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完善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提案關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圖/記者李柯夫
2017年11月底,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院士后,她的社會事務也隨之增多,比如各種國家層面的評審會、戰略咨詢會等。在她看來,院士既是榮譽,更是責任,自己有義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更寬闊的領域為國家的創新驅動、經濟建設獻計出力。
3月2日,她在北京會議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有點享受這種“忙碌”的狀態。這次兩會,作為一名經濟界委員,她關注的仍然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如生態文明標準體系建設、區塊鏈和大數據等。
官員學者身份轉換是相長的過程
灰色小西裝,長發披肩,走路帶風,說話語速快,陳曉紅透著一股風風火火的勁。她說,時間都是有限的,作為一名女性,事業上成功,要學會“彈鋼琴”,各個方面都要協調處理好,提高效率。
事實上,陳曉紅并非那種關在書齋里只做學問的人。閑暇時,她喜歡和家人出去散步、打網球、唱唱歌。當選院士后,工作更忙了,但她也總會抽出時間享受生活,比如為家人精心準備一桌可口的飯菜,或者去梅溪湖大劇院聽音樂會,“努力工作和認真生活并不矛盾。”
之前,陳曉紅在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擔任過領導職務。從學者到官員,再到高校管理者,陳曉紅轉換身份游刃有余。她說,這幾個身份自己都很喜歡,“我的學術生涯比較長,所以我的興趣在學界就是教書育人。在“兩型”辦的這幾年,剛好可以把自己在學術方面的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再又通過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術研究進一步深化。”比如,在兩型生態文明、低碳這一塊又有很多新的學術貢獻,也帶了新的學生和團隊,這是一個相長的過程。在省長株潭“兩型”辦這幾年,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
陳曉紅舉例說,當時她牽頭制訂兩型標準時,包括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社科院等單位相關專家一起組成團隊來研究,當時出臺了16個兩型標準,還有好幾個節能減排標準,在這個標準的基礎上又搞了一系列的示范創建,到現在仍然在起作用。
她透露,現在重點在研究生態文明和兩型綠色,再就是比如區塊鏈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因為這些都跟管理、決策緊密相關。
推行垃圾分類就是下決心的問題
擔任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副主任時,陳曉紅牽頭在農村開展了垃圾分類的試點,但是在城市一直沒有實施好,這一度也讓她感到有些遺憾。這次的全國兩會,她打算提交關于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的提案。
她說,目前國內多數省份及試點城市雖已將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但仍存在體制不健全、收費標準不科學、征收主體不明確和公眾環保意識較差等諸多障礙,因而,她建議“分步驟、分層次、有目標”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一是完善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培養公眾環保意識;二是優化相關收費措施,明確費用征收主體,扶持垃圾分類處理產業鏈;三是建立階段收費機制,完善責任追究機制,促進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就是一個下決心的問題。”陳曉紅說,如果政府下決心在政策等方面進行引導,是完全可以做的,就像當時階梯式電價、水價、氣價的改革,推進時也有難度,堅持下來后,大家都反映比較好。長沙有些社區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但效果并不好,根源在于垃圾分類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你前端分類了,后端處理如果沒有分類,肯定不會有效果。”她認為,政府只要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產業鏈來抓,在制度設計、政策引領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這個工作完全可以推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提案關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圖/記者李柯夫
2017年11月底,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院士后,她的社會事務也隨之增多,比如各種國家層面的評審會、戰略咨詢會等。在她看來,院士既是榮譽,更是責任,自己有義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更寬闊的領域為國家的創新驅動、經濟建設獻計出力。
3月2日,她在北京會議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有點享受這種“忙碌”的狀態。這次兩會,作為一名經濟界委員,她關注的仍然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如生態文明標準體系建設、區塊鏈和大數據等。
官員學者身份轉換是相長的過程
灰色小西裝,長發披肩,走路帶風,說話語速快,陳曉紅透著一股風風火火的勁。她說,時間都是有限的,作為一名女性,事業上成功,要學會“彈鋼琴”,各個方面都要協調處理好,提高效率。
事實上,陳曉紅并非那種關在書齋里只做學問的人。閑暇時,她喜歡和家人出去散步、打網球、唱唱歌。當選院士后,工作更忙了,但她也總會抽出時間享受生活,比如為家人精心準備一桌可口的飯菜,或者去梅溪湖大劇院聽音樂會,“努力工作和認真生活并不矛盾。”
之前,陳曉紅在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擔任過領導職務。從學者到官員,再到高校管理者,陳曉紅轉換身份游刃有余。她說,這幾個身份自己都很喜歡,“我的學術生涯比較長,所以我的興趣在學界就是教書育人。在“兩型”辦的這幾年,剛好可以把自己在學術方面的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再又通過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術研究進一步深化。”比如,在兩型生態文明、低碳這一塊又有很多新的學術貢獻,也帶了新的學生和團隊,這是一個相長的過程。在省長株潭“兩型”辦這幾年,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
陳曉紅舉例說,當時她牽頭制訂兩型標準時,包括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社科院等單位相關專家一起組成團隊來研究,當時出臺了16個兩型標準,還有好幾個節能減排標準,在這個標準的基礎上又搞了一系列的示范創建,到現在仍然在起作用。
她透露,現在重點在研究生態文明和兩型綠色,再就是比如區塊鏈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因為這些都跟管理、決策緊密相關。
推行垃圾分類就是下決心的問題
擔任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副主任時,陳曉紅牽頭在農村開展了垃圾分類的試點,但是在城市一直沒有實施好,這一度也讓她感到有些遺憾。這次的全國兩會,她打算提交關于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的提案。
她說,目前國內多數省份及試點城市雖已將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但仍存在體制不健全、收費標準不科學、征收主體不明確和公眾環保意識較差等諸多障礙,因而,她建議“分步驟、分層次、有目標”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一是完善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培養公眾環保意識;二是優化相關收費措施,明確費用征收主體,扶持垃圾分類處理產業鏈;三是建立階段收費機制,完善責任追究機制,促進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就是一個下決心的問題。”陳曉紅說,如果政府下決心在政策等方面進行引導,是完全可以做的,就像當時階梯式電價、水價、氣價的改革,推進時也有難度,堅持下來后,大家都反映比較好。長沙有些社區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但效果并不好,根源在于垃圾分類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你前端分類了,后端處理如果沒有分類,肯定不會有效果。”她認為,政府只要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產業鏈來抓,在制度設計、政策引領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這個工作完全可以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