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在北京召開。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做《壯大環保產業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主題發言。他在發言中表示,(環保行業)在市場秩序維護方面,惡性低價競爭問題依然突出!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在發言中還表示,無論是先低價拿標搶占市場份額,項目運行后再提價,還是企業戰略轉型需要,這些偏離實際成本的惡性不規范競爭,不以持續穩定運行為目標的短視行為,極不利于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造成環保行業平均收益率下滑明顯。據測算,目前燃煤電廠煙氣特許經營項目投資內部收益,從12%下降至8%左右;水務項目從8%下降至4%~5%左右,僅與5年期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持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從12%下降至5%~8%左右。
在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還公布了環境商會報送的提案初稿——《關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提案》,將以全國工商聯團體提案形式提交全國政協會議。該提案建議鼓勵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環保企業綜合評級,對于違反誠信或擾亂行業秩序、低價競爭或違規提價的企業,給予降級或實行行業性聯合抵制,以遏制企業不規范競爭行為。
環保產業競爭的無序,既損害了環保企業本身的利益,也損害了公眾利益。有資料顯示,2015下半年以來,環保領域出現了多次超低價中標事件,企業不計后果低價競爭的行為,正為環保行業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以垃圾處理行業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17年來,垃圾處理的政府補貼費用呈現大幅下跌狀態。1999年,上海江橋垃圾焚燒項目的垃圾處理服務費為213元/噸,而在2009年,價格跌至為90元/噸。此后,價格繼續呈下跌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收費難以覆蓋成本。
不僅在垃圾處理行業低價競爭現象嚴重,污水處理行業也“難逃厄運”。據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顯示,選取全國227座污水處理廠為樣本,分析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通過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治理全成本進行估算,平均建設成本為1.70元/m3,平均運行成本1.03元/m3,平均治理成本是2.73元/m3,單位治理全成本在1.01~6.97元/m3。可見,污水處理行業無論是建設成本或是運行成本,都顯著高于當前最低中標價格。同樣,據業內人士測算,按照正常環保達標要求,公認比較合理的垃圾焚燒處理服務費報價應在60~80元/噸之間,與最低價相差甚遠。
對于低價競爭現象,部分從業人士認為,“市場經濟肯定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要以排放標準作為評判,低價如果還能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那么應該鼓勵。”這種觀點看似有道理,但經不住推敲,并不會獲得業內的普遍認可。首先,低價中標的項目相較于正常價格中標的項目所獲取的利潤會大打折扣甚至存在虧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污染治理的環節有可能會偷工減料,甚至讓不少環境治理企業淪為集中排污地,給公眾留下了糟糕的印象,更是給社會和市場留下安全隱患,這又何談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在講究質量至上的時代,應遏制低價競爭現象發生。低價競爭模式不是“優質競爭”,而是“劣質競爭”,容易把優勝劣汰理念演化為“優汰劣勝”。
據行業內人透露,目前環保行業內很多低價中標項目就存在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質量、惡意偷排的風險,企業可能以降低工程建設或運營標準為代價拉低成本。某些項目承包方以建設階段的設計、施工、設備材料采購、技術服務為利潤增長點,建而不運或者忽視運營階段的環保達標,通過偷排、停運設備以降低藥劑或電費成本等方式賺取差價。
環保項目與其他行業項目不同,具有生態環境效益。一個環保項目的好壞,決定著生態環境效益的大小,影響著最終的治理結果,甚至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安全。因此,環保項目的低價競爭不容小覷,低價中標的項目質量更不容忽視!
為盡快打破這種“低價競爭”的怪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4份提案之一就是《關于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該提案提出,當前,偏離項目成本價格的惡性競標現象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環境技術及運維管理技術未有跨越式突破,環保行業融資的財務成本及稅費普遍增加,環境治理設施持續提標改造,綜合來看,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并不具有全面降價的廣泛基礎。若環保行業低價搶奪市場的策略成風,一旦某些中小企業以降低環保標準要求為代價跟風降價,不僅挫傷了多數以高標準運營維護環境設施的環保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和創新環境技術的內生動力,未來5~10年內環保設施成為環境污染源的風險也會增加。為了營造和建立環保行業公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促進企業自律及開展良性競爭,建議地方政府理性招標及加強監管,明確強制和建議信息公開清單,追蹤監督重點環保項目。
近兩年,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無論是行業內人士對于低價競爭的態度,還是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兩會提案,都已將低價競爭推上了“斷頭臺”,維護行業發展秩序,抵制低價競爭勢在必行!
當然,低價競爭的出現讓一些真正有實力的環保企業被埋沒其中,也讓一些環保企業意識到了自身更多的不足。要想成為行業內真正的強者,還是要“打鐵自身硬”!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在發言中還表示,無論是先低價拿標搶占市場份額,項目運行后再提價,還是企業戰略轉型需要,這些偏離實際成本的惡性不規范競爭,不以持續穩定運行為目標的短視行為,極不利于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造成環保行業平均收益率下滑明顯。據測算,目前燃煤電廠煙氣特許經營項目投資內部收益,從12%下降至8%左右;水務項目從8%下降至4%~5%左右,僅與5年期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持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從12%下降至5%~8%左右。
在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還公布了環境商會報送的提案初稿——《關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提案》,將以全國工商聯團體提案形式提交全國政協會議。該提案建議鼓勵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環保企業綜合評級,對于違反誠信或擾亂行業秩序、低價競爭或違規提價的企業,給予降級或實行行業性聯合抵制,以遏制企業不規范競爭行為。
環保產業競爭的無序,既損害了環保企業本身的利益,也損害了公眾利益。有資料顯示,2015下半年以來,環保領域出現了多次超低價中標事件,企業不計后果低價競爭的行為,正為環保行業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以垃圾處理行業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17年來,垃圾處理的政府補貼費用呈現大幅下跌狀態。1999年,上海江橋垃圾焚燒項目的垃圾處理服務費為213元/噸,而在2009年,價格跌至為90元/噸。此后,價格繼續呈下跌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收費難以覆蓋成本。
不僅在垃圾處理行業低價競爭現象嚴重,污水處理行業也“難逃厄運”。據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顯示,選取全國227座污水處理廠為樣本,分析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通過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治理全成本進行估算,平均建設成本為1.70元/m3,平均運行成本1.03元/m3,平均治理成本是2.73元/m3,單位治理全成本在1.01~6.97元/m3。可見,污水處理行業無論是建設成本或是運行成本,都顯著高于當前最低中標價格。同樣,據業內人士測算,按照正常環保達標要求,公認比較合理的垃圾焚燒處理服務費報價應在60~80元/噸之間,與最低價相差甚遠。
對于低價競爭現象,部分從業人士認為,“市場經濟肯定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要以排放標準作為評判,低價如果還能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那么應該鼓勵。”這種觀點看似有道理,但經不住推敲,并不會獲得業內的普遍認可。首先,低價中標的項目相較于正常價格中標的項目所獲取的利潤會大打折扣甚至存在虧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污染治理的環節有可能會偷工減料,甚至讓不少環境治理企業淪為集中排污地,給公眾留下了糟糕的印象,更是給社會和市場留下安全隱患,這又何談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在講究質量至上的時代,應遏制低價競爭現象發生。低價競爭模式不是“優質競爭”,而是“劣質競爭”,容易把優勝劣汰理念演化為“優汰劣勝”。
據行業內人透露,目前環保行業內很多低價中標項目就存在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質量、惡意偷排的風險,企業可能以降低工程建設或運營標準為代價拉低成本。某些項目承包方以建設階段的設計、施工、設備材料采購、技術服務為利潤增長點,建而不運或者忽視運營階段的環保達標,通過偷排、停運設備以降低藥劑或電費成本等方式賺取差價。
環保項目與其他行業項目不同,具有生態環境效益。一個環保項目的好壞,決定著生態環境效益的大小,影響著最終的治理結果,甚至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安全。因此,環保項目的低價競爭不容小覷,低價中標的項目質量更不容忽視!
為盡快打破這種“低價競爭”的怪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4份提案之一就是《關于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該提案提出,當前,偏離項目成本價格的惡性競標現象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環境技術及運維管理技術未有跨越式突破,環保行業融資的財務成本及稅費普遍增加,環境治理設施持續提標改造,綜合來看,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并不具有全面降價的廣泛基礎。若環保行業低價搶奪市場的策略成風,一旦某些中小企業以降低環保標準要求為代價跟風降價,不僅挫傷了多數以高標準運營維護環境設施的環保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和創新環境技術的內生動力,未來5~10年內環保設施成為環境污染源的風險也會增加。為了營造和建立環保行業公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促進企業自律及開展良性競爭,建議地方政府理性招標及加強監管,明確強制和建議信息公開清單,追蹤監督重點環保項目。
近兩年,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無論是行業內人士對于低價競爭的態度,還是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兩會提案,都已將低價競爭推上了“斷頭臺”,維護行業發展秩序,抵制低價競爭勢在必行!
當然,低價競爭的出現讓一些真正有實力的環保企業被埋沒其中,也讓一些環保企業意識到了自身更多的不足。要想成為行業內真正的強者,還是要“打鐵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