠證市場運行需要更加市場化。“綠證交易與補貼脫鉤后,完全成為市場化的交易,綠證長期采購合約、二次轉售等應逐步放開。但目前,特別是電力市場,缺乏電力期貨交易,綠證交易受到一定限制。隨著改革深入,這些短板將被逐步補齊。”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關于綠證交易新規相關部委正在研究中。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下稱《補充通知》),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結算規則進行了明確,同時指出可再生項目退補后,綠證及綠證交易成為收入來源之一。
今年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配額制下的綠證交易。同時研究將燃煤發電企業優先發電權、優先保障企業煤炭進口等與綠證掛鉤,持續擴大綠證市場交易規模,并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
綠證交易對可再生能源意味著什么?目前綠證交易市場現狀如何?未來,綠證交易發展方向如何?
認購數量少致綠證市場低迷
綠證,即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一紙憑證”。現階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綠證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以期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2018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經歷了三次公開征求意見,最終以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形式正式下發。2019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至此,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形成了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和“綠證”相結合的體系。
然而,綠證實際交易情況“不盡如人意”。據綠證認購平臺顯示,截至今年2月,已有2170名認購者,共認購36439個綠證。目前風電累計核發量2331.58萬個、光伏累計核發量384.58萬個。
綠證交易數量為何如此之少?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指出,現有綠證政策目的是替代補貼,出售綠證的企業自然不愿降價,一旦降價就不能獲得對應電量的應得補貼,綠證價格因此居高不下。“以風電為例,即使目前已經并網發電并獲得零補貼資格的項目,其綠證價格仍高達0.17元/千瓦時左右,對應其每度電應得的補貼。”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階段推行的綠證自愿認購制度,對于自愿花錢認購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來講,僅僅是一份消費綠色電力的榮譽和責任,并不會帶來更多的收益和實惠,因此認購者寥寥。
新政下交易價格將更靈活
綠證再次引發關注,源于《補充通知》再度強調了綠證的作用。“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發電量超過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核發綠證準許參與綠證交易。”
《通知》及《補充通知》出臺后,對綠證交易帶來哪些變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正加速推進,各省也在陸續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這預示著綠色電力市場將很快被激活,綠色電力交易將會不斷提升,綠證交易將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帶來額外收入。同時,補貼和綠證的脫鉤,為綠色電力交易創造了條件。
如何理解補貼和綠證脫鉤?彭澎指出,可再生能源項目退補之后再參與綠證交易,其實相當于平價項目,綠證為企業增加額外收益,綠證價格完全是企業自發行為,為吸引消費者,綠證價格也會大幅降低。
同時,彭澎預測,出售綠證的企業也會隨之增多。“目前具備出售綠證的項目均具備補貼資格。換言之,項目首先要進入補貼目錄,才有資格成為綠證賣方。未來,部分未能進入補貼目錄的可再生項目也能出售綠證,這個數量不在少數。”易渡(武漢)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宋燕華對此表示贊同,市場放開后,供過于求,綠證交易價格不會再延續之前的高價。
綠證交易與碳市場殊途同歸
綠證價格下跌后,購買意愿會有所增強嗎?如果一個業主已經用了全部綠電是否還需要購買綠證?按照目前規劃,將來高比例接入可再生能源,大家購買綠證的意愿會減少,綠證需求會不會降低呢?
上述光伏企業工作人員也表示:“如果只是倡導綠色電力消費,沒有配套的獎懲機制,僅靠自愿,綠證認購方的利益點在哪兒?”
彭澎指出,綠證的出現主要給市場帶來了兩個變化:明確了制度設計,讓公眾知曉所使用的綠色電力是有國家認證的,消費這份綠色電力所制造出的產品是區別于同種類其他產品的;未來綠證極有可能與碳市場進行連接,形成一個非常復雜而有趣的體系。
某業內人士認為,綠證與碳市場并無直接的關聯,運行機制也不盡相同。但就發力點而言,二者是殊途同歸,前者是以促進清潔能源利用為主要目的,后者是以降低碳排放為主要目的。降低碳排放就要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兩者不應該割裂對待,而應統一合體。
現階段,如何規范綠證市場的發展?彭澎指出,按照國際慣例,綠證市場運行需要更加市場化。“綠證交易與補貼脫鉤后,完全成為市場化的交易,綠證長期采購合約、二次轉售等應逐步放開。但目前,特別是電力市場,缺乏電力期貨交易,綠證交易受到一定限制。隨著改革深入,這些短板將被逐步補齊。”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關于綠證交易新規相關部委正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