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鏈正在向消費化轉型,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把業態格局轉移到需求側上,后者在環境治理解決方案的選擇上話語權也將更大。環保行業利潤率的主要驅動力已經變成符合供需端的復雜綜合服務。
隨著本土環保企業中報季的來臨,綿延了一年多的綠色風暴開始轉化到各家企業的成績單上。從多年前在研發投資方向下功夫的環保企業,再次等來了“風口”。
截至8月23日,據權威媒體不完全統計,A股超過百家環保企業發布半年度報告,預計整體產業鏈將持續鎖定高景氣周期,部分企業借勢擴大業務范圍,增收增利。營收榜單上表現搶眼的光大國際、啟迪桑德、博世科等均公告了優質項目對業績拉動的正向作用。過去兩年,在環保政策頻發的環境下,治理趨向、環保服務、PPP項目改革的細則逐步落地。推行過程中,環保各子行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動,也進一步反映在各家財報中。
例如《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對環境監測設備整體產業鏈帶來利好,相應地撬動了環境治理空間;《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設備、農村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細分市場;再如“光伏531新政”沖擊了包括光伏組件、光伏裝備制造和發電應用系統在內的產品市場,但同時也被認為是一部分光伏翹楚的“春天”。
國內券商預測,上述利好政策帶來2008—2016年的一輪牛市,接下來消費化將引導國內環保投資進入一個新時代,行業故事仍存在上升空間。“我認為2018年是牛市的起點,環境治理技術創新驅動是這一輪牛市的風口,而牛市的基礎是環保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一位業界資深人士指出,國內環保行業正在向需求端轉型,而需求方在環保服務路徑的選擇上話語權也將更大。業內普遍看好消費者認知度高的品牌或產品,以及在一些如新能源設備、海水淡化、VOCs治理有成長需求的治療領域。也正基于此,搞研發投入的公司未來也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2008—2016年間,本土環保企業一直在逐步提升研發投資。創新驅動對于收入的拉動不言而喻,高額的研發投入意味著長遠回報。這項規律逐步在調整步伐中的環保企業上有所體現。根據國內機構的統計和分析,近年來環保百強企業在研發方面的總投入逐步呈現上升趨勢,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有所大幅提升。
如何解釋到現在還要接著投入研發?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因為不投就要從這個市場退出去了。”研發投資大多用于抵消盈利能力下行風險。監管政策導向助推本土企業將競爭模式從關系營銷轉向產品,國內龍頭企業通過研發差異化、高質量、系統化的技術內核來為自己的創新驅動注入能量。雖然環保企業在加大研發投入期間,凈利率并未隨研發投資的增加而大幅上升,但即使研發投入具備較長的回報周期和很多不可控因素,投資人仍對研發投入更高的環保企業持樂觀的態度。
這也是環保供給變革的一個側面。2016-2017年,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落地,環保整體產業鏈的增長方式也從數量化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行業內企業開始多元布局,如通過加速并購重組、從新興板塊等方向上尋求更多機會。
“環保行業龍頭的集中度和規模還在不斷提升,當前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期,但在環保設備領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上述業界人士指出,雜終端服務價值和整合空間上,環保設備都將迎來更多機會。隨著后續高質量發展輻射整體產業鏈,一些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在隨之而來的行業整合中脫穎而出,迅速擴大對環保的市場份額。
隨著本土環保企業中報季的來臨,綿延了一年多的綠色風暴開始轉化到各家企業的成績單上。從多年前在研發投資方向下功夫的環保企業,再次等來了“風口”。
截至8月23日,據權威媒體不完全統計,A股超過百家環保企業發布半年度報告,預計整體產業鏈將持續鎖定高景氣周期,部分企業借勢擴大業務范圍,增收增利。營收榜單上表現搶眼的光大國際、啟迪桑德、博世科等均公告了優質項目對業績拉動的正向作用。過去兩年,在環保政策頻發的環境下,治理趨向、環保服務、PPP項目改革的細則逐步落地。推行過程中,環保各子行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動,也進一步反映在各家財報中。
例如《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對環境監測設備整體產業鏈帶來利好,相應地撬動了環境治理空間;《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設備、農村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細分市場;再如“光伏531新政”沖擊了包括光伏組件、光伏裝備制造和發電應用系統在內的產品市場,但同時也被認為是一部分光伏翹楚的“春天”。
國內券商預測,上述利好政策帶來2008—2016年的一輪牛市,接下來消費化將引導國內環保投資進入一個新時代,行業故事仍存在上升空間。“我認為2018年是牛市的起點,環境治理技術創新驅動是這一輪牛市的風口,而牛市的基礎是環保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一位業界資深人士指出,國內環保行業正在向需求端轉型,而需求方在環保服務路徑的選擇上話語權也將更大。業內普遍看好消費者認知度高的品牌或產品,以及在一些如新能源設備、海水淡化、VOCs治理有成長需求的治療領域。也正基于此,搞研發投入的公司未來也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2008—2016年間,本土環保企業一直在逐步提升研發投資。創新驅動對于收入的拉動不言而喻,高額的研發投入意味著長遠回報。這項規律逐步在調整步伐中的環保企業上有所體現。根據國內機構的統計和分析,近年來環保百強企業在研發方面的總投入逐步呈現上升趨勢,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有所大幅提升。
如何解釋到現在還要接著投入研發?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因為不投就要從這個市場退出去了。”研發投資大多用于抵消盈利能力下行風險。監管政策導向助推本土企業將競爭模式從關系營銷轉向產品,國內龍頭企業通過研發差異化、高質量、系統化的技術內核來為自己的創新驅動注入能量。雖然環保企業在加大研發投入期間,凈利率并未隨研發投資的增加而大幅上升,但即使研發投入具備較長的回報周期和很多不可控因素,投資人仍對研發投入更高的環保企業持樂觀的態度。
這也是環保供給變革的一個側面。2016-2017年,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落地,環保整體產業鏈的增長方式也從數量化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行業內企業開始多元布局,如通過加速并購重組、從新興板塊等方向上尋求更多機會。
“環保行業龍頭的集中度和規模還在不斷提升,當前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期,但在環保設備領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上述業界人士指出,雜終端服務價值和整合空間上,環保設備都將迎來更多機會。隨著后續高質量發展輻射整體產業鏈,一些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在隨之而來的行業整合中脫穎而出,迅速擴大對環保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