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我國內陸西北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等省區,國土面積廣大、生態環境脆弱、自然資源豐富。2018年,西北六省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加快新舊動能轉變,經濟發展從速到質均有提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西北正在迎來開放發展的新階段。
生態優先成共識
綠色成為西北經濟發展底色
2018年,西北六省區從甘肅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和陜西秦嶺違建等典型案例中深刻吸取教訓,生態優先成為發展共識,綠色正成為西北經濟發展的底色。
統計顯示,2018年甘肅省GDP增速6.3%,而在前一年,甘肅省GDP增速僅為3.6%,排名全國末位。
甘肅省統計局局長陳波認為,經濟運行實現止滑回升的數據背后,是甘肅省發展思維的變化。
2018年,甘肅省提出將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等十大重點綠色生態產業,并為此設立了總規模2000億元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基金,謀劃實施了總投資8200億元的265個帶動性工程項目。目前,這十大類生態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從2018年7月下旬開始,一場雷厲風行的專項整治行動在秦嶺北麓西安境內展開。統計顯示,2018年陜西省共拆除秦嶺北麓違建別墅1185棟,沒收9棟,回收國有土地4557畝,退還集體土地3257畝,復綠2646畝。秦嶺的“好山好水”正在重新得到恢復。違法建設別墅查清一棟拆一棟,西安市干部群眾認為這次整治“動了真格”。
在新疆,天山南北崛起一批綠色工廠。新疆伽師縣銅輝礦業公司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一部分就地取材制成新型環保建筑材料,另一部分用于井下膏體充填和地表采空區治理,實現了“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綠色發展。
改變資源依賴型發展
老企業有了新氣象
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西北六省區有多個資源型城市和傳統老工業基地。2018年,許多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簡單初加工和粗加工的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正在得到改變,許多西北老企業有了新面孔、新氣象。
機器轟鳴,一個紅通通的鋼坯在內蒙古包鋼集團軌梁廠1號萬能軋機上接力傳遞著,經過反復軋制,鋼坯越來越長,2分多鐘后,在生產線的末端,鋼坯已經被加工成一根長100多米的高鐵鋼軌。
據介紹,2018年以來,包鋼集團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產品,加大高鐵鋼軌等中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力度,全年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度增加110多億元,創出歷史最好水平。
經過轉型升級,寧夏一些傳統企業開始“浴火重生”:寧夏神州輪胎公司自主研發國產大飛機輪胎;吳忠儀表公司生產的閥門廣泛應用于深海油氣田;寧夏維爾鑄造公司研發的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打破國外壟斷……
“部分傳統行業企業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效率提高30%,成本下降15%,研發周期縮短21%。”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信廳廳長趙旭輝說。
在青海,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鹽湖氯化鋰熔鹽電解法制取金屬鋰生產線貫通。公司總裁謝康民認為,這具有“里程碑意義”,說明青海鹽湖資源開發正在探索出一條符合鹽湖產業發展實際的高效、低碳、循環利用路徑。
“一帶一路”讓西北成為開放前沿
“詩和遠方”帶來旅游熱
西北地處內陸,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中存在開放不足的問題。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西北地區正轉身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
2018年12月20日,首趟中歐班列“長安號”日通專列駛出西安港,目的地是德國杜伊斯堡。這趟專列共包含41個集裝箱,貨值超過1700萬美元,是“長安號”開行以來單列貨值最高的班列。
自從2013年首次開通西安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貨運班列以來,“長安號”班列開行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長安號”就累計開行1235列,是2017全年的6倍。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蘇國峰說,“長安號”貨運班列構建了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黃金物流大通道,使得“一帶一路”商貿交流愈發繁榮。
隨著原煤專用通道等設施投入使用,去年中蒙邊境的甘其毛都口岸的通關環境進一步優化。“以前我們運煤車的通關時間需要一周以上,現在只要20分鐘左右。”從事中蒙煤炭貿易的三禾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張貴生說。
加快開放,給西北各省區帶來切切實實的發展“紅利”。
在甘肅,由蘭州開行的“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已由原來的每月1列增加到4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回程班列也逐漸增多。從“嘗鮮”到“常鮮”,東南亞水果海鮮已經成為西北人餐桌上的新“常客”。
與此同時,由于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前往西北地區更加通達便利,眾多游客到大西北尋找“詩和遠方”。在西北六省區的統計數據中,新疆、甘肅、陜西和青海四省區2018年旅游人數和總收入均增長20%以上。旅游業呈現“井噴式”增長,正成為西北發展最熱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