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約有逾15萬臺風電整機設備投入運行,這些機組是什么機型,什么技術路線,制造廠家是誰,機組多大容量,安裝在什么地方,運行了多長時間,發電量怎么樣,機組壽命如何,都需要深入細致調研,才能徹底搞清風電設備家底,進而幫助行業解決風電關鍵設備“卡脖子”問題。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風電新增裝機規模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在風電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擴張無序、入網消納壓力大、風電運維效率偏低、標準規范不統一等問題。9月10日,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正式成立,作為全國風電社團組織機構中成員單位覆蓋最全的風電行業組織,專委會的成立正是為了解決上述風電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直面行業痛點
專委會主任委員楊校生在成立大會上表示,如今風電每年發電3600億千瓦時,已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能源支柱之一,而且還在高速發展。由于風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近20年來,風電機組的性能、質量、機型發展很快、變化也很大,風電機組的產品種類和類型繁多,但在風電設備管理方面大多各自為政,各企業從風電設備的采購、運輸、安裝、調試和運行維護的各個環節往往都是自成一體,相互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和統一規范。
“比如,政策問題找政府,風電送出問題找電網,設備問題找制造商等。企業當然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但如果全行業不溝通、不交流、不協同,解決問題的效率低,也會承擔更高的成本。”楊校生坦言。
目前,從全國來看,大約有逾15萬臺風電整機設備投入運行,但具體數字是多少,沒有一個統一和清晰的數目。“這些機組是什么機型,什么技術路線,制造廠家是誰,機組多大容量,安裝在什么地方,機組技術水平如何,運行了多長時間,發電量怎么樣,機組壽命如何,各種機組都存在什么問題,這些機組都是誰的資產,誰在管理,管理水平如何等等,都需要深入細致調研,徹底搞清風電設備家底。”楊校生說。
“部分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風速偏離實際風速較多,無法滿足基本的設備管理要求。”專委會秘書長于文革表示,沒有適合現狀的風電功率曲線驗證技術規范,功率曲線驗證工作多數流于形式,其結果是在設備優化運行、健康評估、維修管理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風電機組型式認證、主要技術參數等有待向社會和行業完整開放,常常出現運營商找不到機組型式認證報告和沒有經過型式認證的機組參與投標的現象。
面向全產業鏈提供服務
為解決上述諸多問題,健全完善風電設備運行檢修標準規范,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風電運維信息溝通交流,應國家能源局提議和相關電力企業建議,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推進風電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打造成一個干凈、規范、權威的專委會的目標非常好,很有情懷,我們一定大力支持。”水規總院新能源部主任趙太平表示。
據了解,專委會雖然同其他兄弟協會(學會)之間在業務上會有所重疊,但專委會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即專委會的服務范圍絕不只限于風電開發商,而是涵蓋電力行業制造、認證、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維檢修、技術改造、物資釆購等全產業鏈的設備管理業務。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執行會長劉斯頡在致辭中說,專委會組成單位襄括了國網等全國13大電力央企集團公司以及金風、華為等風電設備制造廠商、信息技術、運維檢修技術服務商龍頭企業,為專委會有效地開展工作和發揮本協會在風電設備管理領域的主渠道作用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與基礎。
國家能源局電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質量監督中心副主任汪擁軍認為,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作為電力行業設備管理的專業協會和囯家能源局業務工作支撐單位,成立風電設備管理專委會順理成章,責任重大。
華能集團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表示,專委會的成立,將成為政府、企業的橋梁紐帶,可以將準確信息反饋政府,能夠對風電行業起到引領作用,或將幫助生產商解決風電關鍵設備“卡脖子”的問題。
打造全球開發數據庫
據了解,兩年籌備期間,專委會圍繞風電場設備管理對標評價活動和“風車庫”建設兩個重點開展了相關工作,編制了風電專業五個標準,即《中國風電場設備管理對標評價技術規范》、《風電機組功率曲線驗證技術規范》、《風電機組240小時考核技術規范》、《風電機組標準負荷曲線的計算、繪制和使用技術規范》、《風電項目選址選型技術規范》。未來以五大技術標準為基礎,將不斷充實完善設備管理標準體系。
在各大發電集團大力支持下,專委會已完成發電企業推薦的近100家風電場注冊和數據接入。目前平臺運行平穩,基于利用小時加密計算的“當日之星”排行榜上線。風電機組功率曲線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和數據開放的“風車庫”已經初具規模,目前。“風車庫”已收入319款型號的風電機組,完成了主要技術參數和“孿生額定風速”的匯集。
“風車庫”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其目標是將全球所有風電機組主要技術參數(制造商、機組型式、額定風速、額定功率、葉輪直徑、安全等級、認證機構等)、主要運行管理指標(功率曲線保證值、機組可用率、利用小時、標準能量可用率等)以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參數——“孿生額定風速”匯集成一個全球開發的數據庫。
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式啟動了“風車庫”項目。90歲高齡的中國氣象局原首席研究員朱瑞兆出席大會,他認為,“風車庫”項目將為風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性支撐。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風電新增裝機規模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在風電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擴張無序、入網消納壓力大、風電運維效率偏低、標準規范不統一等問題。9月10日,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正式成立,作為全國風電社團組織機構中成員單位覆蓋最全的風電行業組織,專委會的成立正是為了解決上述風電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直面行業痛點
專委會主任委員楊校生在成立大會上表示,如今風電每年發電3600億千瓦時,已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能源支柱之一,而且還在高速發展。由于風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近20年來,風電機組的性能、質量、機型發展很快、變化也很大,風電機組的產品種類和類型繁多,但在風電設備管理方面大多各自為政,各企業從風電設備的采購、運輸、安裝、調試和運行維護的各個環節往往都是自成一體,相互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和統一規范。
“比如,政策問題找政府,風電送出問題找電網,設備問題找制造商等。企業當然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但如果全行業不溝通、不交流、不協同,解決問題的效率低,也會承擔更高的成本。”楊校生坦言。
目前,從全國來看,大約有逾15萬臺風電整機設備投入運行,但具體數字是多少,沒有一個統一和清晰的數目。“這些機組是什么機型,什么技術路線,制造廠家是誰,機組多大容量,安裝在什么地方,機組技術水平如何,運行了多長時間,發電量怎么樣,機組壽命如何,各種機組都存在什么問題,這些機組都是誰的資產,誰在管理,管理水平如何等等,都需要深入細致調研,徹底搞清風電設備家底。”楊校生說。
“部分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風速偏離實際風速較多,無法滿足基本的設備管理要求。”專委會秘書長于文革表示,沒有適合現狀的風電功率曲線驗證技術規范,功率曲線驗證工作多數流于形式,其結果是在設備優化運行、健康評估、維修管理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風電機組型式認證、主要技術參數等有待向社會和行業完整開放,常常出現運營商找不到機組型式認證報告和沒有經過型式認證的機組參與投標的現象。
面向全產業鏈提供服務
為解決上述諸多問題,健全完善風電設備運行檢修標準規范,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風電運維信息溝通交流,應國家能源局提議和相關電力企業建議,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推進風電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打造成一個干凈、規范、權威的專委會的目標非常好,很有情懷,我們一定大力支持。”水規總院新能源部主任趙太平表示。
據了解,專委會雖然同其他兄弟協會(學會)之間在業務上會有所重疊,但專委會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即專委會的服務范圍絕不只限于風電開發商,而是涵蓋電力行業制造、認證、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維檢修、技術改造、物資釆購等全產業鏈的設備管理業務。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執行會長劉斯頡在致辭中說,專委會組成單位襄括了國網等全國13大電力央企集團公司以及金風、華為等風電設備制造廠商、信息技術、運維檢修技術服務商龍頭企業,為專委會有效地開展工作和發揮本協會在風電設備管理領域的主渠道作用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與基礎。
國家能源局電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質量監督中心副主任汪擁軍認為,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作為電力行業設備管理的專業協會和囯家能源局業務工作支撐單位,成立風電設備管理專委會順理成章,責任重大。
華能集團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表示,專委會的成立,將成為政府、企業的橋梁紐帶,可以將準確信息反饋政府,能夠對風電行業起到引領作用,或將幫助生產商解決風電關鍵設備“卡脖子”的問題。
打造全球開發數據庫
據了解,兩年籌備期間,專委會圍繞風電場設備管理對標評價活動和“風車庫”建設兩個重點開展了相關工作,編制了風電專業五個標準,即《中國風電場設備管理對標評價技術規范》、《風電機組功率曲線驗證技術規范》、《風電機組240小時考核技術規范》、《風電機組標準負荷曲線的計算、繪制和使用技術規范》、《風電項目選址選型技術規范》。未來以五大技術標準為基礎,將不斷充實完善設備管理標準體系。
在各大發電集團大力支持下,專委會已完成發電企業推薦的近100家風電場注冊和數據接入。目前平臺運行平穩,基于利用小時加密計算的“當日之星”排行榜上線。風電機組功率曲線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和數據開放的“風車庫”已經初具規模,目前。“風車庫”已收入319款型號的風電機組,完成了主要技術參數和“孿生額定風速”的匯集。
“風車庫”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其目標是將全球所有風電機組主要技術參數(制造商、機組型式、額定風速、額定功率、葉輪直徑、安全等級、認證機構等)、主要運行管理指標(功率曲線保證值、機組可用率、利用小時、標準能量可用率等)以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參數——“孿生額定風速”匯集成一個全球開發的數據庫。
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式啟動了“風車庫”項目。90歲高齡的中國氣象局原首席研究員朱瑞兆出席大會,他認為,“風車庫”項目將為風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基礎性支撐。