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018年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全局,強化創新驅動、改革推動、融合帶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工業通信業持續健康發展。
那么,具體到工業和信息化部機關各司局將如何開展好有關工作?值此新年到來之際,小編搜集整理了部機關24個司局主要負責同志的介紹材料,詳解2018年重點工作與思路。本篇含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
圖為中海油惠州石化公司全面實施節電技術改造
與2012年相比電耗下降12.5%,年節電6150萬千瓦時
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要求,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扎實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超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約6%,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一)加大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支持力度。各行業各地區和有關部門積極利用財稅金融信貸等政策支持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扎實落實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和綠色制造體系實施方案,細化配套政策,研究創新舉措,探索新模式新機制,已有30個地區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完善與國家開發銀行的綠色信貸合作機制,2017年利用綠色信貸支持154個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項目。利用財政綠色制造專項支持142個重大項目,聚焦化工、機械、電子、家電、食品、紡織、大型成套設備等行業,推動將綠色制造理念貫徹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制造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產業化應用,加強全產業鏈綠色管理水平提升,相關企業綠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節能、節水、減排等資源環境效益明顯。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節能環保設備推廣應用。加強有毒有害污染源頭削減,支持汞、鉛、高毒農藥等行業21個高風險污染物削減改造項目,可減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劑使用量12萬噸/年,減少汞使用量17噸/年,減少廢水、廢氣中鋁及鉛化合物排放量2噸/年。
(二)工業能效水效持續提升。六大高耗能行業節能形勢持續向好,石化、電力、建材等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繼續下降,鋼鐵等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速保持回落。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27%,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預計下降27%。狠抓工業節能降耗,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確定鋼鐵、電解鋁等六個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發布《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7)》和《“能效之星”產品目錄(2017)》,推廣39項工業節能技術、119種工業節能裝備及80種消費類家用電器“能效之星”產品。實施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在大慶、遼河等油田開展高效變壓器節能改造試點。在山東、河北、廣東等地組織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推動節能服務公司與重點用能企業加強對接。組織開展年度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和專項督查,重點圍繞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業,對全國5689家高耗能工業企業開展專項監察,委托吉林、江蘇等5個省(區)對全國1200多名節能監察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加大工業節水力度,重點圍繞鋼鐵、紡織、造紙等高耗水行業,會同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確定鋼鐵、紡織和造紙等行業11家企業為首批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推動用水企業水效對標達標。
(三)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發展。2017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預計達到14億噸,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預計達到2.65億噸。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總結推廣第一批12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經驗,積極推動貴州省水泥窯協同處置試點建設。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加強已公告再生資源規范企業的事中事后管理,發布符合《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第五批企業名單,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順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蓄電池保有量逐年增加的新形勢,加快研究構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加快相關標準和動力電池溯源管理系統建設,推動重點地區和企業先行先試,啟動回收利用試點。推動甲醇汽車試點,完成晉中等9市甲醇汽車試點驗收工作。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積極開展再制造產品認定,發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促進再制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推進形成再制造生產與新品設計制造間的高效反哺互動機制。
(四)重點區域流域領域清潔生產水平穩步提升。加快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聯合有關部門制定《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優化工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產業轉移,加快工業節水減污改造。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有關要求,組織開展專項督導調研,指導和督促“2+26”城市政府落實2017-2018年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堅決取締地條鋼,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印發《國家涉重金屬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推薦目錄》,指導鉻、聚氯乙烯等行業加快源頭削減重金屬污染。實施清潔生產能力提升培訓計劃,組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近萬家企業共2.3萬人參加清潔生產能力提升在線培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布第二批符合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五)標準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全面啟動,首批286項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標準集中研究制定,加快建立健全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完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及綠色供應鏈評價要求等綠色標準規范,發布相關標準19項,有效支撐了綠色制造示范工作。首批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發布,包括201家綠色工廠、193種綠色設計產品、24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綠色制造先進典型的以點帶面示范作用持續發揮,帶動相關領域綠色制造水平加快提升。深入推進工業產品綠色設計試點示范工作,啟動99家企業綠色設計試點驗收,組織遴選第三批試點企業,加快打造一批綠色設計領軍企業。發布第二批75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名單。加快構建市場化的綠色制造評價機制,第三方評價機構首度利用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實施自我聲明,進一步提升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支撐能力。
(六)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逐步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各地區各行業紛紛結合實際出臺工業綠色發展行動方案,綠色制造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發布《中國工業綠色發展報告(2017)》,第一次全面梳理我國工業領域綠色發展進程。大力開展綠色制造專項宣傳,在“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展示近5年來工業節能、節水、低碳、再制造等領域的綠色發展成就,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節電工程等綠色制造典型案例產生巨大影響。組織中央媒體專項報道綠色制造,央視《輝煌中國》紀錄片對鎮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等案例進行系統宣傳,《經濟日報》專欄介紹寶鋼綠色發展先進經驗。推動成立中國綠色制造聯盟,建立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綠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議,促進政產學研用金等加強互動交流,著力推進綠色制造理念傳播、綠色制造診斷服務、綠色制造金融對接、綠色制造+互聯網和綠色制造國際合作。
(七)國際合作交流加快拓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加強工業綠色發展交流對話,為世界提供中國綠色制造解決方案。將中歐、中法、中意等現有工作機制交流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至綠色制造各領域,綠色制造理念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拓展新雙邊合作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韓國產業資源通商部在中韓兩國元首見證下簽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領域戰略合作備忘錄,與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在綠色制造領域的交流合作事項納入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首次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舉辦“中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會議,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倡議在工業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引領全球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2018年主要思路
2018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系統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把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硬任務,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確保完成國家“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不斷深化綠色制造示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滾動組織實施綠色制造專項。加強對前期225個項目的跟蹤管理,督促項目按時保質實施,部署啟動首批重大項目驗收。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構建,滾動發布綠色示范工廠、綠色示范園區、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示范名單。深入開展區域工業綠色轉型、工業領域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及固體廢物、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電器電子和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等示范工作。
二是加快推廣綠色技術裝備。積極推動利用現有政策渠道,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大力開展綠色化技術改造,推廣應用一批節能、低碳、節水、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等領域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裝備,創新國家鼓勵發展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方式和渠道。實施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計劃,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扎實做好電機、鍋爐、配電變壓器等設備能效提升工作,不斷提升系統能效。落實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沿江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升級。
三是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發展壯大節能服務業,充分發揮工業節能與綠色評價中心的公益服務診斷能力,繼續組織實施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推進節能服務公司與工業企業規模化對接。大力發展環保裝備產業和環保服務產業,按照細分領域制定環保產業規范條件,發布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樹立標桿企業,引領行業規范發展。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制,深入開展試點。推動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加強已公告企業事中事后監管,促進規范經營。組織落實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推動實施在役再制造,開展再制造產品認定。依托中國綠色制造聯盟推動綠色制造全產業鏈合作,充分調動中外旗艦型龍頭企業的積極性,以響應綠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議的形式,提出落實“中國制造2025”要求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加強中外綠色制造理念、技術和具體實踐的交流與對接,快速發展綠色制造產業,促進國內外迅速接軌,推動綠色增長。
四是持續完善工業綠色發展政策標準體系。嚴格落實《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和《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制定工業節能監察管理辦法,開展2018年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加強節能監察體制機制建設。深入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加快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進一步加強與國開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完善綠色信貸機制,推進落實綠色信貸重點項目。積極探索應用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手段。加快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和配套評價標準,創新方式引導典型企業發布綠色發展報告。
2018年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全局,強化創新驅動、改革推動、融合帶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工業通信業持續健康發展。
那么,具體到工業和信息化部機關各司局將如何開展好有關工作?值此新年到來之際,小編搜集整理了部機關24個司局主要負責同志的介紹材料,詳解2018年重點工作與思路。本篇含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
圖為中海油惠州石化公司全面實施節電技術改造
與2012年相比電耗下降12.5%,年節電6150萬千瓦時
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要求,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扎實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超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約6%,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一)加大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支持力度。各行業各地區和有關部門積極利用財稅金融信貸等政策支持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扎實落實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和綠色制造體系實施方案,細化配套政策,研究創新舉措,探索新模式新機制,已有30個地區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完善與國家開發銀行的綠色信貸合作機制,2017年利用綠色信貸支持154個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項目。利用財政綠色制造專項支持142個重大項目,聚焦化工、機械、電子、家電、食品、紡織、大型成套設備等行業,推動將綠色制造理念貫徹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制造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產業化應用,加強全產業鏈綠色管理水平提升,相關企業綠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節能、節水、減排等資源環境效益明顯。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節能環保設備推廣應用。加強有毒有害污染源頭削減,支持汞、鉛、高毒農藥等行業21個高風險污染物削減改造項目,可減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劑使用量12萬噸/年,減少汞使用量17噸/年,減少廢水、廢氣中鋁及鉛化合物排放量2噸/年。
(二)工業能效水效持續提升。六大高耗能行業節能形勢持續向好,石化、電力、建材等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繼續下降,鋼鐵等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速保持回落。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27%,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預計下降27%。狠抓工業節能降耗,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確定鋼鐵、電解鋁等六個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發布《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7)》和《“能效之星”產品目錄(2017)》,推廣39項工業節能技術、119種工業節能裝備及80種消費類家用電器“能效之星”產品。實施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在大慶、遼河等油田開展高效變壓器節能改造試點。在山東、河北、廣東等地組織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推動節能服務公司與重點用能企業加強對接。組織開展年度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和專項督查,重點圍繞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業,對全國5689家高耗能工業企業開展專項監察,委托吉林、江蘇等5個省(區)對全國1200多名節能監察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加大工業節水力度,重點圍繞鋼鐵、紡織、造紙等高耗水行業,會同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確定鋼鐵、紡織和造紙等行業11家企業為首批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推動用水企業水效對標達標。
(三)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發展。2017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預計達到14億噸,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預計達到2.65億噸。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總結推廣第一批12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經驗,積極推動貴州省水泥窯協同處置試點建設。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加強已公告再生資源規范企業的事中事后管理,發布符合《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第五批企業名單,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順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蓄電池保有量逐年增加的新形勢,加快研究構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加快相關標準和動力電池溯源管理系統建設,推動重點地區和企業先行先試,啟動回收利用試點。推動甲醇汽車試點,完成晉中等9市甲醇汽車試點驗收工作。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積極開展再制造產品認定,發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促進再制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推進形成再制造生產與新品設計制造間的高效反哺互動機制。
(四)重點區域流域領域清潔生產水平穩步提升。加快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聯合有關部門制定《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優化工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產業轉移,加快工業節水減污改造。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有關要求,組織開展專項督導調研,指導和督促“2+26”城市政府落實2017-2018年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堅決取締地條鋼,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印發《國家涉重金屬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推薦目錄》,指導鉻、聚氯乙烯等行業加快源頭削減重金屬污染。實施清潔生產能力提升培訓計劃,組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近萬家企業共2.3萬人參加清潔生產能力提升在線培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布第二批符合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五)標準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全面啟動,首批286項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標準集中研究制定,加快建立健全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完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及綠色供應鏈評價要求等綠色標準規范,發布相關標準19項,有效支撐了綠色制造示范工作。首批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發布,包括201家綠色工廠、193種綠色設計產品、24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綠色制造先進典型的以點帶面示范作用持續發揮,帶動相關領域綠色制造水平加快提升。深入推進工業產品綠色設計試點示范工作,啟動99家企業綠色設計試點驗收,組織遴選第三批試點企業,加快打造一批綠色設計領軍企業。發布第二批75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名單。加快構建市場化的綠色制造評價機制,第三方評價機構首度利用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實施自我聲明,進一步提升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支撐能力。
(六)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逐步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各地區各行業紛紛結合實際出臺工業綠色發展行動方案,綠色制造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發布《中國工業綠色發展報告(2017)》,第一次全面梳理我國工業領域綠色發展進程。大力開展綠色制造專項宣傳,在“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展示近5年來工業節能、節水、低碳、再制造等領域的綠色發展成就,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節電工程等綠色制造典型案例產生巨大影響。組織中央媒體專項報道綠色制造,央視《輝煌中國》紀錄片對鎮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等案例進行系統宣傳,《經濟日報》專欄介紹寶鋼綠色發展先進經驗。推動成立中國綠色制造聯盟,建立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綠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議,促進政產學研用金等加強互動交流,著力推進綠色制造理念傳播、綠色制造診斷服務、綠色制造金融對接、綠色制造+互聯網和綠色制造國際合作。
(七)國際合作交流加快拓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加強工業綠色發展交流對話,為世界提供中國綠色制造解決方案。將中歐、中法、中意等現有工作機制交流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至綠色制造各領域,綠色制造理念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拓展新雙邊合作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韓國產業資源通商部在中韓兩國元首見證下簽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領域戰略合作備忘錄,與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在綠色制造領域的交流合作事項納入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首次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舉辦“中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會議,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倡議在工業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引領全球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2018年主要思路
2018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系統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把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硬任務,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確保完成國家“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不斷深化綠色制造示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滾動組織實施綠色制造專項。加強對前期225個項目的跟蹤管理,督促項目按時保質實施,部署啟動首批重大項目驗收。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構建,滾動發布綠色示范工廠、綠色示范園區、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示范名單。深入開展區域工業綠色轉型、工業領域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及固體廢物、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電器電子和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等示范工作。
二是加快推廣綠色技術裝備。積極推動利用現有政策渠道,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大力開展綠色化技術改造,推廣應用一批節能、低碳、節水、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等領域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裝備,創新國家鼓勵發展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方式和渠道。實施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計劃,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扎實做好電機、鍋爐、配電變壓器等設備能效提升工作,不斷提升系統能效。落實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沿江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升級。
三是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發展壯大節能服務業,充分發揮工業節能與綠色評價中心的公益服務診斷能力,繼續組織實施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推進節能服務公司與工業企業規模化對接。大力發展環保裝備產業和環保服務產業,按照細分領域制定環保產業規范條件,發布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樹立標桿企業,引領行業規范發展。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制,深入開展試點。推動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加強已公告企業事中事后監管,促進規范經營。組織落實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推動實施在役再制造,開展再制造產品認定。依托中國綠色制造聯盟推動綠色制造全產業鏈合作,充分調動中外旗艦型龍頭企業的積極性,以響應綠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議的形式,提出落實“中國制造2025”要求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加強中外綠色制造理念、技術和具體實踐的交流與對接,快速發展綠色制造產業,促進國內外迅速接軌,推動綠色增長。
四是持續完善工業綠色發展政策標準體系。嚴格落實《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和《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制定工業節能監察管理辦法,開展2018年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加強節能監察體制機制建設。深入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加快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進一步加強與國開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完善綠色信貸機制,推進落實綠色信貸重點項目。積極探索應用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手段。加快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和配套評價標準,創新方式引導典型企業發布綠色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