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對于環保企業而言,依然是機會與壓力并存的一年,環境治理需求依然龐大,絕大部分之前困擾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少數領域還面臨著一些波折不定的局面,引導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力量不少依然是萌芽狀態。本文為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獨家約稿,對整個環保產業的2018年進行展望。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明確目標和時間表,這對整個中國的環保產業而言相當于獲得了一張長達至少二十年的發展保證書,甚至考慮到生態環境拐點,這個時效還能更長。然而,正如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我們的工作當前還面臨很多困難,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堅持不懈的更深層次的改革和創新,這方面的判斷不但適用于十九大所提出的“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也適用于環保產業發展本身所面臨的問題:產業能否健康,是環保治理目標能夠實施落地的重要條件。而高壓和長效的環保監管機制、堅定的市場化改革、產權保護和鼓勵創新,以及新型營商環境的構建,是扶持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
2018 年,對于環保企業而言,依然是機會與壓力并存的一年,環境治理需求依然龐大,絕大部分之前困擾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少數領域還面臨著一些波折不定的局面,引導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力量不少依然是萌芽狀態。
技術細分領域創新逐漸活躍
把環保產業簡單劃分為面向城鄉和地方政府的市政領域,以及面向工業客戶的工業治污領域。了解這個行業發展的情況,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分布和規模來分析:從總體來看,除了電力行業大氣治理子領域和監測領域的幾家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環保上市公司均和市政領域(污水、垃圾處理)的投資運營業務有關,幾家以膜技術上市的公司也各有不同比例的參與市政設施的投資運營。得益于自 2004 年以來住建部所發起的特許經營改革,投資運營公司借助資本的力量和國內土壤的滋養,已經非常強大,甚至通過近幾年的“走出去”在國際上也居于第一陣營的位置。2016-2017 年發生了多起國際并購案例,大多是在歐洲發達國家;而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的“一帶”東南亞地區,我國的市政投資運營公司以直接投資新建項目為主,也是風生水起。
而與之對照的是,中國的環保的裝備和技術公司總體仍處在相對落后的產業局面,無論在市政還是在工業領域,這是因為甲方的分散以及優勝劣汰規則的市場規則失效等綜合因素產生的,也是因為前文所述的推動環保產業健康升級的外部力量依然處在萌芽期的原因。結合我國國情:甲方依然分散(即便在水務投資運營領域)、關系市場、表演市場、低價投標、監管嚴格程度不夠、產權保護弱和低層次競爭等制約我國環保產業尤其是技術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諸多原因并未有根本性的好轉,有希望推動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的“零容忍”級別的環保監管也才剛剛拉開大幕,產權保護等要件更是尚未見實際舉措。
但是,小、散,尤其是弱的缺點不能作為中國環保技術類企業的唯一標簽,在環保監管逐步嚴格的當下,技術創新和迭代的活躍度遠遠大于以往,而在三十年積累的國內技術實力,也出現了一些國際領先的細分技術,畢竟我國具有全球最大甚至也是最復雜的環境治理需求。國外一些已無法施展的沉淀技術也在引進國內中變革而復生。
此外,環保細分技術或設備的采購越來越受被監管的市場化主體的影響而開始有趨向理性的苗頭,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考慮到整個運營周期的性價比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合理費用下的穩定達標的必要目標當下其實還沒有完全被滿足,同時資源化、裝備化、信息化和低碳化四個更高階的目標中的某一個已經開始在局部領域的少數優秀公司出現。
話說回來,小、散本身未必是缺點,小、散且弱(低技術含量、山寨遍地和無序競爭)才是。對于技術驅動的領域,盲目提高集中度未必是個好的選擇,資本市場往往是提高集中度的助力,然而資本對于技術創新卻沒有太大的幫助。大公司陷入僵化的體制,往往遏制了技術的迭代創新。在國內,即便以某項細分技術上市的公司,也會盡快轉型增加業務覆蓋面(甚至為了做大營收提前轉型),甚至進入投資運營,模糊了其“重突破創新”的技術公司色彩。由于前文所歸納的國情原因,堅持在細分領域鉆研數十年維持領先且不盲目擴張的德國家族企業模式顯然在國內鮮見。我國總用法國只有兩家大型環保企業來作為應該全面提升集中度的理由(這背后也許是大企業話語權重,希望借此擴大占有率的原因也未可知),卻忽視了德國、日本和美國存在大量中小環保企業的事實。此外,即便法國,兩家大型環保公司也經常在細分領域與本國的小型技術企業展開合作。另外,某些發達國家工業治污需求的下降導致中小企業的不活躍也是與國內情況有區別的。
市政水務領域發展相對較好黑臭水體治理未來受PPP變動影響較大
市政領域之前主要集中在污水和垃圾兩類領域的特許經營為基礎的投資運營,和與之配套的工程和技術類環保公司,在污水和垃圾兩個領域已經培養了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而后者卻仍處于相對分散的局面。唯一培養少數幾家上市公司的領域就是膜領域,也都很大比例或者至少積極參與了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甚至 2014 年以來的 PPP 項目。
以供水服務和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為基本商業模式的水務上市公司,2017 年依然都獲得了“勻速”的增長機會(每年大約 3000 萬噸/日左右的總的水務市場化資產增長規模),2018 年,在污水垃圾全面推行 PPP 的文件的要求下,預期還會維持類似的增長速度,而相關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是項目競爭越來越激烈,項目源頭有相當比例會被地方政府所控制的平臺公司作為轉型資產直接占有,而真正能公平推向市場的項目尤其是污水廠 BOT 項目將面臨著空前的競爭,超低價頻頻出現。而由于中水、海水淡化等領域外部條件依然不成熟,水務特許經營依然是最受歡迎熱捧的資產。
類似工業領域,日益嚴格的環保監管為這些上市企業埋下了后顧之憂,而去年開始的環保督查風暴代表著環保監管的高壓政策其實剛剛開始。相信這會對上述低價競爭得來的項目的穩定運行提出挑戰。同時,在這個領域的高標準穩定達標和對應的節能降耗及節省運營成本都會給中小技術企業帶來很大的創新機會。比如,雖然 MBR 膜技術方向為市政污水高標準排放的主流技術,但是非膜工藝由于避免了后期維護的成本,各種創新一直在涌現中。當然,這些偏重突破式創新的技術公司往往規模都屬于中小企業,2018 年能夠上市的或者應該突出重圍上市的企業還是鳳毛菱角。
2016-2017 年,是黑臭水體治理 PPP 項目開始高速落地的兩年,為前文中所提到的部分轉戰水環境 PPP 的投資運營類水務上市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業績增長。但實際上,據 E20 數據中心的統計結果來分析,如果把水景觀和黑臭水體治理都算作水環境項目的話,其實這些在傳統市政基礎設施占有絕對主力的投資運營類上市公司的份額比例嚴重下降,央企建筑公司和上市園林公司搶占了大部分純政府付費的“PFI”類(使用可用性付費模式)的項目份額,也帶來了重工程輕運營績效、高杠桿率融資和地方政府借 PPP 擴大負債的各方質疑,最終導致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 PPP 的規范整治行動的到來。這就對本來就信心不足的資本市場帶來了沖擊,也給立足未穩的中國特色 PPP 的未來蒙上了陰影。目前看,需要到 2018 年三月份上述局面才能有所明朗,未來 PFI 類項目的投放量極高概率會有相當比例的減少。
上海市奉賢區于2017年9月底全面完成172條市、區、鎮級重點河道黑臭治理目標,年內增加水域面積5000余畝。其中,利用魚蝦塘退養納入水面積指標4725畝。奉賢還將在退漁還水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一鎮一湖”、“一村一濕地”的特色水文化設施建設。
市政固廢領域多線高熱環衛板塊將加速
由于運營屬性很強,固廢投資運營板塊受近期 PPP 政策變動影響較小,而垃圾焚燒投資運營領域正處在大規模市場瓜分的下半場。新增項目數量中,縣域項目已經占到大半。E20 研究院估計,這個領域的高增長期大約還有三年左右。2018 年勢必又是繼續高熱的一年。當然,環保部在 2017 年所推進的“裝樹聯”行動得到了企業的主動支持,2018 年將進一步普及,這些垃圾廠的信息公開和開放參觀也在被住建部要求同步推進中。
行情高熱情況與之可以比肩的危險廢棄物處置市場在監管和信息公開這方面卻有所不同。雖然由于供需不平衡導致即便是二手項目也是奇貨可居,但是這些危廢項目的全面監管風暴和信息公開均未完全到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垃圾焚燒,危險廢棄物的付費來源為工業企業,因此當供需平衡被初步滿足后,勢必將面對更嚴厲的環保監管,以及工業企業以腳投票選擇相對價格較低的處置廠的可能。危廢領域近期的安全處置、減量化和中遠期的資源化需求都是具有一定的緊迫性,未來將從投資熱轉為運營熱和技術熱。2018 年,危廢領域主旋律依然是放量的投資與并購,但相信會有一些環保督查事件為這個行業敲響警鐘。
以 2017 年為大規模市場化的元年的環衛領域正處于蓬勃發展的初期,得益于從短期小金額小區域局部領域的購買服務升級到長期大金額大區域全領域的 PPP 模式,以及生態文明下城市環衛服務進階,帶來了這個行業在裝備化、智慧化、資源化等方面的全面升級和市場化的內在動力。2018 年仍然是這個領域的春天,值得關注的是第一家環衛上市公司將花落誰家,以及環衛這一類投資運營公司和垃圾焚燒類投資公司相互競合的關系。
城市礦山和循環經濟領域,伴隨著兩網融合的要求,少數環保企業有所參與。垃圾分類的國策在激活這個領域的同時,也激活了如餐廚、大件垃圾乃至裝修垃圾在內的城市其他各個細分領域。整個城市固廢領域無論從投資運營到細分技術,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甚至一些原來在水處理領域的投資或者技術公司也在紛紛被吸引過來。
政策春風促生農村環境治理
農村環境治理領域這幾年排名在“大氣十條下的大氣治理”、“水十條下的城市水環境”之下的第三個被中央高度重視的熱點領域。各地借助 PPP 的模式在加速推進以往相對較慢的農村環境治理。但是由于地點分散、條件多元,標準不一、人才缺失、經費籌措難等各種原因,這個領域也是治理效果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環保細分領域。
農村的垃圾領域無法采用城市的環衛模式,一直缺乏長效機制。相對而言,村鎮的環衛管理和村鎮的集中污水治理推進相對較為順利。農村污水的難點在幾百噸以下的分散式甚至分戶式污水處理的長期實際效果,以及參考城市污水處理標準排放對于這種小規模污水站在經費和管理上的不可持續和對環境改善的物有不值,都是大家所爭論的焦點。
當然,在 2018 年,我們還是應該能看到積極的一面,PPP 走向規范后對這類項目的運營績效監管的要求會提高農村環境治理的運營狀況,而社會資本也在積極尋找新技術或新的模式去提高這種分散度較高的服務區域的運營水平。
工業監管風疾
第三方治理依然推動較慢
2017 年的環保監管的力度之強,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現在來看,不同于市政領域無法簡單關停,工業領域環保排放的穩定達標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企業的生命線,這帶來了工業治污企業的整體合同額的大幅上升。但是我們也留意到有些工業企業受供給側改革或者產品競爭力不強無法承擔全部環境成本的影響,生存困難。這也帶來了相應為其提供服務的環保公司的應收賬款的增加。
2018 年這種情況還將延續,監管持續加碼是大概率事件,但即便如此,工業環保領域仍將是空前復雜的局面。一方面制造業發展情況現在很難判斷,依托于其之上的工業治污領域必然受其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治理的一時難以落地,這個行業依然是 EPC 模式為主導,企業的競爭模式相對簡單,長期現金流模式難以建立,更適合中小企業憑借技術突破來獲得發展。
資源化、裝備化這些需求在工業領域相對最突出,工業甲方在承擔越來越高的環保成本,以及競爭激烈的自身產品市場的情況下,必然希望在保障達標的前提下降低長期運營成本。如果說在 PPP 模式促進下政府更有可能接納綜合服務商承攬在某一個領域的長期集成服務的話,對比而言在工業領域持續降低運營成本和保障達標穩定性將成為環保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依托各項泛泛的環保技術而推行的綜合服務模式將不太容易長期穩定的建立,反而是部分通過產業鏈后延來實現資源化需求而降低運營成本的項目也許會更多地催生某一局部領域第三方運營的機會。
由于以上原因,在工業治污領域,將長期以中小技術企業的活躍為主,即便某個公司上市,由于無法簡單地像在市政投資運營領域那樣借力資本擴張,在碎片化的工業治污領域(只有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是少數的曾經的例外),大型的綜合性公司依然只能占有相當少的比例。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明確目標和時間表,這對整個中國的環保產業而言相當于獲得了一張長達至少二十年的發展保證書,甚至考慮到生態環境拐點,這個時效還能更長。然而,正如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我們的工作當前還面臨很多困難,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堅持不懈的更深層次的改革和創新,這方面的判斷不但適用于十九大所提出的“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也適用于環保產業發展本身所面臨的問題:產業能否健康,是環保治理目標能夠實施落地的重要條件。而高壓和長效的環保監管機制、堅定的市場化改革、產權保護和鼓勵創新,以及新型營商環境的構建,是扶持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
2018 年,對于環保企業而言,依然是機會與壓力并存的一年,環境治理需求依然龐大,絕大部分之前困擾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少數領域還面臨著一些波折不定的局面,引導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力量不少依然是萌芽狀態。
技術細分領域創新逐漸活躍
把環保產業簡單劃分為面向城鄉和地方政府的市政領域,以及面向工業客戶的工業治污領域。了解這個行業發展的情況,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分布和規模來分析:從總體來看,除了電力行業大氣治理子領域和監測領域的幾家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環保上市公司均和市政領域(污水、垃圾處理)的投資運營業務有關,幾家以膜技術上市的公司也各有不同比例的參與市政設施的投資運營。得益于自 2004 年以來住建部所發起的特許經營改革,投資運營公司借助資本的力量和國內土壤的滋養,已經非常強大,甚至通過近幾年的“走出去”在國際上也居于第一陣營的位置。2016-2017 年發生了多起國際并購案例,大多是在歐洲發達國家;而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的“一帶”東南亞地區,我國的市政投資運營公司以直接投資新建項目為主,也是風生水起。
而與之對照的是,中國的環保的裝備和技術公司總體仍處在相對落后的產業局面,無論在市政還是在工業領域,這是因為甲方的分散以及優勝劣汰規則的市場規則失效等綜合因素產生的,也是因為前文所述的推動環保產業健康升級的外部力量依然處在萌芽期的原因。結合我國國情:甲方依然分散(即便在水務投資運營領域)、關系市場、表演市場、低價投標、監管嚴格程度不夠、產權保護弱和低層次競爭等制約我國環保產業尤其是技術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諸多原因并未有根本性的好轉,有希望推動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的“零容忍”級別的環保監管也才剛剛拉開大幕,產權保護等要件更是尚未見實際舉措。
但是,小、散,尤其是弱的缺點不能作為中國環保技術類企業的唯一標簽,在環保監管逐步嚴格的當下,技術創新和迭代的活躍度遠遠大于以往,而在三十年積累的國內技術實力,也出現了一些國際領先的細分技術,畢竟我國具有全球最大甚至也是最復雜的環境治理需求。國外一些已無法施展的沉淀技術也在引進國內中變革而復生。
此外,環保細分技術或設備的采購越來越受被監管的市場化主體的影響而開始有趨向理性的苗頭,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考慮到整個運營周期的性價比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合理費用下的穩定達標的必要目標當下其實還沒有完全被滿足,同時資源化、裝備化、信息化和低碳化四個更高階的目標中的某一個已經開始在局部領域的少數優秀公司出現。
話說回來,小、散本身未必是缺點,小、散且弱(低技術含量、山寨遍地和無序競爭)才是。對于技術驅動的領域,盲目提高集中度未必是個好的選擇,資本市場往往是提高集中度的助力,然而資本對于技術創新卻沒有太大的幫助。大公司陷入僵化的體制,往往遏制了技術的迭代創新。在國內,即便以某項細分技術上市的公司,也會盡快轉型增加業務覆蓋面(甚至為了做大營收提前轉型),甚至進入投資運營,模糊了其“重突破創新”的技術公司色彩。由于前文所歸納的國情原因,堅持在細分領域鉆研數十年維持領先且不盲目擴張的德國家族企業模式顯然在國內鮮見。我國總用法國只有兩家大型環保企業來作為應該全面提升集中度的理由(這背后也許是大企業話語權重,希望借此擴大占有率的原因也未可知),卻忽視了德國、日本和美國存在大量中小環保企業的事實。此外,即便法國,兩家大型環保公司也經常在細分領域與本國的小型技術企業展開合作。另外,某些發達國家工業治污需求的下降導致中小企業的不活躍也是與國內情況有區別的。
市政水務領域發展相對較好黑臭水體治理未來受PPP變動影響較大
市政領域之前主要集中在污水和垃圾兩類領域的特許經營為基礎的投資運營,和與之配套的工程和技術類環保公司,在污水和垃圾兩個領域已經培養了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而后者卻仍處于相對分散的局面。唯一培養少數幾家上市公司的領域就是膜領域,也都很大比例或者至少積極參與了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甚至 2014 年以來的 PPP 項目。
以供水服務和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為基本商業模式的水務上市公司,2017 年依然都獲得了“勻速”的增長機會(每年大約 3000 萬噸/日左右的總的水務市場化資產增長規模),2018 年,在污水垃圾全面推行 PPP 的文件的要求下,預期還會維持類似的增長速度,而相關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是項目競爭越來越激烈,項目源頭有相當比例會被地方政府所控制的平臺公司作為轉型資產直接占有,而真正能公平推向市場的項目尤其是污水廠 BOT 項目將面臨著空前的競爭,超低價頻頻出現。而由于中水、海水淡化等領域外部條件依然不成熟,水務特許經營依然是最受歡迎熱捧的資產。
類似工業領域,日益嚴格的環保監管為這些上市企業埋下了后顧之憂,而去年開始的環保督查風暴代表著環保監管的高壓政策其實剛剛開始。相信這會對上述低價競爭得來的項目的穩定運行提出挑戰。同時,在這個領域的高標準穩定達標和對應的節能降耗及節省運營成本都會給中小技術企業帶來很大的創新機會。比如,雖然 MBR 膜技術方向為市政污水高標準排放的主流技術,但是非膜工藝由于避免了后期維護的成本,各種創新一直在涌現中。當然,這些偏重突破式創新的技術公司往往規模都屬于中小企業,2018 年能夠上市的或者應該突出重圍上市的企業還是鳳毛菱角。
2016-2017 年,是黑臭水體治理 PPP 項目開始高速落地的兩年,為前文中所提到的部分轉戰水環境 PPP 的投資運營類水務上市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業績增長。但實際上,據 E20 數據中心的統計結果來分析,如果把水景觀和黑臭水體治理都算作水環境項目的話,其實這些在傳統市政基礎設施占有絕對主力的投資運營類上市公司的份額比例嚴重下降,央企建筑公司和上市園林公司搶占了大部分純政府付費的“PFI”類(使用可用性付費模式)的項目份額,也帶來了重工程輕運營績效、高杠桿率融資和地方政府借 PPP 擴大負債的各方質疑,最終導致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 PPP 的規范整治行動的到來。這就對本來就信心不足的資本市場帶來了沖擊,也給立足未穩的中國特色 PPP 的未來蒙上了陰影。目前看,需要到 2018 年三月份上述局面才能有所明朗,未來 PFI 類項目的投放量極高概率會有相當比例的減少。
上海市奉賢區于2017年9月底全面完成172條市、區、鎮級重點河道黑臭治理目標,年內增加水域面積5000余畝。其中,利用魚蝦塘退養納入水面積指標4725畝。奉賢還將在退漁還水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一鎮一湖”、“一村一濕地”的特色水文化設施建設。
市政固廢領域多線高熱環衛板塊將加速
由于運營屬性很強,固廢投資運營板塊受近期 PPP 政策變動影響較小,而垃圾焚燒投資運營領域正處在大規模市場瓜分的下半場。新增項目數量中,縣域項目已經占到大半。E20 研究院估計,這個領域的高增長期大約還有三年左右。2018 年勢必又是繼續高熱的一年。當然,環保部在 2017 年所推進的“裝樹聯”行動得到了企業的主動支持,2018 年將進一步普及,這些垃圾廠的信息公開和開放參觀也在被住建部要求同步推進中。
行情高熱情況與之可以比肩的危險廢棄物處置市場在監管和信息公開這方面卻有所不同。雖然由于供需不平衡導致即便是二手項目也是奇貨可居,但是這些危廢項目的全面監管風暴和信息公開均未完全到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垃圾焚燒,危險廢棄物的付費來源為工業企業,因此當供需平衡被初步滿足后,勢必將面對更嚴厲的環保監管,以及工業企業以腳投票選擇相對價格較低的處置廠的可能。危廢領域近期的安全處置、減量化和中遠期的資源化需求都是具有一定的緊迫性,未來將從投資熱轉為運營熱和技術熱。2018 年,危廢領域主旋律依然是放量的投資與并購,但相信會有一些環保督查事件為這個行業敲響警鐘。
以 2017 年為大規模市場化的元年的環衛領域正處于蓬勃發展的初期,得益于從短期小金額小區域局部領域的購買服務升級到長期大金額大區域全領域的 PPP 模式,以及生態文明下城市環衛服務進階,帶來了這個行業在裝備化、智慧化、資源化等方面的全面升級和市場化的內在動力。2018 年仍然是這個領域的春天,值得關注的是第一家環衛上市公司將花落誰家,以及環衛這一類投資運營公司和垃圾焚燒類投資公司相互競合的關系。
城市礦山和循環經濟領域,伴隨著兩網融合的要求,少數環保企業有所參與。垃圾分類的國策在激活這個領域的同時,也激活了如餐廚、大件垃圾乃至裝修垃圾在內的城市其他各個細分領域。整個城市固廢領域無論從投資運營到細分技術,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甚至一些原來在水處理領域的投資或者技術公司也在紛紛被吸引過來。
政策春風促生農村環境治理
農村環境治理領域這幾年排名在“大氣十條下的大氣治理”、“水十條下的城市水環境”之下的第三個被中央高度重視的熱點領域。各地借助 PPP 的模式在加速推進以往相對較慢的農村環境治理。但是由于地點分散、條件多元,標準不一、人才缺失、經費籌措難等各種原因,這個領域也是治理效果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環保細分領域。
農村的垃圾領域無法采用城市的環衛模式,一直缺乏長效機制。相對而言,村鎮的環衛管理和村鎮的集中污水治理推進相對較為順利。農村污水的難點在幾百噸以下的分散式甚至分戶式污水處理的長期實際效果,以及參考城市污水處理標準排放對于這種小規模污水站在經費和管理上的不可持續和對環境改善的物有不值,都是大家所爭論的焦點。
當然,在 2018 年,我們還是應該能看到積極的一面,PPP 走向規范后對這類項目的運營績效監管的要求會提高農村環境治理的運營狀況,而社會資本也在積極尋找新技術或新的模式去提高這種分散度較高的服務區域的運營水平。
工業監管風疾
第三方治理依然推動較慢
2017 年的環保監管的力度之強,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現在來看,不同于市政領域無法簡單關停,工業領域環保排放的穩定達標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企業的生命線,這帶來了工業治污企業的整體合同額的大幅上升。但是我們也留意到有些工業企業受供給側改革或者產品競爭力不強無法承擔全部環境成本的影響,生存困難。這也帶來了相應為其提供服務的環保公司的應收賬款的增加。
2018 年這種情況還將延續,監管持續加碼是大概率事件,但即便如此,工業環保領域仍將是空前復雜的局面。一方面制造業發展情況現在很難判斷,依托于其之上的工業治污領域必然受其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治理的一時難以落地,這個行業依然是 EPC 模式為主導,企業的競爭模式相對簡單,長期現金流模式難以建立,更適合中小企業憑借技術突破來獲得發展。
資源化、裝備化這些需求在工業領域相對最突出,工業甲方在承擔越來越高的環保成本,以及競爭激烈的自身產品市場的情況下,必然希望在保障達標的前提下降低長期運營成本。如果說在 PPP 模式促進下政府更有可能接納綜合服務商承攬在某一個領域的長期集成服務的話,對比而言在工業領域持續降低運營成本和保障達標穩定性將成為環保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依托各項泛泛的環保技術而推行的綜合服務模式將不太容易長期穩定的建立,反而是部分通過產業鏈后延來實現資源化需求而降低運營成本的項目也許會更多地催生某一局部領域第三方運營的機會。
由于以上原因,在工業治污領域,將長期以中小技術企業的活躍為主,即便某個公司上市,由于無法簡單地像在市政投資運營領域那樣借力資本擴張,在碎片化的工業治污領域(只有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是少數的曾經的例外),大型的綜合性公司依然只能占有相當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