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中天科技旗下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海洋工程”)的“兩型三船”即投入緊張的施工作業中,它們在江蘇大豐海域陸續完成了海上風電風機基礎施工和風機吊裝施工,正式吹響了中天科技進軍海上風電行業的號角。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何以在初創期便如此高歌猛進,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樂平給出了答案。
打造先進的施工裝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工程在成立之初便與招商局重工簽訂了打造“兩型三船”的合作協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些施工“重器”已相繼出世。
據介紹,中天海洋的施工“重器”“兩型三船”包括6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兩臺,1600噸全回旋浮吊船一艘。兩臺6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中天7”“中天8”采用連續式液壓插銷抬升系統,抬升速度快,搭配推進系統,可自行在風場內移動,且樁腿長度達8米,能夠完成50米水深范圍內的作業。1600噸全回轉浮吊船“中天9”則具有坐灘作業能力,甲板面積為2200平方米,載荷2000噸,配備三個推進器,可在風電場內自行遷移,同時船上配套國內最大的液壓打樁錘 “MENCK-3500S”,最大打擊能量3500千焦,最大擊打速度100次/分鐘,施工樁徑可達5.0~6.5米,實現無級調節,準確控制擊打能量。
此外,海洋工程還擁有國內最大載重量的海纜敷設船 “中天5”,該船配備27 米地轉盤,一次可裝載6000噸海纜,主要適用于大截面、大長度海底電纜的敷設,主海纜單程最大施工距離近60千米,空載吃水達1.4米,特別適合淺灘作業。
張樂平說,先進的施工裝備是企業承擔各項海上風電施工任務的前提,也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征,海洋工程將是業主和總包方良好的合作伙伴。
配備有戰斗力的團隊
當談起公司的成員時,張樂平感慨萬千,自豪不已。他說,海洋工程的員工各有千秋,有的善于經營管理,有的施工經驗豐富,有的對外協調是強項,有的是專業技術能手。公司總經理吳建華善于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讓每一個人從事合適的崗位,人盡其才,人人有所作為。正是這群人組成了一支戰斗力極強的團隊,讓企業迅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船舶監造階段,公司監造組克服工期緊、新人多、風險高等困難,積極發揚中天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勇于開拓、銳意精進的精神,全力配合船舶建造工作,共同協商解決每個問題,用不到13個月的時間完成交付,創造了同類型海工項目的最短建造周期記錄。
隨著船舶的下水交付,海洋工程也進入了緊張的項目施工階段。而此時項目部又需面臨“新公司、新團隊、新裝備”的質疑,以及海上惡劣環境的考驗,但是這群人沒有退縮,項目部多次舉行會議討論施工方案,堅持“一機一案”,反復論證每個 機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在施工實戰過程中,項目組全員忍住孤寂、不畏艱辛,沒訴一聲苦,沒叫一聲累,相互鼓勁、相互支持。在項目施工關鍵時期,他們更是頂住壓力,不分晝夜,連續數十個小時堅守在施工的第一線,保證了風機基礎施工與吊裝施工的順利完成。
接受精細文化的洗禮
張樂平認為,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如果不傳承集團“精細制造”的文化,是無法取得高質量發展的。而海洋工程則在船舶建造和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將這一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張樂平回憶道,為了保證船舶的如期交付,建造組成員對整個建造流程進行了梳理和細化,對每個階段的項目明確周期,量化到天,并建立了定量可視化的反饋制度,反映船舶建造狀態。
進入到施工階段,整個項目部更是將“精細制造”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根據不同的海況和機位,做到“一機一案”,每個機位施工都有單獨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工藝卡,注重細節管理。同時,每道工序定責任人、定時間、定安全措施,抓好細節,保安全、保質量、保節點,致力以“安全、完美、高效”的要求完成每一次施工。
未來是海洋的時代,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將繼續秉承 “建海上風電優質工程,傳中天精細制造文化”的理念,逐浪前行,為祖國海洋發展貢獻中天力量。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何以在初創期便如此高歌猛進,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樂平給出了答案。
打造先進的施工裝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工程在成立之初便與招商局重工簽訂了打造“兩型三船”的合作協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些施工“重器”已相繼出世。
據介紹,中天海洋的施工“重器”“兩型三船”包括6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兩臺,1600噸全回旋浮吊船一艘。兩臺6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中天7”“中天8”采用連續式液壓插銷抬升系統,抬升速度快,搭配推進系統,可自行在風場內移動,且樁腿長度達8米,能夠完成50米水深范圍內的作業。1600噸全回轉浮吊船“中天9”則具有坐灘作業能力,甲板面積為2200平方米,載荷2000噸,配備三個推進器,可在風電場內自行遷移,同時船上配套國內最大的液壓打樁錘 “MENCK-3500S”,最大打擊能量3500千焦,最大擊打速度100次/分鐘,施工樁徑可達5.0~6.5米,實現無級調節,準確控制擊打能量。
此外,海洋工程還擁有國內最大載重量的海纜敷設船 “中天5”,該船配備27 米地轉盤,一次可裝載6000噸海纜,主要適用于大截面、大長度海底電纜的敷設,主海纜單程最大施工距離近60千米,空載吃水達1.4米,特別適合淺灘作業。
張樂平說,先進的施工裝備是企業承擔各項海上風電施工任務的前提,也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征,海洋工程將是業主和總包方良好的合作伙伴。
配備有戰斗力的團隊
當談起公司的成員時,張樂平感慨萬千,自豪不已。他說,海洋工程的員工各有千秋,有的善于經營管理,有的施工經驗豐富,有的對外協調是強項,有的是專業技術能手。公司總經理吳建華善于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讓每一個人從事合適的崗位,人盡其才,人人有所作為。正是這群人組成了一支戰斗力極強的團隊,讓企業迅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船舶監造階段,公司監造組克服工期緊、新人多、風險高等困難,積極發揚中天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勇于開拓、銳意精進的精神,全力配合船舶建造工作,共同協商解決每個問題,用不到13個月的時間完成交付,創造了同類型海工項目的最短建造周期記錄。
隨著船舶的下水交付,海洋工程也進入了緊張的項目施工階段。而此時項目部又需面臨“新公司、新團隊、新裝備”的質疑,以及海上惡劣環境的考驗,但是這群人沒有退縮,項目部多次舉行會議討論施工方案,堅持“一機一案”,反復論證每個 機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在施工實戰過程中,項目組全員忍住孤寂、不畏艱辛,沒訴一聲苦,沒叫一聲累,相互鼓勁、相互支持。在項目施工關鍵時期,他們更是頂住壓力,不分晝夜,連續數十個小時堅守在施工的第一線,保證了風機基礎施工與吊裝施工的順利完成。
接受精細文化的洗禮
張樂平認為,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如果不傳承集團“精細制造”的文化,是無法取得高質量發展的。而海洋工程則在船舶建造和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將這一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張樂平回憶道,為了保證船舶的如期交付,建造組成員對整個建造流程進行了梳理和細化,對每個階段的項目明確周期,量化到天,并建立了定量可視化的反饋制度,反映船舶建造狀態。
進入到施工階段,整個項目部更是將“精細制造”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根據不同的海況和機位,做到“一機一案”,每個機位施工都有單獨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工藝卡,注重細節管理。同時,每道工序定責任人、定時間、定安全措施,抓好細節,保安全、保質量、保節點,致力以“安全、完美、高效”的要求完成每一次施工。
未來是海洋的時代,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將繼續秉承 “建海上風電優質工程,傳中天精細制造文化”的理念,逐浪前行,為祖國海洋發展貢獻中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