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關注溫飽,到關注環保,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環境亦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改革創新環保工作體制,環境管理方式更加嚴格,空氣、水、土壤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得以解決……在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的同時,青島正不斷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建立健全環委會機制
努力構建大環保格局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江汀強調,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是青島今后發展的根本出路所在。建設生態文明,改革創新同樣重要。
生態文明建設,重在落實環保責任。2017年我市完善環保責任落實制度,建立健全了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簡稱市環委會)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市環委會由市長任主任,所有副市長任副主任,新增26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目前成員單位總數達到了64個。
“管行業就要管環保。”基于此,我市創新性地在國土資源開發、城鄉建設、工業、旅游衛生、交通運輸、生態建設與保護、海洋、農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執法監管等十個領域設立專業委員會,推進各領域各行業環保工作統籌開展。通過環委會及專業委員會構建大環保格局,這種做法在同類城市中尚屬首次。
化肥農藥超標使用,塑料地膜隨意殘留,禽畜糞便處置不當……農業、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緩。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可謂對癥下藥。
“去年7月5日,市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明確了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畜牧獸醫局等成員單位的職責,對農業環保工作進行部署。”青島市農業委員會生態農業處處長陳言智介紹,專業委員會層級更高,統籌開展環保工作的推進力度更大,對治理農業污染大有裨益。“農業污染主要是污染源多而且分散。2017年我們進行了3次農業環保工作督查,對發現的37個問題全部反饋到各區市督促整改,取得了令老百姓滿意的效果。”
據悉,市環委會建立了簡報工作制度,定期通報全市重要環保工作開展情況、各專業委員會工作開展情況。每周調度各專業委員會工作,各專業委員會內部也建立了定期會議、調度聯系、議事協調等方面制度,加強運行管理。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市環委會對重點環境問題督辦督查,推進了一批重點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落實。
與環保大格局相對應,我市建立了“市、區、街道、村居綜合治理網格”監管體系。據介紹,我市共劃分四級基礎網格5241個,環保行業網格103個,環保監管網格化事項29項,環境監管新格局初見成效。同時,協調調整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環境保護指標,加大對區市的考核權重,增加對市直部門逆向指標的考核,倒逼環保責任落實。
核發排污許可證222個
優化了產業結構布局
“2017年我市開展了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的排污許可工作,從6月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獲得青島第一張排污許可證,到2017年12月14日共核發排污許可證222個,在全省第一個完成年度工作任務。”青島市環境保護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處長李亦明表示。
排污許可制是環境管理的根本制度,是各項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李亦明說,排污許可證是載明排污單位對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有關環保義務的法律文書,是對排污單位排污行為的約束,具有“身份證”的作用。記者登陸相關網站看到,排污許可證分正本與副本兩份,內容詳細具體,按什么標準排放、排放總量多少、自行監測要求等均有說明。比如青島的一家印染企業,其許可證副本文件有42頁,而有的大型石化企業則超過380頁。
“對未批先建、淘汰落后產能、位于禁止建設區域內的企業堅決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我們通過排污許可解決了不少遺留問題,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調整。”李亦明介紹,比如水泥行業全市實行許可制企業共有19家,核發排污許可證的只有10家。據統計,我市水泥、印染、電鍍、農藥及原料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中,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占行業企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7.4%、38.5%、27.7%、15.4%。
排污許可證是“身份證”,但不是“良民證”,排污單位必須承擔按證排污的責任。“排污許可把‘你要怎么做’變成了‘我要怎么做’,企業從應付監管變為自證清白,對環境質量的改善十分有利。”李亦明說。
排污許可證規定了排污企業的排放總量,因擴大生產規模等原因總量不夠了怎么辦?青島正在試點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主要是促進企業主動減排,通過交易讓他們‘減了不白減’,而是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李亦明告訴記者。
據悉,青島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堅持問題導向,選擇重點區域和部分重點行業進行試點。其中,水污染排放選擇兩項指標,試點區域和行業為環膠州灣區域直接或間接向膠州灣排放廢水的造紙、印染、化工、飲料制造、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等行業的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為全市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排放選擇三廂指標,試點區域和行業為全市電力、熱力生產供應工業企業。截至目前,我市已對15家企業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共收繳排污權有償使用費221萬元。
環境質量獲顯著改善
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
去年前11個月,全市共淘汰燃煤鍋爐86臺,完成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52臺。對全市420家涉水污染源建立臺賬,全市13個省級及以上工業聚集區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和在線監控設施安裝聯網。制定實施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
以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為重點,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增動力,強化監管執法添助力,讓我市環保工作動能更加強勁,環境質量獲得顯著改善。
去年1至11月份,我市藍天白云天數同比增加17天,達到317天;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6%;PM10平均濃度7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3%。全市主要河流和水庫良好以上水質點位增加2個,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不斷改善,全市18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得到保障。
借中央環保督查的東風,我市大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自然環境更加寧靜、和諧、美麗。據介紹,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我市共接到省轉辦信訪件875件,所有信訪件均已辦結,777個信訪問題得到解決;責令1261家企業進行整改,對150家企業進行了處罰,罰款1020多萬元,集中解決了一批想解決而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我市積極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全市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站等農村項目147個,586個村莊、約73萬人受益,完成315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青山路石材加工廠粉塵和噪聲擾民、重慶路高架旁鼎世華府小區居民對高架路車輛噪聲擾民、嶗山水源地非法挖沙等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競爭力,持續開展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楊釗賢表示,“環保部門將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強化污染防治,為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改革創新環保工作體制,環境管理方式更加嚴格,空氣、水、土壤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得以解決……在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的同時,青島正不斷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建立健全環委會機制
努力構建大環保格局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江汀強調,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是青島今后發展的根本出路所在。建設生態文明,改革創新同樣重要。
生態文明建設,重在落實環保責任。2017年我市完善環保責任落實制度,建立健全了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簡稱市環委會)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市環委會由市長任主任,所有副市長任副主任,新增26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目前成員單位總數達到了64個。
“管行業就要管環保。”基于此,我市創新性地在國土資源開發、城鄉建設、工業、旅游衛生、交通運輸、生態建設與保護、海洋、農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執法監管等十個領域設立專業委員會,推進各領域各行業環保工作統籌開展。通過環委會及專業委員會構建大環保格局,這種做法在同類城市中尚屬首次。
化肥農藥超標使用,塑料地膜隨意殘留,禽畜糞便處置不當……農業、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緩。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可謂對癥下藥。
“去年7月5日,市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明確了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畜牧獸醫局等成員單位的職責,對農業環保工作進行部署。”青島市農業委員會生態農業處處長陳言智介紹,專業委員會層級更高,統籌開展環保工作的推進力度更大,對治理農業污染大有裨益。“農業污染主要是污染源多而且分散。2017年我們進行了3次農業環保工作督查,對發現的37個問題全部反饋到各區市督促整改,取得了令老百姓滿意的效果。”
據悉,市環委會建立了簡報工作制度,定期通報全市重要環保工作開展情況、各專業委員會工作開展情況。每周調度各專業委員會工作,各專業委員會內部也建立了定期會議、調度聯系、議事協調等方面制度,加強運行管理。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市環委會對重點環境問題督辦督查,推進了一批重點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落實。
與環保大格局相對應,我市建立了“市、區、街道、村居綜合治理網格”監管體系。據介紹,我市共劃分四級基礎網格5241個,環保行業網格103個,環保監管網格化事項29項,環境監管新格局初見成效。同時,協調調整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環境保護指標,加大對區市的考核權重,增加對市直部門逆向指標的考核,倒逼環保責任落實。
核發排污許可證222個
優化了產業結構布局
“2017年我市開展了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的排污許可工作,從6月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獲得青島第一張排污許可證,到2017年12月14日共核發排污許可證222個,在全省第一個完成年度工作任務。”青島市環境保護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處長李亦明表示。
排污許可制是環境管理的根本制度,是各項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李亦明說,排污許可證是載明排污單位對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有關環保義務的法律文書,是對排污單位排污行為的約束,具有“身份證”的作用。記者登陸相關網站看到,排污許可證分正本與副本兩份,內容詳細具體,按什么標準排放、排放總量多少、自行監測要求等均有說明。比如青島的一家印染企業,其許可證副本文件有42頁,而有的大型石化企業則超過380頁。
“對未批先建、淘汰落后產能、位于禁止建設區域內的企業堅決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我們通過排污許可解決了不少遺留問題,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調整。”李亦明介紹,比如水泥行業全市實行許可制企業共有19家,核發排污許可證的只有10家。據統計,我市水泥、印染、電鍍、農藥及原料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中,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占行業企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7.4%、38.5%、27.7%、15.4%。
排污許可證是“身份證”,但不是“良民證”,排污單位必須承擔按證排污的責任。“排污許可把‘你要怎么做’變成了‘我要怎么做’,企業從應付監管變為自證清白,對環境質量的改善十分有利。”李亦明說。
排污許可證規定了排污企業的排放總量,因擴大生產規模等原因總量不夠了怎么辦?青島正在試點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主要是促進企業主動減排,通過交易讓他們‘減了不白減’,而是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李亦明告訴記者。
據悉,青島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堅持問題導向,選擇重點區域和部分重點行業進行試點。其中,水污染排放選擇兩項指標,試點區域和行業為環膠州灣區域直接或間接向膠州灣排放廢水的造紙、印染、化工、飲料制造、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等行業的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為全市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排放選擇三廂指標,試點區域和行業為全市電力、熱力生產供應工業企業。截至目前,我市已對15家企業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共收繳排污權有償使用費221萬元。
環境質量獲顯著改善
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
去年前11個月,全市共淘汰燃煤鍋爐86臺,完成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52臺。對全市420家涉水污染源建立臺賬,全市13個省級及以上工業聚集區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和在線監控設施安裝聯網。制定實施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
以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為重點,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增動力,強化監管執法添助力,讓我市環保工作動能更加強勁,環境質量獲得顯著改善。
去年1至11月份,我市藍天白云天數同比增加17天,達到317天;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6%;PM10平均濃度7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3%。全市主要河流和水庫良好以上水質點位增加2個,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不斷改善,全市18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得到保障。
借中央環保督查的東風,我市大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自然環境更加寧靜、和諧、美麗。據介紹,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我市共接到省轉辦信訪件875件,所有信訪件均已辦結,777個信訪問題得到解決;責令1261家企業進行整改,對150家企業進行了處罰,罰款1020多萬元,集中解決了一批想解決而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我市積極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全市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站等農村項目147個,586個村莊、約73萬人受益,完成315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青山路石材加工廠粉塵和噪聲擾民、重慶路高架旁鼎世華府小區居民對高架路車輛噪聲擾民、嶗山水源地非法挖沙等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競爭力,持續開展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楊釗賢表示,“環保部門將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強化污染防治,為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