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風專欄謝長軍風電場建設回憶錄(五)
從無到強 實現跨越式發展
——記龍源江蘇陸上風電開發歷程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發電和用電大省,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電力交易市場。但是,江蘇電源單一,95%以上是火力發電,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省域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龍源于2003年進入江蘇風電市場。
概要
中標特許權,拿下江蘇風電“陣地”
建設多艱辛,實現彎道超車
轉戰低風速,謀求新發展
精細化管理,創造經營佳績
結束語
江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南通至連云港有近1000公里海岸線,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發電和用電大省,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電力交易市場。但是,江蘇電源單一,95%以上是火力發電,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省域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龍源于2003年進入江蘇風電市場。
中標特許權,拿下江蘇風電“陣地”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第一批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確定江蘇如東10萬千瓦(一期)和廣東惠來10萬千瓦兩個風電場項目作為特許權示范項目。國家啟動特許權招標的初衷很明確,就是要有效降低風電建設成本、實現風電設備制造國產化、推動大規模風電場的開發建設。
這對于已經將風電確定為未來核心業務,并且處在探索中的龍源集團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拿下項目不僅意味著能得到寶貴的開發資源,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將通過項目執行得到質的提升,因此,龍源勢在必得。
回憶那段時間,龍源內部總動員,匯聚一批專家、精英往返于北京、如東、惠來三地,制訂可行性方案、準備投標文件、落實外部條件、測算投標電價,準備了足足三個多月,做出六、七套方案。最后確定如東項目投標上網電價0.6100元/千瓦時。
“三毛九分二每千瓦時!”!當招標工作人員報出華睿公司(一家民企)如東一期報價后,全場嘩然。就這樣,在國家承諾“上網電價最低的投標人為中標人”的原則之下,華睿公司中標。當時筆者就在招標現場,與能源局史立山處長交換意見講:“不能這樣搞,華睿會后悔的!”龍源沒有在第一輪中標,雖然遺憾,但大家想到的更多是汲取經驗和調整心態。
2004年,國家啟動第二輪特許權招標。選定江蘇如東二期15萬千瓦、內蒙古輝騰錫勒20萬千瓦、吉林通榆20萬千瓦(后增加20萬千瓦)三個風電場項目,裝機總規模65萬千瓦。參加此輪競爭的有龍源、華睿、華電、華能、北京國際(京能集團前身)等單位,幾番較量下來,龍源在保證基本收益的情況下,以0.5190元/千瓦時和0.5090元/千瓦時的價格,拿下如東二期和吉林通榆項目(增加的20萬千瓦項目征得龍源同意后給了華能),成了最大的贏家。
中標后,龍源立即著手組織龍源江蘇風電公司的設立和團隊建設工作。龍源本部總經理助理兼工程部主任王建庭被委以重任,負責龍源江蘇風電公司人員選拔和項目籌建等,并兼任公司總經理。當時,我交給他三項任務:“帶好隊伍、建好工程、搞好前期”——這些他都做到了。在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是龍源獲得第一桶金的地方,公司決定從該公司選拔精干人員,充實風電隊伍。王建庭眼光高,用人標準也高,第一批挑選了11人,今天這些人絕大部分成了龍源的中堅力量。
他們當中有:金驥(曾任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現任龍源副總經理)、李建生(現任公司黨委副書記)、保偉中(曾任公司副總經理、龍源安徽公司黨委書記,現任公司總經理)、高宏彪(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副總經理、龍源福建公司黨委書記,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黨委書記)、王健(曾任公司副總經理、龍源安徽公司總經理、龍源遼寧公司總經理、公司總經理,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總經理)、王榮華(曾任公司總會計師,現任龍源財務共享中心主任)、陳武藝(現任龍源上海公司黨委書記)、遲巖(總部派出,現任中能公司黨委書記)。此后又從天生港發電公司挑選了一批干部,其中有張晞(現任龍源西藏公司總經理)、劉勁濤(現任龍源上海公司總經理)、張鋼(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總經理)等。
在公司組建中,吸收了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民品公司和雄亞(維爾京)公司(龍源投資的境外公司)作為參股股東。
筆者出席龍源江蘇公司一屆一次董事會
建設多艱辛,實現彎道超車
2005年10月18日上午10點18分,江蘇如東環港外灘,亞洲最大風電場,首個國家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龍源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當時中標一期的華睿還沒有開工建設)。二期工程共安裝100臺GE1.5兆瓦風電機組。施工場地位于淺灘潮間帶,部分機組處于海陸交界處,漲潮一片汪洋,退潮則為灘涂,地形復雜,施工面狹窄,國內也沒有軟基灘涂現場施工先例。GE公司委托英國一家公司提出風電機組基礎施工設計方案,每臺造價在300萬元人民幣左右,比龍源投標測算價格超出200萬元/臺,如按此施工需要增加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對項目是顛覆性的。龍源聯合華東勘測設計院經過多次復雜論證、踏勘、設計,最后提出方案,每臺風電機組基礎施工費用平均控制在100萬元人民幣以內。開始GE不同意中方的方案,后經中方多次交涉才勉強同意(差一點到了打國際官司的地步)。最后確定了一個中方自行設計、美方負責審核的折衷方案,項目才得以實施,這也打破了GE公司從不允許任何開發商自行進行基礎施工設計的先例。結果,這個項目在GE公司內部評價很高,納入了GE全球2006年優秀項目兩個備選項目之一。
2005年10月,如東風電特許權二期項目100.5MW工程開工典禮
筆者在典禮上致辭
二期工程克服重重困難,2006年7月25日,第一臺風電機組基礎澆筑完成。2006年8月27日,首臺機組吊裝成功,風電機組塔筒高80米,葉輪掃風直徑77米,均為當時全國風力發電設備之最。同年10月,首批機組并網發電,改寫了江蘇省沒有風電的歷史。
2006年4月14日,筆者視察如東特許權二期項目建設情況
2007年6月,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江蘇如東二期工程15萬千瓦全部建成發電,裝機水平和建設速度創造多個“全國第一”。6月18日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江蘇省常務副省長趙克志、國電集團副總經理陳飛等領導出席典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賀電稱這一項目“標志著我國風電特許權項目建設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規范,對于促進我國風電建設的更快發展將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
2007年6月,時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出席江蘇如東風電特許權二期(100.5MW)項目竣工投產儀式
2008年,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工程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2009年作為唯一的風電項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項目的成功建設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8年5月10日,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蒞臨如東風電場視察。筆者陪同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一起迎接江主席的到來,做了工作匯報,回答了江主席提出的關于風電的許多技術和經濟問題。江主席視察風電場控制室,登上風電機組基礎平臺,走進風電機組仔細查看,最后還與風電場全體職工合影留念,為風電場題寫廠名。原計劃20分鐘的視察時間,延長至近一個小時。
2009年至2015年,龍源江蘇公司在南通如東、啟東陸續擴建了4個風電場,風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為南通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許多貢獻。
轉戰低風速,謀求新發展
以前,風電開發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該地區年平均風速達到或超過7米/秒以上,風電場才具備開發價值,低于這個值就屬于低風速地區。江蘇除黃海海岸線周邊地區風速較高外,其他地區均低于7米/秒。
受龍源安徽公司來安項目的啟發,龍源江蘇公司把開發低風速地區風電項目作為戰略轉移的重心,因地制宜地提出“立足沿海、拓展內陸”的開發策略,選定淮安市盱眙縣丘陵地區作為低風速開發的示范項目(風速低于6.5米/秒)。2012年,江蘇首個低風速盱眙一期4.95萬千瓦項目投產發電。2014年,連云港東海項目建成投產。目前,已在盱眙、東海等低風速地區投產風電裝機容量40萬千瓦。低風速風電場的開發,得益于風電機組的技術進步,這方面遠景能源、金風科技和聯合動力等做出了很大貢獻。
2015年6月,隨著江蘇大豐三期項目投產發電(單機2.5MW),龍源江蘇公司風電裝機突破100萬千瓦,成為龍源“三北”地區以外,首個躋身百萬千瓦級行列的風電企業。
龍源江蘇李埝風電場
龍源江蘇東凌風電場
精細化管理,創造經營佳績
2010年,龍源江蘇公司在集團系統內部率先建設數字化風電場,建立了適應公司實際的多方位、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集辦公、檔案、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管理信息系統。2012年,建成國內風電系統首個省級集中監控中心,實現12名員工24小時對江蘇省5個縣市、跨越400余公里的7個風電場、9種機型、數百臺風電機組的集中管控操作。
在此基礎上,龍源江蘇公司成立數據分析中心,利用集中監控中心平臺,開展對運行時間較長機組發電性能衰退原因專項分析,對早期投運機組開展設備增功改造、控制策略優化等工作。利用云平臺技術,建立風電機組十分鐘運行數據分析模型,分析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找出性能衰退的風電機組,與制造商一起,制訂措施,進行技術改造,使機組在最佳的條件下運行。
2009年6月12日,筆者陪同時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左三)參觀如東風電場
到2018年底,龍源江蘇公司在4個地級市建成7座風電場(其中低風速2座),總裝機容量達到125.45萬千瓦,共有風電機組702臺,累計完成發電量167億千瓦時,實現利稅39.88億元。是目前龍源集團經營比較出色的省級公司,也是原國電集團首家五星級風電企業,并保持至今。
由于江蘇省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有限,大規模開發陸地風電場基礎不足,但新興起來的分散式風電開發模式,也許是龍源江蘇公司下一個發展和利潤新的增長點。
龍源江蘇如東環港風電場
龍源江蘇凌洋風電場
結束語
龍源江蘇公司用十年時間,實現風電裝機超百萬千瓦,利潤達到龍源內部最好水平,并且培養了一大批技術管理干部,員工隊伍穩定,愛崗敬業。我認為成功的因素在于▼
第一,技術創新,永遠貫穿于企業發展之中;
第二,搶抓機遇,永遠站在企業發展的制高點;
第三,精細化管理,永遠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素。
從無到強 實現跨越式發展
——記龍源江蘇陸上風電開發歷程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發電和用電大省,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電力交易市場。但是,江蘇電源單一,95%以上是火力發電,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省域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龍源于2003年進入江蘇風電市場。
概要
中標特許權,拿下江蘇風電“陣地”
建設多艱辛,實現彎道超車
轉戰低風速,謀求新發展
精細化管理,創造經營佳績
結束語
江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南通至連云港有近1000公里海岸線,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發電和用電大省,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電力交易市場。但是,江蘇電源單一,95%以上是火力發電,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省域經濟轉型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龍源于2003年進入江蘇風電市場。
中標特許權,拿下江蘇風電“陣地”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第一批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確定江蘇如東10萬千瓦(一期)和廣東惠來10萬千瓦兩個風電場項目作為特許權示范項目。國家啟動特許權招標的初衷很明確,就是要有效降低風電建設成本、實現風電設備制造國產化、推動大規模風電場的開發建設。
這對于已經將風電確定為未來核心業務,并且處在探索中的龍源集團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拿下項目不僅意味著能得到寶貴的開發資源,更重要的是,影響力將通過項目執行得到質的提升,因此,龍源勢在必得。
回憶那段時間,龍源內部總動員,匯聚一批專家、精英往返于北京、如東、惠來三地,制訂可行性方案、準備投標文件、落實外部條件、測算投標電價,準備了足足三個多月,做出六、七套方案。最后確定如東項目投標上網電價0.6100元/千瓦時。
“三毛九分二每千瓦時!”!當招標工作人員報出華睿公司(一家民企)如東一期報價后,全場嘩然。就這樣,在國家承諾“上網電價最低的投標人為中標人”的原則之下,華睿公司中標。當時筆者就在招標現場,與能源局史立山處長交換意見講:“不能這樣搞,華睿會后悔的!”龍源沒有在第一輪中標,雖然遺憾,但大家想到的更多是汲取經驗和調整心態。
2004年,國家啟動第二輪特許權招標。選定江蘇如東二期15萬千瓦、內蒙古輝騰錫勒20萬千瓦、吉林通榆20萬千瓦(后增加20萬千瓦)三個風電場項目,裝機總規模65萬千瓦。參加此輪競爭的有龍源、華睿、華電、華能、北京國際(京能集團前身)等單位,幾番較量下來,龍源在保證基本收益的情況下,以0.5190元/千瓦時和0.5090元/千瓦時的價格,拿下如東二期和吉林通榆項目(增加的20萬千瓦項目征得龍源同意后給了華能),成了最大的贏家。
中標后,龍源立即著手組織龍源江蘇風電公司的設立和團隊建設工作。龍源本部總經理助理兼工程部主任王建庭被委以重任,負責龍源江蘇風電公司人員選拔和項目籌建等,并兼任公司總經理。當時,我交給他三項任務:“帶好隊伍、建好工程、搞好前期”——這些他都做到了。在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是龍源獲得第一桶金的地方,公司決定從該公司選拔精干人員,充實風電隊伍。王建庭眼光高,用人標準也高,第一批挑選了11人,今天這些人絕大部分成了龍源的中堅力量。
他們當中有:金驥(曾任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現任龍源副總經理)、李建生(現任公司黨委副書記)、保偉中(曾任公司副總經理、龍源安徽公司黨委書記,現任公司總經理)、高宏彪(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副總經理、龍源福建公司黨委書記,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黨委書記)、王健(曾任公司副總經理、龍源安徽公司總經理、龍源遼寧公司總經理、公司總經理,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總經理)、王榮華(曾任公司總會計師,現任龍源財務共享中心主任)、陳武藝(現任龍源上海公司黨委書記)、遲巖(總部派出,現任中能公司黨委書記)。此后又從天生港發電公司挑選了一批干部,其中有張晞(現任龍源西藏公司總經理)、劉勁濤(現任龍源上海公司總經理)、張鋼(曾任龍源江蘇海上公司總經理)等。
在公司組建中,吸收了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民品公司和雄亞(維爾京)公司(龍源投資的境外公司)作為參股股東。
筆者出席龍源江蘇公司一屆一次董事會
建設多艱辛,實現彎道超車
2005年10月18日上午10點18分,江蘇如東環港外灘,亞洲最大風電場,首個國家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龍源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當時中標一期的華睿還沒有開工建設)。二期工程共安裝100臺GE1.5兆瓦風電機組。施工場地位于淺灘潮間帶,部分機組處于海陸交界處,漲潮一片汪洋,退潮則為灘涂,地形復雜,施工面狹窄,國內也沒有軟基灘涂現場施工先例。GE公司委托英國一家公司提出風電機組基礎施工設計方案,每臺造價在300萬元人民幣左右,比龍源投標測算價格超出200萬元/臺,如按此施工需要增加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對項目是顛覆性的。龍源聯合華東勘測設計院經過多次復雜論證、踏勘、設計,最后提出方案,每臺風電機組基礎施工費用平均控制在100萬元人民幣以內。開始GE不同意中方的方案,后經中方多次交涉才勉強同意(差一點到了打國際官司的地步)。最后確定了一個中方自行設計、美方負責審核的折衷方案,項目才得以實施,這也打破了GE公司從不允許任何開發商自行進行基礎施工設計的先例。結果,這個項目在GE公司內部評價很高,納入了GE全球2006年優秀項目兩個備選項目之一。
2005年10月,如東風電特許權二期項目100.5MW工程開工典禮
筆者在典禮上致辭
二期工程克服重重困難,2006年7月25日,第一臺風電機組基礎澆筑完成。2006年8月27日,首臺機組吊裝成功,風電機組塔筒高80米,葉輪掃風直徑77米,均為當時全國風力發電設備之最。同年10月,首批機組并網發電,改寫了江蘇省沒有風電的歷史。
2006年4月14日,筆者視察如東特許權二期項目建設情況
2007年6月,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江蘇如東二期工程15萬千瓦全部建成發電,裝機水平和建設速度創造多個“全國第一”。6月18日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江蘇省常務副省長趙克志、國電集團副總經理陳飛等領導出席典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賀電稱這一項目“標志著我國風電特許權項目建設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規范,對于促進我國風電建設的更快發展將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
2007年6月,時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出席江蘇如東風電特許權二期(100.5MW)項目竣工投產儀式
2008年,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工程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2009年作為唯一的風電項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項目的成功建設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8年5月10日,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蒞臨如東風電場視察。筆者陪同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一起迎接江主席的到來,做了工作匯報,回答了江主席提出的關于風電的許多技術和經濟問題。江主席視察風電場控制室,登上風電機組基礎平臺,走進風電機組仔細查看,最后還與風電場全體職工合影留念,為風電場題寫廠名。原計劃20分鐘的視察時間,延長至近一個小時。
2009年至2015年,龍源江蘇公司在南通如東、啟東陸續擴建了4個風電場,風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為南通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許多貢獻。
轉戰低風速,謀求新發展
以前,風電開發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該地區年平均風速達到或超過7米/秒以上,風電場才具備開發價值,低于這個值就屬于低風速地區。江蘇除黃海海岸線周邊地區風速較高外,其他地區均低于7米/秒。
受龍源安徽公司來安項目的啟發,龍源江蘇公司把開發低風速地區風電項目作為戰略轉移的重心,因地制宜地提出“立足沿海、拓展內陸”的開發策略,選定淮安市盱眙縣丘陵地區作為低風速開發的示范項目(風速低于6.5米/秒)。2012年,江蘇首個低風速盱眙一期4.95萬千瓦項目投產發電。2014年,連云港東海項目建成投產。目前,已在盱眙、東海等低風速地區投產風電裝機容量40萬千瓦。低風速風電場的開發,得益于風電機組的技術進步,這方面遠景能源、金風科技和聯合動力等做出了很大貢獻。
2015年6月,隨著江蘇大豐三期項目投產發電(單機2.5MW),龍源江蘇公司風電裝機突破100萬千瓦,成為龍源“三北”地區以外,首個躋身百萬千瓦級行列的風電企業。
龍源江蘇李埝風電場
龍源江蘇東凌風電場
精細化管理,創造經營佳績
2010年,龍源江蘇公司在集團系統內部率先建設數字化風電場,建立了適應公司實際的多方位、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集辦公、檔案、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管理信息系統。2012年,建成國內風電系統首個省級集中監控中心,實現12名員工24小時對江蘇省5個縣市、跨越400余公里的7個風電場、9種機型、數百臺風電機組的集中管控操作。
在此基礎上,龍源江蘇公司成立數據分析中心,利用集中監控中心平臺,開展對運行時間較長機組發電性能衰退原因專項分析,對早期投運機組開展設備增功改造、控制策略優化等工作。利用云平臺技術,建立風電機組十分鐘運行數據分析模型,分析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找出性能衰退的風電機組,與制造商一起,制訂措施,進行技術改造,使機組在最佳的條件下運行。
2009年6月12日,筆者陪同時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左三)參觀如東風電場
到2018年底,龍源江蘇公司在4個地級市建成7座風電場(其中低風速2座),總裝機容量達到125.45萬千瓦,共有風電機組702臺,累計完成發電量167億千瓦時,實現利稅39.88億元。是目前龍源集團經營比較出色的省級公司,也是原國電集團首家五星級風電企業,并保持至今。
由于江蘇省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有限,大規模開發陸地風電場基礎不足,但新興起來的分散式風電開發模式,也許是龍源江蘇公司下一個發展和利潤新的增長點。
龍源江蘇如東環港風電場
龍源江蘇凌洋風電場
結束語
龍源江蘇公司用十年時間,實現風電裝機超百萬千瓦,利潤達到龍源內部最好水平,并且培養了一大批技術管理干部,員工隊伍穩定,愛崗敬業。我認為成功的因素在于▼
第一,技術創新,永遠貫穿于企業發展之中;
第二,搶抓機遇,永遠站在企業發展的制高點;
第三,精細化管理,永遠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